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和畅,柳絮轻飞扬,阳光挥洒温热,正值踏青的好日子。大周朝都城上京的大街小巷被不计其数的人群挤得严严实实,他们不为出城郊游,全都为了一睹征西大军胜利凯旋。
与犯边的突厥交战近两年,大周胜得艰难,损兵折将无数,才能力克敌寇,将数十万突厥逐出边境,并签定盟约互不相犯。
西边的战事牵动京中无数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儿郎在军中效命,使得京外的开元寺香火鼎盛。寺中各大殿堂中点着经久不熄的大小海灯、长明灯,数百位僧人日夜诵读经文,即为超度往生的英灵,也为沙场上侥幸生还的军士祈福。
至于香火钱也分个三六九等,上京城中数一数二的权贵“北上南下。”——即定国公尚府及安国公夏家都是豪掷千金,成车的金银丝帛送往各大寺庙中供奉。一般官吏家则要逊色得多,再到平头百姓之家更是不计多寡,只求心诚。
人群中罗大婶正兴致勃勃对几个同龄的妇人说起此事,眉是上挑着的,眼中笑意溢出,声调也比平时高了几分,“这回臭小子能平安回来,也不枉我和阿圆从嘴里省下钱粮,月月往几个寺里跑,又是吃斋,又是求平安符。阿弥陀佛,佛祖保偌,人终于囫囵着回来了。”
说话的几个妇人都是知根知底,素日也常走动,旁边有个大婶笑着挪揄:“你也不怕亏了阿圆,她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说及女儿,罗大婶的眼睛又弯了弯,给略显精明清冷的外貌添了几分丽色,扳着手指头对大家夸女儿:“你们是不知道,阿圆懂事的不得了,自从三年前那场大病后,她的身子骨比小时候要强上百倍,也不怕吃苦,跟着我吃斋。”
罗大婶兴致上来,对着几个老相识大说特说,眉眼盈着喜色。
声音传到几步开外,一处闭门的酒肆屋檐下,五六个穿红着绿的豆蔻妙龄少女也能听到一多半。她们全都抿嘴笑,冲着当中那个穿着浅绿色绣西番莲小袄的少女戏语,“阿圆,你娘又在可劲夸她的好闺女。”
被唤做阿圆的少女年约十四五岁,肤色白皙,弯眉似黛染,一双杏眼水漉漉笼着雾气,鼻子小巧,唇若红樱,衬着春日的朝阳,分外娇艳动人。
听见大家的调侃,她回一句:“就让我娘夸吧,反正我也差不离。”
几个少女轻嗤阿圆的厚脸皮,调笑几句,复又把目光投向征西大军即将要抵达的正阳门,盼着自己的父辈及兄长们早点能进城回家。
从天不亮一解宵禁就赶着出门,直站到现在也有些时辰了,觉得脚麻,阿圆扶着廊柱轻轻活动两个脚腕。听着罗大婶仍滔滔不绝夸着自己,她不由会心一笑。
谁能想到,罗大婶嘴中的好闺女已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早不是从生下来就病恹恹随时都会断气的那个瘦阿圆。
阿圆自已也没想到,大学毕业后为庆祝与公司正式签定合同,约了几个朋友吃火锅,又去了酒吧狂欢,再醒来时就变成病床上躺的小女孩,而且还是在古代,吓得她差点没跳起来。
只不过那时候本尊的身子太弱,别说下地活动,说话都费劲,阿圆在床上足足躺了三个多月才能勉强下地,近一百天养病的闲时足够让她了解自己现在所处的朝代和家中的情况。
本朝取国号为大周,国姓为武,大概是从武则天时代历史拐了个弯。正因为是女人做开国皇帝,后来又出来两任女帝,所以大周朝民风开放,允许女子抛头露面,更甚者还能光明正大会情郎。据说京中的贵女们私下里生活放浪无形,光听一下就令人乍舌不已。
阿圆只是她的小名,大名称做罗忆君,早逝的亡父是京中一位不入流的小吏,寡母罗大婶独自一人将一双儿女抚养长大。
忆君还有一位年长她五岁的兄长,唤做罗子君,两年前跟着征西大军出征,一直有书信传送至家中报平安,今天他也要跟随大军回城。
天还不亮,罗大婶就拉着忆君起床,穿戴整齐后,带着小丫头顶着月色穿街过巷,候在这十丈开外宽的朱雀大街旁等待。
说实话,忆君真还有点想念这位小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