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300000035

第35章 古代哲学的终局(1)

第一章 公元前三世纪的哲学思潮

公元前四世纪(前400年到301年。安王2年至赧王14年)和前三世纪的前70年(前300年至230年。周赧王15年至秦始皇17年),乃是中国古代哲学极盛的时代。我们已讲过“别墨”、惠施、公孙龙、孟子、庄子、荀子的哲学了。

但是除了这几个重要学派以外,还有许多小学派发生于前四世纪的下半和前三世纪的上半。因为这几家学派成熟的时期大概多在前三世纪的初年,故统称为“前三世纪的思潮”。这一篇所说,以各家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为主。

一、慎到、彭蒙、田骈

据《史记》,慎到是赵国人,田骈是齐国人。《史记》又屡说:“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孟子荀卿列传》及《田完世家》)似乎慎到、田骈的年代大概相去不远。《庄子·天下篇》说田骈学于彭蒙。《尹文子》下篇记田子、宋子、彭蒙问答一段,又似乎田骈是彭蒙之师。

但道藏本的《尹文子》无此段,或是后人加入的。大概我们还应该根据《天下篇》,说慎到稍在前,彭蒙次之,田骈最后。他们的时代大概当前三世纪初年。《汉书·艺文志》有《慎子》四十二篇,《田子》二十五篇,今多不传。

《慎子》惟存佚文若干条,后人集成《慎子》五篇(《汉书》云:“慎子先申韩,申韩称之。”此言甚谬。慎子在申子后)。

《庄子·天下篇》说:

彭蒙、田骈、慎到……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道通导字)。

这种根本观念,与《庄子·齐物论》相同。“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象虽大,蚂蚁虽小,各有适宜的境地,故说万物平等。齐物论只是认明万物之不齐,方才可说齐。

万物即各有个性的不齐,故说选择不能遍及,教育不能周到,只到因万物的自然,或者还可以不致有遗漏。“道”即是因势利导。故下文接着说:

是故慎到弃知去已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郭注:“泠汰犹听放也。”郭说似是。泠汰犹今人说冷淡)。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捖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

“弃知去已而缘不得已”,“椎拍捖断,与物宛转”,即是上文“道”字的意思。庄子所说的“因”,也是此理。下文又申说这个道理:

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已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

故曰:至于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杰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

这一段全是说“弃知去已而缘不得已”的道理。老子说的“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即是这个道理。老子要人做一个“顽似鄙”的“愚人”。慎到更进一层,要人做土块一般的“无知之物”。

如今所传的《慎子》五篇,及诸书所引,也有许多议论可说明《天下篇》所说。上文说:“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反过来说,凡有知之物,不能尽去主观的私见,不能不用一己的小聪明,故动静定不能不离于理。这个观念用于政治哲学上,便是主张废去主观的私意,建立客观的标准。《慎子》说:

措钧石,使禹察之,不能识也。悬于权衡,则厘发识矣。

权衡钧石都是“无物之物”,但这种无知的客观标准,辩别轻重的能力,比有知的人还高千百倍。所以说:

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

这是主张“法治”的一种理由。孟子说过: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以)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孟子又说:

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皆见《离娄篇》)

孟子所说的“法”,还只是一种标准模范,还只是“先王之法”。当时的思想界,受了墨家“法”的观念的影响,都承认治国不可不用一种“标准法”。儒家的孟子主张用“先王之法”,荀子主张用“圣王为师”,这都是“法”字模范的本义。慎子的“法治主义”,便比儒家更进一层了。

慎子所说的“法”,不是先王的旧法,乃是“诛赏予夺”的标准法。慎子最明“法”的功用,故上文首先指出“法”的客观性。这种客观的标准,如钧石权衡,因为是“无知之物”,故最正确,最公道,最可靠。不但如此,人治的赏罚,无论如何精明公正,总不能使人无德无怨。这就是“建己之患,用知之累”。若用客观的标准,便可免去这个害处。《慎子》说:

