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在船老大的驾驭下,在种植农作物的水面上慢慢地航行着。大家默默地看着水下的庄稼-----人们用汗水辛勤种植的一排排棉花枝叶,在随水飘动着;默默地看着这一片大家非常熟悉的、披星戴月辛勤劳动的田地,如今却变成了一片汪洋。田地给无情的洪水淹没了,只有高出水面的树杆上,爬满了求生欲望很强的毒蛇和小虫。坐在船上的人们,看着这一切,都低下了头,大家心情非常沉重。心中不免泛起一阵阵的酸楚和悲痛。
帆船在水面上大约行驶了将近一个时辰,在一条堤坝前,慢慢地靠了上去。
这是一条老堤坝,据说这条老堤坝是湖上最早的一条湖堤大坝,那个时候,就是这条大坝挡住了湖水。堤坝后面就是农村了,人们就在农村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地生活着。
1954年,这一大片的湖,被政府围垦了,在这里修建了劳改农场。连队的公路,就是修建劳改农场时,新筑成的湖堤大坝。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的劳改农场又演变成了安徽国营农场。改制成安徽国营农场以后,人们又向湖的深处筑成了一条新的湖堤大坝,将原来劳改农场留下的湖堤大坝,改成了现在通往各个连队的农场主要公路,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土地变大了,而湖变小了,因此,这里年年要发大水,每年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洪抢险。
今年的洪水来得特别凶猛,把湖堤堤坝都冲毁了,把公路也冲毁了,把连队的房屋、大田里的庄稼也都冲毁了,农场的知青和职工,不得不向这里的农村逃难转移。
船靠岸了,逃难的人们带着痛苦和沉痛的心情,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背着包袱,挑着担子,一个个离开了船只。顾芸莉、朱琴琴牵着吴洁丽的手,在林排长和志坚的照顾下,慢慢地走上了岸。他们五个人跟在人群后面,向农村走去。
当地农村在政府的安排下,已经为农场的难民准备了住处。他们为灾民腾出了学校的教室,腾出仓库和农民闲散的房屋。把连队的单身汉和男职工安排在大仓库里居住,女职工和家属安排在学校的教室和农民闲散房屋居住。
吴洁丽跟着林排长住进了一间农民放锄头铁搭等农用工具的房间了。林排长抱来很大一捆稻草铺在地上,算是一张床了。忙了一阵子后,林排长叫吴洁丽先在稻草铺成的床上休息,自己走了出去。
此时,外面有人在大叫:“快到稻场上吃饭。快到稻场上吃饭咯。”听到叫喊声,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是饥肠辘辘了。大家拿起了饭碗,快步跑到了稻场。
第一个跑到稻场的是志坚,他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了。由于他被安排在大仓库住,跑出来就是稻场,距离很近。一听到开饭了,马上跑了过去。
志坚跑到稻场,看到稻场旁放着二只食堂里卖饭用的木桶,上面用已经发黄的白布盖着。志坚拉开一块白布,里面是又冷又硬的米饭,没有盛饭的餐具。志坚抓起一块饭团就往嘴里塞,然后把饭碗往木桶里用力一挖,盛了满满一碗饭。接着,志坚又揭开了另一个木桶上盖着的白布,木桶里存放着半桶酱。酱的表面,一条条又白又大的蛆虫还在揉动着。饿急了的志坚哪顾得上这些,用另一只碗拨开了酱的表面揉动着的蛆虫,挖了一碗酱一看,碗里还有白蛆在揉动着,志坚用筷子,把酱中揉动的蛆虫都挑干净,拿着饭和酱,跑到林排长住的房间去了。
志坚跨进林排长的房间,只见吴洁丽一个人躺在稻草上,她的脸通红。志坚端着饭碗叫着:“丽丽,起来吃饭了。”吴洁丽微闭着眼,有气无力地摇了摇头,没说话。志坚仔细一看,只见半睡半醒的吴洁丽发出很弱的呻吟声。志坚快步跑过去,用手在吴洁丽的额头上一摸,感到手心发烫。志坚一惊,饭也顾不上吃,把饭碗往地上一放,飞也似地奔出门,立即去找自己的妈妈。
志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看见人就问:“见过我妈吗?”大家看着志坚,摇着头表示没看见。一时找不到林排长,志坚急着就去找顾芸莉和朱琴琴,想请顾芸莉和朱琴琴帮忙照顾吴洁丽。
且说林排长,安顿好吴洁丽之后,直接跑到农村的朋友家去了。林排长考虑到怀孕的吴洁丽这几天太累了,这样下去,很容易掉胎的,对大人和胎儿都会有危险。林排长想到农村的朋友家借些鸡蛋和大米,熬粥给吴洁丽吃,让吴洁丽补充些营养,增加些抵抗力。
原来,农村的那位朋友,是林排长在农场时,曾经救过的那个人。
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村落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河里已经结成了厚厚的冰。一个妇女穿着破棉衣,带着一个女孩子,踏着皑皑白雪,沿街讨饭经过连队。雪地里留下了一排很深很深的脚印,弯弯曲曲地通向很远很远的地方。善良的林排长看到她们非常可怜,就想起了自己的往事。林排长毫不犹豫地接纳了这对母女俩在家住下,并给她们端上了热气腾腾的稀饭。以后,林排长就每天接济她们母女俩。通过几天的接触,林排长知道了她们就住在邻近的农村里,母亲叫翠兰,女孩叫小红。这年冬天,翠兰家发生意外,丈夫去世,家里几天揭不开锅,翠兰就带着女儿小红,冒着漫天风雪跑到农场要饭充饥。几天来,在林排长的悉心照料下,翠兰一家度过了难关。对这个救命恩人,翠兰是一直铭记在心。从此之后,林排长和翠兰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翠兰见面就叫林排长为大姐,林排长只要路过那里就会去看看翠兰和小红。如今,小红已是这个村庄里的赤脚医生了,她们一家,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逃难到农村后的林排长,当天下午,安排好排里职工和吴洁丽后,就去找了翠兰。
