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98

第98章 中国史籍读法(2)

再为中国史学诉冤

说到此,还该有一句话,为中国的旧史诉冤。那即是近来的议论,往往说旧时史家颠倒是非。旧时史家颠倒是非者诚有之,如魏收之被称为秽史是。然其所谓颠倒者,止于如此,不过偏端,并非全体。若将全体的是非,悉行淆乱,则必无人能做此事。而据近来的议论:则几谓旧史全部之是非无一可信;所载事实,无一非歪曲、伪造。问其何所见而云然?譬如说,历代的史籍,对于政府,悉视为正统,对于反抗政府的人,则悉视为叛逆;于政府之暴虐、激变,及其行军之骚扰、军队之怯懦、战争之失利,多所隐讳,而于反抗政府之人,则一一切反是便是。(此系举其一端;其他,如汉族与异族的冲突,则归曲于异族,而不着汉族压迫之迹,如近人所谓大汉族主义等皆是)须知旧时之作史者,并非各方面的材料都很完备,而据以去取;只是据其所得的材料,加以编辑,以诒后世而已。当其编辑之时,自古史家有一大体同守的公例,即不将自己的意思,和所据的史料相杂。此即《谷梁》所谓“信以传信,疑以传疑”;(见桓公五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相传的说法,无论自己以为可信,抑以为可疑,都照原来的样子传下去。人人谨守此法,则无论时代远近,读书的人,都得到和原始材料接触的机会;而后人的议论,只须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必再行叙述,则史籍的分量,不致过多,亦可节省读者的精力也)亦即后世史家所谓“作文惟恐其不出于己,作史惟恐其不出于人”。可见其例起源甚古,沿袭甚久。其极端者,乃至于所据史料,不过照样誊写一过;于不合自己口气之处,亦不加改动,如《史通》所讥《汉书·陈胜传》仍《史记·陈涉世家》“至今血食”之文。而不知直录原文,实为古人著书之通例。(照例愈古则愈严。不但直录原文,不加改窜;即两种原文,亦不使其互相搀杂。如《史记·夏本纪》绝不及羿、浞之事,而《吴世家》详之;以《夏本纪》所据者,乃《帝系》《世本》一类之书;《吴世家》所据者,则《国语》之类,不以之相订补也。全部《史记》复囗、矛盾之处,触目皆是,初学者随意披览,即可见得,史公岂有不自知之理?所以如是者,古人著书的体例,固如是也;此例守之愈严,愈使古书之真相,有传于后)古人所缺者,乃在于原文之下,未曾注明其来历,然此至多不过行文条例不如后人之密而已。亦间有注明者,如《汉书·司马迁扬雄传》,都著其自叙云尔是也。则其余不著者,或在当时人人知之,不待加注,亦未可知。且如引书必著卷第,亦至后世而始严;古人则多但著书名而已。亦以时愈晚,书愈多,卷帙愈巨,翻检为难;在古代则并不尔也。出于他人之说,有两说异同者,古人未尝不并存。其远者,如《史记·五帝本纪》,既说“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又说“炎帝欲侵陵诸侯”;(神农古多谓即炎帝,《史记》亦不以为两人)其近者,则如《旧唐书》的《高宗王皇后传》,一篇之中,说王皇后、萧淑妃死法,即显相抵牾。所记之事,苟有一种材料,怀疑其不足信者,亦未尝不兼着其说。如《金史·后妃传》,多载海陵淫秽之事,盖据金世实录;而在《贾益谦传》,却明著“大定间,禁近能暴海陵蛰恶者,辄得美仕,故当日史官修实录,多所附会”。然则歪曲、伪造者,乃当日修实录之史官,而非修《金史》之人。历代政府一方面对于人民,平时的暴虐,临事的激变,及人民起义之后政府行军的骚扰,军队的怯懦,战事的失利,多所隐讳;而于反抗政府的一方面,则将其含冤负屈以及许多优点一笔抹杀,作此等歪曲伪造者,亦自有其人。若谓修史者,既明知所据材料之不足信,何故不加以说明,则此为全部皆然之事,人人知之,何待于言?亦何可胜言?(从前读史的人,有治学常识者,其于史文,本只当他记事之文看,并只当他一方面所说的话看,无人以其言为是非之准,并无人信其所记之事皆真实也)其有之,则学究之流而已。修史者不改原文,但加编辑,不徒不能尸诒误后人之咎;反可使后人知史料之不足信,不啻揭发其覆,使读者“闻一知二”了。(如《金史》既有《贾益谦传》之文,则《后妃传》所载者,亦可云非以著海陵之淫乱,特以著金世实录的诬罔;然海陵亦非不淫乱,暴其恶者亦不可云尽诬,亦未便一笔抹杀,故又存其文于《后妃传》也)若说人民方面的材料,与政府方面的材料相反者,虽云缺乏,亦非一无所有,作史者何不据以参考,兼著其说?则不知史以正史为主,历代的正史,无论其为官纂、为私修,实皆带有官的性质。(其关系最大者,为所用仍系官方的材料,及著述不甚自由两端,说见下节)此乃被压迫阶级不能自有政权,而政权为压迫阶级所攘窃之故,非复著述上的问题了。说到此,则不能不进而略论中国历史的历史。

