陈尔耳
作为80后,晓磊或许多少会感到有些尴尬,因为他出生于1980年1月。会移动的房子会移动的房子
但晓磊的小小说风格确实是非典型的80后文字风格:不张扬,不华丽,不哗众取宠,不停留在叙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伤,而是真实地揭示了80后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
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丰富的,复杂性的,纷繁的。作家们往往会通过抽丝剥茧,将那些普遍性或独特的可能性提炼出来,诉诸文字,以达到关注现实、关照读者内心的目的。
晓磊的小小说就充满了可能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写主人公孙三下岗,妻儿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当他看到报纸“副刊”两字的时候,他突然萌发了做自由撰稿人的念头。当孙三读到普希金这首著名的诗作时,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于是经常吟诵这首名诗。日久天长,电脑旁边的盆景里小树叶子上竟也长出了长长短短清晰的文字出来。这是多么充满诗意的细节,但是妻子却将小树以两万元的价格卖掉了,同时又购买了五十盆同样的盆景时,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奇迹。
理想和现实真是对最大矛盾。文中的孙三是生活中典型的小人物,有诗意的理想,又极易满足。当他鼓起生活的勇气,理想却被现实的锋利捅破了。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小说的人物“不像生活中的人,不是女人生出来的,他们诞生于一个情景,一个句子,一个隐喻。简单说来那隐喻包含着一种基本的人类可能性。”我在这里大胆地猜测了一下,晓磊定是受到了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的指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定/相信吧,快乐的时光终究会来临。这首诗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包藏着所有我们生存的动力。相信每个身处困境的人,读到此诗都会心头一震,愁云顿消,阳光普照。
《有一种意外叫猝死》中孙三因为看不惯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牢骚满腹。当他意外被检查出自己是癌症晚期的时候,“整个人不由自主地矮了下去,最后像一摊烂泥抹在了水泥地上。”阴差阳错中,当他得知癌症是个差错的时候,孙三兴奋得“站在病床上狠狠地往上跳了几下”,但由于他兴奋过度,最后一次跳跃后,“他像一块挺直的门板一样重重地摔在了病床上”。
死亡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面对死亡,很多人都很怯懦,缺乏挑战死亡的勇气。所以,当生活中所有的不满和抱怨与死亡相比,都不值一提。有时只有逼近死亡,我们才能真切感觉到:“活着真好”!
《无法预感的死亡》一文也是如此。
《会移动的房子》里当结婚没有房子时,孙三变成了一只天天背着“房子”的蜗牛。
——这是对现实的讽刺与延伸。
《最后一张明信片》当思前想后,他最终决定不给父亲邮寄明信片,因为考虑到父亲身体健康,来日方长。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爸不行了,快!”
——这是对时间的考问与希冀。
《用文字取暖》当苏小蔓失恋后,无意之中发错了一段短信,结识了一个男人,同时开始了一段浪漫的感情。当感情渐浓,应是水到渠成的时候,发现她和他之间似乎早已经有了第三者。于是,“苏小蔓就从这个城市消失了”,“然后,换了手机号码”。
——这是对爱情的考问与猜测。
《女人花》中做了专职太太的陶小玉,忽然有一天对聊天、打牌、逛商场有了厌倦感,于是有了接下来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议的疯狂举动——考公务员,最终她如愿了。但最后的最后却是以离婚收场。
——这是对婚姻的考问与警示。
正是晓磊意识到了生活中的种种可能性,他灵敏地捕捉到了可能会发生在你我他身上的故事,通过丝丝入扣的叙述,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读他的小小说不时地感到心灵的震颤。
但是,我也发现晓磊小小说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他故事的结尾大多很残酷,读完总让人生出一声叹息。这叹息好比巨石,如果砸在地上,似乎能砸出一个坑。这巨石如何挪开,晓磊好像不肯给我们答案。
这或许也是晓磊小小说可能性的一种吧。
是为序。
(作者系《语文周报》八年级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