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13

第13章 经子解题(6)

予谓孔门所传之《礼经》为一物;当时社会固有之礼书,又为一物。孔门传经,原不能尽天下之礼;亦不必尽天下之礼。以所传之经,不能尽天下之礼,而诋博士,其说固非;然必谓博士所传以外,悉为伪物,则亦未是也。邵懿辰云:“《周官·大宗伯》,举吉、凶、宾、军、嘉五礼,其目三十有六。后人以此为《周礼》之全。实仅据王朝施于邦国者言之,诸侯卿大夫所守,不及悉具,亦揭其大纲而已。古无以吉、凶、宾、军、嘉为五礼者,乃作《周官》者特创此目,以括王朝之礼;而非所语于天下之达礼也。天下之达礼,时曰丧、祭、射、乡、冠、昏、朝、聘,与《大戴礼经》,篇次悉合。见后。《礼运》亦两言之,特‘乡(鄉)’皆误为‘御’耳。后世所谓《礼书》者,皆王朝邦国之礼,而民间所用无多;即有之,亦不尽用。官司所掌,民有老死不知不见者,非可举以教人也。孔子所以独取此十七篇者,以此八者为天下之达礼也。”(邵说见《礼经通论》,此系约举其意)按此说最通。礼源于俗,不求变俗,随时而异,随地而殊;欲举天下所行之礼,概行制定,非唯势有不能,抑亦事可不必。故治礼所贵,全在能明其义。能明其义,则“礼之所无,可以义起”,原不必尽备其篇章。汉博士于经所无有者,悉本诸义以为推,事并不误。古学家之訾之,乃曲说也。推斯义也,必谓十七篇之外,悉皆伪物,其误亦不辨自明矣。然此不足为今学家病,何也?今学家于十七篇以外之礼,固亦未尝不参考也。

何以言之?按今之《礼记》,究为何种书籍,习熟焉则不察,细思即极可疑。孔子删订之籍,称之曰“经”;后学释经之书,谓之为“传”,此乃儒家通称。犹佛家以佛所说为“经”,菩萨所说为“论”也。其自著书而不关于经者,则可入诸儒家诸子;从未闻有称为“记”者。故廖平、康有为,皆谓今之《礼记》,实集诸经之传及儒家诸子而成,其说是矣。然今《礼记》之前,确已有所谓“记”,丧服之记,子夏为之作传,则必在子夏以前。今《礼记》中屡称“记曰”,疏皆以为“旧记”。《公羊》僖二年传亦引“记曰:唇亡则齿寒”。则“记”盖社会故有之书,既非孔子所修之经,亦非弟子释经之传也。此项古籍,在孔门传经,固非必备,(故司马迁谓《五帝德》《帝系姓》,儒者或不传)而亦足为参考之资。何者?孔子作经,贵在明义。至于事例,则固有所不能该。此项未尽之事,或本诸义理,以为推致;或酌采旧礼,以资补苴,均无不可。由前之说,则即后仓等推士礼而至于天子之法,亦即所谓“礼之所无,可以义起”;由后之说,则《仪礼正义》所谓“凡《记》皆补《经》所不备”是也。诸经皆所重在义,义得则事可忘,《礼经》固亦如此;然礼须见诸施行,苟有旧时礼以供采取参证,事亦甚便。此礼家先师,所以视“记”独重也。然则所谓《礼记》者,其初盖礼家裒集经传以外之书之称,其后则凡诸经之传,及儒家诸子,为礼家所采者,亦遂概以附之,而举蒙“记”之名矣。然则经传以外之书,博士固未尝不搜采;刘歆讥其“因陋就寡”,实乃厚诬君子之辞矣。今《礼记》中之《奔丧》、《投壶》,郑皆谓与《逸礼》同,则《逸礼》一类之书,二戴固非不见也。

