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是很有道理的。兴趣使人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优势中心,能进入记忆最佳状态,调动大脑两个半球所有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记忆的潜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就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达尔文的事例说明,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记忆动力。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兴趣,没有兴趣去做,自然就很难做好。记忆有时候是一件很乏味甚至很辛苦的事,如果没有学习兴趣,不但很难坚持下去,而且其效果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兴趣可以让你集中注意力,暂时抛开身边的一切,忘情投入;兴趣能激发你思考的积极性,而且经过积极思考的东西能在大脑中留下思考的痕迹,容易记住;兴趣也能使你情绪高涨,可以激发脑肽的释放,而生理学家则认为,脑肽是记忆学习的关键物质。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天生就迷恋戏剧,对演戏充满了兴趣。他博闻强识,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戏剧知识。有一次,一个演员病了,剧院的老板就让他去当替补,莎士比亚一听,乐坏了,他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把台词全背了下来,演得比那个演员还好。
德国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在他17岁那年,曾经去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次公演。等音乐会结束,回到家里以后,他立刻写出了全曲的乐谱,这件事震惊了当时的音乐界。虽然我们现在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早已耳熟能详,可在当时,首次聆听之后,就能记忆全曲的乐谱,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门德尔松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原因就在于他对音乐的深深热爱。
兴趣促进了记忆的成功,记忆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便是良性循环;反之,对某个学科厌烦,记忆必定失败,记忆的失败又加重了对这一学科的厌烦感,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善于培养自己学习兴趣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对记忆保持浓厚的兴趣呢?以下几种建议,我们不妨去试一试:
1多问自己“为什么”。
2肯定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3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地参加学习竞赛。
4自信是增加学习兴趣的动力,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5不只是去做感兴趣的事,而要以感兴趣的态度去做一切该做的事。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地去发现、创造乐趣。
如果你想知道苹果好不好吃,就不能单凭主观印象,而应耐着性子细细品尝,学习的时候也一样。背英文单词,你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坚持下去,当你能试着把课本上的中文翻译成英语,或结结巴巴地用英语同外国人对话时,你对它就会有兴趣了。
在跟同学辩论的时候,时而引用古人的一句诗词,时而引用一句名言,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羡慕,会使你对读书越来越有兴趣。
我们还可以借助想象力创造兴趣,把枯燥的学习材料变得好玩又好记。
记忆学堂:
古希腊人非常崇拜记忆力,认为记忆是女神妮莫辛的化身。妮莫辛是所有女神中最漂亮的一个,宙斯跟她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共厮守了9天9夜,结果她生了9个缪斯女神,分别主司爱情诗、史诗、赞美诗、舞蹈、喜剧、悲剧、音乐、史学和天文学。在希腊人看来,将活力(宙斯)注入记忆(妮莫辛)就会产生创造力和智慧,他们把记忆看做文艺、科学之母,没有记忆就没有文艺和科学。
注意力是记忆的窗口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
很多同学都知道,如果上课时处于极好状态,下课能将大脑中的那些知识点下意识地说出来,这样会提高你上课的效率和知识面。利用好了课堂上的45分钟,下课后无须过多时间就熟练掌握,事半功倍,做题复习效率也极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时间,还容易丢三落四,知识掌握不完全,不熟练,对做题和今后复习造成隐患。有人这样解释这种现象:“注意越强烈,则感觉越明确和越清楚,因而它的痕迹也就越牢固地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中。”这话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
人在注意某一事物时,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部位上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所有的神经细胞都要为它“服务”。这种“全力以赴”的结果,使留下的痕迹明显;相反的,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两个以上的兴奋中心,就必然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受到干扰,破坏大脑的记忆规律,记忆效果肯定不好。
许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苦恼,越是想学习的时候,越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头脑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怪念头占据着,无法摆脱掉。有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上课老“愣神”,不知道老师都讲了些什么。如果这种情况长久出现,必将影响学习成绩。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大脑记忆的窗口,而且是唯一的窗口,窗口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记忆的窗口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总体来说,之所以说注意力集中能提高记忆力,主要是因为下面两个原因:
1注意具有指向性
高度的注意可以使心理活动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各种刺激,同时避开或抑制那些无意义的、附加的、与当前活动相干扰的各种刺激。全神贯注,能使学习者、思考者尽量完全地沉浸在“目标场”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扰,避免“思维”浪费,尽早实现突破性的结果。同时,全神贯注的过程,也是最大范围、最深化地调动思维能量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人头脑中各种知识、能力的贮存和潜在作用,会充分得以发挥,从而帮助记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记忆分无意识记忆与有意识记忆两种,对于系统的知识,特别是系统的科学知识,绝不是单凭“无意识记”就能掌握的。在事前有明确的目的,并在进行中作出积极的努力,才是“有意识记”。也就是说,集中注意、自觉地阅读两遍课文,比漫不经心地读十遍课文要记得多。
2高度的注意保证记忆的持续性
当外界的大量信息通过感知进入大脑之后,大脑还要对它们进行编码储存,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对信息继续注意,它很快就会消失。注意贯穿整个记忆过程,对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组织和维持作用,它使客观事物在我们的头脑中反映得更加清晰、完整,记忆得更加扎实、深刻。
尽管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高记忆,但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
首先注意力高度集中后,还要根据记忆的内容,联系其他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并利用各种能力的协同作用,提高记忆效果。
其次,记忆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有利于提高注意力。
最后,形成集中注意力之后,又要防止走进死胡同。不能忽视了所记内容的意义,而只一味地集中在字面上,要不然,所谓“集中”,就在本质上失去了意义。
关于注意力训练的方法,我们在第九章会详细地讲到,这里暂且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