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28

第28章 经子解题(21)

《天则》第四 此篇言“天之不违,以不离一;天若离一,反还为物”。“人有分于处,处有分于地,地有分于天,天有分于时,时有分于数,数有分于度,度有分于一。”“列地而守之,分民而部之;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冤者得理,劳者得息;圣人之所期也。”“同而后可以见天,异而后可以见人,变而后可以见时,化而后可以见道。”盖言天地万物,同出一源;然既为万物,则各有其所当处之分;各当其分,斯为至治。物所当处之分,出于自然;能知其所当处之分,而使之各当其分,斯为圣人。合天然与人治为一贯,乃哲学中最古之义也。

《环流》第五 此篇言“有一而有气,有气而有意,有意而有图,有图而有名,有名而有形。”“物无非类,动静无非气。”“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盖古哲学中宇宙沦。又云:“一之法立,而万物皆来属”,“言者,万物之宗也;是者,法之所与亲也;非者,法之所与离也。是与法亲,故强;非与法离,故亡。”亦人事当遵循自然之意。又云:“命者自然者也;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命之所立,贤不必得,不肖不必失”,则定命机械之论也。

《道端》第六 此篇原本自然,述治世之法,与第八篇皆多明堂阴阳之言。

《近迭》第七 此篇言当恃人事,不当恃天然之福,而人道则以兵为先。颇合生存竞争之义。然云:“兵者,礼义忠信也。行枉则禁,反正则舍。是故不杀降人,王道所高;得地失信,圣王弗贵。”则仍仁义之师,异夫专以杀戮为威者矣。

《度量》第八 此篇言度量法令,皆源于道。

《王囗》第九 “王囗”二字,义见首篇;此篇中亦自释之。此篇先述治道,亦法自然之意。后述治法,与《管子》大同。

《泰鸿》第十 此篇言“天地人事,三者复一”。多明堂阴阳家言。

《泰录》第十一 此篇亦言宇宙自然之道。又曰:“神圣之人,后天地生,然知天地之始;先天地亡,然知天地之终。”“知先灵、王百神者,上德,执大道;凡此者,物之长也。及至乎祖籍之世,代继之君,身虽不贤,然南面称寡,犹不果亡者,其能受教乎有道之士者也。不然,而能守宗庙、存国家者,未之有也。”按《学记》一篇,多言人君之学。《汉志》以道家为君人南面之术,观乎此篇,则可以知古代为人君者之学矣。

《世兵》第十二 此篇大致论用兵之事。

《备知》第十三 此篇先言浑朴之可尚,有意为之则已薄,与《老子》颇相近。继言功名之成,出于时命,非人力所可强为。因言“费仲、恶来,知心而不知事;比干、子胥,知事而不知心。圣人者,必两备而后能究一世。”盖其所谓备知者也。

《兵政》第十四 此篇言兵必合于道,而后能胜。

《学问》第十五 此篇载庞子问“圣人学问服师也,亦有终始乎?抑其拾诵记辞,阖棺而止乎?”鹖冠子答以“始于初问,终于九道”。盖学问必全体通贯,而后可谓之有成。此即《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论语》“一以贯之”,“有始有卒,其唯圣人”之义也。

《世贤》第十六 此篇借医为喻,言治于未乱之旨。

《天权》第十七 此篇先论自然之道,而推之于用兵。亦多阴阳家言。

《能天》第十八 此篇言安危存亡,皆有自然之理。又曰:“道者通物者也,圣者序物者也。”又曰:“圣人取之于势,而弗索于察。势者,其专而在己;察者,其散而之物者也。”与第四篇义同。