至于《周礼》,则本为言国家政制之书;虽亦被“礼”之名,而实与《仪礼》之所谓“礼”者有别。故至后世,二者即判然异名。《周礼》一类之书,改名曰“典”;《仪礼》一类之书,仍称为“礼”。如《唐六典》及《开元礼》是也。《周礼》究为何人所作,说者最为纷纭。汉时今学家皆不之信,故武帝谓其“渎乱不验”,何休以为“六国阴谋之书”;唯刘歆信为“周公致太平之迹”。东汉时,贾逵、马融、郑兴、兴子众皆治之,而郑玄崇信尤笃。汉末郑学大行,此经遂跻《礼经》之上。后人议论,大抵不出三派:(一)以称其制度之详密,谓非周公不能为。(二)则訾其过于烦碎,不能实行,谓非周公之书。(三)又有谓周公定之而未尝行;或谓立法必求详尽,行之自可分先后,《周官》特有此制,不必一时尽行,以为调停者。今按此书事迹,与群经所述,多相龃龉,自非孔门所传。其制度看似精详,实则不免矛盾。(如康有为谓实行《周官》之制,则终岁从事于祭,且犹不给是也。见所著《官制议》)故汉武谓其“渎乱不验”,何休指为“六国阴谋”,说实极确。“渎乱”即杂凑之谓,正指其矛盾之处;“不验”则谓所言与群经不合也。古书中独《管子》所述制度,与《周官》最相类。《管子》实合道、法、纵横诸家之言,固所谓“阴谋之书”矣。故此书与儒家《礼经》,实属了无干涉,亦必非成周旧典。盖系战国时人,杂采前此典制成之。日本织田万曰:“各国法律,最初皆唯有刑法,其后乃逐渐分析。行政法典,成立尤晚。唯中国则早有之,《周礼》是也。《周礼》固未必周公所制,然亦必有此理想者所成,则中国当战国时,已有编纂行政法典之思想矣。”(见所著《清国行政法》)此书虽属渎乱,亦必皆以旧制为据。刘歆窜造之说,大昌于康有为,而实始于方苞。苞著《周官辨》十篇,始举《汉书·王莽传》事迹为证,指为刘歆造以媚莽,说诚不为无见。然窜乱则有之;全然伪撰,固理所必无,则固足以考见古制矣。此书虽属虚拟之作,然孔子删订“六经”,垂一王之法,亦未尝身见诸施行。当两千余年前,而有如《周官》之书,其条贯固不可谓不详,规模亦不可谓不大。此书之可贵,正在于此。初不必托诸周公旧典,亦不必附和孔门《礼经》。所谓合之两伤,离之双美。必如郑玄指《周官》为经礼,《礼经》为曲礼——见《礼器》(“经礼三百,威仪三千”)注。一为周公旧典,足该括夫显庸创制之全;一则孔子纂修,特掇拾于煨烬丛残之后——则合所不必合,而其说亦必不可通矣。

《仪礼》篇次,《大/小戴》及刘向《别录》,各有不同。今本之次,系从《别录》,然实当以《大戴》为是。依《大戴》之次,则一至三为冠、昏,四至九为丧祭,十至十三为射乡,十四至十六为朝聘;十七丧服,通乎上下,且此篇实传,故附于末也。

礼之节文,不可行于后世,而其原理则今古皆同。后世言礼之说,所以迂阔难行;必欲行之,即不免徒滋纷扰者,即以拘泥节文故。故今日治礼,当以言义理者为正宗;而其言节文者,则转视为注脚,为欲明其义,乃考其事耳。然以经作史读,则又不然。礼源于俗,故读古礼,最可考见当时社会情形。《礼经》十七篇,皆天下之达礼,尤为可贵。如冠、昏、丧、祭之礼,可考亲族关系、宗教信仰;射、乡、朝、聘之礼,可考政治制度,外交情形是也。而宫室、舟车、衣服、饮食等,尤为切于民生日用之事。后世史家,记载亦罕,在古代则以与《礼经》相关故,钩考者众,事转易明。(说本陈澧,见《东塾读书记》)尤治史学者所宜究心矣。

至治《周礼》之法,则又与《礼经》异。此书之所以可贵,乃以其为政典故,前已言之。故治之者亦宜从此留意。《周官》六官,前五官皆体制相同;唯冬官阙,以《考工记》补之。按古代工业,大抵在官。(除极简易,及俗之所习,人人能自制者)制度与后世迥异。今可考见其情形者,以此书为最详,亦可宝也(《周礼》有《冬官》补亡一派。其说始于宋俞庭椿之《周礼复古编》。谓五官所属,在六十以外者皆羡,乃割袭之以补《冬官》。其说无据,不足信也)。

