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均衡价格
在分别说明了需求与供给之后,现在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说明需求与供给如何决定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价格如何随需求、供给而变动。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
1.均衡价格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或者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此时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需求量等于供给量。需求等于供给,各种力量处于平衡的状态。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买进的数量和卖者愿意提供的数量正好相等,这时的价格处在一种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在这种价格下,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满足:买者得到了他想要买的所有东西,卖者卖出了他想卖的所有东西。因此,均衡价格有时也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
2.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由于供求的相互作用,一旦市场价格背离均衡价格,买者和卖者的行为使市场具有自动恢复均衡的趋势。我们用图2-6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第一种情况: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当牛肉的市场价格在6元时,供给量(80公斤)超过了需求量(40公斤)出现物品过剩,在现行价格卖者不能卖掉他们想卖的所有物品,他们发现冰库里堆满了想卖而卖不出的牛肉,他们的反应必然是降低市场价格,一直降低到供给与需求相等,市场又恢复均衡为止。
第二种情况: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当牛肉的价格在3元时,需求量(80公斤)超过了供给量(40公斤),存在物品短缺,买者不能按现行价格买到他们想买的物品,他们不得不排长队等候购买牛肉的机会。由于太多的买者抢购太少的物品,卖者的反应必然是提高市场价格,一直提高到供给与需求相等,市场又恢复到均衡为止。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既然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所决定的,因此当某些事件使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动时,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也会随之改变。
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假设某个时期吃牛扒成为时尚,这将如何影响牛肉市场的变动呢?我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分析:
第一,吃牛扒的时尚能改变人们对牛肉的偏好而影响需求曲线,也就是说,在牛肉的价格既定时,人们可能会改变想购买的牛肉数量,但供给曲线不变。因为吃牛扒的时尚并不直接影响牛肉的生产者。
第二,由于品尝牛扒的欲望使人们想购买更多的牛肉,所以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这意味着在每种价格下,牛肉的需求增加了。
第三,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由4.5元上升到6元,均衡数量由60公斤增加到80公斤。
遵循上述分析步骤,假设医学专家警告过量消费牛肉会影响身体健康,这会影响人们对牛肉的购买量,但供给曲线不变;由于人们开始限制对牛肉的购买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意味着人们对牛肉的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假设某个时期地震摧毁了几家养牛场,这一事件如何影响牛肉市场的变动呢?我们仍然遵循三个步骤分析。
第一,地震影响供给曲线。地震减少了养牛场的数量,因而改变了在既定的牛肉价格下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牛肉数量。但需求曲线不变,因为地震并没有直接改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牛肉数量。
第二,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因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牛肉数量减少了。、
第三,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由4.5元上升到6元,均衡数量由60公斤减少到40公斤。
假设政府为使农户脱贫致富而鼓励兴办家庭养牛场。同样,遵循上述分析步骤:这一事件会影响供给曲线,但需求曲线不变;养牛场的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这意味着牛肉供给的增加;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上升。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假设吃牛扒的时尚和地震同时发生,需求和供给会同时变动,我们仍遵循三个步骤说明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第一,两条曲线都移动。吃牛扒的时尚会影响需求曲线,因为它改变了消费者在既定价格时想要购买的牛肉数量。同时,地震影响供给曲线,因为它改变了企业在既定价格时想要提供的牛肉数量。
第二,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第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具体情况。需求有大幅度增加,而供给减少很小,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也增加了。供给大幅度减少,而需求增加很小,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了。因此,当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均衡价格肯定会上升,但均衡数量的变动是不确定的。
三、价格机制在配置稀缺资源中的作用
以上分析了一个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也适用于大部分其他物品和劳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和劳务的价格;而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从而引导着稀缺资源的配置。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引导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
价格机制在稀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传递信息。市场上有许多消费者和生产者,每个单个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很难了解市场的供求情况,因为他们无法去做详细的市场调查。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观察价格变动的情况来获得供求变动的信息。在市场上,价格瞬息万变,及时地把市场供求变动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和生产者,使他们作出正确决策。二是行为指导。在市场经济中,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分散地、独立地作出决策,如何使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或劳务的购买量和生产者的产量相一致呢?通过价格调节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生产者根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涨跌作出自己的生产决策;消费者根据价格的涨跌作出自己的购买决策。最终会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例如,考虑郊外别墅的配置。由于建造别墅的资源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别墅的舒适。谁能居住别墅呢?当然是愿意支付别墅价格的人。别墅的价格上升,说明别墅的供给小于需求;反之,别墅的价格下降,说明别墅的供给大于需求。郊外别墅的价格一直调整到这种别墅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平衡,这时,买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卖者的别墅全部卖出去了。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实现稀缺资源配置的机制。
同样,价格决定了谁生产每种物品及生产多少。例如,考虑小麦和电脑的情况。小麦和电脑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物品,总有一些人从事小麦的生产,一些人成为电脑程序员。什么因素决定谁是农民、谁是电脑程序员呢?在市场经济中,把劳动者配置到农业和电脑行业取决于每个劳动者的个人决策,这种分散的个人决策依据的是价格:小麦、电脑软件的价格和农民、电脑程序员的收入(劳动的价格),价格的调整确保了有足够的人选择当农民,有足够的人选择当电脑程序员。
市场经济有无数互不相关的独立决策者,是价格机制使分散的决策免于陷入混乱,使千百万有不同能力和需要的人的行动得以协调,使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每个人都在价格调节之下作出选择,这种选择使市场经济的运行和谐而有序,使资源配置实现最优。
参考资料:苹果与阿尔钦原艾伦定理
价格理论告诉我们,商品价格是由该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此外,税收和运输费用也会影响商品价格。下面我们看一个关于苹果的例子。
在美国华盛顿州,一位愤怒的消费者抱9说在当地水果店里买不到优质苹果,于是他写信向经济学家阿尔钦和艾伦请教:
为什么当地市场上的华盛顿苹果又小又难看呢?最近,几个采摘苹果的朋友带来了一些他们刚摘的苹果,这些苹果至少是那些能在当地市场上买到的苹果的四倍大。这些美味大苹果都到哪儿去了呢?它们被运往欧洲或中东地区了吗?在西雅图这里能买得到吗?署名:M.W.P.
