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72100000033

第33章

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

辛未夏,儿志忠学辑《四书》朱子《注》之定本,句考之而有所疑,折衷于予。此非易事也,得不尽心焉!定本句有不待辨者,有犹待辨者,有不可不辨者。

不待辨者维何?如《大学》《诚意章》“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为定本;其初本则曰:“慊与不慊,其几甚微。”如此之类是也。犹待辨者维何?如《大学》《圣经章》“欲其必自慊”,此初本,非定本;其定本则曰:“欲其一于善。”《论语》《为政章》“行道而有得于心也”,此初本,非定本;其定本则曰:“得于心而不失也。”如此之类是也。不可不辨者维何?如中庸首章“盖人知己之有性,而不知其出于天;知事之有道,而不知其由于性;知圣人之有教,而不知其因我之所固有者裁之也。故子思于此首发明之,而董子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亦此意也。”此实非定本,其定本则曰:“盖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学者知之,则其于学知所用力,而自不能已矣。故子思于此首发明之,读者所宜深体而默识也。”如此之类是也。

所以一为不待辨,一为犹待辨,一为不可不辨,何哉?吾苏坊间所行之本,多从永乐《大全》本。相习既久,人情每安于所习,而先入者常为主。诚意章“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凡所习坊本既与之相合矣,久而安之矣,此固宜不待辨矣。若夫圣经章“一于善”句、《为政章》“得于心”句,二者虽有善本可证,又有朱子及先儒之说,然皆与坊本不合,所以犹待辨也。“盖人之所以为人”一段,既与所习熟之坊本不合,为见闻所骇异,而善本及先儒疏释本又但从定本而无所辨说,而又为小儒之所訾,得毋益甚其骇异?所以不可不辨也。

今试辨之:所以知“人之所以”一段之为定论者,我朝所橅刻宋淳佑版大字本原自如此,即此可知其为定本而无疑矣。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全载《学》、《庸注》,其于此段,亦原自如此。朱子之子敬止跋云:“先公晚岁所亲定,为绝笔之书,未脱稿者八篇。”则殁后而书始出也。殁而始出,则学庸注岂非所改定者乎?于此又可知其为定本而无疑矣。是则此段之为定本,得斯二者,正可以决然从焉而不必有旁求矣;而况又下及纳兰氏翻刻西山真氏《四书集编》亦如是。《集编》惟《学》、《庸》为真氏所手定。真氏亲受业于朱子,而得其精微者也,则其手定《学庸集编》,安有不从最后定本而遽取未定本以苟且从事者乎?于此又益可知其为定本而无疑也。格庵赵氏《四书纂疏》亦如是。赵氏,其父受业于朱子之门人,故以所得于家庭者溯求朱门之源委而作《纂疏》,又岂有不从最后定本者?于此又益可知其为定本而无疑也。东发黄氏所着《日钞》,亦全载《学》、《庸》注,而此段亦如是。黄氏亦渊源朱子而深有得者,《日钞》皆其著作,而乃载《章句》,岂苟然哉?此其为定本又益可无疑也。云峰胡氏《四书通》,此段亦如是。自南宋至前明,为朱子注作疏解者多矣,若《四书通》,可谓最善,而《通》于此段亦如是,但惜无辨说。然以他处有辨者推之,此其为定本又益可无疑也。旁求之,复有如此,何不可决之坚矣,而坊本则皆作“知己之有性”云云。考其缘由,则惟《辑释》之故:而穷究其源,则自《四书附录》始也。《辑释》者,元新安倪氏士毅所作也;《附录》者,宋建安祝氏洙所作也。今坊本《四书注》,皆仍明胡氏广永乐《大全》本。《大全》只剿袭《辑释》,《学》、《庸》尤无增减,虽谓永乐《大全》即倪氏之书可耳,其于胡氏又何责焉?故论坊本所从之缘由,不谓《大全》而谓《辑释》也。

