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7400000007

第7章 如是学画

人的习性,天生喜欢留恋美好的境界,恰恰美好的境界用语言文字又描写不出来,口头也表达不出来,即便能写出来,讲出来,离那个境界还是相差甚远,有时候根本就词不达意,甚至背道。本来我天生就不爱讲话,但是做了和尚,所到之处,信徒总是叫我讲开示,当讲到形而上的境界时,又总是苦于语言文字的缺乏,讲出来的既不能,也不是那个形而上的境界,只能说是接近它,相似于它,但毕竟还不是它。也许用一种声音,或一个图像,更能把那个形而上的境界描绘出来,更能把自己的心声和内在的形像表达出来。

出关以后这种灵性的力量时常敲打着我的身心,叫我讲话,叫我写,叫我学琴,叫我学画,因此便到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弹古筝和画水墨画。我并没有想成为琴画这方面的专家,也没有想成为这方面的能手,只是想把自己的心声给弹出来,画出来,作为心灵的一种再现方式,若能如此,想必会是一种好作品。至于好不好听,好不好看,那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把内在的境界表达出来。琴、画、道三者是相通的,都要专心,只有专心到忘我,物我合一,进而物我两忘,灵感才会闪现,作品才会有神韵。画是由点、线、面三者构成的,筝是由二十一根弦构成的,筝和画练到一定程度都得达到雄伟而不野蛮,流畅而不轻浮,丰富而不臃肿。在佛学院学习期间,曾学过数年毛笔字,现在把它们结合起来,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它们都是相通的,无怪乎古人讲一窍通,则百窍通。百窍实际上是受一窍在指挥,比如写毛笔字,笔正则锋藏,笔斜则锋出。画画也是这样,弹筝更是这样,否则棱角百出,既不圆润,也不丰满,流畅更谈不上。艺术是以“形”为桥梁,以“神”为目的。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只能帮你少走弯路而已。道者,如盐入水,视之不见,尝之有味。做菜、穿衣、居室摆设都是艺术。好的艺术就是一首诗,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才够境界。佛门里讲童心易入道,对于艺术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童心的艺术才不会老,才有生命力。

圣人也一样会做错事情,不同的是,圣人不会把同一种错误持续地犯下去,而凡夫则有可能把一种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去。圣人通过一件事情,会明白许多事情,甚至所有事情的道理。做学问与做人是同样的道理,终生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圣人可以做到不重复犯错,那是因为他善于观察事物,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反省,遇到事情,善于自己想办法尽力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出自己的毅力、承受力和思考能力。倘若不经思考就做出决定,或轻易问他人,自己内在的潜能很难开发出来。真正的思考是让身心沉静下来,进入三摩地中,而非社会上所讲的苦思冥想。冥想到极限是无想,无想之中,智慧才会出现。

波涛起伏的人生,往往使人的心境更加开阔;一帆风顺的人生,不会有大的成就。逆境使强者更强,也使弱者更弱。

艺术家的心境,都是在他们的作品里表现出来的。生活经历越丰富,其思想境界也会越高;思想境界越高,其作品的境界也会越高。艺术家不能随着时代而作,也不能随着环境而作,要随着自己的思想境界而作,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有个性,才有生命力,他才能走出一条自己路子。

为名、为利的艺术,不能称其为艺术,因为她的灵魂里没有真善美。艺术家必须为自己的艺术献身,其作品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灵魂,否则只有十分之一的灵魂,甚至没有灵魂。学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艺术家的作品必须有种韵味散发出来,才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作品是有生命的。我学古筝的时候,每天练习长达十来个小时,刚开始浑身疼痛,用的全部是僵劲,一个礼拜后,弹起来就轻松多了,渐渐地也就能够玩起味儿来了。当我刚学水墨画的时候,画出来的作品都是死的,连我自己都不满意,也不知画了多少,渐渐地才有了点儿味道。可见艺术品必须有味道,才算是艺术。

我常常羡慕老师的古筝弹得好听,当时心里想,要是我这辈子能够像老师这样弹得好听,自己也就满足了。实际上,我不可能弹出像老师那样的风格,也学不会老师的那种风格,只能说努力十年、二十年,也会有自己的一种风格。老师的风格不能不学,但也无法完全学会,即使学会了,也是外表的东西,内在的神韵是无法模仿的。每个人的业力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注定了其作品内在的神韵也不同。学老师的风格,关键在于参考老师的风格,而又能跳出老师的风格之外,形成自己的风格。凡是模仿出来的东西,都没有灵魂。上乘技艺不是模仿出来的,是通过累世修炼出来的。模仿出来的作品,严格来讲不算是自己的作品,弹琴绘画,都应该走自己创作的路子,凡是用心创作的东西,里面都有自己的灵魂。基本方法,非老师教不可,但神韵上的东西,一定要靠自己领悟,学佛修道也是一个道理。

