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会问,大城市这么难混,“虾米青年”为何不回家呢?
这句话问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他们何尝不想回家,只是自己在大城市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已经成了乡邻眼中的“金凤凰”,或是在大城市打拼了很多年,从心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就像《蜗居》中的海萍一样,再苦也要做个“上海人”。究其原因,除了小地方没发展空间外,就是“面子”和尊严让他们不舍得离开。为了“大学生”和“城里人”这个身份,他们甘愿忍受最艰苦的条件,有的甚至在过年时都不敢回家,成了“恐归族”。其实,“面子”只是人的身外之物,我们可以适当维护,但不为了“面子”活受罪,要坦然面对它。
另外,“虾米青年”虽然过得苦些,但一定要有尊严地活着,必须让周围的人看得起你。因此,你不要抱怨,也不能嫉妒那些比你过得好的人,更不要觉得自己很可怜。
“大学生”这个身份是负担
有个女孩在日记中写道:
我一直都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好女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优等生……因此,在小时候,父母给我制定的人生目标就是:好好学习,每次考试都要力争进入前三名,一定要考上大学。
在他们眼中,大学生这个身份是十分神圣的,他们认为一个孩子只有考上名牌大学,以后才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我的父母没有上过大学,但很多亲戚都是大学生,如今他们很多都在机关单位上班,让父母很羡慕,所以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了。为了让我考大学,他们对我要求十分严格,可以说我整个童年和少女时代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
我并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优等生,一路可谓顺风顺水。可毕业后我才发现现实是这么的残酷,工作很不好找,不会因为我是优等生就有好工作,我能找到的也是那些只有底薪的工作,很多公司甚至拒绝我这样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的理由是能力和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其中有一次去应聘,我以为自己堂堂一个本科生薪水不会太低,可对方开出2000元的工资,这让我有些哭笑不得,我想一个没上过大学的电子厂工人,一个工地上干苦力的农民工,一个打扫卫生的保洁员起码也得2500元的薪水,这么低的薪水明显是看不起大学生嘛!于是,他当场拒绝了那个老板,并愤怒地摔门而去,那个老板冷冷地笑着,并甩了一句:“本科生有什么了不起,在北京一抓一大把,不缺你一个大学生。”
我后来回家参加公务员考试,可就那么几个职位却有上千人来争抢。我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好的条件,被无情地刷了下来。无奈,我就在县城的一个超市做临时工维持生计。周围的邻居见我没有考上公务员,会常常背后议论我说:“上这么多年的大学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回家打工。”我受不了别人嘲笑的目光,一个人再次跑到了大城市。我找了几个月依然没有哪个公司愿意高薪聘请我,没收入的我只能“蜗居”在一个小小的地下室里,我不停地给各大公司发简历,我不想让这几年大学白上……
不只是这个女生,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有这种心态和抱怨,他们带着饱满的热情走向了竞争残酷的社会,以为有一张大学文凭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如今的时代变了,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也无法再享受“铁饭碗”的待遇,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学历再高也没有人聘用你,你再抱怨也没人理会你。
在过去的年代里,中国的教育不发达,能够上大学的绝对是人才,而且国家包分配,可以说只要能进入大学,这个人的后辈子就不愁了,很少会出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就算在国家取消分配制度后的90年代,大学生身份也是吃香的,只要有好文凭,你就是公司的抢手货,绝对比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混得好,因为那时大学未扩招,能够上大学的依然只是少数人。因此,整个社会对大学生这个身份给予了高度的尊重,很多人都羡慕大学生这个身份,把他们称为天之骄子,他们被各种光环包围着。
为此,很多家长把孩子能考上大学看成成才的唯一途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拼命地让孩子学习,让他们参加补习班,以孩子的成绩来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还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考试都是前几名。因为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你只有分数高,你才能考入好一点的大学。对于孩子是否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他们并不关注,有时候还限制孩子爱好的发展,比如孩子爱看小说,父母就说看闲书;孩子喜欢音乐爱唱歌,父母就说孩子不务正业。在他们的意识里,孩子有好成绩才是好孩子,教育孩子必须以学习为中心,要想尽办法让孩子考上大学。
