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400000014

第14章 靖难(1)

靖难之名,为成祖篡国时所自命。成祖名棣,原封燕王,为太祖第四子,母囗 妃。太祖立嗣,以嫡以长,自为吴王,即立长子标为世子,既登帝位,即立为皇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丙子薨,谥曰懿文太子。是年九月,立太子第二子允炆为皇太孙。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太孙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建文元年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称其师曰靖难。累战至四年六月乙丑,都城陷,帝遁去,棣入即帝位,尽反建文朝政,并年号而去之,谓其时曰革除。于是,太祖开国之法度颇有变易,分别纪之,以见成祖于篡弑之恶外,在明一代之功过为何若。至仁、宣两朝,承成祖之业,未有蹉跌,合为一时代述之。

第一节 建文朝事之得失

建文一朝之政治,其真实记载,已为永乐时毁灭无遗,设有丝毫不可示人之失德,必为其时诋毁之口实,攻之不遗余力矣。然观成祖所以毁建文,不过以削夺宗藩一事为举兵之名。既篡大位,于建文朝事一切革除,初不问其当否,其临朝公言建文时政之不善者唯有变乱官制云尔。削夺宗藩,未始非帝之失策,更改官制,亦多非当务之急,然皆无罪状可言,成祖以为罪则罪之,既篡以后,谁与抗辩?然帝之善政美德,史中竟尚有存留,盖虽欲毁灭之而事实有不能也。

帝为兴宗孝康皇帝子,兴宗即懿文太子标。帝即位后,追尊为帝,靖难后,复废为懿文太子。《兴宗本传》:“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盖出天性。《明通鉴》于蓝玉之狱,文末叙云:“初玉征纳克楚(即纳哈出)归,言于皇太子:‘燕王在国,阴有不臣心。’太子殊无意,而语啧啧闻于燕王,不数月而玉祸作。”此亦见太子大度,而燕王之不能为少主臣,由来久矣。

尹守衡《史窃·蓝玉传论》云:“世传蓝玉初欲结知燕王,北征还至北平,献王名马,王不受,玉惭谢。归见太子,太子妃,开平王女也,因说太子曰:‘殿下试观皇上,于诸子中最爱者为谁?’太子曰:‘鸤鸠之爱,焉有轩轾?’玉顿首曰:‘臣望燕王英武,得人心,威名日盛,皇上所钟爱。又闻术者言:“燕地有天子气。”臣幸托肺腑,愿殿下自爱!’嗟夫!幸太子孝友,不入其言耳,不然,建成之难,当先自玉发之。”此为《明鉴》之所本。但尹氏为明臣,尊成祖,此作罪状蓝玉语。

太子多盛德,具见《本传》。帝立建文为太孙,盖以太子第二子,而其兄幼殇,以伦序当立也。《太祖实录》,在建文时修成者,亦已革除作废,成祖又将建文年间政治文字焚毁,使后人即欲搜考而不可得。焚毁事见《王艮传》,所焚必不止一次,此可推见。

《王艮传》:“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进士,对策第一。貌寝,易以胡靖,即胡广也,艮次之,又次李贯。三人皆同里,并授修撰,如洪武中故事,设立史馆居之,预修《太祖实录》及类要、时政记诸书,一时大著作皆综理之。数上书言时务。燕兵薄京城,艮与妻子诀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解缙、吴溥与艮、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缙陈说大义,靖亦奋激慷慨,艮独流涕不言。三人去,溥子与弼尚幼,叹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独王叔死耳。’语未毕,隔墙闻靖呼:‘外喧甚,谨视豚。’溥顾与弼曰:‘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须臾艮舍哭,饮酖[鸩]死矣。缙驰谒,成祖甚喜。明日荐靖,召至,叩头谢,贯亦迎附。后成祖出建文时群臣封事千余通令缙等遍阅,事涉兵农钱谷者留之,诸言语干犯及他一切皆焚毁。因从容问贯、缙等曰:‘尔等宜皆有之。’众未对,贯独顿首曰:‘臣实未尝有也。’成祖曰:‘尔以无为美耶?食其禄,任其事,当国家危急,官近侍,独无一言可乎?朕独恶夫诱建文坏祖法乱政者耳。’后贯迁中允,坐累死狱中,临卒叹曰:‘吾愧王敬止矣!’”

