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影响评估的背景
由于特定的历史和自然原因,在保护区辖区通常保留有很多的自然村落,这些村落与保护区和谐相处,并在长期的繁衍与更替过程中,承担着不同于其他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生态职能。它们在得到自然界长期所赋予的物质恩惠的同时,也肩负着保护自然与家园的历史使命,它们被视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直接实施与受益者。
社区居民受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的影响,认为他们对保护区公共自然资源保有支配权和经营权,而从现实角度来说,的确是毗邻的自然资源为他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和生活保障。国内外一些环境保护者的新锐观点,对他们的上述权利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这些学者认为:只有两种方式能够保护森林,一种是建立禁止或严格限制开发的保护区;另一种是尝试建立市场机制,反映环境价值。事实证明这两种手段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而在某些情况下却是无效的(Munasinghe et al.,1994)。如过度的限制否认了林缘社区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做出的贡献,否认了依靠森林而存在的社区(不管是否传统的)对资源的合理使用权,这样的做法使得社区居民对保护区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阻碍了保护区日常工作的开展和将来的发展(Miller,1996)。持与保护者相反观点的学者认为我们不能完全忽视依靠保护区和周边森林为生的社区居民及其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使用权(安丽丹等2002;Munasinghe et al.,1994)。近几年来保护区内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剥夺了保护区周边居民对这些资源的经营使用权(高贤明等,1999;Bakker,1989;McNeely,1996),权利的剥夺导致社区参与自然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影响了自然资源有效管理目标的实现。社区共管理念也认为我们不能简单的禁止人为活动在被保护的森林中发生,这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Di Castri,1995,1998;Oldman,1995)。
目前资源管理领域中,大多林缘地区的社区居民的资源使用权都被有限制地进行了保留,有部分地区的社区居民因为受到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限制,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源使用权,导致他们在利用过程中出现了“非理性”的行为,使当地社区与保护区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上出现了冲突和矛盾,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制造了障碍。
作为我国著名的三大熊猫保护区之一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具有全球意义。同上述保护区相似,在白水江保护区辖区内同样存在很多的林缘村落,这些村落沿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森林依赖型生计体系,且长期坚持自有的习惯产权,将其周围的资源作为自己拥有的重要资产。白水江保护区自建立之后长期坚持强制性的就地保护措施,较少考虑周边村民的利益,没有及时为他们寻找替代性的经济发展途径。受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影响的周边村民,依旧将保护区资源作为他们维持生计的唯一的补偿来源,对森林形成代偿性的高度依赖,给保护区的日常管护工作形成了许多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围绕保护区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指出了自然资源管理与社区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并为解决这些矛盾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但很少有人就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的影响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也很少有人就社区资源利用现状与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本课题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保护区为例,在案例分析基础之上,就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影响的评估做初步研究,期冀在为保护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也为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估体系的完善做出相应的贡献。
第二节 影响评估的基本原理
在评估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影响的过程中,我们将会综合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之下,选取合理的评估方法,构建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就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评估的系统框架和执行策略,希望能够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保护区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本评估成果不仅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意义,且对中国其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理论基础
(一)成本—收益评估
学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探讨资源管理制度、所有权及生态系统功能方面,而关于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的影响方面则很少有人涉及。针对这种影响进行的评估工作主要采用的是成本—收益评估方法。关于成本—收益分析的概念,目前学界引用比较广泛的定义是指通过比较项目或方案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它的发展同福利经济学、效用理论、资源分配理论、工程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分析等理论和学科的发展相联系,因此将成本—收益评估方法引入保护区的评估工作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评估主要应用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的评估方法及成本评估模型和收益评估模型。一方面,该方法通过对资源利用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现实中资源利用的现状和促进村民形成保护资源的意识;另一方面,成本—收益评估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已获得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可。成本—收益标准作为衡量体系中的重要指标,能够在尽可能量化和建模的情况下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成本和收益获得更好的理解。本评估将成本—收益标准作为评估工作的分析范式,通过建立相关模型,选择和创建相关指标体系,对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价。
(二)生态价值评估
进行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研究的基础是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构成进行分析和科学分类,Daily(1997)提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自然生态系统及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欧阳志云(1999)则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形成及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活原料,还创造和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价值评估的方法因其功能类型不同而各异,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测算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多种测算模型,目前的工作大多是估算平均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Costanza(1997)等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其技术路线为:第一,根据一定的标准,如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或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第二,根据不同的测算方法,计算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资本;第三,计算总资本,汇总得到总资本结构表。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
作为一个独立运转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有一定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在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稳态与环境[14]第109页)。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就被称为达到了生态平衡。
而我们所研究的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的影响,其中必须要研究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研究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的生态影响,实际上是研究对保护区生态平衡的影响。
本次评估,我们主要是对以上三个理论加以运用,同时我们还借鉴了其它相关理论,这里不一一赘述。在此次评估中,我们首先选择评估方法,确定评估的对象和范围,然后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相应模型,进行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影响的评估。由于本次评估是针对特定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因此本次评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二、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本次评估我们主要适用了以下几种评估方法。
(一)专家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