史权为统治阶级所篡

历史材料的来源,本有官私两方面。历史材料极其繁杂。(自理论上言之,当分为记载、非记载两种。属于非记载的,又分为:(一)人,谓人类遗体;(二)物,包括:(甲)实物,(乙)模型、图画;(三)法俗:凡有意制定而有强行性质者为法,成于无意而为众所率循者为俗。记载包括口碑,又分为:(一)有意记录,以遗后人的;(二)非欲遗后,但自记以备查检的;(三)并非从事记载,但后人读之,可知当时情状的。(一)指作史言;(二)如日记、账簿等,即官府的档案,亦可云属于此类;(三)则史部以外的书籍悉属焉。此所云者,仅(一)项中之大别而已)私家的材料,即所谓“十口相传为古”,乃由群中之人递相传述的故事。此其起源,自较官家的记载,出于史官者为早。但到后来,史料的中心,却渐移于史官所(一)记录、(二)编纂了。此其故有二:(一)只有国家,能经常设立史官,以从事于记录;而一切可充记录的材料,亦多集于政府(如卫宏《汉仪注》说:汉法,天下计书,先上大史,副上丞相),所以其材料较多而较完全。寻常人民:(甲)和国家大事,本无接触;即有所知,亦属甚少;(乙)常人对于不切己之事,多不关心,未必肯从事于记录;(丙)又或有此热情而无此机会;(如著作之暇日等)(丁)有所成就而不克流传。(如为物力或禁令所限)私史的分量,就远少于官书;其所涉及之方面亦远少;从时间上论,亦觉其时断时续了。(此所谓私史,以其材料之来源,与官方不同者为限。若编纂虽出私人,材料仍取诸官家,即不可谓之私史了。以此为衡,则私史实少。此亦不可为古人咎,实为环境所限。凡事不能孤立看。以史材论:在某一时代,能有何种性质的材料出现?其分量有若干?能保存而传诸后来的,又有若干?以著述论:某一时代,众所视为重要者,有何等问题?对于此等问题,能从事研究的有若干人?其所成就如何?能传之后来者又有几何?均为环境所限。不论环境,徒对古人痛骂一番;或则盲目崇拜,皆非也)(二)史官所记,几于全部关涉政治。只记政治上的事情,而不及社会,在今日众所共知为史学上的缺点,但此乃积久使然;当初起时,其弊并不甚著。此由后世的社会太大了,包括疆域广大、人民众多、各地方情形不同等。政府并不能任意操纵,所谓统治,不过消极的用文法控制,使其不至绝尘而驰而已。(此为治中国史者最要而宜知之义,至少自汉以后即如此。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这几句话,对于向来所谓封建、一统之世同异之点,分析得极为清楚。统治阶级的利害,与被统治者恒相反。处于统治地位的,在诸侯割据之世,为有世封及世官的贵族;在中央集权之世,则代之以官僚。君主固与官僚属于同一阶级,然行世袭之制,则入其中而不得去;与官吏之富贵既得,即可离职而以祸遗后人者不同。故君主虽借官僚以行剥削;又必控制其剥削,限于一定的程度,使不致激成人民之反抗。凡英明的君主,必知此义;一朝开创之初,政治必较清明者以此。然中国疆域太大,各地方的情形太复杂,以一中央政府而欲控制各地方及各事件,其势实不可能;而每办一事,官吏皆可借以虐民;干脆不办,却无可措手。所以集权的封建之世,中央政府即称贤明,亦不过能消极地为民除害至于某一程度,而能积极为民兴利之事却甚少。旧时的政治家有一句格言说:“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治天下是兴利;安天下是除害;与天下安,则并除害之事亦不办了。因为要除害,还是要有些作为,官吏还可借以虐民的。此种现象的原理,实根于阶级对立而来,所以非至掌握政权的阶级改变,不能改变。但特殊的事件,可以放弃;常务则不能不行,官吏又借以虐民,则如之何?则其所以控制之者为文法。文法之治,仅求表面上与法令的条文不背;而实际是否如此,则非所问。此即所谓官僚主义,为论者所痛恶,不自今始,然仍有其相当的作用。如计簿:下级政府不能不呈报上级,地方政府不能不呈报中央,明知所报全系虚账;然既须呈报,则其侵吞总有一个限制。