倪氏之师,定宇陈氏栎也。陈氏着《四书发明》,惟主祝氏《附录》而已。倪氏惟师是从,亦惟主《附录》而已。故穷究坊本所从之源,则惟在祝氏之《附录》也。诸儒或多从祝氏者,只以其父讳穆,字和父,为朱子母党,尝受业于朱子。然迹和父所着《方舆胜览》一书,则其人近于风华淹雅,未必内专性学者。今祝氏《四书附录》虽未见其全书,而即《辑释》所载引诸说以观之,是直不知有定本,已为四书信道之矣。《四书通》曰:“如《为政章》祝本作‘有得于心’,则于改作‘得于心而不失’,祝未之见也。”《通》之说有如此,仍倪氏后生不能择善以从,而因阿其师以及祝氏。至颠倒是非,即朱子口讲指画之言,而亦弗之信焉,何其无识欤?而祝本之为非定本可以决然矣。然犹可委者,曰“源略远,派亦分矣”;乃祝本之为非定本,更有即出于朱子后嗣之人之言为祝氏微辨者,即出于信从祝氏之人自呈破绽者。倪氏《辑释》引陈氏《四书发明》之言曰:“文公适孙鉴书祝氏《附录》本卷端云:‘四书元本,则以鉴向得先公晚年绝笔所更定而刊之兴国者为据。’”按此语:曰“元”,宗之也;曰“则以”、曰“所”、曰“者”,别有指之辞也;曰“得”,则已失也。子明题祝本也如是,则是明明谓祝本与子明所得之本不合矣,明明谓祝本非刊之兴国之本矣,明明谓祝本非绝笔更定之本矣。朱子之家犹自失之而觅得之,况祝氏何从得乎?其不直告以此非定本,必自有故,不可考矣。然其辞其意则显然也,而祝氏不达。陈氏信祝本而载之于《发明》,而倪氏又述之于《辑释》,皆引之以为祝本重,亦未达也。又何其并皆出于卤莽耶?而祝本之为非定本更可以决然矣。祝本如此,则其相传以至于辑释,亦如此矣;《辑释》如此,则其脱胎于此之《大全》,亦如此矣;《大全》如此,则从《大全》之坊本,亦如此矣。总之不知朱子改笔之所以然尔。

今取此段而细绎之,熟玩之,即其所以必改之旨有可得而窥见者。“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二句,浑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二句,不复分贴,以首节三句,原非三平列也。道从性命而来,性命从天而来。“修道之谓教”,即道中之事,即天命中之事也。其不曰“性之所以为性”者,以经义系于明吾人之有道,而不系于明性也。“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三句,一气追出“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二句来,方才略顿,使下文“学者知之,则其于学知所用力而自不能已矣”二句,直腾而上接也。“本于天而备于我”,与此章总注“本原出于天,实体备于己”恰相针对,虽总注多“不可易”、“不可离”两层,然“不可易”即“出于天”足言之耳,“不可离”即“备于己”足言之耳,非有添出也。即此“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一句之中,亦已具有“不可易”、“不可离”之意。性、道、教无一非不可易,无一非不可离也。次节经文,特从首节三句中所蕴含之意抽出而显言之,使首次二节筋络相联耳。“学者知之,则其于学知所用力而自不能已矣”,此二句正为此节经文推原立言之所以然处,正得子思吃紧启发后学心胸之旨。此节注要义在此,故下文“子思于此首发明之”二句,十分有力。一部中庸,其使学者知所用力自不能已之意居其半也。“读者所宜深体而默识也”,乃是勉励之辞。改本之精妙如此。若初本“知己之有性”云云,尚觉粗浅而未及精深,况三平列,亦依文而失旨,虽似整齐,而仍于第一句遗“命”字,于第三句遗“道”字,文亦未能尽依。董子所谓“道之大原”云云,为知言则可矣;若引来证中庸此节,则为偏重“本于天”意,而未及“备于我”意,则是仍未免遗却亲切一边意矣。定本与未定本相较,虽皆朱子之笔,而尽善与未尽善县殊。朱子岂徒为好劳?岂乐人之取其所舍而舍其所取耶?乃《辑释》反为引陈氏之言曰:“元本含蓄未尽,至定本则尽发无余蕴。”是粗浅则得解而以为尽发,精深则不得解而以为含蓄,似为无学。又引史氏之言曰:“‘学者知之,则其于学知所用力而自不能已矣’,不过称赞子思勉励学者之言,不复有所发明于经。”是以钩深致远之言,仅视为称赞而勉励,似为无见。又引陈氏之言曰:“‘知己有性’六句,义理贯通,造语莹洁,‘所以为人’三句,未见贯通之妙。至‘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其义方始贯耳。”是讨寻章句而仅乃用其批评帖括之笔,似为无知。此所以缪从祝本,而致令圣经贤传传授心法之文,大儒毕生尽心力而为之以成其至粹者,千百阙其一二,故曰不可不辨也。

