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5600000003

第3章 东垣先生药类法象

五脏苦欲补泻药味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芍药。虚,以生姜、陈皮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肾,水也,苦以补肾,熟地黄、黄柏是也。如无他证,钱氏地黄丸主之。实,则白芍药泻之。如无他证,钱氏泻青丸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以咸补之,泽泻。以甘泻之,人参、黄 、甘草。虚,以炒盐补之。虚则补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木也,以生姜补肝。如无他证,钱氏安神丸主之。实,则甘草泻之。如无他证,钱氏方中重则泻心汤,轻则导赤散。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虚,则以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如无他证,钱氏益黄散主之。心乃脾之母,以炒盐补心。实,则以枳实泻之。如无他证,以泻黄散泻之。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泻肺。

泻之,桑白皮。以酸补之,五味子。虚,则五味子补之。如无他证,钱氏阿胶散补之。脾乃肺之母,以甘草补脾。实,则桑白皮泻之。如无他证,以泻白散泻之。肾乃肺之子,以泽泻泻肾。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知母、黄柏。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以苦补之,黄柏。

以咸泻之,泽泻。虚,则熟地黄、黄柏补之。肾本无实,不可泻,钱氏只有补肾地黄丸,无泻肾之药。肺乃肾之母,以五味子补肺。

以上五脏补泻,《内经·脏气法时论》中备言之,欲究其精,详看本论。

脏腑泻火药

黄连泻心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肺火(栀子佐之)黄芩泻大肠火柴胡泻肝火(黄连佐之)柴胡泻胆火(亦以黄连佐之)白芍药泻脾火石膏泻胃火知母泻肾火黄柏泻膀胱火柴胡泻三焦火(黄芩佐之)以上诸药,各泻其火,不惟止能如此,更有治病,合为君、合为臣处,详其所宜而用,勿执一也。

用药法象

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

温凉寒热,四气是也,皆象于天。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

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者,地之阴也。此乃地之阴阳也。

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浓者,为阴中之阴,味浓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浓者,为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

轻清成象(味薄,茶之类)本乎天者亲上。

重浊成形(味浓,大黄之类)本乎地者亲下。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清阳发腠理,清之清者也。

清阳实四肢,清之浊者也。

浊阴归六腑,浊之浊者也。

浊阴走五脏,浊之清者也。

药性要旨

苦药平升,微寒平亦升。

甘辛药平降,甘寒泻火。

苦寒泻湿热,苦甘寒泻血热。

气味浓薄寒热阴阳升降图

升降者天地之气交

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谓利水而泄下?《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手太阳。麻黄苦,为在地之阴也。

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麻黄升上而发汗。然而,升上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手太阴。附子,气之浓者,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大黄,味之浓者,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粥淡,为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茶苦,为阴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肝胆之经,前后寒热不同,逆顺互换,入求责法)。

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三焦命门补泻同)。

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逆从互换,入求责法)。

肺、大肠∶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泻。

肾、膀胱∶味苦补咸泻;气寒补热泻。

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此之谓也。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居。又,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命矣。

