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从少年时代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没有时间概念,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更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他的这种习惯,是乡土生活养成的。大多数在乡下过惯的人都养成了这种习惯,格林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到了现代都市,这种不分轻重缓急的作风就不行了,格林的失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格林第一次来到芝加哥,经朋友介绍,要他去见一家银行的经理,因为银行要雇用一个年轻的助理员。格林第二天一早就给那位经理拨了一个电话,询问他该在什么时间去求见,银行经理考虑一下,说:“请您在9∶30来罢!”格林答应了,他看看表,距约会的时间还有整整三十分钟。为了给经理一个好印象,他认认真真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表,然后去银行了。他到达银行的时间是9∶40。你猜他获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是,他失掉了那份工作。经理对他说:“在十分钟前,我已将那份工作给另一个求职者了。”
如果想成为富人,必须重视时间的价值。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从而让每一分钟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富人之所以能成为富人,在于他们能够管理时间,而大多数穷人都把时间大把大把扔在那些慢腾腾的动作中,扔在毫无意义的闲聊中,扔在发表那些众所周知的夸夸其谈中,扔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和事件的小题大做中,扔在对琐碎小事无休止的忙碌中……
穷人把时间用在并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地方,而把真正与实现重要目标有关的活动排到次要地位。所以即使辛辛苦苦制订了计划,结果也大多是失败了。
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每天24小时,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别不是他们拥有多少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时间。
思维突破:规划好你的时间,牵着时间的鼻子走
很多穷人都知道自己的目标到底在哪里,他们的目标也已事先设定优先顺序,有详细的计划,但是他们一直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富人一样富有?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穷人总是不懂得如何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没有目标的时间管理是无效的,在一段时间里,当你做什么都可以时,你就什么也做不成。穷人一天只有24小时,富人一天也只有24小时,为什么他们会成功?因为他们都在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穷人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本来只需要30分钟的工作,他却花了3个半小时。穷人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郁郁不振,甚至一个星期都心情不好,更进一步地影响了工作。这些都是浪费时间的习惯,甚至有些人知道该做哪些事情,也知道现在应该做,可还是继续拖延。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候:本来预计在晚上8点前完成一项工作,但吃完饭后,出去散散步,遇到有趣的事,也许就忘了时间。回到家里刚打算做点什么,又因为电视节目比较精彩,所以决定看一会儿电视(这可是现场直播,明天看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总算坐下来要做自己的工作,发现你最喜欢用的那支笔找不到了,尽管桌上还有其他的笔,你还是要找到它,否则你就觉得工作不舒服(又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总算找到了笔,你忽然想起来要给朋友打一个电话,有件事要交代一下(这件事也不见得有多重要),聊起来又是二三十分钟。
当你觉得不得不做时,你可能又太累了,集中不了精神,于是去冲杯咖啡或沏杯浓茶,可是这东西的效果并不明显。于是你想一想,也许明天起个大早效果会更好。
就这样你决定去睡了……
许多穷人都是这样浑浑噩噩地过,等到时间过去之后,又开始追悔莫及。
每个穷人,要想摆脱这样的生命轨迹,必须把自己的时间分成三段:睡眠的时间,工作的时间,休闲活动的时间。
而通常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分配方式是: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的休闲活动。有些人,或许大部分人,发现每天得工作十小时才能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而只能拿出六小时从事休闲活动。一般人不能单凭少于八小时的睡眠时间硬撑下去。
穷人,只有规划好你的时间,牵着时间的鼻子走,你才能真正掌握好时间,走上成功之路。
富人懂得利用平台让穷人替他赚钱
适应人群:总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穷人一定要明白:努力为自己修建一座高质量码头,要让别人为你挣钱。否则,靠自己的一双手,就是累死也只能勉强糊口。
平台是这两年兴起的一个新名词。所谓平台,也就是一个人赖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如果没有平台,再有思想的人,也只能望洋兴叹,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富人总会为自己建立起一个赚钱的平台。