“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一句,《四书通》曰:“初本‘必自慊’,后改作‘一于善’。朱子尝曰:‘只是一个心,便是诚;才有两,便自欺。’愚谓易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阳一而阴二也。一则诚,二则不诚。改‘一于善’,旨哉!”《通》之说如此,则“一于善”为定本无疑也。诚其意者,自修之首,故提善字,以下文“致其知”句方有知为善以去恶之义,而此节后言致知先言诚意,不比下节及第六章皆承致知来也。“一于”二字,有用其力之意,正与第六章《注》“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恰相针对也。若作“必自慊”,则终不如“一于善”之显豁而缜密也。改本之胜于初本又如此,而《辑释》顾乃又引陈氏之言曰:“‘一于善’,不若‘必自慊’对‘毋自欺’,只以传语释经文,尤为痛快该备。”夫传本释经,何劳挹注?以用传释经为快,不如不注,而但读传文矣。圣经三纲领犹必言善,若注自修之首而不提善字,何以反谓该备耶?“得于心而不失也”一句,四书通曰:“初改本云:‘行道而有得于心。’后改本云:‘得于心而不失。’门人胡泳尝侍坐武夷亭,文公手执扇一柄,谓泳曰:‘便如此扇,既得之而复失之,如无此扇一般。’所以解‘德’字用‘不失’字。”通之所引如此,则“不失”为最后定本无疑也。政者,正也;德者,得也。得字承上“为政”二字来。得于心者,心正也。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天下正,所谓“正人之不正”者,此也。不失者,兢兢业业,儆戒无虞,罔失法度也。不失,便是不已无息也。若作“行道”,则上文既言“政之为言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则“得于心”句正宜直接,而于此复加以“行道”二字,岂不赘乎?初本是“行道而有得于身”,次改“身”作“心”而仍未去“行道”二字者,沿古注而未能尽消閒耳。况不失,则道之行也自在其中而不待言矣。行道,则虽有得于心而未见其必不失也。最后改本之胜于初次二本又如此,而辑释顾乃又引陈氏之言曰:“此必非末后定本,终不如‘行道而有得于心’之精当。‘得于心而不失’,得于心者何物乎?方解德字,未到持守处,不必遽云不失。‘据于德’注‘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道得于心而不失,乃是自‘据’字上说来。况上文先云德,则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若遽云不失,则失之急。大学序谓‘本之躬行心得’,躬行即行道,心得即有得于心,参观之而祝氏定本为尤信。”是又皆缪证。夫大学序之言躬行也,上有“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之文,下有“当世之人”之文,故其间不得不言躬行也。若为政以德,则其所为者即其所以。所为所以,非有异时,何得多添“行道”二字于其闲乎?“据于德”注之言行道也,经文上有“志于道”之文。“据于德”德字原根道字来,故注德字不得不言行道也。若为政以德,德字即承政字来,何必增“行道”二字,反似政在行道之外乎?《中庸》说到“不显惟德”,亦此德字,何得谓方解德字,未到持守处耶?又引史氏之言曰:“定宇谓得于心者何物?此说极是。《大学》释明德曰:‘所得乎天。’便见所得实处。今但曰得于心,而不言所得之实,可乎?况不失为进德者言,为政以德是盛德,不失不足以言之。”是又缪议。不失二字即得字而足言之也。《为邦章》《注》曰:“一日不谨则法坏矣。”故必言不失以足之。岂盛德不可言不失耶?《大学》《注》谓“人之所得乎天”,以见德非大人所独有;此节注不言行道,以见圣人之德所性而有,而乃妄以为罅漏也而议之耶?故曰犹待辨也。

若夫《诚意章》《注》,坊本与定本合,固不待辨矣。然祝本有诸处不合定本,而独于最后所改之《诚意章》“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无殊。夫此,以《年谱》考之,是在没前三日所改者也,何以祝本反得与之合耶?陈氏信祝本为定本,以他本为未定本,而惟此无殊,陈氏亦自不解。即倪氏从陈氏,而倪氏亦自不解。然此亦易解也。子明之题祝本也,即曰“向得先公晚年绝笔所更定”,则晚年所更必不能缕述,而绝笔所更必为之述于此,以扬先人之精勤。祝氏得此语,潜为改正,而秘其因题得改之由。自谓此本今而后人之见之者,皆以为晚年绝笔所更定之本矣,于是但述所云“《四书》元本”以下二十六字,示人谓此最后定本之证也。况朱子之疾,来问者众,殁前有改笔,及门必述传一时,祝氏因得闻而窃改。若其余诸处,安得尽闻之而改之乎?此所以他处多未定本,此处反得定本也。陈氏既不得其解,易《年谱》以就之。《辑释》引陈氏之言曰:“‘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也’一句,惟祝氏附录本如此,他本皆作‘欲其一于善”。《年谱》谓:‘庆元庚申四月辛酉,公改《诚意章句》。甲子,公易箦。’今观《诚意章》,则祝本与诸本无一字殊,惟此处有‘一于善’三字异,是其绝笔改定在此三字也。”倪氏又不得其解,亦疑《年谱》。于《辑释》摘录《年谱》而附其说于后曰:“鉴有晚年改本之说,愚考之《年谱》,无一语及晚年改本之论,似为可疑。”信如陈氏倪氏之言,是《年谱》有讹文也。夫惟知信祝本,而于其罅隙可疑之处,不能因疑生悟,而强断《年谱》之文为有讹,抑何愚乎!不待辨者,窃更有所解如此,若不可不辨者甚多,不能尽记。