然《惠帝本纪》所载,侍懿文疾及居丧之孝;请于太祖,改定《洪武律》七十三条之仁。甫即位,诏:“兴州、营州、开平诸卫军,全家在伍者免一人;天下卫所军,单丁者放为民。”是年十二月,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此等皆不易得之仁政。尤重大者,二年二月,均江、浙田赋,诏曰:“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而苏、松官田悉准私税,用惩一时,岂可为定则?今悉与减免,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此为善补太祖之过,深得帝王平均全国人民之意。成祖亦以坏祖制罪建文而悉复之,遂令苏、松之民至今受其祸,此善政之不能磨灭者也。

若其美德,史尽没之,以无实录可据,今由列传中搜辑数事,可见帝之为君气象。

《尹昌隆传》:“帝初即位,视朝晏,昌隆疏谏曰:‘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临百官。陛下宜追绳祖武,兢兢业业,忧勤万几。今日上数刻,犹未临朝,群臣宿卫,疲于伺候,旷废职业,上下懈弛,播之天下,传之四裔,非社稷福也。’帝曰:‘昌隆言切直,礼部其宣示天下,使知朕过。’”

《明纪》《明通鉴》于此事,皆云帝有疾视朝晏,昌隆疏谏,左右请以疾谕之,帝曰:“直谏难得,何可沮也?其以疏宣示天下,使知朕过。”所谓有疾,未知确否,如果拒谏,即非疾亦可言疾;既纳谏,即真疾亦不必言疾。清嘉庆初,编修洪亮吉上书请代奏,亦言视朝稍晏等语,严旨立斩,临刑改戍伊犁,旋赦还,遂亦称盛德。视此又何如也!

《史窃》:“革除元年,礼部左侍郎陈性善上书言事,上悉允行;群臣酌议,复有不便者更之。性善入朝,叩头言曰:‘陛下不以臣愚,猥承顾问,臣僭陈上听,许臣必行,今又更之,所谓为法自戾,无以信于天下矣。高皇帝临御三十一年,未尝听人一言,犯颜者戮无赦,陛下受言而不终,反不如高皇帝不受之为愈矣。’上曰:‘皇祖天禀神智,群臣莫及,然每人言有理,则亦从之,非愎谏也。朕性愚昧,暗于治理,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敢不受谏。卿言为法自戾,深中朕过,非卿忠谠,朕何以得闻过失?赏绢百匹,以旌直臣。’”

《明史·陈性善传》:“一日帝退朝,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性善尽所言,悉从之,已,为有司所格。性善进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既僭尘圣听,许臣必行,未几辍改,事同反汗,何以信天下?’帝为动容。”以此证《史窃》之说,其事为必有,且互见帝之虚衷。唯《史窃》有高皇帝未尝听人一言之语,恐无是理,盖语气轻重间失之耳。

帝仁柔乐善,实为守文令主,但英断不足,所用齐泰、黄子澄固非任当日艰巨之才;即所敬信之方孝孺亦不免迂阔之诮,主张削藩,轻为祸始。然方以古官制、古宫殿门名日夜讲求,自命制作,其所以应变之道,多不中窾要。后人特以齐、黄及方皆能死事,正学先生被祸尤酷,百世崇拜其大节,然于事实之得失则不可不知也。

削藩一事,古有明鉴,正学先生以学问名世,何竟不能以古为鉴,避其覆辙!汉初强宗,与明初同,贾谊痛哭而谈,未见用于文帝,至景帝时,晁错建议削藩,遂有吴、楚七国之变,以师武臣力,仅而克之,天下已被涂炭,且祸本未拔。至武帝时,用主父偃推恩之策,诸王之国,不削自削。至强藩尽而又无以制异姓之奸,王莽篡汉,诸侯王无一能与抗者,此为别一义。果不主削藩,自当权有无强宗之利害;既主削藩,则贾谊之说、主父偃之谋不可废也。且当时明明有上此策者,帝甫即位,当洪武三十一年,未改建文之号之日,高巍已言之,帝固不省,齐、黄亦不为意,时方孝孺已至,帝方倚以致太平,倘助巍之说,必可见听,亦竟不然,此不能不谓帝之暗,亦诸臣之疏也。

