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6200000081

第81章 儒者的七大智慧

古代大儒以下的儒者需要靠科举,之后提升儒者境界,浩然正气却需要熟读圣人之道,领悟自己的道理,慢慢修养出来。

儒者境界的高深看你职位的高低,但是浩然正气却不看你职位,多就是多,少就是少。但是境界高的使用口舌成剑,书画文章威力不一样,境界高肯定比境界低威力大。

浩然正气多寡只是看你使用口舌成剑,书画文章的次数多少,浩然正气多就使用口舌成剑,书画文章的次数就多,相反就少。

而且每个境界的浩然正气数量也有限制,境界越高,这个境界的浩然正气就多。达到一定数量的浩然正气就需要突破境界了。

在科举没开之前。境界靠自己领悟,但是开了科举之后,境界就可以靠考科举提升,这是圣人或者亚圣看儒者境界提升难而想的办法。

所以才说有官职或者军衔的人修炼浩然正气会好些,不同的职位不同的境界,李星就是借助大将军衔一举突破进士儒者,这可谓是赚大了。

而且儒者的浩然正气威力可以说是天下最强硬,最阳刚。什么仙法仙术都差一筹。当然也有天道圣人之道可以和浩然正气比肩,毕竟都是圣人之道,只是一个是儒者圣人,一个是天道圣人。

李星和华夏高层提了一个议,让普通人学习四书五经,然后修养浩然正气,这样对国家大有好处。

可以更加提升民智,修养了浩然正气头脑灵活,思维力强,甚至很多科学家的难解之题在高深的儒者眼里不是个问题。

再来看看儒者的七大智慧。

一、奉天法古

儒家非常强调以天为则,以史为鉴,这就是要奉天法古。以天为则就是要效仿自然,顺从自然。对于自然,对于天地万物,我们必须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去理解它,而不应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去随意地改变它。这不仅仅是道家的思想,也是儒家的思想。

在《论语》里面曾经提到,尧为什么伟大啊?“唯尧则天”!赞扬尧舜能够无为而治。我们已经一再说过,无为而治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相反,它蕴含着积极的意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禹治水。大禹没有采取“堵”的方式治水,而是顺应水性去化解水灾。儒家对他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那么以史为鉴呢,唐太宗有一句话是“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刚才讲到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当政局稍微稳定以后,一定会修订礼乐,另外还一定会修前朝的历史。为什么?是为了总结前朝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这就是以史为鉴。这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所以中国历史在世界上来讲也是最发达的。

二、内圣外王

“内圣”就是自己的修养要高,那么怎样提高修养呢?就是以君子为榜样来要求自己。但是,仅仅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强调“外王”。“外王”就是所谓的“事功”,即不仅要有内心高明的修养,还要把它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并做出成绩来。

在中国形容一个人品德好,就是立德、立言、立功。首先是培养自己的品德;然后还要“立言”,就是说你的话能够让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但只有立德、立言还不行,还要立功,就是要做出成绩来。

三、知行合一

内圣外王是指内外两个方面——既要有自己的修养又要有外在实际的业绩,就是强调要能够经世致用。怎么用呢?《中庸》就讲,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审问之”就是要多搜集资料,直接去考察一下;然后“慎思之”——慎重地思考;还要“明辨之”,即辨析清楚;最后“笃行之”,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去。“笃”就是实在的意思,要很坚定,实事求是地去做。儒家荀子有一句话叫“学止于行而至矣”。行,就是做学问的最高点了。

朱熹也讲过一句话,“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就是说你学问再广博,如果不能把握知识的要领,那做这学问也是没用的。但是你能够把握它的精神要点,又不如你去实实在在地做。“知”必须要落实到“行”,落实到“行”才是最重要的。

四、重在体悟

中国的儒家强调学习是为己之学,就是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修养,所以并没有把学习看成是纯粹的知识积累,而是把它看做提升自己智慧的工具。因此儒家就非常强调在学习中的体悟。

