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强弱直接决定你的学习成绩
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英国哲学家培根
记忆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记忆,学习就无法进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记忆方法和其中的技巧,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没有记忆提供的知识储备,没有掌握记忆的科学方法,学习不可能有高效率。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各种考试应接不暇,如果记不住知识,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一考试头脑就一片空白,考试只能以失败告终。
如果我们把学习当做是一场漫长的征途,那么记忆就像是你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速度直接关系到你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就是说它将直接决定你学习效率的高低。俗话说得好,牛车走了一年的路程,还比不上飞船1小时走得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先开发记忆的潜力,谁就成为将来的强者。
美国心理学家梅耶研究认为,学习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新输入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最后,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外在的反应作用于环境。简言之,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在的反应。
具体地说,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新知识离不开记忆
学习知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说,在学习新知识前,应该先复习旧知识,就是因为只有新旧知识相联系,才能更有效地记住新知识。忘记了有关的“旧”知识,却想学好新知识,那就如同想在天空中建楼一样可笑。如果学习高中“电学”时,初中“电学”中的知识全都忘记了,那么高中的“电学”就很难学习下去。一位捷克教育家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根据先教的知识。”可见,记住先教的知识对继续学习有多么重要。
2记忆是思考的前提
面对问题,引起思考,力求加以解决,可是一旦离开了记忆,思考就无法进行,问题也自然解决不了。假如在做求证三角形全等的习题时,却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或定理给忘了,那就无法进行解题的思考。人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有时思考不下去的原因是由于思考时把需要使用的概念和原理遗忘了。经过查找或请教又重新回忆起来之后,中断的思考过程就可以继续下去了。宋代学者张载说过:“不记则思不起。”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感知过的
事物不能在头脑中保存和再现,思维的“加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了。
3记忆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力强的人,头脑中都会有一个知识的贮存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节省了大量查找、复习、重新理解的时间,使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一个优秀生在阅读或写作时,很少翻查字典,做习题时,也很少翻书查找原理、定律、公式等,因为这些知识已牢牢地贮存在他的大脑中了,而且可以随时取用。
不少优秀生解题速度快的秘密在于,他们把常用的运算结果,常用的化学方程式的系数等已熟记在头脑中,因此,在解题时就不必在这些简单的运算和配平上费时间了,从而可以把时间更多地用在思考问题上。由于记得牢固而准确,所以也就大大减少了临时运算造成的差错。
许多学习成绩差的青少年就是由于记忆缺乏所造成的。有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差一些的青少年在记忆时会遇到两种问题:第一,与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相比,学习成绩差一些的人在记忆任务上有困难。第二,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的记忆问题可能是由于不能恰当地使用记忆策略。
尽管记忆是每个人所具有的一种学习能力,但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并不是每一个学习者所能掌握的。在学习中,青少年应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选择重点、选择难点、选择关键点,然后根据记忆对象的实际情况运用一些记忆方法进行科学记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好方法,运用科学记忆,提高学习成绩,巩固学习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记忆学堂
1999年第22期的《心理科学》发表了一篇名为《学习成绩差与成绩好学生短时记忆特点的比较研究》的文章,指出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在各项记忆任务上的差距:优差生在图片记忆上的成绩没有差异,可能是因为图片记忆是最为形象的,涉及的语言成分又少。与图片记忆相反的数字记忆,优生显著地高于差生;差生的误认率却显著地高于优生。他们还通过试验表明,优差生在词汇与数字记忆任务上的差异可能是控制过程中的差异造成的。也就是说,优生与差生在借助策略以帮助记忆的过程是有差异的。通过对记忆策略的提示,差生在数字与词汇记忆上的成绩有显著提高;而优生却没有受提示的影响。这证明差生在策略运用上有缺陷。
记忆好坏的衡量标准究竟是什么
积累知识的系统性对于发展记忆的准备性帮助更大。
——前苏联心理学家K·普拉托诺夫
很多青少年对记忆的质量标准不清楚,有人贪多求快,今天记住了的知识,明天就忘了,这种记忆只是短时间内给人的一种满足,并不是真正的记住。
那么怎样衡量记忆的好坏呢?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记忆的好坏,应以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为指标进行综合考察。
1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住的
知识量,或者说记住一定的知识所需要的时间量。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的记忆相当敏捷,小时候看爷爷抄古文《东都赋》,爷爷刚抄完,他就能背出全文。若要检验一个人记忆的敏捷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记住自己背一段文章所需的时间。
2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的人记不同的事物时,其记忆的持久性是不同的。东汉末年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能凭记忆回想出400多篇珍贵的古代文献。
3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如果记忆的差错太多,不仅记忆的东西失去价值,而且还会有坏处。
4备用性
记忆的备用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大脑好比是个“仓库”,记忆的备用性就是要求人们善于对“仓库”中储存的东西提取自如。有些人虽然记忆了很多知识,但却不能根据需要去随意提取,以至于为了回答一个小问题,需要背诵不少东西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就像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需要提货时,保管员手忙脚
乱,一时无法找到一样。
记忆指标的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忽视记忆指标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记忆的敏捷性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先决条件。只有记得快,才能获得大量的知识。记忆的持久性是记忆力良好的一个重要表现。只有记得牢,才可能用得上。记忆的正确性是记忆的生命。只有记得准,记忆的信息才能有价值,否则记忆的其他指标也就相应地贬值。记忆的备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有了记忆的备用性,才会有智慧的灵活性,才能有随机应变的本领。
衡量一个人记忆的好坏除了上面这四个指标外,记忆的广度也是记忆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记忆的广度是指群体记忆对象在脑中造成一次印象以后能够正确复现的数量。
譬如,先在黑板或纸板上写出一些词语:钢笔、书本、大海、太阳、飞鸟、学生、红旗等,用心看过一遍后,再进行复述,复述的词语越多,记忆的广度指标就越高。测量一个人记忆的广度,典型的方法就是复述数字:先在纸上写出一串数字,看一遍后,接着复述,有人能说出8位数字,有人能说出12位,有人则只能说清4~5位,一般人能复述8~9位。说得越多,当然越好,但这只代表记忆的一个指标量。
总之,衡量记忆的好坏,应该综合考量,而不应该强调某方面或忽视某方面。
记忆学堂: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要求分为两组的小学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记住某个相同的材料。一组要求它逐字逐句背出来,一组要求意义记忆,即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积极思考、分析加工,将新旧知识进行系统比较,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实验结果,在逐字逐句记忆方面,小学生领先(记住了72%),初二学生次之(记住了55%),高二学生最差(记住17%),但是在意义识记方面情况正好相反,小学生记住28%,初二学生45%,高二学生83%。就是说儿童机械识记比成人好,而成人意义识记比儿童强。机械识记主要是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在全面性、速度、正确性和巩固性等方面,比机械识记好。
掌握记忆规律,突破学习瓶颈
多见而识之。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
减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虽然减少课业量是一种减负方法,但掌握记忆规律,按记忆规律学习应该是一种更好的办法。
掌握记忆规律和法则就能更高效地学习,这对于青少年是十分重要的。记忆与大脑十分复杂,但并不神秘,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就能更好地加强自身学习潜质。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四个过程。
所谓识记,分为识和记两个方面。先识后记,识中有记。所谓保持,是指已经识记过的材料,有条理地保存在大脑之中。再认,是指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在面前时,能够认识它们。重现,是指在大脑中重新出现对识记材料的印象。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对各科知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定律以及其他工具性的基础知识的记忆,更是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对自己记忆能力的培养。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养成科学记忆的习惯,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