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5300000015

第15章

非韩上

非韩子三十篇(并叙)

叙曰。非韩子者公非也质于经以天下至当为之。是非如俗用爱恶相攻。必至圣至贤乃信吾说之不苟也。其书三十篇。仅三万余言

第一

韩子议论拘且浅。不及儒之至道可辩。予始见其目曰。原道徐视。其所谓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考其意。正以仁义人事必有。乃曰。仁与义为定名。道德本无缘仁处致尔。乃曰。道与德为虚位。此说特韩子思之不精也。夫缘仁义而致道德。苟非仁义自无道德焉。得其虚位果有仁义。以由以足道德。岂为虚耶。道德既为虚位。是道不可原也。何必曰原道。舜典曰。敬敷五教。盖仁义五常之谓也。韩子果专仁义。目其书曰原教可也。是亦韩子之不知考经也。其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夫道德仁义四者。乃圣人立教之大端也。其先后次第有义有理。安可改易。虽道德之小者。如道谓才艺。德谓行善。亦道德处其先。彼曰仁义之道者。彼且散说。取其语便道或次下耳。自古未始有四者连出而道德处其后也。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说卦曰。和顺道德而理于义。论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礼运曰。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此明游于义者乃圣人用义之深旨耳。杨子曰。道以导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老子虽儒者不取其称。儒亦曰。道而后德。德而后仁。仁而后义。道先开通。释曰开通。即系辞云。开物成务。又曰。通天下之志。是也。由开通方得其理。故德次之。得理为善。以恩爱惠物。而仁次之既仁且爱。必裁断合宜。而义又次之。道德仁义相因而有之。其本末义理如此。圣人为经定其先后。盖存其大义耳。今韩子戾经。先仁义而后道德。臆说比大开通得理。不乃颠倒僻纡无谓邪。然儒之道德固有其小者大者焉。小者如曲礼别义。一说道谓才艺德为行善在己。是也。大者如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性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说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也。系辞以其在阴阳而妙之者为道。人则禀道以成性。仁者智者虽资道而见仁智。遂滞执乎仁智之见。百姓虽日用乎道。而茫知是道。故圣人之道显明为昧少耳(昧或作衰)然圣人之道。岂止乎仁义而已矣。说卦以性命之理。即至神之理也。天地万物莫不与之。故圣人作易重卦。顺从此理。乃立天地人三才之道。天道资始。则有阴有阳。地道成形。则有柔有刚。人道情性。则有仁有义。乃资道而有之也。中庸以循率此性。乃谓之道。修治此道。乃谓之教。教则仁义五常也。是岂道止仁义。而仁义之先果无道乎。若说卦者。若论语者。若曲礼之别义者。若老子杨子者。其所谓道德。皆此之大道也。然是道德在礼则中庸也诚明也。在书则洪范皇极也。在诗则思无邪也。在春秋则列圣大中之道也。孔子谓曾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又谓子贡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但曾子缘弟子问之。而曾子以其弟子小子未足以尽道。故以近道者谕之。乃对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盖用中庸所谓忠恕去道不远之意也。后儒不通。便以忠恕遂为一贯。误矣。系辞曰。天下之动贞夫一。又曰。一致而百虑。礼运曰。礼必本于太一。中庸曰。其为物不二。其生物也不测。以此较而例诸。乌得以忠恕而辄为其一贯乎。颜渊喟叹曰。仰之而弥高。钻之而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颜子正谓圣人以此一贯之道教人。循循然有其次绪。是为善进劝于人也。