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安余氏刻书闽中造纸印书,宋时极盛。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即有建本之名。乾隆四十年正月丙寅,谕军机大臣等:“近日阅米芾墨迹,其纸幅有‘勤有’二字印记,未能悉其来历。及阅内府所藏旧版《千家注杜诗》,向称为宋椠者,卷后有‘皇庆壬子余氏刊于勤有堂’数字。皇庆为元仁宗年号,则其版是元非宋;继阅宋版《古列女传》,书末亦有‘建安余氏靖安刊于勤有堂’字样,则宋时已有此堂。因考之宋岳珂相台家塾论书板之精者,称建安余仁仲,虽未刊有堂名,可见闽中余板,在南宋久已著名,但未知北宋时即行勤有堂名否?又他书所载,明季余氏建版犹盛行,是其世业流传甚久。近日是否相沿,并其家刊书始自何年,及勤有堂名所自,询之闽人之官于朝者,罕知其详。若在本处查考,尚非难事。著传谕钟音,于建宁府所属访查余氏子孙,见在是否尚习刊书之业,并建安余氏自宋以来刊印书板源流,及勤有堂于何代何年,今尚存否。或遗迹已无可考,仅存其名,并其家在宋曾否造纸,有无印记之处,或考之志乘,或征之传闻,逐一查明。遇便覆奏。此系考订文墨旧闻,无关政治。钟音宜选派诚妥之员,善为询访,不得稍涉张皇,尤不得令胥役等借端滋扰,将此随该督奏摺之便,谕令知之。”寻据覆奏:“余氏后人余廷等呈出族谱,载其先世自北宋建阳县之书林,即以刊书为业。彼时外省板少,余氏独于他处购选纸料,印记勤有二字,纸板俱佳,是以建安书籍盛行。至勤有堂名,相沿已久。宋理宗时,有余文兴,号勤有居士,亦系袭旧有堂名为号,今余姓见行绍庆堂书集,据称即勤有堂故址,其年已不可考”云云。此当时钟音覆奏大略也。《天禄琳琅后编》二《仪礼图》:序后刻‘崇化余志安刊于勤有堂’。按宋板《列女传》载建安余氏靖安刊于勤有堂,乃南北朝余祖焕,始居闽中,十四世徙建安书林,习其业。二十五世余文兴,以旧有勤有堂之名,号勤有居士。盖建安自唐为书肆所萃,余氏世业之,仁仲最著,岳珂所称建余氏本也。”吾按余氏所刻之书,今有翻板可考者:一、孙星衍仿刻《唐律疏议》前释文序后有“至正辛卯十一年重校”一行,又有长方木印记云“崇化余志安刊于勤有堂”,《疏议序》后有草书“至顺壬申五月印”一行,卷终有“考亭书院学生余资编校”一行。一、阮文达元仿刻《绘图古列女传》,目录后有外方内圆木印记,中刻草书“建安余氏”四字,卷二、卷三后有“静庵余氏模刻”一行,卷五后有“余氏勤有堂刊”一行,卷八后有墨地白文木记“建安余氏模刻”一行。一、汪中仿刻《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卷首何休序后有合刻公谷二传缘起六行,末题云“绍熙辛亥(二年)孟冬朔日建安余仁仲敬书”;卷一后有经若干字、注若干字、音义若干字三行,又“余氏刊于万卷堂”一行;卷二有“余仁仲刊于家塾”一行,字数如前;卷三至末无余地,字数刻匡边外,无校刊一行;卷四有“仁仲比校讫”一行,字数如前;卷五至末无余地,字数作两行挤刻本行下,无校刊一行;卷六有“余仁仲刊于家塾”一行,字数如前;卷七有“仁仲比校讫”一行,字数如前;卷八至末余二行,字数两行挤小刻一行,“仁仲比校讫”一行;卷九有“余仁仲刊于家塾”一行,字数如前;卷十至末余二行,字数挤小作两行刻本行下,无校刊一行;卷十一、卷十二有“仁仲比校讫”一行,字数如前。一、黎庶昌仿刻《春秋谷梁经传》范宁集解序后有隶书小木印记曰“余氏万卷堂藏书记”;卷一字数三行,又“仁仲比校讫”一行;卷二有“余仁仲刊于家塾”一行,字数如前;卷三有“仁仲比校讫”一行,字数如前;卷四有“余仁仲刊于家塾”一行,字数如前;卷五、卷六均如前;卷七、卷八有“仁仲比校讫”一行,字数如前;卷九至末余二行,字数及“余仁仲刊于家塾”二行;卷十有“仁仲比校讫一行”,字数如前;卷十一至末余二行,字数及“余仁仲比校讫”刻二行;卷十二字数三行,后有“国学进士余仁仲校正,国学进士刘子庚同校,国学进士陈几同校,国学进士张甫同校”四行,又顶格刻“奉议郎签书武安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陈应行参校”一行,余地有隶书小木印记曰“余氏万卷堂藏书记”,下又有“癸丑(按癸丑为绍熙四年。)仲秋重校讫”一行。又有他书可证者:一、宋板《周礼郑注陆音义》十二卷,每卷后或载“余仁仲比校”,或“余氏刊于万卷堂”,或“余仁仲刊于家塾”,卷末记经、注、音义字数,见《天禄琳琅》一。一、宋板《礼记》,每卷有“余氏刊于万卷堂”,或“余仁仲刊于家塾”,或“仁仲比校讫”,见《天禄琳琅后编》二。此虽未载刊刻年月,盖必与公谷同时,所谓余氏《九经》本也。一、宋黄伦《尚书精义》五十卷,前有“建安余氏万卷堂刊行”小序,又有“淳熙庚子(七年。)腊月朔旦建安余氏万卷堂谨书”,见《张志》、《瞿目》、《陆志》、《陆跋》。(文渊阁传钞本。)一、宋高承《重修事物纪原》二十六卷目录二卷,末云:“庆元丁巳之岁建安余氏刊”,见《陆志》,此南宋时刻也。一、《增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十卷,末有“大德甲辰(八年。)余志安刊于勤有书堂”一行,见《杨谱》。