五味所用

苦泄,甘缓,酸收,咸软,淡渗泄,辛散。

药类法象

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防风(纯阳,性温,味甘辛)。

升麻(气平,味微苦)柴胡(气平,味苦辛)羌活(气微温,味苦甘平)威灵仙(气温,味苦)葛根(气平,味甘)独活(气微温,味苦甘平)细辛(气温,味大辛)桔梗(气微温,味甘辛)白芷(气温,味大辛)本(气温,味大辛)鼠粘子(气平,味辛)蔓荆子(气清,味辛)川芎(气温,味辛)天麻(气平,味苦)秦艽(气微温,味苦辛平)荆芥(气温,味苦辛)麻黄(气温,味甘苦)前胡(气微寒,味苦)薄荷(气温,味苦辛)热浮长(气之浓者,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黑附子(气热,味大辛)乌头(气热,味大辛)干姜(气热,味大辛)干生姜(气温,味辛)良姜(气热,味辛,本味甘辛)肉桂(气热,味大辛)桂枝(气热,味甘辛)草豆蔻(气热,味大辛)丁香(气温,味辛)浓朴(气温,味辛)木香(气热,味苦辛)益智(气热,味大辛)白豆蔻(气热,味大辛)川椒(气热,味大辛)吴茱萸(气热,味苦辛)茴香(气平,味辛)延胡索(气温,味辛)缩砂(气温,味辛)红蓝花(气温,味辛)神曲(气大暖,味甘)湿化成(戊,湿,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之)黄 (气温平,味甘)人参(气温,味甘)甘草(气平,味甘)当归(气温,味辛,一作味甘)熟地黄(气寒,味苦)半夏(气微寒,味辛平)白术(气温,味甘)苍术(气温,味甘)陈皮(气温,味微苦)青皮(气温,味辛)藿香(气微温,味槟榔(气温,味辛)蓬莪术(气平,味苦辛)京三棱(气平,味苦)阿胶(气微温,味甘辛)诃子(气温,味苦)杏仁(气温,味甘苦)大麦 (气温,味咸)桃仁(气温,味甘苦)紫草(气寒,味苦)苏木(气平,味甘咸。一作味酸)燥降收(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寒凉是也)茯苓(气平,味甘)泽泻(气平,味甘)猪苓(气寒,味甘)滑石(气寒,味甘)瞿麦(气寒,味苦辛)车前子(气寒,味甘)灯心草(气平,味甘)五味子(气温,味酸)桑白皮(气寒,味苦酸)天门冬(气寒,味微苦)白芍药(气微寒,味酸)麦门冬(气寒,味微苦)犀角(气寒,味苦酸)乌梅(气平,味酸)牡丹皮(气寒,味苦)地骨皮(气寒,味苦)枳壳(气寒,味苦)琥珀(气平,味甘)连翘(气平,味苦)枳实(气寒,味苦酸)木通(气平,味甘)寒沉藏(味之浓者,阴中之阴,味浓则泄,酸苦咸气寒是也)大黄(气寒,味苦)黄柏(气寒,味苦)黄芩(气寒,味苦)黄连(气寒,味苦)石膏(气寒,味辛)草龙胆(气寒,味大苦)生地黄(气寒,味苦)知母(气寒,味大辛)防己(气寒,味大苦)茵陈(气微寒,味苦平)朴硝(气寒,味苦辛)栝蒌根(气寒,味苦)牡蛎(气微寒,味咸平)玄参(气寒,味微苦)山栀子(气寒,味微苦)川楝子(气寒,味苦平)香豉(气寒,味苦)地榆(气微寒,味甘咸)

标本阴阳论

天 阳∶无,圆,气,上,外,升,生,浮,昼,动,轻,燥,六腑。

地 阴∶有,方,血,下,内,降,杀,沉,夜,静,重,湿,五脏。

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则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此脏腑之标本也。又,脏腑在内为本,各脏腑之经络在外为标,此脏腑经络之标本也。更,人身之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各有标本也。以病论之,先受病为本,后传流病为标。凡治病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邪气滋甚,其病益畜。若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虽病有十数证皆去矣。谓如先生轻病,后滋生重病,亦先治轻病,后治重病,如是则邪气乃伏。盖先治本故也。若有中满,无问标本,先治中满,谓其急也。若中满后有大小便不利,亦无问标本,先利大小便,次治中满,谓尤急也。除大小便不利及中满三者之外,皆治其本,不可不慎也。

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此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是也。治法云∶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假令肝受心火之邪,是从前来者为实邪,当泻其子,火也。然非真泻其火,十二经中各有金木水火土,当木之分,泻其火也。故《标本论》云∶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既肝受火邪,先于肝经五穴中泻荥火,行间穴是也。后治其标者,于心经五穴内泻荥火,少府穴是也。以药论之,入肝经药为之引,用泻心火药为君,是治实邪之病也。假令肝受肾邪,是从后来者,为虚邪,虚则当补其母。故《标本论》云∶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既受水邪,当先于肾经涌泉穴,补木,是先治其标。后于肝经曲泉穴中泻水,是后治其本。此先治其标者,推其至理,亦是先治其本也。以药论之,入肾经药为引用,补肝经药为君是也。