《武灵王》第十九 此篇亦论兵事。

十七、淮南子

《汉志》:杂家,“《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淮南王传》:“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今所传《淮南王书》,凡二十一篇。其为内篇,似无疑义。然高诱序谓:“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是以先贤通儒,述作之士,莫不援采,以验经传。刘向校定撰具,名之《淮南》。又有十九篇,谓之外篇。”述外篇篇数,与《汉志》不合。《汉志·天文》有《淮南杂子星》十九卷,卷数与诱所述外篇篇数却符。然舍《汉志》外三十三篇不言,顾以其为《杂子星》者当外篇,于理终有可疑。按《汉志》,《易》家有《淮南王道训》二篇。《注》曰:“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法。”今《淮南·要略》,为全书自序。其言曰:“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又曰:“今专言道,则无不在焉。然而能得本知末者,其唯圣人也。今学者无圣人之才,而不为详说,则终身颠顿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可见淮南此书,实以道与事相对举。今《要略》两称“著二十篇”云云,盖以本篇为全书自叙,故不数之;若更去其首篇道训,则所余者适十九篇矣。《高注》久非故物,此序词意错乱,必为后人窜改无疑。颇疑《高序》实以十九篇与《原道训》分论。“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等,为论《原道训》之语。“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等,为论其余十九篇之语。本无《外篇》之名,后人既混其论两者之语而一之,乃妄臆“其余十九篇”不在本书之内,遂又加入“谓之外篇”四字也。《汉志》言安聘明《易》者九人,《高序》所举大山、小山,或亦如《书》之大、小夏侯,《诗》之大、小毛公,一家之学,可作一人论;则合诸苏飞、李尚等,适得九人矣。得毋今书首篇之《原道训》,即《汉志》所谓《道训》者,《汉志》虽采此篇入《易》家,而于杂家仍未省;又或《汉志》本作二十篇,而为后人所改邪?书阙有间,更无坚证,诚未敢自信。然窃有冀焉者:九流之学,同本于古代之哲学;而古代之哲学,又本于古代之宗教。故其流虽异,其源则同。前已言之。儒家哲学,盖备于《易》,《易》亦以古代哲学为本。其杂有术数之谈,固无足怪。然遂以此为《易》义则非也。今所谓《汉易》者,大抵术数之谈耳。西汉今文之学,长于大义;东汉古文之学,则详于训诂名物之间。今施、孟、梁丘之《易》皆亡,今文家所传《易》之大义,已不可见。《淮南王书》引《易》之处最多,(见《缪称》《齐俗》《泛论》《人间》《泰族》诸篇)皆包举大义,无杂术数之谈者。得毋今文《易》义转有存于此书中者邪?《淮南》虽号杂家,然道家言实最多;其意亦主于道,故有谓此书实可称道家言者。予则谓儒、道二家哲学之说,本无大异同。自《易》之大义亡,而儒家之哲学,不可得见。魏晋以后,神仙家又窃儒、道二家公有之说,而自附于道。于是儒家哲学之说,与道家相类者,儒家遂不敢自有,悉举而归诸道家;稍一援引,即指为援儒入道矣。其实九流之学,流异源同。凡今所指为道家言者,十九固儒家所有之义也。魏晋间人谈玄者率以《易》《老》并称,即其一证。其时言《易》者皆弃数而言理,果使汉人言《易》,悉皆数术之谈,当时之人,岂《易》创通其理,与《老》相比。其时今文《易》说未亡,(施、孟、梁丘之《易》,皆亡于东、西晋间)其理固与《老子》相通也。河洛《图》《书》之存于道家,亦其一证。宋人好以《图》《书》言《易》,清儒极攻之。然所能言者,《图》《书》在儒家无授受之迹耳;如何与《易》说不合,不能言也。(方东澍说。方氏攻汉学,多过当误会之语,然此说则平情也)西谚云:“算账只怕数目字。”《图》《书》皆言数之物,果其与《易》无涉,何以能推之而皆合,且又可以之演范乎?然则此物亦儒家所固有,而后为神仙家所窃者耳。明乎此,则知古代儒、道二家之哲学,存于神仙家(即后世之所谓道家)书中者必甚多。果能就后世所谓道家之书,广为搜罗,精加别择,或能辑出今文《易》说,使千载湮沉之学,涣然复明;(即道家之说,亦必有为今日所不知者)而古代哲学,亦因之而益彰者也。意见所及,辄引其端,愿承学之士共详之。