今《礼记》凡四十九篇。《正义》引《六艺论》曰:“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记》四十九篇,此《礼记》是也。”《经典释文·叙录》引刘向《别录》:“《古文记》二百四篇。”又引陈邵《周礼论·序》:“戴德删《古礼》二百四篇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删《大戴礼》为四十九,是为《小戴礼》。后汉马融、卢植,考诸家同异,附戴圣篇章,去其繁重,及所叙略,而行于世,即今《礼记》是也。”《隋志》则谓:“戴圣删《大戴》为四十六,马融足《月令》《明堂位》《乐记》为四十九。”今按《汉志》:礼家,《记》百三十一篇。班氏自注:“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按其中实有旧记,此书未尽合)见前。此为今学。又《明堂阴阳》三十三篇,《王史氏》二十一篇。此即所谓“《礼古经》出淹中,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者”。见前。更加《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凡二百七。如《隋志》说,《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为马融、卢植后加,则正二百四也。(此外礼家之书:《曲台后仓》,乃汉师所撰。《中庸说》《明堂阴阳说》皆说,《周官经》《周官传》,别为一书,与礼无涉。《军礼司马法》,为班氏所入。《封禅议对》《汉封禅群祀》《议奏》,皆汉时物。故唯《古封禅群祀》,可以相加也。然此二百四篇中,百三十一篇,实为今学,不得概云古文记)然《乐记正义》又引刘向《别录》,谓《礼记》四十九篇。《后汉书·桥玄传》:“七世祖仁,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仁即班氏《儒林传》所谓小戴授梁人桥仁季卿者。《曹褒传》:“父充,治《庆氏礼》。褒又传《礼记》四十九篇。庆氏学遂行于世。”则《礼记》四十九篇,实小戴、庆氏之所共,抑又何耶?按陈邵言:马融、卢植去其繁重,而不更言其篇数,明有所增亦有所去,而篇数则仍相同。今《礼记》中,《曲礼》《檀弓》《杂记》,皆分上下,实四十六篇。四十六加八十五,正百三十一。然则此百三十一篇者,固博士相传之今学,无所谓删《古记》二百四篇而为之也。或谓今之《大戴记》《哀公问》《投壶》,皆全同《小戴》;苟去此二篇,篇数即不足八十五,安得谓小戴删取大戴乎?不知今之《大戴记》,无传授可考,前人即不之信。(《义疏》中即屡言之)虽为古书,必非大戴之书。然语其篇数,则出自旧传,固不容疑也。

《礼记》为七十子后学之书,又多存礼家旧籍。读之,既可知孔门之经义,又可考古代之典章,实为可贵。然其书编次错杂,初学读之,未免茫无头绪。今更逐篇略说其大要。

《曲礼》上第一、下第二 此篇乃杂记各种礼制,明其委曲者,故称《曲礼》。凡礼之节文,多委曲繁重。然社会情形,由此可以备睹。欲考古代风俗者,此实其好材料也。

《檀弓》上第三、下第四 此篇虽杂记诸礼,实以丧礼为多。檀弓,《疏》云六国时人;以仲梁子是六国时人,此篇有仲梁子故。然“檀弓”二字,特取于首节以名篇,非谓此篇即檀弓所记。或谓檀弓即仲弓,亦无确证也。

《王制》第五 此篇郑氏以其用“正”决狱,合于汉制;又有“古者以周尺”“今以周尺”之言,谓其出于秦、汉之际。卢植谓汉文令博士诸生所作。按《史记·封禅书》:“文帝使博士诸生刺取六经作《王制》。”今此篇中固多存诸经之传,(如说制爵禄为《春秋传》,巡守为《书传》)卢说是也。孔子作六经,损益前代之法,以成一王之制,本不专取一代。故经传所说制度,与《周官》等书述一代之制者,不能尽符。必知孔子所定之制,与历代旧制,判然二物,乃可以读诸经。若如《郑注》,凡度制与《周官》不合者,即强指为夏、殷,以资调停,则愈善附会而愈不可通矣。细看此篇《注疏》,便知郑氏牵合今古文之误。此自治学之法当然,非有门户之见也。

《月令》第六 此篇与《吕览·十二纪》、《淮南·时则训》大同。《逸周书》亦有《时训》《月令》二篇。今其《月令》篇亡,而《时训》所载节候,与此篇不异。盖此实合彼之两篇为一篇也。蔡邕、王肃以此篇为周公作,盖即以其出于《周书》。郑玄则以其令多不合周法;而太尉之名,九月授朔之制,实与秦合,指为出于《吕览》。然秦以十月为岁首,已在吕不韦之后,则郑说亦未可凭。要之古代自有此等政制,各家同祖述之,而又颇以时制,改易其文耳。

《曾子问》第七 此篇皆问丧礼、丧服,多可补经所不备。

《文王世子》第八 此篇凡分五节。见《疏》。可考古代学制、刑法、世子事父之礼,王族与异姓之殊。此篇多古文说。

《礼运》第九 《礼器》第十 此两篇颇错杂,然中存古制及孔门大义甚多。如《礼运》首节,述大同之治,实孔门最高理想。“夫礼之初”一节,可考古代饮食居处进化情形。下文所论治制,亦多非春秋、战国时所有,盖皆古制也。《礼器》云:“因名山以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昊天上帝与五方帝之别,明见于经者,唯此一处而已。论礼意处,尤为纯美。

《郊特牲》第十一 此篇在《礼记》中最为错杂。大体论祭祀,而冠、昏之义,皆错出其中。

《内则》第十二 此篇皆家庭琐事,而篇首云:“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令宰相以王命行之,可见古代之政教不分。所记各节,尤可见古代卿大夫之家生活之情况也。