一、元板《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二十五卷,目录后有“建安余志安刊”篆书木记,板心有“至大辛亥(四年。)三月刊”字,见陈编《廉石居记》、《张续志》、《瞿目》、《丁志》、《森志》。(《志》辛亥作庚戌。)一、《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门类目录后有“皇庆壬子”(元年。)钟式木记、勤有堂炉式木记,传序碑铭后有“建安余氏勤有堂刊”篆记,诗题目录、卷二十五后,皆别行刊“皇庆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见《天禄琳琅》六、《孙记》、《瞿目》。一、《书蔡氏传辑录纂注》六卷,引用诸家姓氏后有钟形图记曰“延戊午”、(五年。)鼎形图记曰“勤有堂”,皆篆书;《纲领》末叶板心有“延己未正月印”七字行书,后半叶有“建安余氏勤有堂刊”八字篆书墨图记;卷末有“男真卿编校,侄济卿登卿同校,建安余志安刊行”三行,见《瞿目》、《莫录》、《陆志》。(云:按元翠岩精舍刊本,引用诸书后有“建安后学余安定编校”一行。《仪顾堂续跋》云:“鼎书成于至大戊申,至延戊申而余仁仲刊于勤有堂。至正甲午(十四年),刘廷佐刊于翠岩精舍,皆建宁府麻沙坊本也。”按延有戊午无戊申,陆盖误记。且刻书者为余志安,非余仁仲也。)一、《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目录后有“元统乙亥余志安刊于勤有书堂”,见《张志》、《瞿目》、《陆志》、《陆集》。(按:元统止癸酉、甲戌二年,乙亥乃至元元年,此误。)一、《辅广诗童子问》十卷,末有“至正甲申(四年。)上元”印记,又有“崇化余志安刻于勤有堂”印记,见《森志》。一、《书蔡氏传旁通》六卷,卷目后有墨记云“崇化余志安刻于勤有堂”,末又有“至正乙酉(五年。)岁四月余氏勤有堂印行”墨记,见《张志》、《瞿目》、《陆跋》。一、《汉书考正》、《后汉书考正》六册,卷末有“至正三年勤有堂刊”木记,见《丁志》。(影元本。)此元时刻也。一、《仪礼图》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自序后有“崇化余志安刊于勤有堂”,见《张志》。一、宋葛长庚《琼白玉蟾集》八卷,前题“建安余氏刊于静庵”,(静庵与靖庵疑即一人。)见《瞿目》、《丁志》,此亦元刻无年月者也。吾因悟余氏刻书堂名,各有分别,如万卷堂则为余仁仲刊书之记,勤有堂则为余志安刊书之记。其刻《列女传》之靖庵亦题勤有堂,则或为志安别号也。宋时又有建安余恭礼宅,于嘉定丙子(九年。)刻《活人事证方》二十卷;建安余唐卿宅,于宝癸丑(元年。)刻《许学士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又《后集》十卷,则称夏渊余氏明经堂:均见《森志》、《杨志》。元时有建安余氏勤德堂,于至正甲申(四年。)仲夏刊《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亦称余氏勤德书堂,刻《广韵》五卷,无元号刊刻年月:均见《森志》、《杨谱》。又有建安余氏双桂书堂,刻《广韵》五卷,见《陆续跋》、《杨谱》。疑皆子孙分肆,世业有名者也。夫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而闽中尤以建安为最,建安尤以余氏为最。且当时官刻书亦多由其刊印。观《瞿目》载胡炳文《朱子四书通》二十六卷,后有张存中跋,称“泰定三年,存中奉浙江儒学提举志行杨先生命,以胡先生《四书通》大有功于朱子,委令赍付建宁路建阳县书坊刊印,志安余君命工绣梓,度越三稔始克就”云云。可证余氏刻书为当时推重,宜其流传之书,为收藏家所宝贵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中国二十帝王另类生活扫描
本书是一部从历史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二十位帝王的“另类”行为的通俗性读物。在古代中国,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正是种种特权渲染了他们的另类行为。每一位帝王的另类行为背后都有着复杂而真实的历史背景。他们的另类举止,既是荒诞的,也是真实的。帝王的另类举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性丑恶的一面在作怪,没有了约束与抑制,私欲就会迅速膨胀,残暴、虚荣、好奇、猎奇等就会应运而生。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对权力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才能有效地避免权力的滥用,防止私欲的膨胀。这些帝王的人生经历所揭示的历史教训,足以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