阿尔钦和艾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下:
M.W.P.所抱9的“所有的优质苹果都运到中东去了”,这是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的课堂上或考试中常碰到的一个问题。但这也是实际现象。很容易得到解释:例如,我们假定在当地买一个优质苹果要花10分钱,而次等苹果需5分钱,那么,吃一个优质苹果的花费与吃两个次等苹果的花费相等。我们可以说一个优质苹果“值”两个次等苹果,两个优质苹果就值四个次等苹果。假定将一个苹果运到中东的成本是5分钱。那么在中东,一个优质苹果就值15分,而次等苹果值10分。但现在吃两个优质苹果的花费就等于吃三个而不是吃四个次等苹果。尽管两者的价格都提高了,但相对而言,优质苹果变得便宜了。因此,中东地区对优质苹果的消费比例比这里高。这不是在耍什么花招,只不过是需求规律在起作用。
杨长江,陈伟浩,《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四节价格政策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经常出于某些社会或政治目的对价格进行干预。比较常见的价格管制形式有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本节我们以供给和需求为分析工具,说明政府的价格政策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一、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这一价格高于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可以用图2-9来说明支持价格的市场结果。我们仍以牛肉为例。如图2-9所示,在一个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上,牛肉的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政府为了扶持养牛业的发展,对牛肉实行了支持价格P1,P1大于P0,即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这时需求量为QD,供给量为QS,即供给大于需求,一些想以支持价格出售牛肉的人的牛肉卖不出去。因此,支持价格引起供给过剩。为了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这类措施有:一是政府收购过剩产品,或用于储备,或用于出口。在出口因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而受阻的情况下,会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二是政府限产,但在实施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参考资料:农产品保护价的利弊
支持价格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许多国家出于保护农业的需要都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或出口价格补贴。各国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缓冲库存法,即政府或代理人按照某种平价(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在供大于求时政府按这一价格增加对农产品的收购,在供小于求时政府抛出农产品,以保护价进行买卖,从而使农产品价格由于政府的支持而维持在某一水平上。另一种是稳定基金法,也由政府或代理人按某种保护价收购全部农产品,但并不是按保护价出售,而是在供大于求时低价出售,供小于求时高价出售。这两种情况下农产品收购价格都稳定在政府确定的价格水平上。
应该说,支持价格稳定了农业生产,保证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投资,也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整体上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支持价格也引起了一些问题。首先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政府为收购过剩农产品而支付的费用、出口补贴以及为限产而向农户支付的财政补贴等等,都是政府必须为支持价格政策付出的代价。许多国家用于支持价格的财政支出都有几百亿美元。其次。形成农产品的长期过剩。过剩的农产品主要由政府收购,政府解决农产品过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扩大出口,这就引起这些国家为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而进行贸易战。最后,受保护的农业竞争力会受到削弱。
在世贸组织前身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欧美各国为解决自己的农产品过剩问题,都力图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而打入别国市场。因此,农产品自由贸易问题成为争论的中心。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农业协议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产品自由贸易和平等竞争,其中重要的内容有两点:一是减少各国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包括农产品保护价、营销贷款、投入补贴等等,要求各国支持总量减让幅度为农业总产值的5%,同时降低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二是“绿箱政策”,各国政府应实行不引起贸易扭曲的政府农业支持措施,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保护环境等政府支出。这表明,实行支持价格的老办法将难以为继,政府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方式支持农业将成为趋势。
我国实行的“保护价敞开收购”也是一种支持价格。虽然我们仍处于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减缓期,但如果仍用这种支持价格的老方法,很难使农业摆脱困境。支持价格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状况,改变农民收入低的状况,并使我国农业能进入世界市场与发达国家农业竞争,必须提高农业自身的竞争力。比如,政府可增加对水利、科研、环保等支出,注重发展蔬菜、花卉、渔业、畜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国外农业并不仅仅是靠支持价格发展起来的,农业发达国家的政府在加强农业竞争力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中国农业也只有走出对保护价的迷信,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改编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三联书店,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