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91

第91章 史学与史籍(1)

史学定义

何谓史?史也者,记事者也。此人人所能作之语也。虽然,世界之事亦多矣,安能尽记?即记亦有何益?能答是问者,则较少矣。号为学问之士,则曰:史事者,前车之鉴也。古人如何而得,则我可从而仿效之;如何而失,则我可引为鉴戒。此说似是,而稍深思,即知其非。何者?史事之有记载,亦既数千年矣,岂尝有两事真相同者。世之以为相同,皆察之不精,误以不同者为同耳;世事既实不相同,安可执古方以药今病?欧人东来后,中国交涉之所以败坏,正坐此耳。此真不远之鉴也。不宁惟是,世运愈进,则变迁愈速。一切事物,转瞬即非其故,执古方以药今病,在往昔犹可勉强敷衍者,今则不旋踵而败矣。故以史事为前车,实最危险之道也。然则读史果何用哉?天资较高者,窥破此理,乃以学问为无用,以载籍为欺人,专恃私智,以应事物,究其极,亦未有不败者。古来不学无术之英雄,皆此曹也。然则史学果有用乎?抑无用乎?

史也者,事也;而史学之所求,则为理而非事。是何也?曰:佛家之理事无碍观门言之矣,事不违理,故明于理者必明于事。然则径求其理可矣,何必更求其事?曰:此则理事无碍观门又言之矣。事外无理,故理必因事而明。然则明于事者,亦必能知理。明于事理,则不待讲应付之术,而术自出焉。犹欲制一物者,必先知其物之性质;苟深知其物之性质,则制造之法,即可由之而定也。夫明于事,则能知理者,何也?请就眼前之事物思之。物之接于吾者亦多矣,习见焉则不以为异,不复深求其故;苟一思之,则此事之所以如此,彼事之所以如彼,无不有其所以然。偶然者,世事之所无,莫知其然而然,则人自不知之耳。一切事物如此,社会何独不然?中国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欧洲,欧洲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日本,习焉则不以为异;苟一思之,则知其原因之深远,虽穷年累世,犹未易明其所以然也。一切学问之所求,亦此所以然之故而已矣。两间之事物甚繁,而人类之知识有限,学问于是乎有分科。史之所求,以人类社会为对象,然则史也者,所以求明乎人类社会之所以然者也。

然则史也者,所以求知过去者也;其求知过去,则正其所以求知现在也。能知过去,即能知现在;不知过去,即必不知现在。其故何也?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过去、现在、未来,原不过强立之名目。其实世界进化,正如莽莽长流,滔滔不息,才说现在,已成过去,欲觅现在,惟有未来,何古何今,皆在进化之长流中耳。然则过去、现在、未来,实为一体,不知过去,又安知现在?真知现在,又安有不知将来者邪?

世事之所以然,究竟如何,不可知也。然既从事研求,则必有其见地,所见虽未必确,固不妨假定为确,使所假定者而果确焉,此即社会演进之真理也。事不违理,非徒可以知现在,抑亦可以测将来矣。吾曹今日,于此虽尚无所知,然其所研求,则正此物也。故史也者,所以求社会演进之遗迹,而因以推见其定则者也。

欲明进化之定则,必知事物之因果,然今古之界,既系强分,彼此之名,自然亦系强立。一事也,欲求其因,则全宇宙皆其因;欲求其果,则全宇宙皆其果耳。夫安能尽记,抑安能遍知,史学复何由成立哉?应之曰:史也者,非一成不变之物,而时时改作焉者也。吾侪自有知识,至于今日,所经历之事亦多矣,安能尽记?然吾之为何如人,未尝不自知也。我之知我为何如人,固恃记忆而得。然则史事岂待尽记哉?亦记其足以说明社会之所以然者可矣。惟何等事实,足以说明社会之所以然,别择甚难。此则世界之历史,所以时时在改作之中,而亦今日之治史学者,所为昕夕研求,孳孳不怠者也。

史籍溯源

史学与史籍,非一物也。会通众事而得其公例者,可以谓之史学;而不然者,则只可谓之史籍。史学缘起颇迟,而史籍之由来,则甚旧也。

英儒培根氏,根据心理,分学问为三类:一曰属于记忆者,史是也;二曰属于理性者,哲学是也;三曰属于情感者,文学是也。中国四部中之史,与其所谓属于记忆者相当,可不俟论;经、子与其所谓属于理性者相当;集与其所谓属于情感者相当,虽不密合,亦姑以辜较言之也。