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然则受赏者,虽当,望多无穷;受罚者,虽当,望轻无已。君舍法,以心裁轻重,则同功殊赏,同罪殊罚矣。怨之所由生也。

这是说人治“以心裁轻重”的害处。《慎子》又说:

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所以一人心也。夫投钩以分财,投策以分马,非钩策为均也,使得美者不知所以美,得恶者不知所以恶。此所以塞愿望也。

这是说客观的法度可以免“以心裁轻重”的大害。此处慎子用钩策比“法”,说法之客观性最明白。此可见中国法治主义的第一个目的是要免去专制的人治“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的种种祸害。

此处慎到虽只为君主设想,其实是为臣民设想,不过他不敢说明罢了。儒家虽也有讲到“法”字的,但总脱不了人治的观念,总以为“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语,见《离娄篇》)慎到的法治主义首先要去掉“建己之患,用知之累”:这才是纯粹的法治主义。

慎到的哲学根本观念——“弃知去已而缘不得已”——有两种结果:

第一是用无知的法治代有知的人治,这是上文所说过了的。第二是因势主义。《天下篇》说:“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慎子也说:

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即《天下篇》之“道”化即《天下篇》之“教”)。

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人人不得其所以自为也,则上不取用焉。故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而用矣。此之谓因。

这是老子、杨朱一支的嫡派。老子说为治须要无为无事。杨朱说人人都有“存我”的天性,但使人人不拔一毛,则天下自然太平了。慎到说的“自为”,即是杨朱说的“存我”。

此处说的“因”,只是要因势利用人人的“自为”心(此说后来《淮南子》发挥得最好。看本书中卷论《淮南子》)。凡根据于天道自然的哲学,多趋于这个观念。欧洲十八世纪的经济学者所说的“自为”观念(参看亚丹斯密《原富》部甲第二篇),便是这个道理。

上文引《天下篇》说慎到的哲学道,“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远,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这也是说顺着自然的趋势。慎到因势主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上文说的“因人之情”;一种是他的“势位”观念。《韩非子·难势篇》引慎子道: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螘寅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适按服字下之于字系衍文,后人不通文法,依上句妄加者也),则权重位尊也。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由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则势位足以任贤者也。”

这个观念,在古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很重要的。儒家始终脱不了人治的观念,正因为他们不能把政权与君主分开来看,故说:“徒法不能以自行。”又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他们不知道法的自身虽不能施行,但行法的并不必是君主乃是政权,乃是“势位”。知道行政法所靠的是政权,不是圣君明主,这便是推翻人治主义的第一步。

慎子的意思要使政权(势位)全在法度,使君主“弃知去己”,做一种“虚君立宪”制度。君主成了“虚君”,故不必一定要有贤智的君主。荀子批评慎子的哲学,说他“蔽于法而不知贤”,又说“由法谓之,道尽数矣”。(《解蔽篇》)不知这正是慎子的长处。

以上说慎到的哲学。《天下篇》说田骈、彭蒙的哲学与慎到大体相同,都认为“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这就是上文“齐万物以为首”的意思。

二、宋钘、尹文

宋钘,又作宋囗,大概与孟子同时。尹文曾说齐湣王(见《吕氏春秋·正名篇》。又见《说苑》《汉书·艺文志》作说齐宣王),大概死在孟子之后,若按公元纪年计算,宋钘是公元前360至290年,尹文是公元前350至270年。

《汉书·艺文志》有宋子十八篇,列在小说家里;《尹文子》一篇,列在名家。今《宋子》已不传了。现行之《尹文子》有上下两篇。

《庄子·天下篇》论宋钘、尹文道: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白,《释文》云,或作任)。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

这一派人的学说与上文慎到、田骈一派有一个根本的区别。慎到一派“齐万物以为道”,宋钘、尹文一派“接万物以别宥为始”。齐万物是要把万物看作平等,无论他“有所可,有所不可”,只是听其自然。“别宥”便不同了。