又如杀人:在清代,地方政府已无此权,太平天国起义后,各省督抚,乃多援军兴之例以杀人,此实为违法;然既须援军兴之例乃能杀人,则其杀人之权,亦究有一个限度,皆是也。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号称清明之世,所能维持者,则此最小限度而已)所以但记些政治上的事件,并不能知道社会上的情形。(因为政治上所办的事情,实在太少了。且如历法,向来总以为人民不能自为,非仰赖政府不可的,其实不然。唐文宗时,西川曾请禁官历颁行以前民间先自印卖的历书;而据《新五代史·司天考》,则当时民间所用的,实别有一种历法,时人称为小历,并非政府所用之法。直至宋时,还系如此。南宋末年,西南偏僻之区,官历失颁,梧州等地大、小尽互异,民间就无所取正了,事见《困学纪闻》。即至近代,亦未能免,官用之历法久变,民间印行历本,还有据明人所造《万年历》的,以致大、小尽亦有差池。民间所用历法,或不如官法之确,然日用并不仰赖政府,则于此可见。且政府革新历法时,所用之人才,亦皆出于民间;若钦天监等官署所养成的人才,则仅能按成法做技术工作,不能创法与议法也。举此一事,其余可以类推)但在古代小国寡民之世则不然,此时政治上所办者,尚系社会的事情;而社会上最重要的事情,亦即操在政府手里。(所以政治二字,随时代之古近,范围广狭,各有不同。大致时代愈古,所包愈广)所以但记政治上的事件,即可见得社会上的情形。人类的做事,是有其惰性的,非为局势所迫,一切只会照着老样子做去。况且社会的变迁,一时是看不出来的。又且历代政府,于全局之控制虽疏,究为最高权力所在,其所措施,至少在表面上为有效。所以习惯相沿,史官所记,就都偏于政治方面了。(此所谓政治,其范围业已甚狭了)私家所知政治上的事件,固不能如史官之多;有些方面,亦不能如史官之确,(如人、地名,年、月、日,官、爵、差遣名目等)这亦使历代的史料,逐渐转移到以史官所记为重心。

同类推荐
  •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本书作者在毕生研究农史的基础上以文化漫谈的形式写成了此书,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稻作、丝绸、茶叶、水产等诸方面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写实又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回顾,同时以学者的人文情怀对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现状表现出怀疑与忧患。
  •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地处中原,峻峰林立的少林胜地嵩山,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即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嵩山不仅经历了地球40亿年来演变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它集山岳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于一身,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之地。本书带你一起领略嵩山山峰之秀美,历史之厚重。
  • 《三十六计》品读

    《三十六计》品读

    本书对《三十六计》作了解读,内容涉及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 后宫政治(下)