人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往往不是因为一日三餐吃不饱,而是不甘心被人支配,想拥有更多的地盘、更多的资源,也想有更多的支配权。
人类社会中拥有在一定范围内的支配权的人,就像狼的头领,地盘越大,支配权越大,生命就越成功。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一只鸡虽渺小,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鸡头可以决定一只鸡的生活方式;而凤尾不过是高级附庸,只占据配角位置,受制于凤头,服务于全体,作用并非举足轻重。
所以,富人都想当“头儿”,不管是鸡头还是凤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自己的地盘,才能成为富人。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于是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一直在关注着儿子。他没有正面回答儿子的问题,而是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告诉我: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属于自己的码头。”
人生就是这样有趣。做人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没有人发现。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码头,到时候何愁没有船来停泊。
所以,穷人一定要明白:努力为自己修建一座高质量码头,要让别人为你挣钱。
否则,靠自己一双手,就是累死也只能勉强糊口。
法国商人帕克从哥哥那里借钱开办了一间小药厂。他亲自在厂里组织生产和销售工作,从早到晚每天工作18个小时,然后把工厂赚到的钱积蓄下来扩大再生产。几年后,他的药厂已经极具规模,每年有几十万美元的赢利。
经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后,帕克觉得当时药物市场发展前景不大,又了解到食品市场前途光明,因为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各式各样的食物。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出让了自己的药厂,再向银行贷了一些钱,买下了一家食品公司的控股权。
这家公司是专门制造糖果、饼干及各种零食的,同时经营烟草,它的规模不大,但经营品种丰富。
帕克掌控该公司后,在经营管理和行销策略上进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将生产产品规格和式样进行扩展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口香糖等多个品种;饼干除了增加品种,细分儿童、成人、老人饼干外,还向蛋糕、蛋卷等发展。接着,帕克在市场领域大做文章,他除了在法国巴黎经营外,还在其他城市设分店,后来还在欧洲众多国家开设分店,形成广阔的连锁销售网。随着业务的增多,资金变得更加雄厚,帕克又随机应变,把周边国家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购,使其形成大集团。如果没有借钱开办的那个小药厂,帕克也许还只是个穷人。创建自己的平台,才能施展才华,走向成功。
这已经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富人赚钱,靠的是智力——用他的智力操纵更多人的智力,为他所用。
思维突破:建立一个平台,在平台上展示你的才华
富人不需要赤膊上阵,他只需要一个平台,有了平台自然就有了上台表演的人。富人的平台,通常叫公司,有时也叫机构或者别的什么,总之是个组织。组织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也有奋斗目标,比如利润达到多少,进入世界多少强,等等。
在组织里,每个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活,什么时候休息,干多少活,得多少报酬,犯什么错,受什么处罚,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有了这些目标和规定,穷人们的力量就能够拧成一股绳了,步调一致地把富人抬进更富的阶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只是某一个人富了。越大的富人,拥有越大的组织,组织内还有组织,层层相扣,层层领导。于是穷人又分成一般穷人和高级穷人,高级穷人也就接近富人了。如此一层一层管理下去,秩序井然地创造财富。
很多富人不喜欢把组织说成“组织”,而喜欢说成“平台”,似乎这样更人性化。有了“平台”,在上面活动的人就成了主角,就有了主人翁的感觉,积极性当然就更高了。
穷人如果想以最小的投资风险换取最大的回报,就得付出代价,包括大量的学习,如学习商业基础知识等。此外,要成为富有的投资者,你得首先成为一个好的企业主,或者学会以企业主的方式进行思考。在股市中,投资者都希望在兴旺发达的企业里入股。
穷人如果具备企业家的素质,就可以创建自己的企业,或者像富人一样,能够分析其他企业的情况。但问题在于,学校把多数穷人培养成了雇员或自由职业者,但他们不具备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正因为如此,非常富有的投资者才变得屈指可数。
富人中约有80%的人都是通过创建公司,把公司当做平台而起家的。很多穷人为这些创建企业或投资于企业的人打工,然后惊异于雇主的巨额财富。究其原因,那就是企业家把金钱变成了资产。
也就是说,在企业所有者眼中,资产比金钱更有价值。因为投资者所要做的,正是把时间、投资知识、技能以及金钱花在可变为资产的证券上。就好像你投资一项不动产,比如出租房或者买股票一样,企业主则通过雇用你来建立企业这项资产。穷人和中产阶级为了生计和金钱苦苦挣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金钱比资产更具有价值。
穷人和中产阶级看重金钱,但富人更看重资产。
穷人和中产阶级总是买一些不值钱的东西,他们白白糟蹋了金钱。与此同时,富人用金钱买公司、股票和不动产。
致富的要诀就是不要绞尽脑汁去生产最好的产品,而是要集中精力去重视创办一家公司,以便你能在其中学会怎样成为一位卓越的企业家。
建立起一个平台,然后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才是致富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