《吕氏春秋·去宥篇》说:“夫人有所宥者,因以昼为昏,以白为黑。……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别宥只是要把一切蔽囿心思的事物都辨别得分明。故慎到一派主张无知,主张“莫之是,莫之非”;宋钘、尹文一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主张正名检形,明定名分。

《尹文子》也有“禁暴息兵,救世之斗”的话。《孟子》记宋囗要到楚国去劝秦楚停战。这都与《天下篇》相印证。《孟子》又说宋囗游说劝和的主旨是“将言其不利”。这个正与墨家非攻的议论相同。

《天下篇》说宋钘、尹文“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此亦与慎到“自为”主义不同),又说:“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这都是墨家“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的精神。

因此我疑心宋钘、尹文一派是墨家的一支,稍偏于“宗教的墨学”一方面,故不与“科学的别墨”同派。若此说是真的,那么今本《尹文子》中“大道治者,则儒墨名法自废;以儒墨名法治者,则不得离道”等句,都是后人加入的了(《荀子·非十二子篇》也以墨翟、宋钘并称)。

“见侮不辱,救民之斗”,乃是老子、墨子的遗风。老子的“不争”主义,即含有此意。(见第三篇)墨子也有此意。《耕柱篇》说:

子墨子曰:“君子不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但宋钘的“见侮不辱”说,乃是从心理一方面着想的,比老子、墨子都更进一层。《荀子·正论篇》述宋子的学说道:

子宋子曰:明见侮之不辱,使人不斗。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知见侮之为不辱,则不斗矣(正名篇亦言:“见侮不辱”)。

宋子的意思是要人知道“见侮”不是可耻的事,便不至于争斗了(娄师德的“唾面自干”便是这个道理)。譬如有人骂你“猪狗”,你便大怒;然而你的老子对人称你为“豚儿”,为“犬子”,何以不生气呢?你若能把人骂你用的“猪狗”看作“豚儿”之豚,“犬子”之犬,那便是做到“见侮不辱”的地位了。

宋子还有一个学说,说人的性情是爱少不爱多的,是爱冷淡不爱浓挚的。《庄子·天下篇》称为“情欲寡浅”说(欲是动词,即“要”字)。《荀子·正论篇》说:

子宋子曰:“人之情欲(欲是动词)寡,而皆以己之情为欲多,是过也。”故率其群徒,辨其谈说,明其譬称,将使人知情之欲寡也(《正名篇》亦有“情欲寡”句)。

这种学说大概是针对当时的“杨朱主义”(纵欲主义)而发的。宋子要人寡欲,因说人的情欲本来是要“寡浅”的,故节欲与寡欲并不是逆天拂性,乃是顺理复性。

这种学说正如儒家的孟子一派要人为善,遂说性本是善的。同是偏执之见(看《荀子》的《驳论》)。但宋钘、尹文都是能实行这个主义的,看《天下篇》所说,便可见了。

尹文的学说,据现有的《尹文子》看来,可算得当时一派重要学说。尹文是中国古代一个法理学大家。中国古代的法理学乃是儒墨道三家哲学的结果。老子主张无为,孔子也说无为,但他却先要“正名”,等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地位,方才可以“无为而治”了。

同类推荐
  • 军事战争的智慧

    军事战争的智慧

    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早一天领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拥有幸福。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菜根谭》内含格言,每天一段格言,每天提升一点境界。为方便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分为三卷,中问经历苦、涩、甜,是为“菜根三味”,每味都是药,每味都是缘,每味都是道,每味都是福,请君自品之。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自从有了佛陀拈花,施加微笑,便有了蝉的诞生,蝉宗就是这样开始的。蝉的宗旨是从佛教传下来的,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它在印度出生,在中国成长,在日本开花,如今,蝉文化作为一门炽手可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因它涉及的是人生名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被人们推崇为“一种探究生命意义的及高智慧”。
热门推荐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电影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电影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趣了世界、语言、年龄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魔法的武装机甲