“体悟”一词中的“体”本身也包括前面所讲的实践,即身体力行。在体悟中,儒家更强调悟,悟就是通过学习知识去把握事物内在的精神,并灵活地运用它。

而且在体悟中,儒家还非常强调对不同个体的针对性,而不是一种普遍的适用性。哪怕是有很多普遍使用的东西,也要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个别的处理。我想这就是儒家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思维的方法。

五、执两用中

再一点就是儒家非常强调中庸,这个“庸”是平常的意思,它还有“用”的意思。所以中庸实际上也可以反过来讲,就是孔子讲的“执其两端,用其中”的“用中”的意思。强调过犹不及,要把握适当的度,把握中道。

中庸不是调和的意思,而是恰如其分的意思。比如你吃得太饱了不行,会撑得难受;同样你吃不饱饿着也是不行的。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你放手不管不行,管得太严也不行。既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慈,要做得恰如其分。

掌握这个东西并不容易,所以在《论语》里面,孔子感叹道,现在很少有人能具备中庸这种品德了,常常都爱走极端。

六、和而不同

另外,儒家的思想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和而不同”,实际上就是多元并存和相互包容的意思。这个世界只有多元并存才能够互相吸取,互相推动,才有共同的发展。如果都是单一的话,没有不同的意见,没有不同的思想,那么可以说就没有一个前进的动力。所以,我觉得“和而不同”也是儒家非常有价值的思想。

七、守常明变

最后我想还提出一个儒家守常明变的思想,或者叫知常明变,即认识到事物都有它的原则,或者是根本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应该在特殊的情况下灵活地处理。这在儒家那儿就称之为“经”和“权”的关系,“经”的意思就是有原则或者规律,“权”,就是权变、灵活。

比如儒家讲男女授受不亲。孟子讲这个是“经”,男女授受不亲这是根本原则。但是如果你的嫂子掉到井里面去了,你伸不伸手去抓她?孟子说应该伸手,这就是“权”。你不能光是守着井让她掉下去淹死了,这个时候你就要权变。知常还要明变,即知道“经”还要用“权”。

所以儒家非常强调顺时而变,要与时偕行。“时”这个观念,在儒家思想里面跟“中”一样非常重要。在《周易》里面就把“时”、“中”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讲,又把“中”、“和”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讲,所以“和”、“中”、“时”三个观念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处理问题的原则。

和而不同的意义,就是多元并存。那么多元并存就不能对一个过,对另一个不及,而是要掌握好一个分寸,这就是“中”。但这个分寸也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要看时机。这个时机就包括环境和条件,其实也就是一种机遇。有了机遇,一件事情才能真正地实现;如果没有这个机遇,那你的愿望也不一定就能够实现。

对于这一点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做了概括,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本来是个正面的话,俊杰是非常能够识时务的,所谓识时务就是能够把握时机。可惜后来多数用到贬义上面去了,变成投机取巧的意思了。

所以把“时”、“中”、“和”这三个思想很好地融合起来,吃透了,把握住了,我想儒家考虑问题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原则就都有了,做一个真正的儒者也就不难了。

同类推荐
  • 都市沉默高手

    都市沉默高手

    显赫一时的世界佣兵之王,却在最巅峰时期偷偷回到祖国隐姓埋名。顶着巨额的国际通缉令,他从一个酒馆老板重头开始,一步一步成长为足以撼动世界的庞然巨物
  • 换不回的时光

    换不回的时光

    一段换不回的时光,一个永不停歇的步调。曾经那些美好无虑的回忆……
  • 迷情都

    迷情都

    你每一天都生活在都市里,可是你是否想过,在这个你或熟悉或陌生的都市,却有几处你无法想象的地方,那里即使天堂,也是地狱。因为这里有香艳撩人的花丛,让人留恋忘还,紫醉金迷……这里也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不留神,钱财尽失,面目全非……但是,最多的却是阴谋,它看似很远,却又无处不在,无声无息…………虽然命运时常把他抓弄到最黑暗的角落,可他却凭借自己的智慧以及高深的谋略,为自己带来光明。这人就是陈伟杰!“黑鹰”特种兵王!!且让我们随他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剖析这个精彩的都市……
  • 我是卫征我怕谁

