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奸巨滑的袁世凯却完全懂得政权的重要,也正想通过帝国主义掌握统治大权,所以他一方面全力剿杀革命军,另一方面又不让清政府立即垮台,用革命来恐吓清政府,以使清政府让权给他,又用清政府来威胁革命,以使革命军向袁世凯妥协,所以袁世凯在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后,出彰德到信阳,即命令清军猛攻汉口和汉阳。11月27日清军攻占汉阳后,冯国璋打算乘胜攻打武昌。武昌告急时,袁世凯却又亲自打电话加以制止。12月1日清军炮击武昌,武昌都督府中炮起火,黎元洪逃至武昌城东卓刀泉躲避。这时,北京外国公使团提出停战3天的建议,电报传至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手中,葛福派人将电报送至武昌,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孙武和参谋总长吴兆麟见形势危急,商定同意自12月2日晨起停战3天,等于接受了帝国主义提出的南北议和建议。并在停战的当天于汉口英租界召开的各省代表会上决定,如果袁世凯“反正”即胁迫清帝退位,就公举他为临时大总统。事后又由英国领事出面通知将停战期限延长为15天,以便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进一步勾结起来,诱使革命党向袁世凯妥协投降。
正当武昌革命军同意停战时,江浙革命军光复南京,并确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同意黎元洪派伍廷芳为代表与袁世凯所派代表唐绍仪在汉口举行议和会谈。12月18日唐绍仪与伍廷芳举行第一次会谈,20日又举行第二次会谈。伍廷芳声明,谈判必须以承认共和为前提,同时对如果袁世凯“反正”即可推举他为临时大总统达成默契。而唐绍仪则声称,只承认实行君主立宪,不同意共和,但也可以召集国民会议来决定君主立宪或共和问题。
在南北和谈期间,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干预,为袁世凯撑腰。12月15日各国公使举行会议,决定通电各国政府设法对谈判施加压力,促成议和。12月20日美、日、俄、德、法五国领事向谈判双方递交一份同样的备忘录,声称中国革命“使外国的物质利益与安全遭受严重的危险”,各国“有义务非正式促请双方代表团注意,必须尽速达成和解,以中止现实之冲突”。帝国主义的粗暴干涉加速了革命党人的妥协。
除帝国主义的干涉外,南京临时政府在立宪派的破坏下,革命党人内部也发生矛盾,一时各种党派纷纷出现,使同盟会陷入分裂的境地。面临重重困难,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民主革命派不得不让步妥协,1月22日孙中山提出最后条件五条,其基本精神是南京方面得到使清帝退位的确切保证和袁世凯答应遵守参议院所定之宪法,就可举袁为大总统。袁世凯得知革命派妥协了,也就加紧了逼迫清帝退位的计划。
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清政府迅速土崩瓦解,但以良弼为首的清廷顽固派又组织起“宗社党”企图作垂死挣扎。12月,革命党人彭家珍任京津同盟会军务部长,计划用暗杀的办法除掉袁世凯和良弼等人,炸袁未果使革命党受到损失,袁世凯受惊丧胆,不敢出门,彭家珍决定先除良弼。彭家珍事先侦察了良弼在京的住宅、办公地点及行动规律,侦察完毕,他决定伪装成与良弼关系甚密自己又比较熟悉的崇恭去谒见良弼,见机行事。1月25日彭家珍抱着舍身炸良弼的信念写好遗嘱,与同志诀别。26日晚他取出炸弹,在寓所化装成崇恭,将两枚炸弹藏在外套口袋里,一支新式手枪插在腰间,乘车到金台旅馆,用崇恭的名片登记住宿,安排好房间,声弥有事外出离开旅馆。这样做的目的是,事后追查也就到此为止,不敢暴露党人的活动据点。
离开旅馆后彭家珍先到良弼的办公处军谘府和旧宅打探,得知良弼回红罗厂新宅住宿。于是驱车到红罗厂新宅询问,又得知良弼尚未回来,便在客厅等候,但过了很长时间良弼仍未回来,他便驱车出迎。出门不远,见有人提军谘府灯笼由远而近,知道肯定是良弼来了。见良弼车到,彭家珍便拦车施礼,并由仆人递上崇恭名片,灯光下良弼端详面前的崇恭有点不像,正在狐疑,急欲躲避之时,彭家珍突然掏出炸弹向良弼掷去,良弼当即周身炸伤,昏死过去,彭家珍当场牺牲,年仅23岁,良弼于28日死去。
清王朝覆灭与二次革命
良弼被刺身亡轰动清廷,一时顽固派们寒蝉若噤,树倒猢狲散。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专制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达268年的清王朝至此宣告灭亡,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也宣告灭亡。彭家珍的英勇献身加速了溥仪的退位,促进了清王朝走向灭亡。
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发表“共和为最良团体”,“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的通电,表示拥护共和。同一天孙中山提出辞职,2月25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夺军政大权后,便在临时政府中安插嫡系、亲信,如本应由黄兴担任的陆军部长却任命了段祺瑞,黄兴只被任命为南京留守,袁世凯非常明白“有军便有权”。接着便在3月31日发布了《训勉军人令》,严令陆海军人必须听从他的指挥,然后又借裁军之名大肆砍削革命军力量,扩张自己的实力。革命军则任其砍削,一再妥协,南方各省出现了一股交枪风,革命党人几乎放弃了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3月11日,孙中山将参议院的决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希望能以此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但此时袁世凯已大权独揽,根本不予理睬,所以《临时约法》也就成了一纸空文。3月23日袁世凯任命唐绍仪为新政府总理,3月29日唐绍仪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1日孙中山宣布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次日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样,代表中国大地主买办阶级的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北京建立了反动政权,完成了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进程,而后又演出了袁世凯登基当皇帝的一场闹剧。1911年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就这样失败了。
后来孙中山想通过兴办铁路富国,幻想在10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袁世凯表面上对他表示支持,1912年任命他为全国铁路总办,但在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下要想付诸实施显然是不可能的。宋教仁等人还想通过组织一个实力强大的政党,在国会选举中争取多数议席成立党政内阁,制约袁世凯以挽救革命。1912年9月25日,以同盟会为基础合并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主持党务工作。但通过议会斗争的办法未免过于天真,后来在召开国会前夕,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将宋教仁刺死于上海。
兴办铁路幻想的破灭和宋教仁之死,以血的教训警醒了革命党人,使他们认识到继续革命“非去袁不可”,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但革命党手中的兵力已十分薄弱,在袁世凯的大举进攻下终告失败,袁世凯乘胜解散国民党,孙中山、黄兴等人只得再次东渡日本,流亡海外。
辛亥革命既是胜利了,又是失败了。对清政府而言,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权,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对革命党而言,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理人乃至帝国主义的代理人袁世凯所篡夺,建立了反动政权,开始了军阀的独裁统治,大肆杀戮革命党人,而后袁世凯又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所以它又失败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是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党人一直缺乏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行动,对帝国主义抱有种种的幻想;二是革命党人所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仍然是不彻底的,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对敌人的力量估计过高,而采取了让步妥协的态度;三是革命党人没有采取广泛发动群众的革命方针,而完全依靠党人和新军;四是革命党人没有充分掌握有组织的革命武装,武器装备也较差;五是革命的领导机构同盟会对革命行动的迅速到来缺乏准备,因而在迅猛的革命发展面前没能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也使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发生了动摇,促进了民主精神的高涨,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从而迎来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曙光——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