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69500000004

第4章 老子文化

因为老子在函谷关撰写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所以后来函谷关被视为道家之源。

也正因为此,在函谷关的文化里,深深地蕴涵了老子的思想。函谷关的这种文化倾向,也被后人称为老子文化。

(一)老子其人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据说,老子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汉族,姓李名耳,字摐,安徽涡阳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经过函谷关时,被函谷关令尹喜盛情挽留,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写完此书后,老子离开函谷关,此后就不知所终了。

(二)老子著书函谷关

当初,函谷关令尹喜因看到紫气而发现打算过关的老子后,便把老子留了下来。

老子在关里做客,尹喜对他安排照顾得非常周到,除了晚上安歇以外,尹喜几乎天天不离老子的身边,那敬慕之情,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五天,老子几次提出要走,尹喜总是不让。眼看着整整九天过去了,尹喜仍然不肯让老子走,依旧很热情地招待,诚心服侍他。

此时,老子心中十分过意不去,再三提出要过关西去,态度非常坚决。

尹喜问:“不知您老人家执意要走,都有哪些事要做呢?”

“我要到秦国去讲学,还要西行流河,到很远的地方去,过真正的隐居生活。”老子认真地说。

尹喜说:“您老人家说的这些事也都不是急着要办的,况且您老此去隐居,这辈子晚辈怕再也见不到您老了。您不能走,晚辈这里就是您最好的隐居地方,你可以在这里著书立说,把你的主张和想法留给后人。”

老子听尹喜要他留下来写书,不免心中一震,想起原在家乡时写成的大书被火焚烧,心里马上难受起来,他不愿再写书了。但是看到尹喜一片真情,不免心动,感到盛情难却,于是就答应了。

尹喜亲自动手,给老子取来很长一串一字没写的木简,又准备了其它书写用具,还准备了麻绳、刀子。刀子是专门用来将木片上写错的字刮去的。

老子坐在东间窗下的桌案旁边,手里握笔,面对桌上展开的木札,望着窗外青碧的竹林,开始构思要写的文章。想了好大一阵子,也没能够想出个眉目来,心里倒感到茫然起来。

老子放下笔,走出房子,来到关楼上。他四处眺望,一下子心胸开阔起来。高爽秋空,一碧万顷;莽莽沃野,一展苍黄;千山万壑,一张图画;浩浩宇宙,无限包容;老骥登城,志在千里;眺望家乡,天边好像在身边。这时,老子豪情顿至,灵感在他胸中又一次升起……

“有了,有了,我何不就将那大书用浓缩的语言概括地一写呢?对!就这样办!就这样办!”老子自言自语地说着。决心一定,他快步走下关楼,兴冲冲地回到房里。

老子重新坐到窗底下桌案旁边,他提起笔来,先将在路上想好的开头几句话写在木札之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写,就这样写。要用极少的话将那太多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也就不枉我多年的辛苦攻读了。”

老子就这样废寝忘食,不停地写着。终于,81章奇文写成了。他用极为精练浓缩的5000字,以一当百,把他的巨型大著全部概括出来了。一部上至高天、下至大地、中至人间的奇书,就这样在老子的笔下诞生了。

函谷关太初宫的正殿,就是当年老子著书的地方。他写的书就是《道德经》,分“道经”与“德经”上下篇,共5000字,向来被奉为道教的经典。

(三)函谷关成为“道家之源”

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道德经》对后世影响深远。《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指宇宙、自然、社会、生命中本来存在的规律。这些规律的存在是先验的,不以个体认知的程度而转移。道就好比道路,本来就存在的。即使所有人都没有去行走,但是道仍然存在于自己本来的位置。

“德”即得,是指生命个体对道的感知、理解、体验、探索的过程。德就是求道的过程,不同个体对道的认知层次是不同的。一种道,被个体认知越多,这种道的实践影响就越大,德对道的发展也越大。即老子所言:“非道宏人,人能宏道。”就好像大家都走这条路,这条路就会从崎岖小路变成了康庄大道一样。

老子认为,求道的过程就是德,可以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也需要生命个体自己去实践、体验、思考、探索。如果不继承前人已知的道也就是经验,凡事都要亲历,那么,因为生命的长短和强弱,就只能够在低层次上对道进行探索和体验。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大体如此。而一味的只啃故纸堆、做书虫,没有自己的亲历亲为,这样的道不过是纸上谈兵。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求道的过程,也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道德经》书中包括了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

《道德经》中的学说对我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在当今社会,研究老子思想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为此,英、法、美、日等四十多个国家都在研究《道德经》,翻译《道德经》的版本达六百余种,其中日本人著述达三百三十余种。

因《道德经》成书于函谷关,函谷关名副其实成为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2002年10月20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玉溪道人闵智亭为函谷关旅游区题写了“道家之源”四个字。

(四)老子文化的发扬

函谷关作为旅游景点被开发后,老子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受到了函谷关景点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景区曾多次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老子。

在函谷关景区的大门上就刻有“道家之源”四个大字。四个大字的下面,是一个大大的太极阴阳鱼图,图的左边写有“上善若水”,图案的右边是“厚德载物”。

同时,函谷关景区经常还会在“道家之源”四字的前面举办各种演出节目,而其中道家文化的节目更占有很大一部分。

在函谷关的道家文化里,《祭道教始祖老子文》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元素。从2001年开始,已经有多篇祭奠道教始祖老子的文章问世。

