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6100000044

第44章 论百读不厌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讨论会,讨论赵树理先生的《李有才板话》。座中一位青年提出了一件事实:他读了这本书觉得好,可是不想重读一遍。大家费了一些时候讨论这件事实。有人表示意见,说不想重读一遍,未必减少这本书的好,未必减少它的价值。但是时间匆促,大家没有达到明确的结论。一方面似乎大家也都没有重读过这本书,并且似乎从没有想到重读它。然而问题不但关于这一本书,而是关于一切文艺作品。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是作品的不同吗?是读的人不同吗?如果是作品不同,“百读不厌”是不是作品评价的一个标准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索一番。

苏东坡有《送章惇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魏书·王肃传·注》: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义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章惇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但是后来所谓“百读不厌”,往往不指经典而指一些诗、一些文,以及一些小说;这些作品读起来津津有味,重读、屡读也不腻味,所以说“不厌”;“不厌”不但是“不讨厌”,并且是“不厌倦”。诗文和小说都是文艺作品,这里面也有一些语言的和历史的课题,诗文也有些注解和考证;小说方面呢,却直到近代才有人注意这些课题,于是也有了种种考证。但是过去一般读者只注意诗文的注解,不大留心那些课题,对于小说更其如此。他们集中在本文的吟诵或浏览上。这些人吟诵诗文是为了欣赏,甚至于只为了消遣,浏览或阅读小说更只是为了消遣,他们要求的是趣味,是快感。这跟诵读经典不一样。诵读经典是为了知识,为了教训,得认真、严肃,正襟危坐地读,不像读诗文和小说可以马马虎虎的,随随便便的,在床上,在火车、轮船上都成。这么着可还能够教人“百读不厌”,那些诗文和小说到底是靠了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诗文主要是靠了声调,小说主要是靠了情节。过去一般读者大概都会吟诵,他们吟诵诗文,从那吟诵的声调或吟诵的音乐得到趣味或快感,意义的关系很少;只要懂得字面儿,全篇的意义弄不清楚也不要紧的。梁启超先生说过李义山的一些诗,虽然不懂得究竟是什么意思,可是读起来还是很有趣味(大意)。这种趣味大概一部分在那些字面儿的影像上,一部分就在那七言律诗的音乐上。字面儿的影像引起人们奇丽的感觉;这种影像所表示的往往是珍奇、华丽的景物,平常人不容易接触到的,所谓“七宝楼台”之类。民间文艺里常常见到的“牙床”等,也正是这种作用。民间流行的小调以音乐为主,而不注重词句,欣赏也偏重在音乐上,跟吟诵诗文也正相同。感觉的享受似乎是直接的、本能的,即使是字面儿的影像所引起的感觉,也还多少有这种情形;至于小调和吟诵,更显然直接诉诸听觉,难怪容易唤起普遍的趣味和快感。至于意义的欣赏,得靠综合诸感觉的想象力,这个得有长期的教养才成。然而就像教养很深的梁启超先生,有时也还让感觉领着走,足见感觉的力量之大。

小说的“百读不厌”,主要的是靠了故事或情节。人们在儿童时代就爱听故事,尤其爱奇怪的故事。成人也还是爱故事,不过那情节得复杂些。这些故事大概总是神仙、武侠、才子、佳人,经过种种悲欢离合,而以大团圆终场。悲欢离合总得不同寻常,那大团圆才足奇。小说本来起于民间,起于农民和小市民之间。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和小市民是受着重重压迫的,他们没有多少自由,却有做白日梦的自由。他们寄托他们的希望于超现实的神仙、神仙化的武侠,以及望之若神仙的上层社会的才子佳人;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会变成了这样的人物。这自然是不能实现的奇迹,可是能够给他们安慰、趣味和快感。他们要大团圆,正因为他们一辈子是难得大团圆的,奇情也正是常情啊。他们同情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替古人担忧”,这也因为事奇人奇的缘故。过去的小说似乎始终没有完全移交到士大夫的手里。士大夫读小说,只是看闲书,就是作小说,也只是游戏文章,总而言之,消遣而已。他们得化装为小市民来欣赏,来写作;在他们看,小说奇于事实,只是一种玩意儿,所以不能认真、严肃,只是消遣而已。