    魔法的武装机甲

    有着超能和科技共存的世界。灭亡的上古族,寂静森林的狂暴巨兽,伊卡利亚13区上层的疯狂魔研区,生活在恐怖的基因病毒太阳阶梯下的种族,月亮背后的遗民,位于虚空背后的真相。靠着得到的上古机甲,一名穿越少年在伊卡利亚13区开始了他的探索。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掩盖历史的13区。被遗忘的遗民。上古时期的秘密。这些都将被一一揭开。致死的基因病毒,在哪无知的空间中创造的不知名机甲,被禁止再次眺望天空的人类,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而导致毁灭了自己的人类所做出的愚昧之举。
  • 超级龙王在都市

    超级龙王在都市

    龙王村一介屌丝楚枫,无意中融合了龙王神魂,华丽转身为世间唯一龙王,执掌天下水脉,五湖四海之地皆为领土,坐拥数不清的海底宝藏!想要在海洋运输?交保护费没有?先扣押再说!米国,岛国太嚣张?没问题,来一场超级海啸就乖了!什么?你对国家地理不满意?想要分裂大陆板块,独立一洲?没问题,包在本龙王身上!另外本龙王还承包:化解百年一遇暴雨,力抗超级台风,解干旱,疏水灾...等等一切业务!【超级龙王在都市,书友群:233041500,入群请说明】
  • 误打误撞:此女狠嚣张

    误打误撞:此女狠嚣张

    有一头充满活力的女猴子,从小被男生拒绝,她也开始了二逼无比的恋情了,就在自己快要幸福得掉渣的时候,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她就不明不白的丢了她的……不久,一个超级面瘫,超级不高兴的家伙来找她,并扬言要对她负责,很遗憾,对他叫嚣也好,女生团体对他是爱也好,他都没有半点表情,只是可惜你越冷静她越要撩你……嘎嘎,乖乖听话,快到姑奶奶的碗里来。
  • 天书

    天书

    他拥有所有人都羡慕的显赫家世,却没有任何修炼武艺的可能,空有诸多的修炼功法,而自己一本都不能修炼!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本奇异的功法,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发现自己能够修炼!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
  • 莫非这就是爱情之TFBOYS

    莫非这就是爱情之TFBOYS

    爱你,我就对不起他,爱他,我就辜负了你。「林云馨」你是我爱过,痛过,挣扎过,放弃过,还是想要倾尽所有全力去保护,爱的人。「王源」你一出现,那些在我心里坚定了无数次忘掉你的信念,都成了鬼话。「王俊凯」我不想喜欢你了,可是要怎样才能不喜欢,不行,不能放弃,还没有试过,就算不择手段我也要得到你。「韩蕊」我被狠狠的抛弃了,你却一点愧疚都没有,你从头到尾你喜欢的人只有她,你的心里从来都没有装下我,你说过喜欢我,但是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不一样,你只是喜欢我,但你爱的却是她。「海陆」要是哪天我坚持不住了,我们只能说分手。「易烊千玺」分手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说爱我,那样我只会更难过。「许嗳」
  • 网游之救赎之光

    网游之救赎之光

    高拟真的虚拟游戏,与真人无异的npc,凶猛的魔兽,诡计的敌人,看枷(jia)楠(nan)如何和朋友一起面对他们。不管前路是多么黑暗,我们都毫无畏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墨雪伤

    墨雪伤

    上古之世,六界混乱不堪,妖王赤尊妄想称霸六界,无奈之下,天帝与女娲共同将他封印于无底洞内。为了避免有朝一日妖王突破封印,重新祸害人间,女娲以性命为引,铸造了五神器……
  • 摘星灭道

    摘星灭道

    “寰宇之内,有我无天!”冷凡脚踏九重,声震寰宇,鼓荡五界风云。看冷凡以另类的修行之路,走出属于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