予有健忘之疾,恐尽忘而无以请正于先生朋友也,故姑取其尤要者记焉。忠所学《附考》粗就,因命忠刻此以弁于卷首。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易少独宠:夫人,别跑

    易少独宠:夫人,别跑

    “颜希……颜希你等等我……”跟在颜希后面跑的是追了她五年的男人——易漠言,准确的来说,现在应该是她的老公。“漠言,你跟我跑了这么些年,怎么还是没有长进啊?”“我亲爱的老婆大人,你在大学的时候就有事没事往操场跑,生气去跑步,开心去跑步,没事也去跑步,就连我把你追到手也是用跑的……”话音未落,颜希双手叉腰,看着这个差点连气都喘不过来却依旧貌美的男人,“你后悔了是不是?不愿意追着我跑一辈子了?”易漠言诧异的看着自己的老婆,想当初他的老婆超级酷,根本不会说这种……额……在颜希嘴里说出这种话,应该算的上是甜言蜜语了吧!虽然听上去更像威胁……“愿意愿意,当然愿意,谢谢老婆!”说完便腻歪在颜希怀里,还不忘先偷偷亲一下老婆大人的脸……“这个女人必须来软的,来硬的谁知道她会腹黑成什么样,那就让我来宠着你,谁叫你是我辛辛苦苦追来的老婆大人呢!”当然,这些话易漠言只能偷偷在心里说……
  • 丧渣

    丧渣

    当整个世界丧尸化,有一群英雄在拯救着人类。但对我来说,拯救意为着责任。当自己真正面对这种世界的时候,到底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其他人忙着生存,但我比较有余,不敢说多了不起,但至少,晚上坐在阳台,不受任何打扰,喝着半罐子啤酒,静静地看着夜色下的杀戮还是可以的。
  • 绝燚

    绝燚

    为什么飞升之后的仙境确是满目疮痍?为什么仙境里没有人类?什么?这小小的储物法宝就是人类最后的栖息地?
  • EXO之冰面女王重生之际

    EXO之冰面女王重生之际

    主要写了女主前往韩国后,在那里与exo相遇,相爱,相恨……一系列的故事,女主从遇到exo时的开朗到在经历他们背叛和不信任后离开,一年后从回他们身边,可那时的她已经彻底的变了,冷血,无情是她的标志,还被号称冰面女王。只有面对自己的发小兼闺蜜还有妹妹时才会冰山融化,上帝给了她赛若天仙的样貌,无人可比的智商,显赫的家世,却给了她坎坷的一生,直到遇见他们......
  • 万古绝妃

    万古绝妃

    传说,所罗门王死后,巴比伦人入侵,导致七十二魔神重回世间……第一次写文,实在不会写简介啊(╥ω╥`),简而言之,就是与七十二魔神有关的……
  • 岁在甲子

    岁在甲子

    岁在甲子其实并不是汉末背景的游戏,官方网站上也是明确指出这一点的,用策划的话来说就是开启天朝全息网游的一个新里程碑。对于这些话,大部分人都是嗤之以鼻的,毕竟天朝全息网游的水平是众所周知的烂。
  • 穿越之嫡女无双

    穿越之嫡女无双

    "蓝府嫡出三小姐,生母死后生活一落千丈,受尽欺凌,偶然撞破庶出大姐姐的秘密,被她下药丢进莲花池里,香消玉殒。现代都市小白领在产房产子,灵魂意外穿到死亡的蓝月儿身上,自此性格大变。"
  • 没有军籍的战士1

    没有军籍的战士1

    本书描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小村庄发生的故事。秀才秦耀先耕读传家,一生的理想就是让两个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上大学。为此无论做什么他都愿意。然而他的忠厚和道理换来的是无尽的迫害和苦难。无论生活怎样艰难,命运多么不公,秦耀先和他的小儿子始终没有放弃做人的原则,一直对未来怀有梦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
  • 凉风吹过夏沐时

    凉风吹过夏沐时

    当流星划过天际,你是否同人一起许诺?当河流流向大海,你是否会想起我?当凉风吹过脸颊时,我想起了你
  • 重生之热血修仙

    重生之热血修仙

    云飞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修真界,修炼千年,成为渡劫期高手,却因凡尘未了,修为无法精进。谁知,造化弄人,无意中云飞重生回到高中时代,故事便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