文学之书,自为一类,盖自二刘立《诗赋略》始(集部后来庞杂至不可名状,然追原其始,则固所以专收文学之书,《七略》中之《诗赋略》是也。范、陈二史,著诸文士撰述,皆云诗、赋、碑、箴、颂、诔若干篇。王俭《七志》犹以诗赋为文翰志;至阮孝绪《七录》,乃以文集为一部。盖缘后人学问日杂,所著之书,不复能按学术派别分类,乃不得不以人为主,编为别集也。此自后来之迁变,不害始创《诗赋略》者体例之纯),史则尚附《春秋》之末也。然则刘《略》以前,探索原理之经、子,记载事物之史,发抒情感之文,皆混而为一矣。此自古人学问粗略使然,然亦可见其时客观观念之阙乏也。故曰:史学之缘起颇迟也。云史籍之由来甚旧者:人类生而有探求事物根底之性,故必知既往,乃知现在之见解,人人有之。与其恋旧而不忍忘之情,故一有接构,辄思考究其起源;而身所经历,尤必记识之,以备他日之覆按。当其离群索居,则于宇宙万物,冥心探索;群萃州处,又必广搜遗闻轶事,以为谈助。思索所极,文献无征,犹或造作荒唐之辞,以炫人而自慰;况其耳目睹记,确为不诬,十口相传,实有所受者乎?此民间传述,所以远在书契以前;而史官记载,亦即起于始制文字之世也。

史官之设,亦由来已久。《玉藻》曰:“王前巫而后史。”又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玉藻》所记,为王居明堂之礼,必邃古之遗制也。《内则》称五帝、三王,皆有惇史。而《周官》所载,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之分,又诸官皆有史,盖世弥降,职弥详矣。就其书之存于今者观之:《尚书》,记言之史也;《春秋》,记事之史也;《大戴记》之《帝系姓》,及《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所附之《秦纪》,小史所掌之系姓也;古所谓《礼》,即后世所谓典志,亦必史官所记,惟不知其出于何职,大约属于某官之事,即其官之史所记也。古代史官之书,留诒于后世者如此。

民间传述,起源尤古。就其所传之辞观之:有出于农夫野老者,亦有出于学士大夫者;有传之未久即著竹帛者,亦有久之乃见记载者;其所传之事,有阅世甚久者;亦有相去不远者。传之久始著竹帛者,其失实多;而不然者,其失实少。(如《管子·大、中、小匡》篇述管仲事,有可信者,有极悠缪者,即由其或以史籍为据,或出辗转传述也。所传之事,出于近世者,多系人事;其出于荒古者,则不免杂以神话。太史公谓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盖即如此。纤纬荒怪之辞亦必非全无根据,盖亦以此等传说为资料也)今日读古书,固不能一一知其所出,据此求之,犹可得其大略也。

《史通》分正史为六家:一《尚书》,二《春秋》,三《左传》,四《国语》,五《史记》,六《汉书》。《史》《汉》皆出后世,《左氏》,近儒谓后人割裂《国语》为之,说若可信,《国语》则《尚书》之支流余裔耳。何以言之?《尚书》重于记言,既记嘉言,自亦可记懿行;既记嘉言懿行以为法,自亦可记莠言乱行之足为戒者也。古者设官记注,盖惟言、动二端。典礼之书,后人虽珍若球图,当日仅视同档案,等诸陈数之列,迥非多识之伦。《系世》所记,更属一家之事,故溯史职者不之及也。至《史》《汉》出,而体例大异。《汉书》原本《史记》;《史记》亦非谈、迁所自作,观《世本》之例,多与《史公书》同,则系当时史官记注成法如此,谈、迁特从而网罗之耳。《帝纪》及《世家》《年表》盖合《春秋》及《系世》而成,《列传》出于《国语》,《史记》称列传犹曰语(如《礼志》述晁错事,曰见袁盎语中),《书》《志》出于典礼。前此不以为史者,至此悉加甄采;前此只有国别史,至此则举当日世界各国之史,合为一编。史籍至此,可谓大异于其故,盖浸浸焉进于史学矣。

史学缘起

史籍非即史学,前已言之矣。然则吾国史学,果始何时乎?曰:其必始于周、秦之际矣。何以言之?

史学者,合众事而观其会通,以得社会进化之公例者也。夫合众事而观其会通,以得社会进化之公例,非易事也。必先于社会之事,多所记识;然后以吾之意,为之分类;又就各类之事,一一绎之而得其所以然,然后能立一公例;所积既众,则又合诸小公例而成一较大之公例焉,而史学之公例乃渐出。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手一足之烈,史学初萌,断不足以语此。先河后海,大辂椎轮,但求其记识搜辑,确以备他日绎之须,则亦可谓之史学矣。信如是也,吾必谓中国史学,起于周、秦之际。何以言之?