封建社会渐渐垮了,五四时代出现了个人,出现了自我,同时成立了新文学。新文学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文学也给人知识,也教给人怎样做人,不是做别人的,而是做自己的人。可是这时候写作新文学和阅读新文学的,只是那变了质的下降的士和那变了质的上升的农民和小市民混合成的知识阶级,别的人是不愿来或不能来参加的。而新文学跟过去的诗文和小说不同之处,就在它是认真地负着使命。早期的反封建也罢,后来的反帝国主义也罢,写实的也罢,浪漫的和感伤的也罢,文学作品总是一本正经地在表现着并且批评着生活。这么着文学扬弃了消遣的气氛,回到了严肃——古代贵族的文学如《诗经》,倒本来是严肃的。这负着严肃的使命的文学,自然不再注重“传奇”,不再注重趣味和快感,读起来也得正襟危坐,跟读经典差不多,不能再那么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但是究竟是形象化的,诉诸情感的,跟经典以冰冷的抽象的理智的教训为主不同,又是现代的白话,没有那些语言的和历史的问题,所以还能够吸引许多读者自动去读。不过教人“百读不厌”甚至教人想去重读一遍的作品,的确是很少了。

新诗或白话诗,和白话文,都脱离了那多多少少带着人工的、音乐的声调,而用着接近说话的声调。喜欢古诗、律诗和骈文、古文的失望了,他们尤其反对这不能吟诵的白话新诗;因为诗出于歌,一直不曾跟音乐完全分家,他们是不愿扬弃这个传统的。然而诗终于转到意义中心的阶段了。古代的音乐是一种说话,所谓“乐语”,后来的音乐独立发展,变成“好听”为主了。现在的诗既负上自觉的使命,它得说出人人心中所欲言而不能言的,自然就不注重音乐而注重意义了。——一方面音乐大概也在渐渐注重意义,回到说话罢?——字面儿的影像还是用得着,不过一般地看起来,影像本身,不论是鲜明的、朦胧的,可以独立地诉诸感觉的,是不够吸引人了;影像如果必须得用,就要配合全诗的各部分完成那中心的意义,说出那要说的话。在这动乱时代,人们着急要说话,因为要说的话实在太多。小说也不注重故事或情节了,它的使命比诗更见分明。它可以不靠描写,只靠对话,说出所要说的。这里面神仙、武侠、才子、佳人,都不大出现了,偶然出现,也得打扮成平常人;是的,这时代的小说的人物,主要的是些平常人了,这是平民世纪啊。至于文,长篇议论文发展了工具性,让人们更如意地也更精密地说出他们的话,但是这已经成为诉诸理性的了。诉诸情感的是那发展在后的小品散文,就是那标榜“生活的艺术”,抒写“身边琐事”的。这倒是回到趣味中心,企图着教人“百读不厌”的,确乎也风行过一时。然而时代太紧张了,不容许人们那么悠闲;大家嫌小品文近乎所谓“软性”,丢下了它去找那“硬性”的东西。

文艺作品的读者变了质了,作品本身也变了质了,意义和使命压下了趣味,认识和行动压下了快感。这也许就是所谓“硬”的解释。“硬性”的作品得一本正经地读,自然就不容易让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于是“百读不厌”就不成其为评价的标准了,至少不成其为主要的标准了。但是文艺是欣赏的对象,它究竟是形象化的、诉诸情感的,怎么“硬”也不能“硬”到和论文或公式一样。诗虽然不必再讲那带几分机械性的声调,却不能不讲节奏,说话不也有轻重高低快慢吗?节奏合式,才能集中,才能够高度集中。文也有文的节奏,配合着意义使意义集中。小说是不注重故事或情节了,但也总得有些契机来表现生活和批评它;这些契机得费心思去选择和配合,才能够将那要说的话,要传达的意义,完整地说出来,传达出来。集中了的、完整了的意义,才见出情感,才让人乐意接受,“欣赏”就是“乐意接受”的意思。能够这样让人欣赏的作品是好的,是否“百读不厌”,可以不论。在这种情形之下,笔者同意:《李有才板话》即使没有人想重读一遍,也不减少它的价值、它的好。

