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08

第8章 经子解题(1)

自序

本书皆予讲学时所论,及门或笔录之,予亦稍加补正。群经及先秦诸子之真者,略具于是矣。所积既多,或谓其有益初学,乃加以编次,裒为一帙,印以问世焉。此书有益初学之处凡三:切实举出应读之书,及其读之之先后,与泛论大要,失之肤廓,及广罗参考之书,失之浩博,令人无从下手者不同,一也。从前书籍解题,多仅论全书大概,此多分篇论列,二也。论治学方法及书籍之作,亦颇浩繁;初学读之,苦不知孰为可据,此所举皆最后最确之说,且皆持平之论,三也。然学问之道,贵自得之,欲求自得,必先有悟入处。而悟入之处,恒在单词只义,人所不经意之处,此则会心各有不同,父师不能以喻之子弟者也。昔人读书之弊,在于不甚讲门径,今人则又失之太讲门径,而不甚下切实工夫,二者皆弊也。愿与承学之士共勉之。驽才自识。民国十三年(1924)七月。

论读经之法

吾国旧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由来已久。而四者之中,集为后起。盖人类之学问,必有其研究之对象。书籍之以记载现象为主者,是为史;就现象加以研求、发明公理者,则为经、子。固无所谓集也。然古代学术,皆专门名家,各不相通。后世则渐不能然。一书也,视为记载现象之史一类固可,视为研求现象、发明公理之经、子一类,亦无不可。论其学术流别,亦往往兼搜并采,不名一家。此等书,在经、史、子三部中,无类可归;乃不得不别立一名,而称之曰“集”。此犹编新书目录者,政治可云政治,法律可云法律,至不专一学之杂志,则无类可归;编旧书目录者,经可曰经,史可曰史,至兼包四部之丛书,则不得不别立丛部云尔。

经、子本相同之物,自汉以后,特尊儒学,乃自诸子书中,提出儒家之书,而称之曰经。此等见解,在今日原不必存。然经之与子,亦自有其不同之处。孔子称“述而不作”,其书虽亦发挥己见,顾皆以旧书为蓝本。故在诸家中,儒家之六经,与前此之古书,关系最大。(古文家以六经皆周公旧典,孔子特补苴缀拾,固非;今文家之偏者,至谓六经皆孔子手著,前无所承,亦为未是。六经果皆孔子手著,何不明白晓畅,自作一书;而必伪造生民、虚张帝典乎?)治之之法,亦遂不能不因之而殊。章太炎所谓“经多陈事实,诸子多明义理;贾、马不能理诸子,郭象、张湛不能治经”是也。(《与章行严论墨学第二书》,见《华国月刊》第四期)按此以大较言之,勿泥。又学问之光大,不徒视前人之唱导,亦视后人之发挥。儒学专行二千年,治之者多,自然日益光大。又其传书既众,疏注亦详,后学钻研,自较治诸子之书为易。天下本无截然不同之理;训诂名物,尤为百家所同。先明一家之书,其余皆可取证。然则先经后子,固研求古籍之良法矣。

欲治经,必先知历代经学变迁之大势。今按吾国经学,可大别为汉、宋二流;而细别之,则二者之中,又各可分数派。秦火之后,西汉之初,学问皆由口耳相传,其后乃用当时通行文字,著之竹帛,此后人所称为“今文学”者也。末造乃有自谓得古书为据,而訾今文家所传为阙误者,于是有“古文之学”焉。今文学之初祖,《史记·儒林传》所列,凡有八家:所谓“言《诗》,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是也。东京立十四博士:《诗》鲁、齐、韩;《书》欧阳、大小夏侯;《礼》大小戴;《易》施、孟、梁丘、京;《春秋》严、颜;皆今文学。古文之学:《诗》有毛氏;《书》有《古文尚书》;《礼》有《周礼》;《易》有费氏;《春秋》有左氏;皆未得立。然东汉末造,古文大盛,而今文之学遂微。盛极必衰,乃又有所谓伪古文者出。伪古文之案,起于王肃。肃盖欲与郑玄争名,乃伪造古书,以为证据——清儒所力攻之伪古文《尚书》一案是也。参看后文论《尚书》处。汉代今古文之学,本各守专门,不相通假。郑玄出,乃以意去取牵合,尽破其界限。王肃好攻郑,而其不守家法,亦与郑同(二人皆糅杂今古,而皆偏于古)。郑学盛行于汉末;王肃为晋武帝外祖,其学亦颇行于晋初;而两汉专门之学遂亡。此后经学乃分二派:一以当时之伪书玄学,羼入其中,如王弼之《易》,伪孔安国之《书》是。一仍笃守汉人所传,如治《礼》之宗郑氏是。其时经师传授之绪既绝,乃相率致力于笺疏。是为南北朝义疏之学。至唐代纂《五经正义》,而集其大成。(南北朝经学不同。《北史·儒林传》:“其在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其在河洛:《左传》则服子慎,《尚书》《周易》则郑康成。《诗》则并主于毛公,《礼》则同遵于郑氏。”是除《诗》《礼》外,南方所行者,为魏、晋人之学;北方所守者,则东汉之古文学也。然逮南北统一,南学盛而北学微,唐人修《五经正义》,《易》取王,《书》取伪孔,《左》取杜,而服、郑之学又亡)以上所述,虽派别不同,而同导源于汉,可括之于汉学一流者也。