此书今所传者,凡二十一篇。《汉书》所谓外篇及中篇者,盖久亡佚矣。《汉志》于内外篇皆仅称《淮南》;今题作《淮南子》,“子”字盖后人加之。(今所谓某某子,“子”字为后人所加者甚多)《隋书》及《新、旧唐志》皆作二十一卷,许慎、高诱两注并列。《旧唐志》又有《淮南鸿烈音》二卷,高诱撰;《新唐志》亦题高诱。《宋志》于《许注》仍云二十一卷,《高注》则云十三卷。晁公武《读书志》据《崇文总目》,云亡三篇。李淑《邯郸图志》,则云亡二篇。而洪迈《容斋随笔》,称所存者二十一卷,与今本同。盖其书自宋以后,有佚脱之本,而仍有完本。高似孙《子略》云二十篇者,以《要略》为淮南自叙,除去计之;《四库》亦以为非完本,非也。(《提要》又云:“白居易《六帖》引乌鹊填河事,云出《淮南子》。今文无之,则尚有脱文。”按此必不出内篇,《四库》此言亦误也)《音》二卷,实出何诱;《新唐志》并题高诱者误。今本篇数仍完,而注则许、高二家,删合为一矣。(以上并据庄逵吉《叙》)向所行者为庄逵吉校本。原出钱坫所校《道藏本》。近人刘文典,撰《淮南鸿烈集解》,用力至勤,法亦严密,读胡适《序》可见。实佳者也。

《原道训》 此篇言道之体用,皆世所谓道家言也。极精。(《淮南书》中,世所谓道家言,予疑其实多与儒家言合)今从众所称名,仍称为道家言。廿一篇唯《要略》下无“训”字,姚范云:疑“训”字乃高诱自名其注解,非《淮南》篇名所有。

《俶真训》 此篇为古代哲学中之宇宙论,因推论及于事物变化无极,生死无异,极精。

《天文训》 言天文、律历、度量衡等事。亦推论及于哲学。

《地形训》 此篇颇似荒怪。然古实有此说,特今尚未能大通耳。凡古书言地理之荒怪,有可信,有不可信者。为后人窜造最多者,为《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如此篇及《楚辞》等,则其较可信者也。

《时则训》 前述十二月行令,与《月令》同。下多五位六合,篇末明言为明堂之制,可见以《月令》为秦制者非矣。

《览冥训》 此篇大旨言物类之相感应,非人所能知,故得失亦无从定。圣人之所以不恃智而贵无为者以此,亦哲学中之精论。

《精神训》 此篇大旨言我本自然之物,故当随顺自然;所以不能随顺自然者,以嗜欲害之也,故当去嗜欲。又言天下之不足欲,死生之无异,以见嗜欲之不足慕。极精。末节辟儒家之言礼乐,不能使人无欲,而徒事强制,亦有精义。

《本经训》 此篇言仁义礼乐之不足行,世所谓道家言也。

《主术训》 此言人主所执之术。首言无为,道家言也。次言任人、任法、势治、名实,法家言也。末言制民之产,同《王制》,又有同《公羊》《礼记》《孟子》处,则儒家言也。

《缪称训》 此篇首言道灭而德用,德衰而仁义生,世所谓道家言也。下言治贵立诚,则世所谓儒家言也。

《齐俗训》 此篇言礼俗皆非本性,不得执成法以非俗,亦不得以高行为俗。颇精。

《道应训》 此篇解故事而以老子之言结之,颇似韩非之《喻老》。又引《庄子》《管子》《慎子》各一条。

《泛论训》 此篇论变法,与商君之言同,盖法家言也。其论因迷信而设教一节,极有见。又言圣人处刚柔之间,贵权寡欲,则世所谓道家言。

《诠言训》 此篇言无欲则无缪举,故治天下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爱身者可以托天下。又言无为之旨。又言合道术者,但能无害,不必能求利。亦养生之论也。

《兵略训》 此篇先论兵之原理。次及用兵之利,用兵之术。兵家极精之言。

《说山训》 《说林训》 此两篇以极简之言,说明一理,与他篇之议论纵横者,文体颇异,而味弥永。

《人间训》 此篇极言祸福倚伏之义,多引故事以明之。

《修务训》 此篇首言无为非不事事,下皆劝学之语。又针砭学者眩于名而不知真是非。论亦切至。

同类推荐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为何读经典?小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如果找一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自然就是孔子;如果找一本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书,自然就是《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倾情奉献,带你一起品读《论语》,与孔子一起同行,深入性情,长养生命!
热门推荐
  • 噬血魔刀