此明圣人唯以诚明大道开通一理为其教。元为众善百行之本。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岂不然乎。于此辄三本略经正以仁义二者曲为其道德。其于圣人之法。岂不阙如。中庸曰。道之不行我知之矣。贤者过而不肖者不及。兹谓贤智之人忽道而所以为过也。愚不肖辈远道而所以为不及也韩子忘本。岂不为过乎。轻亡至道而原道。欲道之辩明。是亦惑也。系辞所谓仁智云者。为昧道执滞其见致。乃圣人之道衰少不备显。若韩子局仁义而为其道德者。正系辞所患也。夫义乃情之善者矣。于道德为次。以情则罕有。必正而不失。故论语曰。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又曰。赐也过。商也不及。又曰。色取人而行违居之不疑。表记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庄子曰。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其欲偏以仁义而为可乎。然子贡子夏为仁义之贤者。犹有过与不及。况其不如赐与商者。后世何可胜数。此乌得不究大本与人教。其以道德而正其为善乎。中庸曰。道其不行矣。夫是乃圣人悯伤其不与至道至德而教人也。或曰。韩子先仁义而次道德者。盖专人事而欲别异乎。佛老虚无之道德耳。曰昔圣人作易以正乎天道人事。而虚无者最为其元。苟异虚无之道则十翼六十四卦。乃非儒者之书。伏羲文王孔子治易之九圣人。亦非儒者之师宗也。孔子非儒宗师可乎。果尔则韩子未始读易。易尤为儒之大经。不知易而谓圣贤之儒。吾不信也。其曰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罪也。然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此诚不毁小仁义也(或无小字)盖为道德与仁义为治有隆杀。而其功有优劣耳。夫明此不若以礼运较。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又曰。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通而不闭。是谓大同。是岂非大道与德为治而优乎。又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又曰。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其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如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是岂非仁义为治于道德为劣乎。如此何独老子而小仁义耶。韩子何其不自忽儒经而辄诮老子乎。又曰。老子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此韩子之言。所以大不公也。夫老子之所言者大道也。道果私乎。所谓大道者。岂独老子之道。盖三皇五帝列圣之大道也。韩子不知。徒见老氏道家。自为其流与儒不同。欲抑而然也。夫析老氏为之道家者。其始起于司马氏之书。而班固重之。若老子者其实古之儒人也。在周为主藏室之史。多知乎圣人神法之事(或本无圣人字)故孔子于礼则曰。吾闻诸老聃。是盖老子尝探三皇五帝之书而得其大道之旨。乃自着书发明之。韩子不能揣本齐末。徒欲排之而务取诸儒名。不亦易乎。礼运曰。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郑玄解曰。大道谓五帝时也。然他书多谓大道为皇道。而郑独谓五帝之时也。其意以谓。虽皇与帝其道相通故也。五帝本纪而黄帝当其首。然黄帝与虙牺神农其实三皇。而经史但为帝者。盖皇帝与王古亦通称耳。故郑谓五帝之时而皇在其间矣。但黄帝乃三皇。处五帝之初而冠乎尧舜。虽本末小异。而大道一也。系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此其然也。孔安国谓三皇之书为三坟。言大道也。五帝之书为五典。言常道也。孔颖达正其义曰。皇优于帝。其道不但可常行而已。又大于常。故为坟也。此谓对例耳。虽少有优劣皆乃大道并可常行。亦引兹礼运大道之行谓五帝时为之证。然五帝三皇之书。莫至于易。