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新发现的利马油田,地处俄亥俄州西北与印第安纳东部交界的地带。那里的原油有很高的含硫量,反应生成的硫化氢发出一种鸡蛋腐败的难闻气味,所以人们都称之为“酸油”。没有原油公司愿意买这种低质量的原油,除了洛克菲勒。
当洛克菲勒提出自己要买下油田的建议时,几乎遭到了标准石油公司执行委员会所有委员的反对,包括亚吉波多、普拉特和罗杰斯等。因为这种原油的质量实在太差了,每桶只值0.15美元,虽然油量很大,但谁也不知用什么方法才能对它进行有效的提炼。只有洛克菲勒坚持有一天会找到炼去高硫的方法。
最终执行委员会同意了洛克菲勒的意思。标准石油公司第一次以800万元的最后价格购买了油田,这是公司第一次购买产油的油田。
洛克菲勒是乐观的,因为他长远的眼光让他看到了美孚托拉斯辉煌的前景。他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300万美元,让一位颇有名气的化学家——德国移民赫尔曼·弗拉希来研究一种可将石油中的硫提取出来的方法。
弗拉希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对弗拉希的要求,他一概有求必应。用于研究的经费是巨大的,几万美元维持几个月时间就算不错了。弗拉希提炼利马石油的工作进展缓慢,研究费用却持续地迅速增高,从几万美元增加到几十万美元。美孚公司的巨头们再次开会,讨论是否立即放弃利马石油,把准备投到那儿的资金抽往别处。亚吉波多以胜利者的姿态,幽默地对洛克菲勒说:看来他已经没必要喝光提炼出来的利马石油了。他为自己转让股票的行为而感到庆幸。
然而,洛克菲勒仍以微笑作答,对大家的提醒不置一词,因为他知道,相对于未来的巨大利润来说,这些成本简直是九牛一毛。
利马石油的价格,在两三年内一跌再跌。到1888年初,它已跌到每桶不到2美分,拥有利马油田股票的人纷纷抛出,并自叹倒霉。
弗拉希的工作没有中断,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待在实验室里。研究工作其实已有了些眉目。当洛克菲勒询问他究竟有多大把握时,弗拉希谨慎地回答:至少有50%以上的把握。
于是,洛克菲勒不再说什么。他命令手下到交易所收购那些廉价抛售的利马石油股票,他要干就要干到底。
事实证明洛克菲勒是正确的。一段时间以后弗拉希的研究成功了,他找到了一种完善地处理含硫量过高的利马油田的脱硫法,并因此获得专利,这种方法从此就被称为弗拉希脱硫法。
利马油田的股票价格迅速上涨,短短的时间就上涨将近10倍。洛克菲勒收进的那些股票又赚了一大笔。
正是洛克菲勒的远见卓识使他赚了这笔钱。
要成为真正的富人,就要有敏锐的心思,可以预知未来的情势,不要眼光短浅,只贪眼前的蝇头小利,那样是永远也成不了富人的。
穷人缺方法
适应人群:找不到好的赚钱方法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同样的东西,富人卖100还供不应求,穷人卖1元却无人问津。差别在哪?就在方法。
穷人缺方法,所以即使他出售的东西质量很好,别人也无从知道,最后好东西也只能卖低价格。一则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天,两个朋友来到一个城市。甲对乙说:“你知道吗,这座城市曾经救过我的性命。那一年我从这里路过,突然急病发作,昏倒在路旁。是这座城市里最善良的人们把我背到医院,请医生为我治好了病。我不知道谁是我的救命恩人,因为他们都没有留下姓名。后来我离开了这座城市,现在我有很多财富,我想报答我的救命恩人。”
“那么,你准备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呢?”
“把我最珍贵的3颗宝石奉送给这里最善良的人们。”
他们在这座城市住了下来。第二天,甲就在自己的门口摆了一个小摊,上面摆着3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甲还在摊位上写了一张告示:“我愿将这3颗珍贵的宝石无偿送给善良的人们。”可是,过往的行人只是驻足观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各走各的路去了。整整一天过去了,3颗宝石无人问津。两天过去了,3颗宝石仍遭冷落。又是3天过去了,3颗宝石还是寂寞无主。
甲大惑不解。乙笑了笑说:“让我来做个试验吧。”于是,乙找来一根稻草,将它装在一个精美的玻璃盒里,盒中铺上红丝绒布,标签上写着:“稻草一根,售价一万美元。”
此举一出,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人们争先恐后,前来询问稻草的非凡来历。乙说这根稻草乃某国国王所赠,系王室家中传家之物,保佑着主人的荣华富贵。
结果,这根稻草被人以8000美元买去。3颗宝石依然在熠熠发光,可在人们眼中,只是把他们当做假货,当做哄小孩子的东西而已。
事实就是这样,穷人就缺乏那种去思考包装的思维。所以种果树的果农发财的不太多,反而是那些商贩容易发财,正是这个道理。
思维突破:学习致富方法,走出贫穷
穷人的穷,首先就穷在思维上,正是因为穷人固守着穷思维,所以才找不到好的致富方法。
其实,精明的致富方法是可以学来的。
约翰的母亲不幸辞世,给他和哥哥约瑟留下的是一个可怜的杂货店。微薄的资金,简陋的小店,靠着出售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一年节俭经营下来,收入微乎其微。
他们不甘心这种穷困的状况,一直在探索发财的机会。有一天约瑟问弟弟:“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钱呢?”弟弟回答说:“我觉得是经营有问题,如果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可以赚钱的。”
可是经营的诀窍在哪里呢?