北宋之世,乃异军苍头特起。宋人之治经也,不墨守前人传注,而兼凭一己所主张之义理。其长处,在能廓清摧陷,一扫前人之障翳,而直凑单微;其短处,则妄以今人之意见测度古人,后世之情形议论古事,遂至不合事实。自南宋理宗以后,程、朱之学大行。元延祐科举法,诸经皆采用宋人之书。明初因之。永乐时,又命胡广等修《四书五经大全》,悉取宋、元人成著,抄袭成书。自《大全》出,士不知有汉、唐人之学,并不复读宋、元人之书;而明代士子之空疏,遂于历代为最甚。盖一种学问之末流,恒不免于流荡而忘反。宋学虽未尝教人以空疏,然率其偏重义理之习而行之,其弊必至于此也。物穷则变,而清代之汉学又起。

清儒之讲汉学也,始之以参稽博考,择善而从,尚只可称为汉、宋兼采。其后知凭臆去取,虽极矜慎,终不免于有失,不如专重客观之为当也。其理见下。于是屏宋而专宗汉,乃成纯粹之汉学。最后汉学之中,又分出宗尚今文一派,与前此崇信贾马许郑者立别。盖清儒意主复古,剥蕉抽茧之势,非至于此不止也。

经学之历史,欲详陈之,数十万言不能尽。以上所云,不过因论读经之法,先提挈其纲领而已。今请进言读经之法。

治学之法,忌偏重主观。偏重主观者,一时似惬心贵当,而终不免于差缪。能注重客观则反是。(今试设一譬:东门失火,西门闻之,甲乙丙丁,言人人殊。择其最近于情理者信之,则偏重主现之法也。不以己意定其然否,但考其人孰为亲见,孰为传闻;同传闻也,孰亲闻诸失火之家,孰但得诸道路传述;以是定其言之信否,则注重客观之法也。用前法者,说每近情,而其究多误;用后法者,说或远理,而其究多真。累试不爽)大抵时代相近,则思想相同。故前人之言,即与后人同出揣度,亦恒较后人为确。况于师友传述,或出亲闻;遗物未湮,可资目验者乎?此读书之所以重“古据”也。宋人之经学,原亦有其所长;然凭臆相争,是非难定。自此入手,不免失之汗漫。故治经当从汉人之书人。此则治学之法如是,非有所偏好恶也。