就大学生自己而言,他们也特别在乎自己的这个身份,觉得是个大学生就特别牛气,把文凭当人才的凭证,于是这个身份成为他们面子和尊严里的一部分。在这种心态下,总觉得自己比那些高中生强,研究生看不上本科生,本科生看不上专科生,专科生又看不起中专生。他们趾高气扬,小事不愿做,薪水低了瞧不上,显得特别矫情。曾有一位人事部经理叹息说:“每次招聘员工,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即大学生与大专生、中专生相比,我们也认为大学生的素质一般比后者高。可是,有的大学生自以为是天之骄子,大事没经验做,小事也懒得做,还瞧不起别人。有时候安排他们做小事,他们会觉得委屈,埋怨你埋没了他这个人才,不肯放下架子干。”
其实,大学生这个身份不是你就业的通行证,有个文凭也未必就是人才,它可能会反而成为你成才就业的负担。如今中国的大学生“供大于求”,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2010年,这个数字增长到630万,2013年则达到了700万。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上大学,大学生这个身份已经不在吃香,你在北京、上海这种地方,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路人,10个有9个是大学生。除了大学生,现在的留学生也多了。据了解,2012年有27万留学生回国,而2013年海归人员比2012年增长近50%。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
如今大学生找个工作不如当年那么容易了,也没有哪个公司因为你学历高就特别重视你,因为公司可选择的人才很多,绝对不差你一个。而且适合大学生的岗位是有限的,僧多粥就少,甚至本科生抢研究生的饭碗,大专生抢本科生的饭碗,高中生抢大专生的饭碗,一个岗位会有很多人去争抢。这些年,招聘会越来越火爆。在人才市场,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把小小的地方挤得水泄不通。往往一个职位能引得上百个人去争,为了能找一份工作,为了生存,大学生不得不放低姿态去就业。
在河南举办的某次人才交流大会上,首日就吸引了1.2万名大学生,当天进场求职大学生突破两万人次。那天,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门前已经排起了数百米的长龙,上万名大学生翘首以待,希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招聘前台接待、收银员,要求:应届高校毕业生,大专以上学历。”招聘会大商集团郑州新玛特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展台前,已经簇拥着大批的学生,桌子上1尺多厚的应聘简历很快就被抢完,不少大学生拿着简历或蹲或站正在填写。
一个公司的人事经理表示说:“已经收到1000多份应聘简历。大商集团会在郑州再开几家大型超市,所以急需大量的前台接待、收银员及导购员。本来还担心招不够人,没想到吸引了这么多大学生来求职。”
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如果你不好好珍惜工作的机会,别人就会和你抢饭碗,如果你端着这个架子不放,你就很难找到满意工作,说不定你也会和上面那些人一样去抢本来属于高中生、大专生的饭碗。你应该明白,薪水不重要,大学生的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做事情的能力,这比学历更有含金量。现在很多公司再选拔人才都不把学历当作唯一的条件了,他们看中的是你有没有能力把这份工作完成好!比如,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在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时,曾写过一本《让学历见鬼去吧》的书。书中明确提出要把索尼的人事档案全部烧毁,以便解除对员工学历的限制。在索尼公司万名员工中,科技人员有3500多人,有一部分学历并不高,但技术却很精湛。在他们公司里,员工们只比能力,不比学历,从而打造出一流的世界品牌。
因此,“虾米青年”大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别拿自己大学生的身份说事,不要觉得自己上了几年大学就很高贵,你要明白在工作面前无论什么学历都是平等的,连农民工你也不要小瞧,他们比你赚的钱多。你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多积累经验才行,如此你才有向白领“蜕变”的可能。
另外,没了大学生身份这个负担,你就不会死死守在城市不离开,你就可以明智地选择到一些小城市去发展,不会怕别人看不起你,也不会觉得回家是件丢人的事情。而且,没有这个负担,你才能快快乐乐地生活和工作。
“恐归族”放下面子回家过年吧
因为收入低,因为在大城市混得不好,更因为大学生这顶帽子,使得很多“虾米青年”中的大学生不敢回家过年,这其中有“面子”的问题,更有现实的无奈。农历2009年末,互联网上《一个漂泊在外的应届毕业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忏悔信》的帖子引起媒体的普遍关注,“虾米青年”大学生不敢回家过年的社会现象引发热议,“恐归族”这个词就诞生了。
这里我们摘录其中两段:
爸,我对不住你,我不该撒谎。上次妈在电话里问我多少钱一月,我随口就说了个三千二,其实我的工资只有一千,也不是在律师事务所,而是在一家公司打杂。后来妈妈告诉我,说你觉得我三千二的工资还是低了点,说你搞建筑一天都有一百多了,我这个本科生应该拿五六千。爸,我真对不住你,让你失望了,读了这么久的书,花了那么多学费还不如你搞建筑。爸,我会努力的。