于是他们决定到处看看。有一天他们来到一家便利商店,奇怪的是,这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好。这引起了兄弟二人的注意,他们走到商店的旁边,看到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写道:“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把发票保存起来,年终可凭发票,免费换领发票金额5%的商品。”
他们把这份告示看了几遍后,终于明白这家店铺生意兴隆的原因了:原来顾客就是贪图那年终5%的免费购物。他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他们回到自己的店铺,立即贴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降价5%,并保证我们的商品是全市最低价。如有买贵的,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就这样,他们的商店出现了购物狂潮,他们乘胜追击,在这座城市连开了十几家门市,占据了几条主要的街道。从此,凭借这“偷”来的经营秘诀,兄弟俩的店迅速扩充,财富也迅速增长,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
一个人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思维既可以作为武器,摧毁自己,也能作为利器,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未来。精明的想法是可以借鉴的,如果你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你的视野就会开阔无比,最终成为一名富人;如果你一味坚持穷思维而不思改变,那么你只能继续穷下去了。
穷人沉迷于横财情结
适应人群:一心想挣大钱,渴望发横财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穷人想挣大钱,恨不得一刀就宰1万元,可是你有这样的刀技么?何况市场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就凭你一把钝刀,怎么可能!结果往往是还没等到自己发展起来,就已经将财神扼杀在摇篮中了。
曾经有一个故事,恰当地描述了穷人渴望发横财的心理。
有个地方住着一对贫穷的夫妇,他们拥有很小的一块田地,每年依靠田中的收成勉强过活。幸好他们还养着一只母鸡,每天可以得到一个鸡蛋。
突然有一天,这只鸡生下了一个金蛋。农夫把金蛋拿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得到了很大的一笔钱。
农夫回到家里,直盯着生金蛋的鸡看,心想以后再也不用辛勤地耕种了,需要什么东西,直接到商店或市场去买就行了。
靠着一天一个金蛋,夫妇俩很快发了大财,买下了肥沃的田地,又盖起了漂亮的大房子,请了许多仆人,日子过得舒服极了。
但是他们非常贪心,对这一切并不满足。有一天躺在床上,妻子说:“既然母鸡每天可以下一个金蛋,那它的肚子里一定有很多很多的金蛋,说不定就是一个小金库……”
丈夫兴奋地对她说:“对,我们干脆把鸡杀了,从肚子里把所有的金蛋都拿出来!”
于是他迅速地拿来了一把刀,把那只下金蛋的鸡杀了。但是剖开之后,他发现这只鸡和普通的鸡并没有什么两样,哪里有什么金蛋啊?
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他们不想细水长流,慢慢积累财富。他们渴望一夜暴富,发生突变,一蹴而就,结果,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得到粮食,反而亏损了所有的禾苗。
穷人总是把发大财想象成波澜壮阔,事事都是大手笔。穷人都想挣大钱,却不知大钱是由小钱构成的,大事也得一步一步去做。没有做小事的锻炼和积累,就算有人出钱让你去做大事,你也未必做得下来。
思维突破:脚踏实地去发财
近年来,网络、邮箱、街头小广告等铺天盖地都是一些一本万利、一夜暴富的垃圾,而且悄然蔓延,愈演愈烈。别看字数不多,措辞却极富诱惑性,“轻轻松松月赚数万”,个个忽悠得神乎其神,“投资几百元,获得数万元”、“财富飙升之道”、“让你爆发100倍的生命潜能——白手起家成百万富翁”,还有各类手机短信:“恭喜您的手机号码在某某公司摇奖中彩,喜获奖金9.8万元……”好像不费吹灰之力,人人都能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如果真的这样,这个地球早就没有穷人啦!如果真的这样,这些提供金点子的怂恿者岂不个个都是超级富翁?
还有那些夸张的“一夜暴富”、“一本万利”的买卖,轻则让你倾家荡产,重则可有牢狱之灾啊!投机取巧的事做不得,我们更不要考虑,不要染指,也不要被之诱惑,那种不义之财的“暴富”可是如狼似虎的。
还有一种抱有极大侥幸心理的“一夜暴富”、“一本万利”——中彩票。通过对北京、上海与广州3个城市居民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0%的居民买过彩票,其中5%的居民成为“职业彩民”。“以小搏大”的发财梦,是不少彩票购买者的共同心态,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能中奖。我们应该怀有一颗平常心,既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投资,也不应把它当成纯粹的赌博行为。
中国有句古训,叫“马无夜草不肥”,穷人尤其容易受到这种观念影响。因为他的弱势地位,因为他的无助甚至绝望,很容易走火入魔,把那种不够光彩的暴富行当当做正经生意。
可问题是,暴富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堂堂正正赚钱,赚来的钱也是不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