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03400000015

第15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③之不得名曰微④。此三者,不可致诘⑤,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⑥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⑦。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⑧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⑨。

【注释】

①夷:表示无形、没有形状。

②希:寂静无声。

③搏:抚摸。

④微:无形。

⑤致诘:进行推问追究。

⑥绳绳兮:渺茫、幽深。

⑦惚恍:恍惚,形容忽明忽暗,若存若亡。

⑧御:驾驭。

⑨纪:头绪,条理。

【译文】

看它却看不见,所以把它叫作“夷”;听它也听不到,所以把它叫作“希”;摸它又摸不着,所以把它叫作“微”。这三者的来源,是无法刨根问底的,因为它们本来就混为一体。从上面看“道”,并不是洁白光明的;从下面看“道”,并不是黑暗昏昧的。“道”连续不断,难以给它起个名字,循环往复到虚无的状态。这是一种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这就叫作“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部;跟随它,看不见它的尾部。掌握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道”,用以处理现在所碰到的各种问题。以此可以推知上古之始,这便是“道”的纲纪。

【延伸阅读】

《老子》所云之“道”,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它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它既是指世界的统一原理,又是指世界的发展原理。

老子所说的“道”,是超感知的。因为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根本没有物质内容,所以人们分不清它的上下,看不到它的前后,甚至无法给它起一个确切的名字。事实上,名字只是对事物的称谓,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而“道”本身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却是无法约定俗成的。“道”是一种无分别的状态,代表了宇宙的一切,但实际上又什么都没有,真正是“无物”、“无名”。

“道”先天地而存在,是万物的根本、宗主。它无须外来的力量,不停地循环着。但它又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声无形,不可捉摸,所以称作“惚恍”。由此看来,“道”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

《老子》中所说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要将这精神性的东西——或者说是一种客观规律,运用于社会生活。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人十分有钱,许多商贾都向他贷款做生意。一天他外出,有个年轻人跟在他马后跑,问有什么事,原来也是向他借钱的。于是他带着年轻人一起回家,正好桌上有钱数千,年轻人即以手叠钱,叠得很高而不曾倒下。他看在眼里,对年轻人说:“对不起,我不想借钱给你。”年轻人百般请求,他都一口回绝。当年轻人悻悻地离去后,有人问他:“你为什么突然间不想借钱给这个年轻人了?”他回答:“这个年轻人一定是个赌徒,不是做正经生意的,刚才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出叠钱的高超技术,而这种技术是只有惯于赌博的人才会去练成的。我只借钱给做生意的人,而绝不借钱去给人做赌资。”

我觉得这个有钱人是很懂得“道”的,而且善于运用“道”——即规律性,去观察、分析问题。很显然,他是以贷款给人来牟利的,很有点钱庄的味道。借贷关系,对贷方来说,首要的是了解借方的还贷能力。因此,当今任何一家银行在贷款给客户前,都要对借方的贷款用途、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等作出评估和审查,为的就是保证能及时收回贷款。

这个有钱人靠贷款牟利不仅有点钱庄的味道,而且还很有点金融意识。他并不肯轻易许诺借钱于人,即使将那急于借钱的年轻人带回家中,在正式办理借款手续前,他还是要进行“评估”和“审查”,以此来决定贷款与否。当然,他毕竟不像现代金融机构那样有完整的调查机制,而是凭自己对“道”的认识——掌握观察人的规律来辨别借贷对象。

他辨别借贷对象,很善于抓住关键。一般来说,人都有伪装的本能,尤其像向人借钱这样重要的场合,一般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这个有钱人并不去盘问年轻人借钱的用途等问题,因为他估计对方早就编好了一套理由来回答自己。他觉得要了解人的真相,应该观察对方不知不觉中未曾理性地加以掩饰的习惯动作。比如那轻浮的年轻人,在以手叠钱的熟练动作中,就暴露出一个赌徒的真面目了。

习惯动作是不假思索地完成的,是长期的习惯浸染而成的。在人们有意识地掩饰自己时,习惯动作却往往会使人露出破绽。这个有钱人桌上堆放的钱,也许就是故意放着来考查借贷者的。这个嗜赌成性的年轻人看到钱,便习惯成自然地顺手叠了起来,赌徒的真相也就暴露无遗了。