五方之正气味

(制方用药附)东方∶甲风、乙木,其气温,其味甘,在人以肝胆应之。

南方∶丙热、丁火,其气热,其味辛,在人以心、小肠、三焦、包络应之。

中央∶戊湿,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

中央∶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辛甘酸苦,在人以脾应之。

西方∶庚燥、辛金,其气凉,其味酸,在人以肺、大肠应之。

北方∶壬寒、癸水,其气寒,其味苦,在人以肾、膀胱应之。

人乃万物中之一也,独阳不生,独阴不长,须禀两仪之气而生化也。圣人垂世立教,不能浑说,必当分析,以至理而言,则阴阳相附不相离,其实一也。呼则因阳出,吸则随阴入。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此上说止明补泻用药君之一也。故曰∶主病者为君。用药之机会,要明轻清成象,重浊成形。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清中清者,清肺以助其天真;清中浊者,荣华腠理;浊中清者,荣养于神;浊中浊者,坚强骨髓。

故《至真要大论》云∶五味阴阳之用,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各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平也。详见本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妃本萌物:王妃很妖娆

    妃本萌物:王妃很妖娆

    她是异世穿越而来的仙兽九尾雪狐,顶替另一人的身份活着还附送一个老公。他是腹黑无耻的将军大人,她初遇时救了他,他说“我以身相许。”“不要”她淡然拒绝,却不曾想他就是她那个未见面的老公。某将军强压着她,甚是挑逗的开口“老婆。”轩辕梦“……”女主傲娇,霸气,有呆萌,男主宠溺无节操,霸气外漏很俊俏。完结文《兵哥你站住》,《妃本萌物:雪皇的狐后》欢迎大家入坑,么么哒~~
  • 威不足道

    威不足道

    他,是顶级世界维和警察,戎马一生想剔除邪教徒,但却战死沙场,没能实现最终理想,甚至尸体都找不见;他,不过是个“垃圾”,他不肯修行,不过是不想伤人,反被骂做“废物”。他好心救下个小女孩子,却被打的骨头破烂,惨不忍睹。怎么了?不是说好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么?怎么了?!天理呢?且看传奇的、崎岖的陆丰穿越异世雄起之途,看着他身处奇异世界,如何的一顿一步地踏出新的梦想之路,验证真理的存在,感悟不一样的人生,走向传奇的巅峰!尽管受尽苦难和折磨,追梦的心终究不会被染色。欢迎您垂眼一瞄本作品,感谢您的支持!
  • 反出轨者联盟

    反出轨者联盟

    她表象是一名家庭主妇,私下却是反抗击第三者联合会的理事,某一日,却发现她老公出轨了!分居、挽救、斗争、离婚,净身出户,她的人生输得只剩了几条内裤。恼怒之下,她成立反出轨者联盟,踏上全身心抗击小三、斗争小三的道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无鞘之剑

    无鞘之剑

    破碎之心.....破碎之剑.......
  • 暗裔魔君

    暗裔魔君

    魔兽,美女,绝世功法,顶级装备,一切尽在其中!只要你想的到的,这里都会拥有……
  • 邪王追妻,101次说爱你

    邪王追妻,101次说爱你

    她是西楚长公主,十年青梅竹马一朝反目,她一袭红衣如血远嫁漠北,他是漠北战功赫赫的战神王爷,倾尽天下只为一人醉。桃花林中,他一袭黑衣,眉眼含笑挽着她的手“馨儿,今晚可不可以不要罚跪。”
  • 大校生——我和她的故事

    大校生——我和她的故事

    从小学到高中时的我对大学的理解是“象牙之塔”,其实当初我并不知道象牙塔的含义,只知道那是个美好的东西,如果一天我有幸进入塔中,那我将脱离苦海,奔向幸福。可是后来我果真进入了大学,才发现大学只不过是一个比小学、中学更大的学校而已,它是更大的校园,它亦是更大的苦海。而我只不过是苦海之中一叶小舟,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校生。有幸的是在这个比较大的校园里我遇见了她,从此,我们的故事便开始了。我也开始相信“象牙之塔”是存在的。
  • 四圣神团

    四圣神团

    四人合一定天下,扭动乾坤舍我其谁!上古之神遗留神装,四人获得必惊天动地!阴险、狡诈、险恶、激战……正在酝酿之中。四圣团,必改变世界!
  • 做鬼的那些年

    做鬼的那些年

    大头鬼!到!小头鬼!到!于锦川!到!既然人都齐了,那我们该出去巡山头!听说西边来个恶鬼,大伙都机灵点。嗳~!
  • 明诗评

    明诗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