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②,砉然向然③,奏刀騞然④,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⑤,乃中《经首》之会⑥。
文惠君曰:“嘻⑦,善哉!技盖至此乎⑧?”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⑨。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⑩,官知止而神欲行(11)。依乎天理(12),批大郤(13),导大窾(14),因其固然(15),技经肯綮之未尝(16),而况大軱乎(17)!良庖岁更刀,割也(18);族庖月更刀(19),折也(20)。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1)。彼节者有间(2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5),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6),如土委地(27)。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8)。”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9)。”
【注释】
①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②踦(yǐ):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③砉(huā)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向,通“响”。
④騞(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⑤《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⑥《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⑦嘻:也作“譆”,通“啊”,赞叹声。
⑧盖:通“盍”,何,怎样。
⑨进:超过。
⑩遇:会合,接触。
(11)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2)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3)批:击,劈开。郤:空隙。
(14)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uǎn款):空。
(15)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6)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17)軱(gū):股部的大骨。
(18)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19)族:众,指一般的。
(20)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21)发:出。硎(xíng):磨刀石。
(22)节:关节。间:间隙。
(23)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24)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5)怵(chù)然:警惕的样子。
(26)謋(huò):骨肉分离的声音。
(27)委地:委: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28)善刀:善通“缮”。擦拭刀。
(29)养生:指养生之道。
【译文】
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啊!你的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与一般的技术、技巧相比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再也看不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更不用说那些大骨头了!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已经有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啊!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尽管如此,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寓意】
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延伸阅读】
庖丁解牛,牛无疑是非常复杂的,那么庖丁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自如呢?是因为他掌握了牛的机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生理结构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大同小异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在何处下刀,如何下刀。生活也是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才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世说新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戎7岁时,有一天和一帮小伙伴在一起游戏。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小伙伴们都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却结了这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那人摘了一颗来尝,果然是苦的。
这就是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的结果。王戎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李子树长在大路边,如果这些李子是甜的,应该早被别人摘光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阿拉伯诗人纪伯伦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个人种了石榴树,到了秋收季节,摘了一盘石榴放在家门外,挂着“免费,欢迎自取”的牌子。但是没有一个过路人停下脚步取走石榴。第二年秋天来临时,他换了另一面牌子,上写:“上等石榴,有意购买请付高价。”结果附近的人争先恐后来向他买石榴。
这就是典型的对人的心理规律的利用。卖石榴的人就是因为深谙人们的心理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作了相应的策略调整,所以达到了赢利的目的。
其实对于规律的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并不一定要做大事的时候才有用,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也可以体现出规律的妙用。
早上上班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大家都想上车之后有座位,因为人多座位少,所以,远远看到公交车过来,有人就迫不及待地迎上去,也有人赶紧从人行道上下来站到马路上等着车过来停到自己面前。然而,这些迎上去的和站在路上的的人往往不是最早站在车门前的,因为他们没有掌握规律,没有掌握他们每天都要乘坐的这一路公交车的司机们在进站时停车的习惯。
开始乘坐这路公交车上班之后,通过几天的观察,他发现因为等车的站台比较小,这路车的司机进站之后停车都是到站牌之后再往前开几米才停车,这样一来,那些迎上去的乘客只能再跑回来,那些在马路上等待的乘客也要往前小跑几步,客车停下时车门对着的,往往是原来站在站台外边几米的乘客。
经过观察,有个乘客掌握了这路公交车的司机都是这个习惯,所以,每次等车看到车来的时候他不是迎着跑而是顺着车前进的方向慢走,这样,几乎每次车停下来的时候车门都正好对着他,他也常常是那一站第一个上车的人,只要车上有座位,他就可以坐着去上班,要是座位比较多,他还可以选个相对较好的座位。每次坐下的时候都会有点小小的得意,不仅是因为可以一路坐着去上班,免去了站着的疲劳和拥挤。还因为这是因为发现了规律并合理利用规律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其实这么点芝麻绿豆的小事根本不值一提,然而最重要的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规律存在,发现并利用这些规律,确实可以提高做事情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事如此,大事更是如此,只有能从小事中发现规律,才有可能从大事中发现规律。
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始终保持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利用懂得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向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从而获得成功。
60多岁的博恩·崔西头发已经全白,但身材依然像年轻人一样挺拔,这得益于他长期的身体锻炼。在聆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他的神情非常专注,同时面带微笑,一旦开口说话,他就善于营造一种磁场,而这种磁场能够吸引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博恩·崔西曾经是比尔·盖茨的业务导师,巴菲特、迈克尔·戴尔和杰克·韦尔奇都曾听过他的演讲。他是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演说家和成功学讲师。
与大多数讲成功学的讲师不同的是,博恩·崔西习惯于讲他自己的故事,这一方面源于他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成功学教材,“我的人生道路并非从一开始就平坦顺遂的。”博恩·崔西经常说这句话,因为他曾经是一个出身贫寒,高中都没毕业的辍学生。
博恩·崔西说:“只有3%的人为未来做详细的规划,而有97%的人不为未来做什么规划。通常来说,做规划的人有自己的事业,而没有规划的人则为那些有规划的人工作。”
他在自己长期的实践和观察中发现,顶尖的人总是着想未来,而平庸的人总是着想过去。博恩·崔西说:“那些最优秀的人在启动之前已经设立了一个未来的远景目标,然后倒推现在应该做什么,从而迈出第一步。大多数人对生活都有自己想法,但却从来没有迈出第一步。”
“大自然就像一个魔术师,它在你的面前设定了一个帷幕,你每走一步,帷幕就会自动往回退一步。”博恩·崔西说,“所以如果你走不到这一步,你是看不清未来的情形的。不要对未来有太周详的规划,关键在于迈开那一步。”
博恩·崔西是一个崇尚行动的人。他说:“成功的关键在于行动,成功的人都是行动导向的人。一旦他们有了什么想法,就立即去实践,实践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可能成功,一是可能失败,成功总是伴随着一串失败,是失败的累计,所以只要你去试,就不会输。”
“不要怕失败,关键在于行动。”博恩·崔西说,“从中国到美国的航班,飞机在99%的时间都会偏离预定的航道,但这些飞机大都会准时到达,就是因为他们会在行动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人生的旅程也是如此。”
成功源自于反复不断地实践,实践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甚至失败,在经历了这些挫折和失败的洗礼后,胜利的彩虹总会出现在你眼中。
掌握规律,事半功倍,用眼用心去发现规律,其实起到的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学学庖丁吧,这样一来,工作就会更顺手、更高效,生活也会更美好、更幸福。
人生大智慧:反复实践,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