《高巍传》:“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高皇帝分封诸王,比之古制既皆过当,诸王又率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诸王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初犯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则告太庙废处之,岂有不顺服者哉?’书奏,上颔之。”颔之者,不置可否耳。观其削夺日亟,则帝与用事诸臣成见已定,良言不能入也。巍言在洪武三十一年十月,削藩事甫动,亟用其言,朝廷与诸王尚未尽成隙,既隆其礼,又推以分封之恩,违言何自而起?乃数月之间削夺四起,又不敢遽动燕藩,反放遣其三子归国,以释其称兵顾忌之私,此亦谬矣(韩郁疏专言削夺之非,与巍意不同,不录)。

燕师既起,命将北征,濒行戒之曰:“昔萧绎举兵入京,而令其下曰:‘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甚。’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以故燕兵败时,成祖以身为殿,遇急则以身为诸叛将之盾,官军相顾愕眙,不敢发一矢,论者以此为帝之仁柔取败。此尚不足责,仁人之言,于理为长,不当以成败论。独惜其既不欲伤恩,何不并善处于未削夺之先而使削夺之事亦无所用之也。后燕既篡,帝之诸弟无一得免,少子文圭甫二岁,幽之凤阳,至三世以后,英宗朝方出之,年五十七,尚不能辨牛马,此则所谓“一门之内,自极兵威”,成祖实行之矣(《南史》原作“六门之内”。《通鉴》注:台城六门:大司马、万春、东华、西华、太阳、承明六门也)。

第二节 靖难兵起之事实

成祖以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国。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帅[率]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

《太祖本纪》:“三十一年五月戊午,都督杨文从燕王棣、武定侯郭英从辽王植备御开平,俱听燕王节制。”《纲目三编》以为《太祖实录》已经永乐间改修两次,所书为燕王张大之词,盖不足信,当是杨文从燕王、郭英从辽王,各受节制,非谓并辽王亦听燕王节制也。此皆嫌恶燕王之说,其实即经节制沿边诸军,岂遂为太祖许其篡立?此等处不足深辩,要之养其积威,故能驱所部为逆,又能慑制讨逆之军,所由来者渐矣。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

《纪事本末》:“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丙子,皇太子薨,皇太孙生而额颅稍偏,性颖聪,善读书(《史窃》:“君生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儿月。’意不怿。而是时元妃生子雄英矣,后六年雄英蚤[早]世,于是君为长,而读书甚聪颖,太祖始稍异之。”)。太祖每令赋诗,多不喜。一日令之属对,大不称旨,复以命燕王,语乃佳(郑晓《逊国记》:“太祖命帝赋新月,应声云:‘谁将玉指甲,抓破碧天痕?影落江湖上,蛟龙不敢吞。’太祖凄然久之,曰:‘必免于难。’”钱谦益《历朝诗集》云叶子奇《草木子余录》载皇太子《新月》诗云云。所谓皇太子者庚申君之子也,野史以为懿文太子作,为不及享国之谶。而晓则以为建文作。考杨维桢《东维子诗集》,此诗为维桢作,则诸书皆附会也)。太祖常有意易储,刘三吾曰:‘若然,置秦、晋二王何地?’太祖乃止。”《明史·刘三吾传》但云:“太子薨,上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明通鉴》谓诸书所说太祖欲立燕王,皆成祖改修之《太祖实录》如此。王鸿绪《史稿》尚从之;正史不然,书法谨严矣。