前段时间你总问我过年回家不,我一直说不知道,得看看,春节加班的话就不回来了。其实,爸,公司春节根本就不加班,我是实在不敢回来。爸,昨天你问我存了多少钱,我说存了有八千多。你有点不高兴,说工作都大半年了,三千二一个月,怎么也得存一万五,我没敢吱声。爸,我是真的不敢说,其实我现在卡里只有五百块不到,房租三百块过几天也要交了,桌上只有几袋方便面……
一篇感情真挚的帖子道出了“虾米青年”的辛酸和心声,在这里祝愿他今后能有一个好的收获,更希望他在2014能开开心心地回家过年。
事实上,很多“虾米青年”都害怕回家,因为囊中羞涩,因为大学生的“面子”。在一项“你为何不敢回老家过年”的网络调查中,有43%的人选择因“回家过年开支太大,承受不起”而不敢回老家过年。在这些受调查者中,有80%的比例是未婚男女,其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90%。在这一调查中,只有10%左右的受调查者的过年花费在3000元以下,有相当多的受调查者表示过一次年要花掉万元以上。
有一个“虾米青年”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每年过年回家,一大家族人都要大团圆,按照传统习俗,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孝敬钱,给弟弟妹妹、侄儿侄女压岁钱,每人至少100元。这么多人,少了4000块肯定搞不定。但他总共也就六七千元,这节一过,自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他很恐惧回家。
另一个“虾米青年”也有同样的无奈,他为自己列了一个回家开支表:车费3160元,红包3250元,礼品2300元……这个男生来自农村,他大学毕业后留在广西南宁打拼,用他的话说,辛苦一年,好不容易才攒了5平方米的房子。可想不到的是,过年一回家,5平方米不见了。回家一趟花掉了自己一年的心血,他心疼啊。
除了囊中羞涩,他们不愿回家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怕丢脸,怕大家看到他在大城市寒酸的处境。人都是要面子的,“虾米青年”也一样。人们对大学生都带着一种偏见,就是你能在大城市工作,一定混得不错,但若让邻居知道你“蜗居”在城市的郊区,就会对你投来嘲笑的目光。所以有些“虾米青年”为了“面子”一个春节能花掉自己一年的积蓄,有的干脆就不回家。
一个网友在博客中这样写道:“能够顺利毕业并且在京城找到工作,在父母乡亲的眼中我是一名成功者。但作为‘北漂’且生活窘迫的我来说,成功是那么的遥远。我害怕回到家里乡亲父老问我待遇多少、害怕他们问我现状,这不是因为虚荣,而是我背负着他们的期望,我不忍心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
此外,他们还有怕父母逼婚等不愿回家的理由。其实,无论你有钱没钱,无论别人如何看你,你都应该回家看看,坦然面对家人和自己。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吧!那里有你年迈的父母,有你的兄弟姐妹。你长年奔波在外,父母日日夜夜的思念你、牵挂你,就盼望着你能在春节的时候回家看望他们一下。他们不期望你能带给他们多少东西,也不会嘲笑你混得不好,只要能看到你的身影,知道你还平平安安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一个网友说:“我不想做一个‘恐归族’,因为心里惦记家里的老人和兄弟姐妹,也想念家乡美食,更享受和老朋友们的聚会聊天。”另一个网友也说:“我盼归,因为亲人们都年纪渐长,不去看望就是不孝。还有最疼我的大姑父,我也需赶回去见他最后一面,这些没有办法简单地用那些纸币来进行换算。”
当你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不把“面子”当成负担的时候,你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回家过年,坦然告诉家人你现在的处境,还没有赚到那么多的钱去孝敬他们。坦然对待自己的大学生身份,告诉乡邻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有份高薪的工作,让他们看到一个正在吃苦努力的你。
“虾米青年”要把“面子”当作身外之物
“虾米青年”要想放下大学生这个身份负担,要想开开心心回家过年,就要把“面子”当成身外之物。“面子”只是人的一种虚荣感,人们要“面子”一方面是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另一方面则是维持自己的脸面。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若为了“面子”而活,就等于为了别人而活。比如,假大款举行华丽的宴会,三流诗人在众人面前高声朗诵抄来的诗歌……他们的心态都已经被严重扭曲了。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或许在别人眼里,他们很有成就,但他们自己心里却很清楚:自己还是一无所有,只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面子”是最不值钱的,它并不能给你带来有意义的东西,靠“面子”维持的尊严最不值得尊重,靠“面子”赢得的赞赏最没有愉悦感,你得到的除了空虚就是痛苦,甚至是别人的嘲笑。既然“面子”是无意义的,为何不把它当成身外之物呢?是身外之物就不要把它看得那么重要,对你而言,这东西可有可无,坦然去看待它。穷就穷,落魄就落魄,不够成功就不够成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状态,不要刻意伪装自己。