以易与老子较。而其道岂异乎哉。如系辞曰。天下之动正夫一者也。而老子曰。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此其大略也。苟考其无思无为之理。阴阳变化之说。二书岂不皆然。班固汉书曰。老氏流者盖出史官。又曰。合于尧之克让。易之谦谦。此之谓也。吾少闻于长者曰。老子盖承于黄帝氏者也。及见庄周广成子曰得吾道者。上为皇下为王。益信老氏诚得于三皇五帝者也。此明老子之道德者。实儒三皇五帝道德仁义之根本者也。章章然(或止一章字也)岂出于老氏一人之私说邪。必以老子为非。则易与礼运可燔矣。文王孔子则为槌提仁义者也。夫先儒之好辩者孰与孟子。孟子之时。老子之书出。百有余年矣。而庄周复与孟氏并世。如其可排则孟已排之矣。岂待后世之儒者辩之耶。司马迁谓。老子之道约而易操(上或无之字)事少而功多。儒者或不然。讥其先黄老而后六经。是亦不知其意也。太史公之书。孔子即为之世家。老子即为列传。此岂尊老氏之谓耶。盖以老氏之道乃儒之本也。所以先之者正欲尊其本耳。非苟先其人也。子长之言微且远矣。韩子不能深思而远详之。辄居于先儒。乃曰。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宋齐梁魏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墨则入于老。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则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呜呼何其言之不逊也如此。其曰出入奴污。谓出于杨墨乎。出于佛老乎。佛老岂致人恶贱之如是耶。夫佛法居家者果以诚心入道。其所出远则成乎殊胜之贤圣。其所出近则乃身乃心。洁静慈惠为上善人出处闾里。则人敬之而不敢欺。是亦人间目击常所见也。安有出者奴之污之之辱耶。古者有帝王而入预佛法者。自东汉抵唐不可悉数。如唐太宗于崇福寺。发愿称皇帝菩萨戒弟子者。玄宗务佛清净事其熏修者。是亦佛教而出。果奴乎污耶。韩子徒以梁武为尤。而不知辱类其本朝祖宗。此岂有识虑耶。然梁武之事。吾原教虽顺俗稍评之而未始剧论。如较其舍身。于俗则过于道则德。非尔人情辄知。唯天地神明乃知之耳。故当梁武舍身之际而地为之振。此特非常之事。而史臣不书而后世益不识。知梁武帝幽胜之意也。其发志固不同庸凡之所为。未可以奴视之也。韩子既攘斥杨墨佛老如此矣。而其师说乃曰。孔子以礼师老聃。其读墨曰。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其为绛州马府君行状曰。司徒公之薨也。刺臂出血书佛经千余言以祈报福。又曰。居丧有过人行。其称大颠序。高闲亦皆推述乎佛法也。韩子何其是非不定前后相反之如是耶。此不唯自惑。亦乃误累后世学者矣。佛老果是。而韩子非之。后学不辨。徒见韩子大儒而其文工。乃相慕而非之。杨墨果非。而韩子是之。学辈亦相效而是之。夫以是而为非者则坏人善心。以非而为是者则导人学非。坏善之风传之后世。误人之所以为心非小事也。损刻阴德而冥增其过。不在乎身必在其神与其子孙。后世亦可畏也。儒有附韩子者曰。孔子但学礼于老聃氏耳。非学其道也。曰不然。礼亦道也。乐记曰。大礼与天地同节。又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礼运曰。礼必本于太一。夫中正太一礼之质本也。仪制上下礼之文末也。苟圣人但学文末而不究乎质本。何为圣人耶唯圣人固能文质本末备知而审举之也。学者徒知曾子问孔子学礼于老聃之浅者耳。而不知史记老聃传孔子问礼之深明者也彼韩子虽学儒之言文。岂知礼之所以然耶。其曰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二。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柰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夫所谓教者。岂与乎天地皆出而必定其数耶。是亦圣人适时合宜而为之。以资乎治体者也。然古今迭变时益差异。未必一教而能周其万世之宜也。昔舜当五帝之末。其时渐薄其人渐伪。圣人宜之。乃设五教制五刑。各命官尸之。而契为司徒。专布五教。遂遗后世使率人为善。而天下有教自此始也。及周公之世复当三王之际。