2001年的《辛巳祭道教始祖老子文》这样写道:

维公元二〇〇一年三月九日,岁在辛巳,节近春分,太平盛世,天下归心。百业俱臻之瑞年,春和景明之吉日,谨以芳花清醴,雅乐正声,恭祀于道教始祖老子宝座之前,曰:

泱泱华夏,灿灿星辰。文明亘古,寰宇绝伦。

河汉之下,弘农古郡。秦岭苍茫,黄河雄浑。

函谷天险,星野平分。一夫当关,万夫莫奔。

千年要塞,龙盘虎踞。七雄争霸,烽火纷纷。

终军弃繻,孟尝夜遁。白马西风,六合萧森。

神龙辞周,骑牛西隐。紫气盈关,太初著文。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五千珠玑,素朴渊蕴。

道法自然,众妙之门。洞观宇宙,诠释古今。

明察哲理,返朴归真。启蒙诸子,教化黎民。

商贸医典,治国经纶。百川归海,从者如云。

并驾儒释,创立道门。历经千年,不枯之泉。

九垓景仰,五洲同钦。十八世纪,欧美传闻。

当今世界,广为礼尊。无为而冶,富国安民。

有无相生,建筑宝箴。玄元巨制,道开混沌。

2006年的《丙戍公祭先哲老子文》这样写道:

维公元二〇〇六年三月十四日,岁在丙戍二月望日。惊蛰季节,暖气融通,春意萌动,欣欣向荣。时值中华民族先哲老子诞辰2577周年,灵宝社会各界及七十四万人民,谨以鲜花束帛、雅乐典章之仪,恭祭于老子著《道德经》殿堂之前,而致词曰:

秦岭逶迤,大河浩荡,弘农绵延,涧水欢唱。

桃林大地,千年灵宝,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函谷雄关,挺拔伟岸,军事要塞,道家之源。

上溯周代,大贤莅关,紫气东来,道德问世。

箴言五千,博大精深,旷世传唱,五洲敬慕。

微言大义,哲理深邃,厚德载物,惠及后人。

上善若水,格物致志,修养道德,涵蓄正气。

大道周行,天长地久,与时俱进,为之未有。

道法自然,构建和谐,损余补欠,持续发展。

少私寡欲,修心养性,强身健体,平安无虞。

祸自欲起,咎由贪生,至理警言,醍醐灌顶。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继承弘扬,吾侪担当。

灵宝儿女,七十万众,勤劳智慧,皆为英雄。

弘扬道德,传承文明,坚持先进,志在鼎兴。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三个代表,指引航向。

立足市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整体推进。

工业强市,农业富民,旅游名城,奋发有为。

科学决策,和谐发展,求真务实,强市富民。

回首“十五”,凯歌高唱,桃林生辉,人民安康。

展望“十一五”,豪情万丈,建设家园,再铸辉煌。

唯祈庥佑,裕赐泰康,祭礼告成,伏维尚飨。

如今,作为道家之源的函谷关,更加注重利用老子元素,全力打造函谷关的老子文化。因此,老子文化在函谷关今后不但不会随着商业开发而消失,相反,函谷关的老子文化还会进一步被发扬光大。

同类推荐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热门推荐
  • 斩鬼至尊

    斩鬼至尊

    我叫陈近南,一个驱鬼抓僵的高手。世上到处都有一些匪夷所思的诡异之事,有没有鬼,不是说说,亲眼见了才是真!随我一同步入鬼怪的世界………
  • 逝去的光彩

    逝去的光彩

    消失千年的主神遗物再次临世,天族与魔族的战争将何去何从?所有发生的一切到底是机缘巧合还是巨大的阴谋?前进的路上,多少羁绊和艰难,最后的结局:毁灭?解脱?还是重置?
  • 血染之彼岸

    血染之彼岸

    一个甜美女孩,暗地里却是冷酷无情的杀手,为什么?因为,她要复仇!五年前的惨案,究竟发生了什么?真相又是什么?
  • The Fitz-Boodle Papers

    The Fitz-Boodle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旧时光的海

    旧时光的海

    她,遍体鳞伤。他的出现,带她逃离了梦魇。“爱上你,很难。”她说。“这不是问题。”他回答。其实,他很完美。只是,她被过去束缚得太紧。救赎,是他的使命。
  • 亘灵门

    亘灵门

    通苍天破,踏歌行敢问成仙路门在何方?血漫漫,战无涯穿灵门,是生是死殊不知,灵门始于古灵界终于死灵界..
  • 花开满溪

    花开满溪

    本书免费,女主聪明勇敢,可爱唯美,被多个帝王掠夺争抢。此文属多个俊王虐恋一个女主的文,喜欢的点。新书:《本少爷不是邪神!》
  • 仙道魔擎

    仙道魔擎

    天上的星星,每一颗都那么的亮、那么迷的人,也那么的、、、、、、危险!
  • 超全能掌控

    超全能掌控

    五灵大陆,灵力主宰。少年携系统而来,故事从这里开始。
  • 万化掌道

    万化掌道

    自有史以来,都言:道有缺,生命转瞬成空,花开花谢,昙花一梦!然,执念不灭,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追寻,只为那永生,却一一败在那时间的面前,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盛世悲歌!彼岸有一花,开了一个亿又一个亿年,给芸芸众生带了希望.....幼童出荒山,步蓝海,入星河,一步又一步揭开世界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