你更应该去做真实的自己,追求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只要你还在为明天的幸福吃苦奋斗着,只要你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只要放下一切的心理包袱开开心心地工作和生活,“面子”的烦恼就不会再来困扰你。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你必须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才行,还要把一切身份、贪婪、名利都看淡,你只有舍得放弃这些东西,“面子”才会真正成为你的身外之物。
我们看这个例子:
杨哲毕业于名校,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研究生,目前是一家公司的技术总监,薪水很高,有一个北京女朋友,还买了一辆车。但在成功的背后,他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努力,这个岗位不是靠学历得到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争取的。在这之前,他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很在乎自己研究生的身份,把“面子”看得很重。
研究生毕业后,杨哲信心十足地寻找就业的机会,可找工作时总抱着非大企业不进、非管理层不干的想法,没有哪家公司原因录用他这么傲气的人,即便有人录用他也是那种薪水很低又不看重学历的小公司,他肯定瞧不上。
那段时间杨哲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在家里足足待了大半年。而他的很多博士同学都找到了工作,虽说他们的收入暂时还对不起博士这个身份,但有一份工作先干着,总比伸手向父母要钱要强。
有一次,某个同学来看他,就对杨哲说:“你呀,也别整天想着自己是个博士,顾什么“面子”啊,那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你要看淡它,就当自己是一个平凡人。你要一步步地来,谁能一下当经理啊!”
听了同学的话,杨哲开始反省自己,之后杨哲调整好了心态,索性收起自己的博士文凭,只拿出本科文凭,结果很快被一家科技公司聘用了,让他做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薪水不到2000元。当然由于是新人的缘故,经理也让他处理一些办公室杂活,并要求他协助其他同事共同完成一些项目,他心里多少有点不情愿,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时间长了,他就越来越觉得“面子”这东西是身外之物,不能拿着它当饭吃,也不能靠着它升职加薪。于是,他就任劳任怨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有什么任务总是抢着干。
半年下来,他的能力提高很快,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这时大家还不知道他是个研究生。但是他研究生不是白念的,总有他的用武之地,有一次他在公司小结中发现了一些公司内部程序上的错误并大胆向经理提出。经理很赏识杨哲的才能,马上升了他的职,也给他涨了工资。不久后,经理发现他的程序设计和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比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高出一筹,感到非常奇怪。此时,杨哲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博士底牌。经理先是一惊,真没有想到一个博士生竟然给自己工作,就决定重金聘用他,让杨哲帮助自己处理日常事务。
如果杨哲当初总拿着博士生的“面子”不放,他能有现在的成功吗?所以说,“面子”只是人的身外之物,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它不会给你好工作,也不会让你多赚钱,相反太要“面子”你失去的将是很多的发展机会和工作机会。
当你把“面子”当成身外之物了,无论你是什么学历你都不会觉得这份工作是否会丢人,当你把“面子”当成身外之物了,你就不会天天为维持脸面而劳累伤神,当你把“面子”当成身外之物了,你不会为了“面子”活受罪,去做无力完成的事情。
做“虾米青年”不要觉得自己很可怜
有一个“虾米青年”这样写道:
我是一个毕业已经三年的大学生,到现在也只有2000元的薪水,在北京海淀区租了一个300元的床位。宿舍里住着8个人,有考研的,也有我这样已经参加工作的。宿舍里没有固定的成员,有时候今天搬走了一个,第二天又搬进一个新成员。大家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虽然众人也在一起聊天或者吃饭,可彼此之间都有戒备之心,缺少大学宿舍里的情谊,总怕自己贵重物品被偷,也怕有人借了你的钱第二天就会搬走。
也许你们会问我为何不自己租一间房子呢?这个问题让我心里酸酸的,不是我不想租,而是我很寒酸,没有钱。在我公司附近,那些小区里的房子租金都上千元,即便与别人合租,少了1000元也不行。附近的地下室倒是很便宜,可那里面阴暗潮湿,一年四季都不见阳光,住久了对身体不好。刚毕业时我曾住过,结果得了皮肤病,就再也不敢去住了。郊区也有便宜的房子,但上下班太累,还经常迟到。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蜗居”在这与8个人分享的房间里。房间不仅拥挤,而且特别脏乱,几个男生都特别懒,没几个人愿意去打扫,可我受不了,想搬又找不到比这儿更便宜的地方。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作为一个“虾米青年”很可怜,我家是农村的,在这个城市我只能靠自己生存,但一个只有大专文凭的我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城市里,很难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我换了很多份工作,换来换去薪水还是那么点,没有保险,也没有养老金,甚至公司还不给签劳动合同。