其时益薄其人益伪。而天下益难治。圣人宜之。遂广其教法而备之。天下谓儒者之教。自周公起焉。其后孔子述而载之。诗书六经(或云六艺)而儒之教益振周季。三代之政弊。善人恃术而费智。不善人假法而作伪。天下靡靡役生伤性而不知其自治。老子宜其时。更以三皇五帝道德之说以救其弊。而天下遂有老子之教也。两汉之际。视周末则愈薄愈伪。贤与愚役于智诈纷然相半。万一虽习于老子之说。而不能甚通乎性命奥妙。推神明往来救世积昧。指其死生之所以然。天下遂有佛之教也。杨子曰。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损益可知也。是岂不然哉。夫自周秦汉魏。其薄且伪者日益滋甚。皆储积于后世之时。天其或资乃佛教。以应其事。欲其相与而救世也。不然何天人与其相感应久且盛之如是耶。韩子泥古不知变。而不悟佛教适时合用。乃患佛老加于儒。必欲如三代而无之。是亦其不思之甚也。夫三皇之时无教。五帝之时无儒。及其有教有儒也。而时世人事不复如古。假令当夏禹之时。有人或曰。古之治也。有化而无教化则民化淳。吾欲如三皇之世用化而不用教。当此无教。可乎当周秦之时亦有人曰。古之为治用教也简。今之为治。用儒也烦。烦则民劳。而苟且吾欲如二帝之世用教而不用儒。当是时无儒可乎。然以其时而裁之。不可无教无儒必也矣。比之韩子之说。欲后世之时无佛无老。何以异乎。韩子曰。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韩子其亦知后世不可专用太古之道而讥其言之者。不知乎时之宜也。方益后世而韩子欲无佛与老。何为乃自反不知其时之宜耶。岂有所党而然耳。将欲蔽而特不见乎。若夫四民之制六家食用之费。吾原教论之详矣。今益以近事较之。周汉而来治天下垂至于王道者。孰与唐之太宗。当正观之间。佛与老氏。其教殊盛其人殊繁。其食用殊广。而国之断狱卒岁死刑者不过三十人。东至于海南至岭外。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玄宗开元中天下治平。几若正观之时。而佛老之作益盛。是岂无佛老之人耶。而唐天下富羡攘窃杜绝。若尔吾谓民穷且盗。但在其时与政。非由佛老而致之也。然佛教苟可以去之。则唐之二宗以其势而去之久矣。乌得后世之人讻讻徒以空言而相訾也。或谓韩子善摈佛老而功侔于禹。较其空言实效。无乃屈于禹乎。狂夫之言何其不思也。其曰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其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也。此乃韩子恶佛教人出家持戒。遂尤其词。夫出家修道岂如是之酷耶。夫出家者出俗从真。臣得请于君。父肯命其子乃可。非叛去而逆弃也。持戒者唯欲其徒洁清其淫嗜之行。俗戒则容其正偶。非一切断人相生养之道也。然情之为累淫累为谨。诸教教人慎淫窒欲。无欲而天下犹纷然。溺于淫嗜至于丧心陷身者也。韩子何必恐人男女之不偶。见人辟谷遽忧其遂绝五谷之种。无乃过虑乎。夫清净谓其性之妙湛。寂谓至静。灭谓灭其情感之累非取其顽寂死灭之谓也。夫出家持戒者。佛用其大观耳。圣人大观乎人间世天地夫妇常伦万端皆以情爱所成。都一浮假如梦。贪斯着斯苦斯乐斯荣斯辱斯徇斯弊斯恩爱斯烦恼斯以至死不觉其为大假大梦。不知其为大患。而大宁至正之妙诚乎亡矣。出家者乃远尘绝俗。神专思一。固易觉而易修。视身无我奚着。视心无意奚贪。视有为之事不足固何必徇。是故大宁矣至正矣。胜德可得而圣道可成也。语曰。子绝四。母意母必母固母我。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是二者与佛出家法其因似。是唯大圣人皆知而究之。使圣人只徇浮世迷不知出虚死生一世与凡人何远乎。故孔子稍言之。盖微存于世书耳。其广说大明研几极妙行而效之。若待乎佛出世之教。宜为然耳。此盖可以冥数审也。今佛以其出家持戒特欲警世之浮假大梦。揭人业障而治其死生之大患也。而韩子反以此为患者。假其介胄其障者而毅然排佛。谓佛诡扰我世治。此韩子以己不见而诬人之见。其情弊如此之甚也。佛尚何云。异书云古有梦国举其国人皆以梦而为觉。及其以真觉者谕之。而伪觉之人反皆诟曰。尔何以梦而欺我耶。彼觉者默然无如之何。是颇与韩子属拒佛类也。韩子诗曰。莫忧世事兼身事。须着人间比梦间。是必因于大颠稍省。乃信有外形骸以理自胜者始尔。虽然其前说已传。欲悔言何及也。又曰。