吾国有史,由来久矣。然其初之记识,非以供他日纳绎之资也。史官之载笔,盖如后世之胥吏;其所记识,则如后世之档案。纣之欲立微子启,则殷之大史,执简以争,此奉档案之旧例为不可违也。职是故,则珍其档案,而不忍轻弃者出焉。夏之亡也,太史终古抱其图法以奔商;商之亡也,太史向挚抱其图法以奔周(《吕氏春秋·先识篇》),则是也。儒者之“必则古昔,称先王”(《礼记·曲礼》),意亦如此。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泛不能以自行。”《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上》)此皆不脱以史籍为档案之思想,未足语于史学。又有视史事若父老相传之故事,用为鉴戒之资者:《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皆此意也。此亦未足语于史学。古之能绎史事,求其公例者,其惟道家乎?《汉书·艺文志》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观史事而得所以自处之方,可谓能绎众事,得其公例矣;然于史事初无所传,此仍只可谓之哲学,而不可谓之史学也。《韩非子》曰:“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显学篇》)可见当时诸家,于史事各以意说,意说而不求其真,此为非史学之诚证矣。且如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古代之史籍,几无不借以传。然《春秋》之作,实以明义。(《左氏》为《春秋》之传与否,姑不论,即谓《春秋》之传,亦只可谓治《春秋》者当兼明本事耳,不能谓《春秋》之作,非以明义也)尧、舜禅让,事究如何,殊难质言,孔子之亟称之,盖亦以示公天下之义耳。《孟子·万章上》所陈,盖即孔门书说也(此事予别有《广疑古篇》明之)。《左氏》出于《国语》。《国语》者,《尚书》之流,其为士夫所传习,则吾所谓视如故事、资为鉴戒者耳。《战国策》者,纵衡家之书,今已亡佚之《苏子》《张子》等(见《汉书·艺文志》),盖当与相出入,以为史籍则缪矣。然则十家九流,信未有能知史学者也。

今称史书,必始《史记》。《史记》体例,实源于《世本》,前已明之。史公之作此书,意盖亦以为一家之著述,故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见《汉书》本传。其告壶遂,不敢自比于《春秋》,《史记·太史公自序》。乃其谦辞耳。然《史记》论议,率与记事别行,论赞是也。间有不然者,如《伯夷列传》之类,然较少)与孔子作《春秋》,删改旧史以明义者迥别。其言曰:“述故事,整齐其史传。”(《太史公自序》)则始知保存史实,以备后人之研究;与前此九流十家,但著其研究之所得者,迥不侔矣。《史记》源于《世本》,而《世本》出于战国之世(《史通》谓战国之世好事者为之),故吾谓中国史学,实始于周、秦之际也。

同类推荐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 慈善与公益

    慈善与公益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并通过一个个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让读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与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伸出爱的双手,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宝带桥

    宝带桥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秩序炎武神

    秩序炎武神

    创造与毁灭的战斗,结局竟是两败俱伤。临危之际,创造神界,分身“秩序、生命、空间、时间、善良”五神邸与众多奇物散落“四十八凡界”。千年之后,第十三世界的炽焰文龙等人横空出世,一齐对抗大劫!
  • 战破天地

    战破天地

    持精魄谁人能战,拥战力无可匹敌,从东苍域走出的少年,手持精魄,脚踏九彩天凰,一步步向狂战大陆迈进!
  • 小仙甚惶恐

    小仙甚惶恐

    夜香香本是天界太上老君府里一倒夜香的丫鬟,被老君消遣下界寻北斗星君的转世,从此摊上一个没爹没娘的娃,为了养大他,夜香香捉妖,收徒弟,干了许多给神仙丢脸的事,不过好在把人家养大了……
  • 来到地球杨不知

    来到地球杨不知

    从黑洞中无意间来到地球,暂时的避开了旷世纷争,正当二次元世界所有人以为杨不知已经死去的时候,一场发生在地球的异变成就了一个旷世战神。
  • 宅妖记

    宅妖记

    我有间老房子,穿越后就成了法宝,电动车会腾云驾雾,笔记本当翻天印用,还有个成了精的电饭锅,能炼丹能卖萌还热爱偷肚兜;我有个美貌女邻居,带着六只小萝莉住在盘丝洞,隔壁的白素贞姐姐最近一心逼婚,兰若寺的漂亮女鬼妹子们,倒是经常上门吃水煮鱼,偶尔还叫上石矶娘娘一起打LOL;唔,我是谁?我是许知乎,传说中的盘丝洞好女婿、兰若寺合伙人、蜀山神队友,以及……呃,等会儿,小倩,你刚砸晕的那家伙,好像叫宁采臣。
  • 殒玉幻天

    殒玉幻天

    带着前世的爱恋与执念降生,带着爱的诅咒降生,凌殒,玉玲轩,一个是雪域少帅,一个是神女转世,这场跨越千年的生死虐恋,在今生会有结果吗?
  • 夏水泱泱过,几何绕千江

    夏水泱泱过,几何绕千江

    古语有云:“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放下错的人,我们才会与对的人相遇。
  • 冷攻狠受:惊世小姐惹不得

    冷攻狠受:惊世小姐惹不得

    “喝啊啊啊啊啊!姐要逆天啦!”一个长得清秀的萝莉兼御姐站在一个坑里,仰天长笑。“麻烦你把自己打扮好再笑行吗?”众人无语道。这是一个吃货和轻微毒舌的女主养成记【划掉女主成长记。坚决不玛丽苏,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走上巅峰。希望大家也能支持作者的另一本《琉璃一见绝情笑》,多多推荐我的文(*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