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他们的比赛结束,而耿哲的比赛远在下一周,他还有一周的时间做些简单的准备,忙些其他的事情。
自从那次小饭馆请陈有财吃饭之后,一连几天,耿哲都被迫跟着陈有财早起,到操场去锻炼。陈有财平日里还是神出鬼没,但在耿哲面前,却俨然有了师父模样。
耿哲就是扎马步,然后跑操,他自我调侃道:“咬定大地不放松,扎穿地球扎到底。”
陈有财则信誓旦旦地说:“这样下去几十天,癞蛤蟆也能变天仙。”
耿哲见识过陈有财的身手,也信这小子真诚的为人,因此真坚持了好几天。
期间那背英语的家伙一直都在,耿哲一边扎马步,一边听他背英语,倒也能有些趣味,不至于太枯燥。
深秋,凉意开始弥漫在周遭,尤其早晨,几乎不比冬天温度高多少。年轻人普遍没有换上冬衣,因此更觉得冷。二人这样一站一蹲,反倒有个伴儿。背英语和学功夫都不是轻巧的事情,他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多了一些坚持下去的理由。
耿哲的英文很棒,是前世留下的基础,他曾多次作访问学者,因此口音也地道,不是国产的哑巴英语或中式英语。
来这个时代有一段时间了,耿哲听过一些同学的英语发音,是那种挺有喜感的西北腔英语,一股酸汤饺子和羊肉泡馍的味道。
因此一边站马步,耿哲一边细细分辨那家伙的发音和背诵的内容。
令他吃惊的是,那家伙竟然是地道的伦敦腔。
英语口音里,英音和美音是两大门类,地道的英音,则被冠以“伦敦腔”的美誉。民国好多留学英国归来的学者,多操着一口伦敦腔,由于长时间英国都是世界霸主,所以这种腔调也就自然占据了霸权地位。
其实,在伦敦腔里,也分为民众口音和正式发音。像bbc播音员那种,就是正式一点的,像英国电影里偶尔出现的,就是民众一点的,也带有一点地痞流氓的色彩。
眼前这位同学,可能学得有点杂,他的口音是bbc新闻和一些其它口音的混合,独出机杼,自成一派。但这在耿哲看来,能有这样的发音,已经足够惊讶。
他还在一门心思地背莎士比亚。
其实耿哲真想用后世的知识告诉他,学英语,从听说入手,循序渐进,这样最后学出来的英语才够地道。
上来背莎士比亚,不从生活口语学起,那算是路走歪了,学出来的英语,容易有短板。
然而此刻耿哲没说什么,因为寒风中莎士比亚的句子足够有魅力,如果这位同学能把莎翁的名句多背下一些,倒也自成一家。这种刻苦精神,后世少见。
“Sweetaretheusesofadversity.逆境和厄运自有妙处。”
“Thenightislongthatneverfindstheday.黑夜固然悠长,白昼终会到来。”
……
那同学还在自顾自背着,这些奇妙的句子,对耿哲来说,竟然起到了很强的心灵鸡汤的作用。
看来,名言警句的激励效果是很好的。
于是耿哲也一边扎马步,一边喊起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别说,自己的意志还真的更坚定了一些。
耿哲的声音很大,有些盖过了那背英语的同学。
那边传来一声:“oh,god!”
早晨人最清醒,耿哲恰好也可以用这时间去思考一下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一个月多了,先是适应了一阵,然后那次在餐厅教训雷鸣,让自己成了班里的焦点人物,然后是高教授请吃饭,然后是……
在寒风中,扎着马步,他回想着自己一路过来的经历,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开始。
他细细琢磨,觉得最近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古典文化知识竞赛迫在眉睫,这是引起学界注意的好机会。而且,自己也决不能输给雷鸣。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要好好再读一读华夏国古籍,不能托大。
第二,那次深夜在小酒馆,唐诗研究泰斗霍先生给了自己二十张全国唐诗讨论会的门票。全国唐诗研讨会就在西平时举行,时间也近了,虽然不知道这东西是不是很珍贵,不知道这大会是不是很重要,但好歹是老先生一片心意,还是去一下吧。
第三,自己请陈有财大餐一顿,现在可就没钱花了,囊中羞涩。摆在面前,还有一件事儿,就是去挣钱。
前两件事儿自然而然地办就好,水到渠成。那第三件事儿呢?
挣钱。怎么挣钱?
西平市也是摇滚之都,自己去把后世那些经典摇滚歌曲都写出来,冠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卖到酒吧去?
这创意倒是不错,但耿哲这么善良一个人,这要是让之后张楚、郑钧、许巍他们没饭碗了,那怎么办?
从南方倒腾各种货物?据说,这时候投机倒把有好多人都发了家,但自己不是那块儿料啊。自己要是从商,估计第一个被骗。
想了挺久,终于想起,自己曾经听老先生说过,80年代的稿费算是性价比很高的,一次稿费足够吃好几次大餐。
嗯,不错,写稿子赚钱。本来要是把莫言、余华他们的小说都投稿的话,自己肯定能火,但那样堵了他俩的才路啊。
还是写论文吧,这时候学术期刊的稿费比文学杂志只高不低,而且,有助于自己在学术界积攒价值。
“站得怎么样?”突然有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是陈有财,跑操时间到了。
耿哲两腿酸麻地说:“小意思,对我根本就没有什么挑战性。”
陈有财:“呦呵,你就吹牛吧。”
跑完操,直到中午,耿哲构思琢磨了一上午,没想好到底要选什么题写论文,然后投稿给哪些杂志,去赚取稿费。
心里颇有些苦恼。
下课了,又到吃饭时间,耿哲依旧愣在屋里。大家吃完饭,几位好学的同学回到教室,他还在发愣,思考着。
“耿哲。”是郑燕的声音,郑燕在叫他。
“嗯,班长,怎么了?”耿哲抬起头来,问她道。
“最近有个出版社的老总,要在中文系选几个年轻学生,讨论一下什么市场行情。就是说,现在年轻人爱看什么书?不爱看什么书?好像他想以此为依据,出版一批书,争取有个好销量。”郑燕拢了拢头发,继续说,“咱们班也有一个名额,我推荐了你。你今天中午1点到西平出版社吧。”
“哦,好啊,好啊。没问题。”听了是新奇的事儿,耿哲还是挺好奇的,想见识一下这个年代的出版社和出版社社长。
说是要一点到,他一抬头,看了看教室里的挂表——奶奶个爪儿,这不都快12点60了么?
于是他赶紧起身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