呜呼其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此韩子疑耳无断。君子临事即以理决之。何必赖古人。使韩子出入为将相。临国大事尚曰此未可黜。未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犹豫则其大事去矣。何用将相为。夫百行洁身禁。非不出乎斋戒也。群善致政不出乎正心也。佛法大率教人斋戒正心。无恶不断有善不宰。今世后世盖当有圣贤自以其道理辨。奚必其既死之文武周公正之黜之乃为信耶。儒书之言性命者。而中庸最着。孔子于中庸特曰。质诸鬼神而不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必俟乎大知性命之圣人。乃辨其中庸幽奥而不惑也。然自孔子而来将百世矣。专以性命为教。唯佛者大盛于中国。孔子微意其亦待佛。以为证乎。不然此百世复有何者圣人。太盛性命之说而过乎佛欤。斯明孔子正佛亦已效矣。韩子何必疑之。又曰。斯何道。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按韩子此文乃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九圣贤。皆继世相见以仁义而相传授也。若禹与汤。汤与文武周公。周公与孔子。孔子与孟子者。乌得相见而亲相传禀耶。哂韩子据何经传辄若是云乎。孟子曰。舜禹至乎汤五百有余岁。汤之至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而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其年世相去赊邈既若此矣。而韩子不顾典籍。徒尊其所传欲其说之。胜强而不悟其文之无实。得不谓谩乱之也。而韩子之言可尚信乎。论语谓尧将传天下于舜。乃告之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舜亦以命禹。而尧舜禹其传授如此。未闻止传仁义而已。至于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之世。亦皆以中道皇极相募而相承也。中庸曰。从容中道圣人也。孟子亦曰。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岂不然哉。如其不修诚不中正。其人果仁义乎。如其诚且中正。果亡仁义耶。韩子何其未知夫善有本而事有要也。规规滞迹不究乎圣人之道奥耶。韩氏其说数端。大率推乎人伦天常与儒治世之法。而欲必破佛乘道教。嗟夫韩子徒守人伦之近事。而不见乎人生之远理。岂暗内而循外欤。夫君臣父子昆弟夫妇者资神而生。神有善恶之习而与神皆变。善生人伦恶生异类。斯人循法不循法。皆蔽一世茫乎未始知其身世今所以然也。谓生必死死而遂灭。乃恣欲快其一世。虽内自欺亦莫知愧乎神明焉。及乎佛法教人内省不灭。必以善法修心。要其生生不失于人伦益修十善盖取乎天伦。其人乃知其万世事之所以然。上下千余载中国无贤愚无贵贱。高下者遂翕然以佛说自化。纵未全十善而慎罪募福信有冥报。则皆知其心不可欺。此属几满天下。今里巷处处所见者。纵然佛犹于高城重垣辟其门而与人通其往来者。若于大暗之室揭其窗牖而与人内外之明也。比以诗书而入善者。而以佛说入者。益普益广也。比以礼义修身名当世者。而以善自内修入神者切亲也。益深益远也。较其不烦赏罚居家自修。其要省国刑法而阴助政治。其效多矣。此不按而不觉耳。彼悟浮生谓死生为梦为幻。而出家修洁以其道德报父母为重甘旨之勤为轻者。是亦生人万分而其一乃尔也。虽然犹制其得减衣资以养其亲。非容其果弃父母也。夫佛之设法如此。其于世善之耶恶之乎。其于人伦有开益耶无济益欤。与儒之治道其理教乎顺耶。韩子属盖深探而远详之。老子之教虽其法渐奥与佛不侔。若其教人无为无欲恬淡谦和。盖出于三皇五帝之道也。乌可与杨墨概而排之。孔子以列圣大中之道断天下之正为鲁春秋。其善者善之。恶者恶之。不必乎中国夷狄也。春秋曰。徐伐莒。徐本中国者也。既不善则夷狄之。曰齐人狄人盟于刑。狄人本夷狄人也。既善则中国之。圣人尊中国而卑夷狄者。非在疆土与其人耳。在其所谓适理也。故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若佛之法方之世善。可谓纯善大善也。在乎中道其可与乎可拒乎。苟不以圣人中道而裁其善恶正其取舍者。乃庸人爱恶之私不法。何足道哉