    我是卫征我怕谁

    卫征,神洲大陆之外的神秘人,他千万年前带着《摄魂经》还有一个神秘老头,共同来到神洲大陆,却被当时两大高手拦截,《摄魂经》从此一分为四。卫征,也因此无法回到原先的那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他因此,拥有了“二十岁的不死之躯”。每活到二十岁,死一次,生一次,记忆丢失一次,只有在死时才能想起自己是自己。他想要集齐《摄魂经》离去,可这个世界哪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他不甘!他还没享受过爱情!……
  • 绝世二重身

    绝世二重身

    天--包容日月星辰刑--屠戮万生恶源一轮千年,我为天刑者
热门推荐
  • 苍天泪烟雨情

    苍天泪烟雨情

    这是一部悲情小说,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的坎坷人生,和她那一生都看不清的烟雨迷情,让人时而飙泪、时而为她牵肠挂肚。故事的部分情节有作者的影子......
  • 水洗年华

    水洗年华

    平淡的日子里,是友情也好,亲情也好,这样的陪伴是珍贵的。那一份没说出口的情愫,就让它在心里顺其自然的来去,或许,这也是青春。
  • 雪与火

    雪与火

    她姓冬,他姓夏;一个是冬天里的阳光,外冷内热;一个是夏天里的冰块,外热内冷。他们相识于秋季,在互相见到对方的那一瞬间,都心中一动。谁知缘分早在两人初次见面之前就已经注定。今生的相遇、相爱是在圆前世未了的情缘。在性情反差如此大的两个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让你学会与人沟通的168个故事

    让你学会与人沟通的168个故事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有感动才会产生影响,有影响才会激励人奋发上进,如春雨滋润心田,似和风拂过面颊,真善美的碰撞,善良与纯洁的交汇,不一样的故事,同样深刻的感动和震撼,让彷徨的心灵获得慰籍,让充满激情的心灵再次燃烧……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最与众不同的感受与感动!
  • 战国末期:魏国重生

    战国末期:魏国重生

    魏超和三名伙伴一块去外出旅游爬山,座一辆长途公交车上,快到了旅游地点准备要下了车随后一辆大货车失控像魏超和三名朋友坐在一辆公交车上冲撞而来。随后把公交车撞到后继续撞压着,之后就发成了一场爆炸,等他们四个醒来时却发现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一个陌生的坏境。就在这时四个人会面对怎么样的命运呢?
  • 神兵决世

    神兵决世

    绝影剑,无痕弓。两个同一天出生的孩子,惊天计划。家族灭绝。同被送入永清寺是巧合还是命定!
  • 美男朵朵:采美男的花痴女

    美男朵朵:采美男的花痴女

    唉,她罗湘月一届大名鼎鼎的花痴女,却在调戏校草时,被校草一掌拍进了水井里……这还不算,醒来后她却发现自己华丽丽地穿越了!这是什么天理!什么地理!不过,老天也算待她不薄,穿越后竟然给她送来了一个美男……但是,她发现这个美男的身份似乎并不简单……但是他对她既霸气又柔情,很好,她喜欢!但是,每次当她向他表白时,他又玩起了欲擒故纵的把戏!可恶,本小姐不和你玩了,反正古代美男朵朵,难道我还怕采不到!可是……每一次……她都沉醉在他的温柔乡里……无法自拔……天!
  • 佛顶尊胜陀罗尼

    佛顶尊胜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边伯贤之良人终悔

    边伯贤之良人终悔

    简介我终究得不到你,对不起我自作多情了。----陆良人陆良人,我边伯贤到底欠你什么,为什么你要一次一次从我身边走过。---边伯贤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吗,我...。-----朴灿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