《齐泰传》:“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听朝廷节制(《太祖本纪》遣诏中,省此句未载)。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初高皇后崩(洪武十五年),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左善世宗泐举道衍(《姚广孝本传》:“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尽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不受官,赐僧服还。经北固山,赋诗怀古,其侪宗泐曰:‘此岂释子语耶?’道衍笑不答。”),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纪事本末》:“诸王封国时,太祖多择名僧为侍,僧道衍知燕王当嗣大位,自言曰:‘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盖白冠王,其文皇也。燕王遂乞道衍得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惠帝立,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

同类推荐
  • 美人膝下

    美人膝下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作为一名穿越者,赵星拱很成功,文武双全不说,还勾搭上了皇帝的私生女,但就在他以为自己可以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忽然听说皇帝要挂了,这是什么鬼?!
  • 吾道南来

    吾道南来

    小说以南宋初期宰相张浚及其子张栻人生的遭遇及其一家悲欢离合为主线,绘制了一幅中华民族之间南北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融合的历史风情画卷,各色人等,芸芸众生,或尔虞我诈、骨肉相残、骄奢淫逸、嗜血成性,或金戈铁马、冲锋陷阵、攻城守池、叱咤疆场,或朝秦暮楚、见风使舵、唯利是图、落井下石,或不骄不躁、不屈不挠、坚如磐石、奋发有为,或青梅竹马、恩爱情仇、芳心暗许、忠贞不渝,或呕心沥血、为国育才、潜心学问、经国济世,或穷愁潦倒、生计无着、卖儿鬻女、贫贱不移…人物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细节真实生动,感情丰富细腻;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场景规模巨大,人物众多,气势恢弘。
  • 乱世中野蛮生长

    乱世中野蛮生长

    五胡乱华,中华罹难,异族残暴,你身为汉人会怎么办?把异族全杀光吗?朝廷高官叛乱,攻讦不断,威胁统治,你是掌权者,也把他们全都杀光吗?宗族内部矛盾深重,嫡子与庶子不断争斗,你又会怎么办?还是把他们都杀光吗?最重要的是你拿什么来杀光他们?乱世中究竟如何生长……
  • 张飞故事

    张飞故事

    好吧,这是恶搞三国,各种乱入……本故事基本不合逻辑,人物性格基本不鲜明,文笔基本幼稚,角色写着写着……基本就写丢了,哦,今天突然想起要更新了,欢迎各位闲汉指正吐槽。
  • 乱世风云天道难

    乱世风云天道难

    偏安世外的青山村遭遇灭顶之灾,留下了五个孤儿被救到荆州,从此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崇尚自由的江天隐,加入了新野的秘密部队。与落寞世家千金唐云舞,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恩怨情仇。医道天才林遇雪,暗恋着青梅竹马,却屡屡不能将心意言明,默默咽下着泪水。勇武正直的兄长张傲山,毅然踏入军营,一心扑在拯救苍生的大道上,然而他慢慢发现,好心,不一定办的是好事。胆怯圆滑的孙家兄弟,只求在荆州城内苟安一生,被迫加入到了阴暗的组织—当铺中。建安十年春的荆州大地,笼罩在曹军时刻会南下的战争阴云里,这群平凡的少年们,会和手握千万人性命的枭雄们有着怎样的碰撞呢?---《乱世风云天道难》第一卷乱世英雄为您揭晓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转身只为邂逅你

    tfboys之转身只为邂逅你

    奈何桥上,三生石旁,少女望着桥下的少年,美眸中竟是无奈,和迷茫,桥下的少年也望着少女,妖孽的桃花眼里净是冷漠。少女喃喃道:“王俊凯,你爱过我吗?”少年微微一愣,但没有回答。他何曾不爱她?但是为了她,他也只好放手,却殊不知,他早已成了她的全世界……“呵……”少女笑了,自己为他付出了这么多,没想到,却是这样。彼岸花在这时开的更艳了,而少女和少年却沉默不语。“王俊凯,若早知今日,我定不会爱上你!”说罢,她转过身,跳了下去。“不……”少年绝望的喊着,可惜少女却再也听不到了……*啦啦啦啦啦,这里是百小合,这是我的处女作,欢迎大家进读者群来嗨皮,来向我提提建议,群号:290740418,蟹蟹咯
  • TFboys之三位千金大小姐