同类推荐
  • 丹房须知

    丹房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特牲馈食礼

    特牲馈食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药师仪轨一具

    药师仪轨一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战天霸皇

    战天霸皇

    地球上最强的游戏高手-夜冥,因为游戏中的一场意外,来到一个妖魔横行的世界在这未知的世界中,人类与妖魔相互争斗、掠夺、仇视人类捕杀妖魔,妖魔吞噬人类,这种场景如同家常便饭,每天在这世界上发生而来自异世界的夜冥,之後将会面临什麽样的挑战?
  • 寻龙密卷

    寻龙密卷

    【玄幻风探险盗墓小说】本书被网站删减了三十万字,所以看着不全,喜欢的朋友可以添加书友群,进入书友群下载观看。因为好奇而选择追寻的张扬,却不知自己正一步一步的走向一个布局两千多年的阴谋之中……Ps:寻龙一群:173723857您的支持,将是作者最为强大的动力!如果觉得本书不错,就收藏一下。如果觉得本书精彩,请投出您手中的推荐票。如果觉得过瘾,那就用打赏砸晕小晚吧!
  • 蒙学故事(上册)

    蒙学故事(上册)

    《蒙学故事(上册)》本书囊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十多种经典蒙学读物之精华,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小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便能了解有关品德、修养、志向、求知、为人处事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 扬州芍药谱

    扬州芍药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空道

    逆空道

    谁说穿越的一定是主角,我们的穿越者不过是个配角,他不断地朝着杀死主角之路迈进!谁说偷渡客就一定要低调,我们的地藏菩萨还不是一样在异界混的风生水起!谁说主角一定带着幸运光环,我们的主角总是遇人不淑!不断遭人暗算!谁说最厉害的神通道术都离不开虚实本源!我们的主角自创妙法空空,万法皆空的《空道》!到了最后,我们的主角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不要崇拜哥,哥是被逼的,千万别把哥当传说!
  • 繁花门前:狐狸不请自来

    繁花门前:狐狸不请自来

    “姑娘!不要逼我,只要把东西给我,我就可以放你离去!”准备收工的李纷纷内心遗憾地叹了口气,看着眼前的人拨了号码。胡勤栽了,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妹妹,你怎么如此狠心!我只是在跟你开玩笑啊,你难道不认识哥哥了吗?”李纷纷很后悔跟这中二男人扯上关系,决定举家搬到新住址继续过小日子。可是这个堵在她家门口的男的是怎么回事?胡勤摆着笑脸,低头对着反应不过来的矮个子说:“妹妹,你可让我好找呀。没想到搬到这来了,方便我住进来吗?”于是,矮个子跟中二男的小日子哭笑不得地开始了。
  • 绝世医女:腹黑大小姐

    绝世医女:腹黑大小姐

    错付感情,涅槃重来,来到与她心性处境都十分相似的人身上。从此大放异彩。一次意外的祭祖让她得到了一只‘灵魂’,帮她生存,教她武功,兮言则要替他寻找一人。是谁?她不知道!怎么找,只有一块玉佩上留存着些残缺的提示。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她和身边的人都陷入了危险之中,自从她出现以后,和平的生活在此被打乱了,一切的一切都将她推入不利之地,她该怎么办?会有人相信她吗?
  • 离殇

    离殇

    不死灵人,九界主宰,奋战不息,到最后却是宇宙神王的一个局。而她李久夏和九界终生一样,只不过是他手里的一颗棋子,剧中的一个角色。
  • 邪妃一笑狠倾城

    邪妃一笑狠倾城

    正常版:俗话说得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我们亲爱的女主,就被自己的小徒弟坑…死了。穿就穿吧,穿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身上又是什么鬼?好,也认了,但是,本想安安生生的过完这一世,但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大陆上,又不得不奋斗起来宠溺版:她仰天躺在床上,翻过身,双手托着下巴,歪着头说:“啊,好无聊啊,你娶几个妃子给我玩嘛”案桌前,低着头批改官文的他,说“哦,好啊”第二日,以往和她做对的女子都齐齐“嫁”入了府中。第三日,“殿下,殿下,不好了,小殿下把云侧妃的头发烧了!”他在案桌前,头也不抬,面不改色的说“哦,烧完没?没烧完,再去帮小殿下添几把火,烧完了就送去静清寺”
  • 当庆此生

    当庆此生

    恶搞一把历史,诉说一段穿越。看宅男侦探迷,如何穿越古代破奇案。看官场纷争乱,怎样演绎一场传奇事。看女子半边天,究竟各色红颜爱哪般。本来兴致勃勃,要写个几百章再发。不过想来也没人看,我就边写边发,不攒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