但是在我们的现代文艺里,让人“百读不厌”的作品也有的。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茅盾先生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笔者都读过不止一回,想来读过不止一回的人该不少罢。在笔者本人,大概是《阿Q正传》里的幽默和三部曲里的几个女性吸引住了我。这几个作品的好已经定论,它们的意义和使命大家也都熟悉,这里说的只是它们让笔者“百读不厌”的因素。《阿Q正传》主要的作用不在幽默,那三部曲的主要作用也不在铸造几个女性,但是这些却可能产生让人“百读不厌”的趣味。这种趣味虽然不是必要的,却也可以增加作品的力量。不过这里的幽默决不是油滑的、无聊的,也决不是为幽默而幽默,而女性也决不就是色情,这个界限是得弄清楚的。抗战期中,文艺作品尤其是小说的读众大大地增加了。增加的多半是小市民的读者,他们要求消遣,要求趣味和快感。扩大了的读众,有着这样的要求也是很自然的。长篇小说的流行就是这个要求的反应,因为篇幅长,故事就长,情节就多,趣味也就丰富了。这可以促进长篇小说的发展,倒是很好的。可是有些作者却因为这样的要求,忘记了自己的边界,放纵到色情上,以及粗劣的笑料上,去吸引读众,这只是迎合低级趣味。而读者贪读这一类低级的、软性的作品,也只是沉溺,说不上“百读不厌”。“百读不厌”究竟是个赞词或评语,虽然以趣味为主,总要是纯正的趣味才说得上的。

《文讯》月刊

同类推荐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什刹海九记

    什刹海九记

    本书分为九记,从整体上对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角度的梳理和勾勒,是对什刹海地区研究和保护的系统总结。
  •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古老载体,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
  •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科普读物,它熔古铸今,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新疆传统饮食文化,从冰封雪域到沙漠绿洲,从千里草原到山区田园,书中以近千张精美的图片及优美的文字再现了新疆7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饮食风情,并展示了当代清真美食,绘就了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的发展画卷。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热门推荐
  • 嗜血总裁的傲娇新娘

    嗜血总裁的傲娇新娘

    跟沈莫羽结婚当天,屏幕上原本是两人幸福的婚纱照突然变成了她和男人赤裸拥吻的照片,“沈毅明,当年你害死我母亲,现在我要一点一点讨回来。”“对不起,当年是我的错,不过那只是一个意外。”“蓝夜宸,为什么你要把所有人都想得那么坏,我爸都说了,当年你妈的死只是一个意外…”“住口,如果不是他间接造成的,会有当年那个意外吗?我要沈毅明付出代价。”蓝夜宸的眼中划过一抹阴冷。“我求你,放过我的家人,如果你真的要报仇那就由我来承担吧!”沈如雪跪在了蓝夜宸的跟前。沈毅明和金艺然对她那么好,就当她在报答她们这么多年对她的恩情吧!
  • 弈攻

    弈攻

    战场如博弈,不但比拼的是策略,更要比拼人性的沉着与冷静。曾经心理学天才、国家安防部的高级调查员,在年仅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可谓是意气风发、锋芒毕露!但随后发生的一件诡异的事情,将这一切全部打破了,曾经的天才陷入了七年的沦陷。七年之后,又是一件离奇莫名的案子,将这个年轻人再次卷入进去,经过抽丝剥茧的层层调查,他发现每一件案子,都是被精心策划出来的,而对手唯一的目的,就是针对自己……这是一场智与力的比拼,为了查清楚七年前的真相,他不得不接受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 错婚成爱:老公捡来的