    噬血魔刀

    太行山上巅峰一战,李凤誓要穿越回去问问那个绝情的昔日恋人,为何狠心要背叛他?
  • 佛说十号经

    佛说十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诡物奇谈

    诡物奇谈

    民间就有一门神秘的职业,叫做法器商人!法器商人和道士同宗同源,却更强于道士。当遇到难以解决的灵异事件时,他们往往会挑选桃木,槐木,雷击木等等天然材料,花费无数时间,或雕或凿,制造出一种极为厉害的驱魔神像。据说神像开光之日,法器商人会请历史中的传奇人物进入雕像之中,赋予雕像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不但可以震慑鬼怪,还能调理风水,令人官运亨通,财源广进。这些传奇人物包括铁面无私的包拯,安家护院的秦琼,武财神关羽,江鬼神屈原等等。此法器商人店面虽小,吃的却是本事饭,每天上门的客人络绎不绝。我便有幸成为了一名法器商人,二十年来解决了阴童子,饿死鬼,吃人老井,冥婚纸人等等无数诡异事件。
  • 宫廷夜明珠

    宫廷夜明珠

    夜明珠不是主题,是一条线。从1734年出现,到1916年离境,把这182年穿起来。写战斗、打斗、争斗有:抗击倭寇战争、宫廷、官场、暹罗、民间、武林、绿林、马匪、生意场之间。贯穿古代战术、计谋、韬略等。全文贯穿的文化知识有:和日本人争夺海底宝藏、历史、野史、高武功、经络学、心理学、兵器暗器、特种战争、奇门遁甲、四柱(八字)、六爻(八卦)、堪舆(风水)、面相、翡翠赌行、字画做伪鉴定、瓷器做伪鉴定、杂项做伪鉴定、水底捞宝、古玩字画经营、钱庄银号经营、为官哲学、为人处世之学等。
  • 海之角

    海之角

    天之涯,海之角,兰舟催发晓月残,轻棹孤橹云帆远。谁忆柴门芳菲事?人面桃花两不见。轻笔浓墨,谁拭泪?天上归雁,叶底寒蝉,秋风千里苦杜鹃,碧水一池冷红莲。茶一杯,酒半盏。苦将怅恨话经年,数度梦里羡蝶仙。却道人间多情处,文似流云生紫烟夜深调墨,伴残漏。弹尽荣辱,笑至断弦。莫道笔冷不伤情,字字句句犹生怜。天之涯,海之角,晨云暮雨湿相思,梦短愁长浸素笺。碧海洪波蓬莱阁,青峰古木巫山猿。潇湘雨疾,谁伴眠?负了三生,空了忘川。七根丝弦弹苍桑,一树菩提化尘缘。
  • 口才改变命运全集

    口才改变命运全集

    本书全面汇集了口才技巧及其训练方面的有关内容,不仅介绍了口才对成功的重要性,同时还告诉你如何把握各种人际关系,创造良好谈话氛围,拥有优雅的谈吐,让你能在各种社交场合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 时空诸世界

    时空诸世界

    中国的神话传说有一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的主人公演义着一个三界中跳来跳去的故事;一个时空的变幻的精彩历程。
  • 兽神魔

    兽神魔

    世界存在两面性,废柴少年无意之中开启异界大门,平凡世界将要袭来前所未有的大屠杀。学校,家里,酒店.......处处危机四伏,到底要勇敢面对还是苟且偷生,命运只从那天开始转变...........
  • 我喜欢你阿

    我喜欢你阿

    记得那天有阳光有心跳有你做梦也记得与你相见那十秒终于鼓起勇气对你说我喜欢你..
  • 蝶恋花:芳菲莫寻

    蝶恋花:芳菲莫寻

    传闻,水墨都城城主的女儿晴若岚风姿卓绝,是第一倾城主。但是,一切都只停留在传闻当中。程芳妃,似是天上的女神,是在这个乱世当中令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妖娆女子,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是第七任第一倾城主,手中掌控着一整个倾城门,只是却不知她的背后是怎样的阴谋……晴鸢岚,就像是依附着程芳妃的菟丝子,懦弱、胆小、自私,在程芳妃的光芒下苟延残喘。所有人都讨厌她,但是,她却依旧刺眼的活在所有人的面前。墨韵王朝,风起云涌。各路豪杰醉卧美人乡,芳心是毒,终随美人落。零落成泥的尊严,不知回报的付出,他们的爱情,只有时光才能够明白。男配多多,男主唯一,双处。给你不一样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