由此我又想起佛教中的一个寓言,说的也是习惯动作暴露真实面目的道理。

据说有一只猫,修炼成了人形。人穿衣服它也穿衣服,人照镜子它也照镜子,似乎与人没有什么两样。有一天,它与人一起吃饭时,一只老鼠穿堂而过,猫精下意识地一耸身子,猛扑上去,一口就将老鼠咬住了。猫捉老鼠是一个习惯动作,这习惯动作最难克制,从而泄露了猫精的身份。

从赌徒借钱和猫捉老鼠的故事中,我们能悟出些什么?

掌握“道”,就是掌握规律,可以处理形形色色的问题。然而,要真正掌握它,并不是桩容易的事,因为它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思索和总结,通过事物的表象逐渐认识其本质,也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所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要善于将前人成功的经验,作为今天处世为人的借鉴。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少吃亏。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论语新读

    论语新读

    本书是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翻译和解读,依《论语》二十篇结集而成。该书力求在现代历史语境下,解读并还原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统治的古代权力-道德型社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又有对当下现实的智性关照。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热门推荐
  • 我的猛鬼老婆大人

    我的猛鬼老婆大人

    前世的债,今世即是果。谁都逃不了的,除非你能与天抗衡与命运做对
  • 让爱从来

    让爱从来

    命运就是命中注定。一个是贫穷的聪明的女孩,一个是被母亲冷落的富家少爷。他们因为偶然相遇了。女主角陈忆天成为男主角杨天翔的家教老师。在一系列的事故中两个人开始了纯纯的爱恋。是天意还是人为?原来这一切都是女主角的计谋,她为了复仇,她要报复这一家人。让男主角爱上自己然后狠心的抛弃他,让那个家濒临崩溃。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爱情。5年后,当他们再次相遇,心中的火花再次点燃。女主角决定要忏悔,她能再次得到男主角的爱吗?当得知他们是兄妹后,这对恋人又该如何说服自己再苟活在这俗世。也许死亡才是最后的归宿。
  • tfboys之我们的邂逅

    tfboys之我们的邂逅

    一次偶然的邂逅,六人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想知道?感兴趣?看看就知道了)(本文纯属虚构!)
  • 寻仙趣

    寻仙趣

    小小少年的寻仙之旅,奇妙而凶险,看他能否寻到答案
  • 绝倾天下:废柴五小姐

    绝倾天下:废柴五小姐

    前世,她是魔族少主,对魔族把她囚禁的怨恨超过了魔族对她的宠爱。一朝穿越到了人族少女身上。异世大陆危机重重,魔族出手暗护,身世之谜一点点揭开,让所有人为之震撼!十八般武艺样样全能,天才少年云集于此,创造一个个的奇迹!只是......这个妖孽不对劲啊!你那般是要闹哪样?!他,明地里是风云国风云殿下,某日对某个小丫头产生了好奇心,于是便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然后,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催......本文一对一,绝对宠文!(琉翼第一次写文,写的不好也请多多见谅啦~\(≧▽≦)/~)
  • 我要去有你的明天

    我要去有你的明天

    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女人和一个从小就失去父母的男人互相治愈的故事。
  • 横霸古与现

    横霸古与现

    一指划破虚空,随意穿越于宇宙之间,不受宇宙万物之间的束缚;在游行于银河系时无意之间看到了一颗美丽的星球,名叫地球;在爵即将离开地球时,一位女孩儿静静望着他,眼里尽是不舍,“爵,你一定要回来,我等你”。“我不要你等我,我要你跟我走。”爵望着她说
  • 绝魔琴帝

    绝魔琴帝

    枉死天才重生而来再战群雄,神挡杀神佛。谁敢挡我
  • 花千骨之未若情终化浮沙

    花千骨之未若情终化浮沙

    ”小骨,你何必执迷不悟?跟师傅回去!“”放下,我还放得下吗?“落花逢君君不至,天涯何处再逢君?”相忘于江湖,或许是我们最好的归宿!“”不要!“我花千骨从未后悔!情之一字何所似?未若情终化浮沙。
  •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