    后宫政治(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热门推荐
  • 青青子衿悠然我心

    青青子衿悠然我心

    四岁时,遇见;十八岁时,分开;二十五岁时,再遇。他说:“我一直很清醒,看着自己沉沦。”她说:“你曾是我的天,让我仰着脸就拥有了一切。”宁子衿这个名字是他的毒,亦是他的解药。想要抽身而逃,却发现中毒太深。命运的再次旋转,彼此误会,彼此伤害。当一切结束,重修于好,他们却要面临生死离别。他和她该何去何从?欲知后续如何,且看杨杨一一写来……
  • 江南女

    江南女

    以江西丰城女熊时雨开创江南蚕丝业为线索,穿连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有北伐战争、抗日救亡、除恶反特、反对封建礼教、家族纠葛的斗争,也有男女青年生死相恋、夫妻恩怨情仇以及妇女自强不息的细致刻画。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江西人民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和斗争。是一部具有浓烈江西地方特色的江南风情的电视剧。
  • 呆萌王妃我的绝颜王爷不要逃

    呆萌王妃我的绝颜王爷不要逃

    那一年的遇见,是不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是不是从那一场遇见后,谁先动了心?等温暖如风的她遇见已经黑暗冰冷的他,是否能给他的世界照亮一丝光?
  • 迷途困局

    迷途困局

    故事說到底,就只是一群失憶的倒楣鬼被困在一個百貨公司,看看另一群無聊鬼如何逗弄他們而已,就只是這麼的一場鬧劇。欺騙犧牲謀殺死亡傷害失去背叛請「迷途」的玩家突破這佈滿荊棘的道路,逃離這個牢獄「困局」吧!只是牢獄之外,是天堂還是地獄,煩請玩家自行判斷了。(靈感源自以前參與的角噗企劃「迷途」,但內容架構有大量修改)
  • 帝君的女扮男装杀手狂妻

    帝君的女扮男装杀手狂妻

    亿万年前,他们因预言而相遇,个有个的心思去刻意接近对方,但他却爱上了她。明知万劫不复,他还要得到她。直到他死在了她的剑下也没后悔,因为他心甘情愿,因为他爱她,爱到了骨髓。他的死虽破解了这个劫,但却换来了十世之后的恋情。二十四世纪的她遭到了背叛,死后却莫名其妙的魂穿了,殊不知这早已注定好了。穿越后的遭人追杀,却不知她几十年后的强大归来。身后不知从哪跑来一只妖孽成天喊她:”娘子“某女:“。。。。。。”
  • 三生劫之红颜劫

    三生劫之红颜劫

    爱人的背叛,她阴差阳错魂归古代,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竟成为相貌姓名皆与自己相同的将军之女。藩王,天子,相府公子……她该情归何处?是今生情劫抑或命定的结局?
  • 神灵永寂

    神灵永寂

    从虚幻走向现实,从现实开始新生,从新生跨向永恒,才是神灵。
  • 月半钟声,兔子萌妻,别跑

    月半钟声,兔子萌妻,别跑

    月半夜曲渐渐响起,望着空中一轮皎洁的明月,白景辰仿佛看见了那张他日日夜夜都在想的脸,几年以来,刻骨铭心的思念腐蚀着他的身心,他的灵魂。他虽然变强了,也变好了,但是,他却是缺失了在她身旁的这些年,他很清楚,他们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大魔王,放我下来!小心我咒你祖宗十八代!”某女娇嗔着说。“···如果咒人祖宗十八代可以抓住犯人的话,那要警察有何用?”“不服?现在就让你见识见识我小雪雪的厉害!"大总裁:······“在这儿比试不好吧,不如床上比试?”抓住某只奔走的小兔子,开始了口中的“比试”
  • 神之重生记

    神之重生记

    一个远古关于主神的传说...
  • 尼罗河之女

    尼罗河之女

    那太阳般的王国流传下来的古老传说。尼罗河──孕育埃及的摇篮。身为祂孕育的儿女,祂要她回到千年前,被掩埋在沙尘之下的历史之中,祂要她让古代的帝王和子民们看见,她──尼罗河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