治汉学者,于今、古文家数,必须分清。汉人学问,最重师法,各守专门,丝毫不容假借。(如《公羊》宣十五年何注,述井田之制,与《汉书·食货志》略同,然《汉志》用《周官》处,《解诂》即一语不采)凡古事传至今日者,率多东鳞西爪之谈。掇拾丛残,往往苦其乱丝无绪;然苟能深知其学术派别,殆无不可整理之成两组者。夫能整理之成两组,则纷然淆乱之说,不啻皆有线索可寻。(今试举一实例。如三皇五帝,向来异说纷如,苟以此法驭之,即可分为今、古文两说。三皇之说,以为天皇十二头,地皇十一头,立各一万八千岁;人皇九头,分长九州者,河图、三五历也。以为燧人、伏羲、神农者,《尚书大传》也。以为伏羲、神农、燧人,或曰伏羲、神农、祝融者,《白虎通》也。以为伏羲、女娲、神农者,郑玄也。以为天皇、地皇、泰皇者,始皇议帝号时秦博士之说也。除纬书荒怪,别为一说外,《尚书大传》为今文说,郑玄偏重古文。伏生者,秦博士之一。《大传》云:“遂人以火纪,阳尊,故托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羲皇于人;神农悉地力,种谷蔬,故托农皇于地。”可见儒家所谓三皇者,义实取于天、地、人。《大传》与秦博士之说,即一说也。河图、三五历之说,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列为或说;其正说则从郑玄。《补三皇本纪》述女娲氏事云:“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氏战,不胜,而礼。乃头角虫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云云。上言祝融,下言女娲,则祝融即女娲。《白虎通》正说从今文,以古文备或说;或古文说为后人窜入也。五帝之说,《史记》《世本》《大戴礼》,并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当之;郑玄说多一少昊。今按《后汉书·贾逵传》,逵言:“五经家皆言颛顼代黄帝,而尧不得为火德。左氏以为少昊代黄帝,即图谶所谓帝宣也。如令尧不得为火德,则汉不得为赤。”则左氏家增入一少昊,以六人为五帝之情可见矣。《史记》《世本》《大戴礼》,皆今文说,左氏古文说也)且有时一说也,主张之者只一二人;又一说也,主张之者乃有多人,似乎证多而强矣。然苟能知其派别,即可知其辗转祖述,仍出一师。不过一造之说,传者较多;一造之说,传者较少耳。凡此等处,亦必能分清家数,乃不至于听荧也。

近人指示治学门径之书甚多,然多失之浩博。吾今举出经学人入简要之书如下:

皮锡瑞《经学历史》。此书可首读之,以知历代经学变迁大略。

廖平《今古文考》。廖氏晚年著书,颇涉荒怪。早年则不然。分别今古文之法,至廖氏始精确。此书必须次读之。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吾举此书,或疑吾偏信今文,其实不然也。读前人之书,固可以观其事实,而勿泥其议论。此书于重要事实,考辨颇详,皆前列原书,后抒己见;读之,不啻读一详博之两汉经学史也。此书今颇难得;如能得之者,读廖氏《今古文考》后,可续读之。

《礼记·王制注疏》、《周礼注疏》、陈立《白虎通疏证》、陈寿祺《五经异义疏证》。今古文同异重要之处,皆在制度。今文家制度,以《王制》为大宗;古文家制度,以《周礼》为总汇。读此二书,于今古文同异,大致已可明白。两种皆须连疏注细看,不可但读白文,亦不可但看注。《白虎通义》,为东京十四博士之说,今文学之结晶也。《五经异义》,为许慎所撰,列举今古文异说于前,下加按语,并有郑驳,对照尤为明了。二陈疏证,间有误处;以其时今古文之别,尚未大明也。学者既读前列各书,于今古之别,已可了然,亦但观其采摭之博可矣。

此数书日读一小时,速则三月,至迟半年,必可卒业。然后以读其余诸书,即不虑其茫无把握矣。

同类推荐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难忘的沽河人

    难忘的沽河人

    朋友,你若足踏胶东,就能叫你吃之不尽的享受,就能叫你产生走之不舍的心情。胶东真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呀!上有天宫,下有胶东的美称呀!真是不愧为之。
  • 三国演义语典

    三国演义语典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明清以来民间文人陆续创作传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五部古典通俗章回小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所皆知的经典著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本书概述谜语基本知识,让你对谜语有一个大体了解,引导你顺利步入谜宫大门,提高猜谜能力;精选生动有趣的谜语小故事并予以解析,引你领略谜语的独特魅力;网罗上千个小谜语,构思奇巧,语言精炼,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给你不一样的谜语享受,让你变成知识面超广的猜谜王!
热门推荐
  • 小雏菊盛开的山坡