《玉藻》第十三 此篇多记服饰。一篇之中,前后倒错极多,可见《礼记》编次之杂。因其编次之杂,即可见其传授之久也。

同类推荐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 品义士

    品义士

    书中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几十个侠义人物,这些英雄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或抗击外敌,保一方平安。他们的事迹或在正史中单独立传,或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本书将他们的故事,重新挖掘整理,并做了符合现代人观点的点评,极富可读性,让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气,在当下驰骋纵横。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热门推荐
  • 掌御山河

    掌御山河

    仙路茫茫,谁为依靠?大道渺渺,谁与争锋!徐争,弱肉强食的仙侠世界,走上踏天之路!
  • 宇宙代理神

    宇宙代理神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一颗渺小的沙粒就是一颗地球,这一颗地球在宇宙中就是一渺小的沙粒,世界不止一个,宇宙到处都是,异面空间数不胜数,穿越从来不是个事儿……这么大的客户群,没个代理怎么能成?
  • 一品果农

    一品果农

    城市混不下去,我欲归去来兮。回家开荒种地,我有奇术培育。一夜孤苗成林,硕大果实惊喜。发家致富盖楼,十里八乡美誉。……这是一个果农,准确的来说,是个有灵泉,会修真的不平凡的果农的乡村奋斗,发家致富的故事。
  • 无良锦衣卫

    无良锦衣卫

    大明锦衣卫是为酷吏,纪商是一名基层锦衣卫,他没有背景,既要面对如狼似虎的外敌,又要提防尔虞我诈的内部碾压,身边只有一个傻大个,只能依靠他比别人稍微聪明一点的头脑,借他人权势,狐假虎威,保得一命。
  • 明脉

    明脉

    梦回大明后,朱飞的人生也要从这里开始了,作为朱元璋第二十八代嫡系子孙,冥冥之中也注定了他的有着特殊的身份,他是明王朝的最后的命脉,明王朝的辉煌历史等着他来延续,他要以后世的眼光和思想书写一段传奇故事……
  • 王牌得分手

    王牌得分手

    “还有五秒,张雨枫运球突破,超低重心变向,晃开对手,急停跳起,后仰投篮!”张雨枫眼神迷离,注视着飞翔在空中的篮球,似乎看到了飞翔在时间隧道中的梦想。“唰!”一球定乾坤!!
  • 成长吧!系统!

    成长吧!系统!

    这就是一只系统在坑宿主的路上然后被发现真相的宿主吃了的故事!<( ̄︶ ̄)>本文苏苏苏!绝不小白!(≧?≦)?攻属性不明,后期有黑化现象。系统一直在作死( ̄︶ ̄)↗从未被超越
  • 杀手女神——遇上腹黑王爷

    杀手女神——遇上腹黑王爷

    男强女强,绝宠文。且看两位腹黑强者一一对决,谁赢谁输。“你这辈子,注定败在本王身上。”“想得美,你也不看看我杀手女神称号怎么来的”“哥,你动情了…”“嗯,败在她手上,我心甘情愿。哪怕被利用。呵,穆烟,我……爱你,此生,无怨无悔。”
  • 傲视群雄

    傲视群雄

    他本卑微,却君临天下,他本仁慈,却屠戮苍生,他本是一个穷小子,但是却因为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让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进入修真界后,他的人生彻底的发生了改变,在修真界之中,他遇到了人生之中第一位红颜知己,夏晴玲,不曾想自己的红颜知己却被三眼龙浪给斩杀,之后郭破天开始了一条寻仇之路。在他的寻仇之路上,他遇到了生命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女子,更是拥有了很多生死兄弟,在他的复仇之路上,他成就人人生中的辉煌,走上了一条傲视群雄的道路
  • 灰姑娘逆袭之独家专宠

    灰姑娘逆袭之独家专宠

    这是一个要什么没有什么的平凡女子因为喜欢青梅竹马,跟着他来到陌生城市来实现他的巨星梦想,五年的付出,在他成名之时就是两人分开之时。而后遇到这个相貌家世能力都不缺,就是神经质加自恋狂。“其实这个说能自学成材的应该是骗人的,看你玩女人这么多花样,这技术倒是没练好,差评,我是不会付钱的。”“那些女子怎么配得上我这高贵的身体,我这是第一次,我纯洁的身体都被你这个其貌不扬的女子玷污了,你应该偷笑,还差评,付钱?我的身价你付得起吗?你搞对重点没?”“你第一次我也是第一次,谁也不吃亏,要钱没有,要命就也没有”“你的第一次能和我的第一次比吗?”“为什么不能,难道你不是人?”不是我不好,只是你不想陪着我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