在艺术上,凡是善于模仿的人,其内在灵性的力量永远不会出现,最后连“灵魂”也会死亡。模仿意味着离不开拐扙,不能独立,不能随心所欲,不得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什么叫做艺术品,实在很难回答。

大抵说来,凡是艺术品不能缺少两个方面:一是形象(也即结构),二是神韵(也即内在的境界)。光有外在的形象,犹如躯壳或僵尸;光有内在的境界,大多数人又认识不到,无法接受。一件好的艺术品,内行人能接受,外行人也能接受,这才叫做上档次的艺术品。一幅真正的艺术家的作品,能把观众从外在的形象带进形而上的境界里。

一幅艺术作品是否上档次,不外乎形象与神韵处理得当与否。好比一个人很有文化,只能算是一个好老师,但绝不可能是一位明师。文化是一种形象,而一位明师不仅要有内在的境界,而且还要有外在的形象(也即知识)。往往许多搞艺术的人,包括学佛的人,过多地模仿外在的形象,自然也就失去了内在的境界。模仿只是一个阶段,不应该当作全过程。

我从小没有学过音乐,乐理一点也不懂,所以学起古筝来很吃力,老师教得也很辛苦。对于现代音乐我并不喜欢,觉得很粗糙;古代音乐虽然也不懂,但我一听就喜欢。实际上节奏并不仅仅局限于音乐之中,可以说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物中都有“节奏”。

搞艺术的人比较讲究灵感,总误以为灵感是先天的。实际上,人的大部分灵感是来自于后天的知识和人生阅历。

随着知识的累积,生活阅历的增长,对事物的观察,人的思想境界自然开阔,联想也自然丰富,如果内在没有这些做基础,灵感也很难出现。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没有生活阅历的人,不善于观察事物的人,其灵感是不可能出现的。

搞艺术的人可以说是半个圣人,因为搞艺术的人必须在高度集中与忘我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够得上档次,否则就是头脑作出来的作品。头脑是不会创作出好作品的,真正的艺术品是从自性里面涌现出来的。搞艺术的人身心里面有一股力量,不弹,不唱,不写,不画,不舞,他的身心静不下来,心灵里面没有这个东西,是创作不出真正的艺术品的。凡是够神韵的诗词书画等等,都不是作出来的,是“修炼”到一定程度后,从自性里面迸发出来的。凡是不朽之作,都是神来之笔一气呵成的。

好的作品就是四不像,是没办法归类的。不同根器的人见到或听到后,则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与实物太相像的艺术品就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和“道”相通,她里面什么都有,什么都能在她里面发现;虽然都有,但又都没有;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太像的东西,或一模一样的东西,只能是一种东西,而不是艺术,更不是道。

能讲出来的艺术,算不上艺术;能讲出来的道,更不是道,只能说相似于她,接近她,但毕竟不是她。

道非定,也非不定,定是断灭,不定是散乱。

道非修,也非不修,修是妄,不修是放纵。

道者,有无相伴,是非并随,凡是有说,皆是假立。既是假立,何故要说?皆因无明。

远离,也非远离;超越,也非超越;不可道,也可道。能所双空,也非空。无取,也无舍。

明心容易,见性难证,若不明心,何以见性?心是明,性是见。见性就是见到自性佛,这个自性佛,原本就是现成的,不是修成的,只需找到即可。

美术之所以是美术,那是因为它展示了艺术家的表现力,是艺术家的生命,是艺术家的人格,是艺术家的形象。

同类推荐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夏宠爱

    tfboys之夏宠爱

    夏魁梦来到了一所学校,并认识了tfboys,但闺蜜因为爱男神,把夏魁梦置于了“重色轻友”的行列中,从此,夏魁梦,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只有爱她的三小只…………
  • 一念元素

    一念元素

    为了追寻传说中的最神秘的光之元素,人们在近百年内不断努力,他是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的一叶孤舟,少年林浩带着从小以来的梦想,踏上了无尽的追梦旅途...
  • 快穿:世界脑洞有点大