    TFboys之三位千金大小姐

    心再痛,也无法挽回一份爱情。多少个夜晚无眠,多少顿饭无法下咽,多少次仰望天空就会看见你,多少次在熟悉的地方等你。娃娃,我爱你,你在哪……还记得第一次见面,还记得第一次你的呐喊声,还记得你的容颜,还记得你我的一切。璐璐,我想你了,你快点回来吧……你在我心里有无可替代的位子,你是我唯一认可的爱人。丽莉,我爱你,我想你,我需要你,你在哪……爱情,不会一帆风顺,但我,就是要他一帆风顺!(晴留,上面为瞎写)
  • 天地至道

    天地至道

    六界经历了万年的平静后,暗流涌动,风云渐起。盛世来临,天骄辈出,诸王并起,群雄争锋。在这战火连天的岁月,究竟谁能从尸山血海中爬起,用血与骨铺就一条无敌路?——————————————————这是一个既能让我们激动到热血澎湃,也能让我们感动到热泪盈眶的故事。
  • 阴间邮差

    阴间邮差

    当爷爷过世之后,我们才发现爷爷留下的只有两件东西,一件是一家几乎无法支撑的扎纸店,而另外一件则是一笔巨额债务,这个深居简出的老人怎么会欠下这么一大笔钱?正当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张死亡预兆的字条忽然出现……千年之前的一场谷底决杀,那个用士兵的鲜血杀出来的血路,如何变成了一条鬼路?那些被杀死丢弃在荒山之中的英魂,又怎么变成了游魂野鬼?那些他们临死前留下未送到亲人手中的信件,又隐藏着怎么样的秘密?屹立在南山的百年凶宅,里面竟然隐藏着一口棺材的形状,俗话说“活人入馆,必死无疑!”,那百年凶宅的修建者究竟是谁?
  • 太乙天帝

    太乙天帝

    群星陨落纷争起,群魔乱舞天下寒;待到群星聚义时,还我天下太平年……蛮荒森林与世隔绝,山外世界多彩缤纷;仁人志士挥洒热血,几多英豪对酒当歌;神魔大战惊天泣地,独霸星空号令群雄。蛮荒村落少年程星,经过多年摸爬滚打,逐步攀升武道巅峰。善良的村民和蔼可亲,凶猛的妖兽咆哮山林,强大的武修飞天遁地,嗜血的魔族残忍无情。人间有情,七星聚义。当群星闪耀、众神归来,迷雾终会消散,黑暗终将破除……
  • 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 仙媚

    仙媚

    上古时期,凶兽蜃龙横空出世。封印蜃龙时,阿媚遭情敌的暗算,丹华仙君为保全大局,不得不将阿媚与蜃龙一起封印在黑海水牢。后因妖王误打误撞破了结界,阿媚逃出了黑海水牢,却得知,她的心上人丹华仙君已成为千万年来的神君。阿媚心如死灰,喝了孟婆汤忘记一切前尘旧事,并让妖王带她离开。下界历练时,她不小心放走了蜃龙的坐骑,引发了一系列惨案,妖王也难逃厄运,魂飞魄散。为重聚妖王魂魄,阿媚与丹华仙君一起踏上了救父之路……
  • 钻说

    钻说

    一场来自于异世界的故事,修炼,神界?就在眼前。
  • 生死剑

    生死剑

    莽莽少年,天赋出众,潜心苦修,终一剑平天下!
  • 道宋

    道宋

    汴水如墨,烟云色,良人随风而逝。残垣之处,却还有,故国筝琴萧瑟。狂澜惊现,烽烟四起,蹄声震霄汉。残阳似血,斜照烈士头颅。无奈百载蹉跎,北望燕云兮,金瓯独缺。冲冠一怒,执长槊,搅动血海翻腾。回首凭栏,长啸如哀歌,岁月蹉跎。泡影几许,随我吃茶去也。——《念奴娇—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