    错婚成爱:老公捡来的

    那一年,他们在一场闹剧上相识,在破碎的记忆之上相爱。他们吵吵闹闹,欢笑着。在不安的现世中,他用生命护她周全“抱歉,我不能温暖所有人,我只能竭尽所能护你一世平安。”她哭了,他慌乱的不知所措她笑了,他给她擦干了眼泪“我的傻瓜……别哭”她看着他的伤口,泪如泉涌……【宠文
  • 痞子男遭遇洁癖女:我的婚事我做主

    痞子男遭遇洁癖女:我的婚事我做主

    当漂泊男遭遇都市女,是否能够擦出爱情火花。本书主要是阐述我们人生当中大致所经历的一些婚事问题,诸如:催婚、恐婚、逃婚、征婚、订婚、试婚、闪婚、结婚、离婚、复婚,以及第三者,婚外情,等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写给正在爱,或者将要去爱的人们。写给那些曾经与爱失之交臂,或者在苦苦寻觅和等待爱情的人们。剩男剩女们必看小说。
  • Jeanne d'Arc

    Jeanne d'Ar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大作战

    逆天大作战

    其实一开始知道我要逆天,我是拒绝的,因为我在几亿年前的最终一战中将自己的心脏给封印了,今年才刚刚解封,不能让我逆天,我就能马上逆天,我不可能“duang”“duang”的一下就恢复当年的功力,所以我说我要试一下,但是当我看到我当年的红颜们也被封印的时候,我蛋不定了,于是我就“duang”“duang”地在都市使用异能,“duang”“duang”地把红颜们解封,然后红颜们也“duang”“duang”地帮我解封其它红颜。于此,我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开了一家帮人看风水的风水店,一边专门帮人家看风水,一边解封女神,一边帮警察办案,一边消灭逐渐解封的恶魔们……“duang”“解封”……by——纪临日记。
  • 有缘人之七夕

    有缘人之七夕

    七夕节要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却遭魔界大魔王不哭死神率领魔界大军偷袭。原来牛郎是凡界的皇帝、织女是仙界的公主,鹊桥相会就是凡界和仙界结盟的联姻仪式。不哭死神欲绑架牛郎织女,破坏这场凡界和仙界的联盟婚事,意图让魔界卷土重来称霸天下。鹊桥决战,牛郎的大内高手对决不哭死神的魔界大军,却因不哭死神过于强大,伤亡惨重。就在不哭死神以为得手之际,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恶人谷谷主普吉吉。普吉吉本是牛郎皇帝的女朋友,可是牛郎皇帝为了凡仙盟约,不得不答应与织女结婚,导致普吉吉误会,一气之下当了恶人。普吉吉能否原谅曾经的爱人而伸出援手?不哭死神的阴谋能否得逞?有缘人能否终成眷属?敬请看《有缘人之七夕》。
  • 重生之茶碗

    重生之茶碗

    查婉者,茶碗也;大口深腹平底,滚圆圈足。查小婉其实一点也不胖,只是有点发育过满。小时候的烦恼长大后自然是千好万好,只是,还没等她好好享受一把,就又回到了小时候,苦得很,苦得很......
  • 健康里的数字密码:用数字解说决定健康的细节

    健康里的数字密码:用数字解说决定健康的细节

    知识性和趣味性,是本书的两大特色。数字,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明确;使养生的方法,更具可操作性。知道与健康息息相关的数字,会使我们在养生保健中,少走很多弯路,从而达到健康长寿、幸福安乐的目的。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很多与健康有关的数字信息。这些数字,生动有趣,既让读者得到实用的健康常识,又能体会到某种生活的情趣。
  • 天龙八部之天龙这些年的事

    天龙八部之天龙这些年的事

    天龙八部一款过时了的游戏,很多人都选择性的遗忘了他,不过天龙那些曾经的大神们,还有那些发生在游戏有血有肉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