    快穿:世界脑洞有点大

    黑暗中的光团与系统签订了契约,从此获得了穿梭于各个世界的能力,踏上了替人圆梦的旅程。系统蠢萌逗比小孩子心性,女主失忆呆蠢还会犯二……啊喂,你确定这样的组合真的能够替人完成心愿?总之,这就是一个坑比系统+一个失忆女主挣扎在各种脑坑里的辛酸故事。【PS:1.此文仅为黄粑yy,女主可能有圣母属性可能有金手指,内容可能会天雷滚滚可能会各种无厘头更可能平淡无味,不喜勿喷,勿深究2.黄粑乃苦逼学生狗一枚,开学沉潭更新不定时,但不会弃坑,求见谅【鞠躬】PPS:书群已建,群号:486059881,感谢可爱的小栗子,敲门砖为书中任意角色名,欢迎小伙伴们进群玩哟~比心~】
  • 硝烟蓝人

    硝烟蓝人

    人类的文明是一场恐怖与未知的庞大探索,一切暂时可以解释的灵异被称之为科学,一切无法触及或难以掌握的未知便是科幻。而缤纷宇宙中,各星系之间充满了无尽的未知与神秘,地球所在的银河系于茫茫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细微的尘埃。也许,就在太空里的某一处遥远星球上,同样居住着和我们一样充满智慧的生命体,他们的文明似乎也在不断地摸索着,进化着,甚至在战火中洗礼着……
  • 便觉云如许

    便觉云如许

    没想到,琪仔的一场车祸又将大家聚到一起。他是市长少爷,多少男人女人的白马王子,偏偏爱上了对他不屑一顾的姚若云。他是山里来的穷小子,大学便在打工和学习间度过,却爱上了拥有继承权的独生女,路晴。令狐慕打算用学校食堂来俘获美人心,跟屁虫卫冉冉是紧追不舍。许心忙于工作之际,总有高富帅送路晴奢侈品,想我白手起家大学便奋斗成这样也不错,难道还比不过高富帅?90后的年轻一代,大学生活荒废糜烂。富二代继承者们忙着追求爱情,已经用手里的资源圈下大笔财富。穷二代还在忙着为生存打拼,在爱情面前显得如此卑微。平凡的大学生们迷茫着,是该享受年华还是去自力更生?令狐少爷经典告白:“我愿意承包你一辈子的……”“很重要,我想成为你的男人。“好,姚若云,我希望你成为我的女人。”“至少我向这个世界宣告,你是我的,没有人敢再追求你。”“谣言绝对不是谣传。”“关于如何追求若云学妹这回事,就不听若云学妹的意见了。”“我觉得现在于我,正是对的时间。而你于我,正是对的人。”“没有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我还是死守着。”正有此意,然后你摘了我心上的花,便不再是路人了。即便我是草,也是最名贵的那一株。
  • 异星封神录

    异星封神录

    一个追求长生的家族,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孤儿,一个刚刚成功就被至亲背叛的青年,选择了逃避,在异开始了一段曲折离奇的生活
  • 游戏天才:十二星宫

    游戏天才:十二星宫

    自很久以前,我出生在希尔卡拉。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有着和我一样的人,还有一些不一样的生物。现在,我穿越到了一个叫地球的异世界,我便开始在这里生存突然有一天,一个金发女生叫我回到另一个异世界,也就是我的故乡。所以,你懂了吗?这个游戏的世界,所以,COMEGAME
  • 扔牌王

    扔牌王

    300年的封印解除,他重回人世,带着陪伴了他几百年的扑克牌回到了现实,别人玩扑克牌,而他是扔扑克牌,扔的比玩的更华丽。
  • 我的医生先生

    我的医生先生

    海默森,是一个天才外科医生!用那神奇的开刀技术创造无数的新命。而他却并非是一个纯正的白衣使。由于,他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像是能够穿透人心一般让人有种畏惧感!还总是穿着黑色西装披着黑色外套让人产生距离感!他性情古怪、冷傲、叛逆、不按牌理出牌。一方面,他还说过想要找他动手术就必须付得起高额的手术费,惹得患者们怨声载道!无医生执照,又被世人所认可;背负着骂声、质疑、批评…即使,在医学界名声狼藉,荡然无存他也在毫不在乎!而另一方面,毫不畏惧权威不顾一切去救需要帮助的人。到底是什么打动了他?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在不为人知的背后,母亲死之谜,在他心里形成一根芒刺……为了找出真相竟发现引发一个惊天秘密!
  • 四小花旦

    四小花旦

    她和她一起住了四年,却因为一个男人而撕破脸;她亲眼目睹了她的情人——一个有妇之夫,却因为误会而决裂;她看见校园里的小情侣,只能笑笑,觉得他们幼稚;她和他在人们眼中彼此完美,亲近却发现彼此不合适;她成熟,冷傲,却又单纯得让人心痛;她不畏人言,不多解释。没有人懂,她只能自己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