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在这座城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享受不了小资般的生活。我真的羡慕那些有钱人,那些白领,那些有着北京户口的当地人,他们都比我幸福,比我过得快乐。而我,除了那一张床位和一包行李,在这个城市几乎一无所有,经常被人瞧不起,也不敢谈恋爱,更没有资格对任何人“牛气”,只能小心翼翼地活着。
有些“虾米青年”坚强,但也有些“虾米青年”却喜欢抱怨,觉得自己活得很可怜。在学校里他们充满了激情,是一群有理想、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把未来的世界想象得十分美好。可当他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才发现一切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他们为自己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没有房子住等现状而自暴自弃,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了悲观和失望的情绪。
这些人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觉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幸福,不喜欢“虾米青年”这种状态,可他们又没有能力去当白领,于是就认为自己特别可怜,在委屈和抱怨中度日,从不想着该如何通过努力向白领蜕变。
其实,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如果不经历生活的磨砺,怎能成长,怎能变得成熟和坚强?更怎能成就大事?看看历史上的那些人,有谁一开始就能享受好的生活!不说远的,就说咱们的父辈,难道他们年轻时的生活环境比你好吗?即便有些人一毕业就比你混得好,那也只能说明人家有能力,你如果没有能力就没资格去抱怨别人。再者,你去抱怨别人比你过得好,有什么意义呢?抱怨只会让你不快乐,浪费你奋斗的时间。
央视名嘴白岩松这个当年的“虾米青年”曾说:我们的年轻人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无论是“虾米青年”还是“蜗居者”都应该明白,每一代年轻人都有每一代年轻人的挑战。
我们在上大学时,从1985年至1989年,流行一首诗《21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沼泽地”意味着困惑。如果从挑战、困惑角度来说,每一代年轻人都无法说谁更苦。季羡林年轻时去德国留学,由于二战爆发,10年不能回国,未能再见母亲。那一代年轻人,大家都说:“偌大的中国,摆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每一代年轻人都这样,这是青春该有的东西,没什么可抱怨的。
的确,年轻人暂时的不如意很正常,这不是你人生的失败,没什么值得可怜的地方。你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很年轻,能力和经验都不足,也没有社会阅历,找不到高薪的工作,没有钱买房都在情理之中。你没有必要和富人去比,如果有这种心理,你永远都不会感到幸福和满足。明白了这些,你就不会再去抱怨自己的生活,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大事,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看这个“虾米青年”的故事:
李某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她现在一家食品公司做文员工作,薪水不高,一个人在地下室租房子住。从毕业到现在半年多,为这份收入微薄的工作忙碌着,有时工作忙的话她还要加班,经常很晚才能回到家,弄得自己连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她常常说:“因为自己刚毕业,学历不高,也没多少经验,有一份工作有一个睡觉的地方已经不错了,人要懂得满足才能享受幸福。有时我会自我安慰公司人少,制度也不规范,公司里大事小事我都要抢着干,等我翅膀硬了就可以跳槽找份薪水高的工作。”
李某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处于奋斗期的年轻人,现在吃点苦很正常,不能嫌薪水低,有1000元的收入就过1000元的生活,有3000元的收入就过3000元的生活,等收入过万时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做个白领。但现在还做不了白领,只能学会接受生活的现实,享受低成本生活,而勤俭节约的小日子照样能过得舒舒服服。她精心收拾了只有巴掌大的临时居所,快乐地打扮自己,积极努力地工作,在脚踏实地积攒能量。所以,她说:“不需要同情,也不抱怨,我很快乐。”
“虾米青年”是坚强的,是有韧性的,你应该多想想生活好的一面,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不要把眼睛只盯在暂时的困境上。抱怨不是改变现状的方法,你应该像故事中的李某一样接受这种现状,在吃苦中憧憬美好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锻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