    小雏菊盛开的山坡

    她年幼丧父,母亲改嫁,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内心的自卑与愁苦使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爱情和友情的双重背叛更是让她长期处于阴影之中。她冷眼旁观周围女性的生存状况,探索自我的心灵救赎之路。当她以为她终于拨开心灵的层层雾霭,拾起破碎的友谊,走出纠结的爱情,重新收获友情和爱情之时,事态的发展却又朝另一个方向奔腾而去……
  • 暗魂令

    暗魂令

    魂令出,四海起,弱肉强食,强者才是王道,为爱甘心化身为魔,屠仇杀恨孤苦少年为了生存不断突破极限,最终傲立世间,俯视万物
  • 重生之炮灰的逆袭

    重生之炮灰的逆袭

    楚玉重生了!前世混的不如意的她一场意外重回到了十二岁那年,并且拥有了空间!从此人生来了个大逆袭!只是空间里还住着位高冷的大神,这是神马情况?
  • 妖孽缠夜:小小娇妻爱上他

    妖孽缠夜:小小娇妻爱上他

    “你……你……你怎么进来的?”男人欺近,“你说呢?”他甩了甩手上的钥匙。女人猛然想起,钥匙还在门上。“你不是说你已经结婚了,怎么还来招惹我?”女人捂着脸蒙哭。“是啊!可是……我的老婆总是喜欢跑,怎么办?”“当然要好好的欺负她啊!”“嗯?”女人不知怎么回答,男人步步紧逼,她连连后退,跌进了他的……
  • 爱情阴谋

    爱情阴谋

    妈妈在屋里给我收拾东西,一边不停的唠叨,现在都大学生了,为人处事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倔强,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动不动耍小姐脾气,有你苦头吃的。
  • 狐仙在上

    狐仙在上

    何为命运,命运即天道,天道即无情!这天道若公,怎会许那强恶凌善,天道若仁慈,怎会制造那么多的天灾人祸,天道要有情,怎会让相爱之人强受那分离之苦!天道又如何!一战而已!吾之道,弑天!我宋非尘修行不为自己飞升超脱,我只想为这被你压迫的苍生讨一个公正!亦是梦幻,亦是劫!待到一朝红狐现,我命由我不由天!
  • 神秘来访者(故事会经典悬疑系列5)

    神秘来访者(故事会经典悬疑系列5)

    嫌疑、伪装、邪恶、真相。最邪恶的灵魂,往往表象最无害,隐藏的最深。
  • 明末演义

    明末演义

    明朝末期,天地不仁,朝廷昏庸无道,权贵巧取豪夺,百姓流离失所,各路英豪揭竿起义。与此同时,山东梁山有两个宁静的小山村,分别为东石相和西石相。这两个山村的名字,则来源于一百零八将石相。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祖先初来之时,忽见南山电闪雷鸣,好似苍穹要掉落,不时有遮天蔽日的电龙在漆黑的云层之中穿梭,壮丽又骇人。当人们来到这里之时,只见得在山顶,竟然有序的摆放着108尊威风凛凛的石像,正是那昔日的梁山好汉。又盛传,此地必有真龙现身,朝中得知,下令把石像全部砸碎,虽这两个村子还是石相村,却早已没有石相的影子。
  • tfboys之说好不分离

    tfboys之说好不分离

    他们,是tfboys;她们,是甜蜜微笑。两个超强明星组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是在一起,还是分道扬镳?他,叫王俊凯,tfboys的队长,沉着、冷静,对人温柔;她,是南宫音雪,美丽、沉着、冷静背后有着强大的背景与势力,还有实力。他,叫王源,活泼可爱,吃货一枚;她,是上官灵儿,机灵狡诈,吃货一枚。他,叫易烊千玺,待人温柔又高冷;她,是慕容梦涵,高贵、高冷,又却是温柔。王俊凯,说好的不分离呢?王源,说好的爱我到永远呢?易烊千玺,说好的承诺,你做到了吗?三个男神,三个女神,到底会经历什么?敬请期待《tfboys之说好不分离》
  • 逆神齐天

    逆神齐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结束了他的生命。本以为会就此结束,但意想不到的是另一场生命的旅途却因此打开。这段生命让他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齐天大圣)然而在大圣心里却一直有一个心结。。。这心结是一段惨绝人寰的往事,也是这么一段往事才令凌虎(小说主人公)发下誓言【一定要为大圣报仇】于是,他便开始了他的复仇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