翠兰早已听说农场发了大水,也担心林排长一家的安危。现在看到林排长一家安然无恙,非常高兴。至于财产损失,也只能以后再作弥补了。
翠兰拿出一袋大米和一篮子鸡蛋说:“大姐,你先拿着吃吧,暂时先度过这个难关,今后的生活,我们再一起想办法。”
这袋大米对翠兰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粮食。平时,她们吃的都是红薯、玉米之类的杂粮,大米平时不舍得吃。家里有贵客来的时候,或者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用上这袋大米煮饭。翠兰把自己省吃俭用留下的大米,全部给了林排长,以回报林排长当年的救命之恩。
林排长是一个不喜欢受人恩惠之人,如今,到了这种地步,林排长也不得不做出违背心愿之事。因为孕妇吴洁丽需要这些大米,如果不是考虑到吴洁丽的身体,林排长宁可吃红薯、玉米,也不会拿翠兰一粒大米。
正在这时,志坚冲了进来。
志坚四处找不到母亲,就想到,母亲可能是去了翠兰阿姨的家。因此,志坚就找了过来。
翠兰一看到志坚,就笑着对林排长说:“哎呀,当年的一个毛孩子,几年不见,现在变成这么壮实帅气的小伙子了。大姐,你真有福气呀。”
“哪里呀,你家小红也有许多年不见了,她也应该变成大姑娘了吧。”林排长也含笑着问道。
“是呀,这个丫头现在忙得很,自从当上了赤脚医生后,每天忙着为村民出诊看病。前段时间在省医院学习,回来才没几天。今天一早就去了邻村,为生病的老汉看病了,到现在还没回家。”翠兰一边说,心里一边盘算着:“小红如果能嫁给志坚这样的小伙子该多好呀,志坚在国营农场,如果能嫁过去,小红以后也有个依靠。”想着,随口就问:“大姐,你家志坚有没有找到媳妇?”
“还没有呢。”林排长哈哈笑着说:“你家小红有婆家了吗?”
“也没有呀,好几家人家托人来说媒,这个丫头不是说忙,就是说年龄尚小,不考虑此事。也不知她心里怎么想的,女孩子大了,做娘的心急呀。”翠兰不停地说着。
志坚听着她俩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话,又不敢插嘴,但心里非常着急。当翠兰停下话头后,志坚就抢着说:“阿姨,连队里有些急事,我来叫妈快回去的。”
“那好,你们快回去吧,有什么困难来找我。”翠兰知道林排长是连队的领导,不能耽搁她太多的时间。
随后,志坚扛起翠兰送的大米和鸡蛋,告别了翠兰,和母亲一起回去了。
在路上,志坚把吴洁丽发烧之事告诉了母亲。林排长听此消息,心急如焚,连奔带跑地回到了住处。
一进门,只见顾芸莉正扶着吴洁丽喂水,朱琴琴不停地为吴洁丽摇着扇子。林排长冲到床边,一摸吴洁丽的额头,感到手心发烫,知道吴洁丽高烧非常厉害。林排长马上想到,连队卫生室已被洪水冲毁,许多药品也被洪水冲走了,卫生员也很难找到,只能请小红来为吴洁丽看病了。想到这里,林排长就对志坚说:“坚儿,你快去找小红来看看。”
志坚二话没说,飞奔出门。
那个时候,天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从这里到小红家,大约要走3公里的田埂路,没有自行车,志坚只能跑步赶路。
志坚和小红在很小的时候曾经见过面,后来由于路途遥远不方便和工作忙的原因,很少再有往来。只是听母亲说过,小红现在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而且经过深造,在周围的村庄里小有名气,村里的男女老少对小红医疗技术都很敬佩,许多农民看病都喜欢找她,加上小红谦虚谨慎,乐于助人,所以,村民也赞誉她的为人和医德。
现在志坚多年不见小红,就是当面见到小红也不会认识的。志坚边想着,边急急地赶路。到达小红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
小红的家,已经点起了煤油灯。
急促地敲门声惊动了翠兰,她慌忙开门一看是志坚,翠兰想,志坚现在过来,一定有急事。翠兰马上请志坚进屋说话。
此时,小红也刚出诊回家,正准备在灶间吃饭。抬头一看,进来的是一个陌生的小伙子,满头大汗,气喘嘘嘘,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翠兰一边拿着一条湿毛巾帮着志坚擦汗,一边说:“发生了什么事了?”
志坚跑到水缸边,拿着水瓢,大口大口地往嘴里灌水。接着,志坚对翠兰说:“有一个女知青正发着高烧,连队卫生员又不在,想请小红去看看。”小红一听,饭也顾不上吃,拿起药箱和听诊器,拉着志坚的手,急着说:“快去看看,快去看看吧。”
翠兰拿出一支很长的手电筒交给了小红,并大声嘱咐道:“路上小心!”
看着志坚和小红两个年轻人消失在夜幕中,翠兰笑着摇了摇头,掩上门,进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