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的问题很鲁莽,甚至是很无礼,就连口气也是带着意义不明的嘲讽。
但我觉得这还是我在努力克制自己情绪下的结果。
穆晴以前经历过什么我不知道,可是从我和她相遇的这段时间里,大致的了解到,在遇到萧炎之前,她是没有谈过男朋友的,就连萧炎,也是因为年纪到了,在别人的介绍下相亲认识,朦朦胧胧地确立了一个模糊的男女关系。
她这一切,都是拜面前老人所赐!
否则很难想像,像穆晴这样的美女,在上学时间会没人追求?
为了得到一些东西,是必然需要付出另外的一些东西作为代价。若是他让穆晴做的这一切,是为了穆晴,那我无话可说。但事实则是,这所有的一切,从老人遇到穆晴开始,到穆晴成为现在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只是为了让穆晴成为一个合格的鼎炉。
鼎炉是做什么的?是专门为了修炼采补术弄出来的玩意!
我语气冲撞,但那老人却是一点也不恼,轻笑道:“老朽幼时起便练气养生,精气血无一不远胜同辈,虽然年事已高,但人伦之事,倒也不是做不得。”
说着,他瞟了眼茶小楼,说道:“鼎炉者,可择阴人十五六岁以上,眉清目秀,齿白唇红,面貌光润,皮肤细腻,声音清亮,语言和畅者,乃良器也。”
不等我开口说什么,他就又说道,“小友莫恼,老朽随口说说。穆晴之事,另有因由。”
鼎炉一说,源远流长。
天下分阴阳,二者对立相依。可以说除了极少数不男不女的,除了男人,剩下的就都是女人。但就像现代社会的选美一样,容貌不好的不行、腿型不好的不要,腰太粗的难看,平胸撑不起衣服……鼎炉的选择,同样有着诸多苛刻条件。
好的鼎炉难觅,上好的鼎炉更是万中无一。
穆晴,就是属于万中无一的那一类。体质天生,身材样貌又均为上等,老人在初见穆晴的时候也是差点就动了心思。
不过红颜天妒,当时老人看到穆晴的时候,穆晴已经印堂发黑,显示近期有血光之灾。
老人大为惊奇,就上去询问了几句,才得知原来在那之前,穆晴在和同学外出郊游时,撞见一行送葬的队伍。那些人都是穿着青白长衫,面色发白,举止僵硬,两鬓却染着红晕,中间的四人,则是身着大红喜袍,抬着红漆描就的棺材,上面贴着双喜。
诡异的是,那一行人虽然足足数十人,但却没有丁点声音发出。
当时,穆晴觉得浑身发冷,但她同学却嚷嚷着说要跟上去看的究竟。穆晴劝止不住几人,于是就托说身子有些不舒服,转身离开。
“她当时遇到的,是红衣抬棺。”老人声音变的异常低沉,“红衣抬喜棺,多为冥婚。但这种情况涉事方都是夜行,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放在白昼。但最是忌讳被活人撞见。”
“那要是活人撞见了会怎么样?”茶小楼问道。
“被活人撞见,这宗冥婚就算是告吹。”老人叹了口气,“除非在七日之内,撞见的活人都死掉变成鬼。”
老人遇到穆晴的时候,已经是在事发后第六天。
当时这件事已经初现端倪。
那次和穆晴一起去郊游的六人,回来当天就有两人高烧不止,没撑到第二天就一命呜呼;还有两人在上学的时候,路过一片竹林,误入了村人设下猎兽的陷阱,被发现时已经没的救了。
剩余的两人,其中一个放学后在河边摸鱼,结果被毒蛇咬了后,他连忙一路狂奔跑回家,结果刚到家说了两句话,一头栽倒死了。最后一人,回来后的第三天开始,不是胡言乱语就是愣愣地盯着一个方向看,说自己快要死了。
最后一人的异常,很快就引起了家人的注意,于是父母连忙请了镇上最有名的阴婆。
阴婆来后只是看了一眼,掉头就走,说这孩子没救了,准备后事吧。
那孩子的家长初开始以为对方端架子,想多要点钱,于是就说只要能救孩子,不管多少钱都行,家里不够就去借!阴婆摇了摇头,说不是钱的事,是你家孩子坏了人家的好事,别人已经找上门来了,她真的无能为力。
又过了几天,那孩子的病情愈发严重,再加上有人看到阴婆每天都拎着篮子在镇外面撒纸钱,这才觉得可能出大事了。
于是众人一打听,顿时就把近期几个娃儿的事都给凑了起来。
再一推敲,得,这几个孩子都是周末的时候去外面完了,一起去几个人都出事,就差老穆家的闺女了。
娃儿出了事的那几家家长,当即把老穆家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闺女惹了祸事,穆老爹虽然心疼闺女,可也没办法,只得让闺女出面。等穆晴讲述了那日在郊外的见闻,众人这才信了阴坡说的话。
乡邻们散退了,可老穆一家上下慌了神。
别家的娃儿都死的七七八八,那还不得马上就轮到自家闺女?穆老爹也没辙,去求了一趟阴婆,结果阴婆的说法依旧是让穆家准备后事。
听穆晴讲述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后,老人沉默了许久,才对穆晴说道,他有一个办法,能暂时让穆晴逃过这一劫,但往后的人生轨迹却会可能变的难以预料。
穆晴问这逃过一劫是能逃多久时,老人说少则十年,多则一世。
几乎是没有丝毫的犹豫,穆晴就答应了这件事。
随后,老人就传给了穆晴一套功法,并且再三叮嘱穆晴修炼这套功法会带来的弊端,已经在修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告诉穆晴,等十年后,去S城一个叫草街的地方找他。
这一别,就是十年匆匆。
期间穆晴经历了什么老人无从知晓,但是他当时取了穆晴的一滴精血,要是穆晴出事,他就能有所感应,包括穆晴不再修炼功法或者和人行房事破身。
整整十年,穆晴恪守老人定下的规矩,不曾逾距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