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何二本“私惠”作“和意”,《说郛》本作“何意”,今从何校改正。〕
上甚佳之,
〔何本“甚”作“正”,今从《说郛》本、汪本。〕
以为知大体,而重责雍古儿、阿儿海哈撒儿等之不珍也。哈答因见其孙崇山而还。
〔汪、何二本“崇”作“荣”,今从《说郛》本。此下汪、何二本并有错文,今悉从《说郛》本。〕
时金通州元帅七斤率众来降,
〔诸本“七斤”作“也斤”,今从何校改。《金史 宣宗纪》:贞祐三年(乙亥)正月了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降于大元。〕
惟张复、张鐶柄、众哥、也思元帅据守信安不下。
〔汪、何二本“惟张”作“帷帐”,“鐶”作“镬”,“元帅”作“瓦郎”,今并从《说郛》本改。某氏云:“张复即高阳公张甫,众哥即河间公移剌众家奴,张镬柄疑即张进,与甫同守信安。惟也思无考。”屠敬山以也思为杨寿之译音。右并见《金吏 移剌众家奴传》。〕
上驻军鱼儿泺,
〔今达里泊。《长春真人西游记》:“三月朔,出沙陀至鱼儿泺。”张德辉《纪行》:“过鱼儿泊。泊有二焉,周广百余里,中有陆道达于南北。泊之东涯有公主离宫。”案:张氏谓“泊有二”,正与今达里泊、冈爱泊形势同。又谓“中有陆道达于南北”又与今驿路出二泊之间者同。又谓“泊之东涯有公主离宫”,考《元史 特薛禅传》:甲戌,太祖在迭蔑可儿谕按陈曰:“可木儿温都儿、答儿脑儿、迭蔑可儿之地,汝则居之。”又,至元七年,斡罗陈万户及其妃囊加真公主请于朝曰:“本藩所受农土,在上都东北三百里答儿海子,实本藩驻夏之地,可建城邑以居。”帝从之,遂名其地为应昌云云。案:答儿脑儿、答儿海子,即达里泊,元时为弘吉剌氏分地。弘吉剌世尚公主,故有公主离宫。是鱼儿泺即今达里泊,更不容疑。又,《世祖纪》:中统元年六月,诏燕京、西京、北京三路宣抚使运米十万石,输开平府及抚州、沙井、靖州、鱼儿泺,以备军储。鱼儿泺与开平、抚州等连言,亦即达里泊之一证。近人乃或以《秘史》之捕鱼儿海子、今之贝尔湖当之,度以地望,殊不然也。又,此处鱼儿泺,拉施特书作“戈奥儿”,殆亦“冈爱”之异译。〕
命三合拔都
〔《元史 本纪》作“三哥拔都”,拉施特书作〕
“撒木哈把阿秃儿”,即前散只兀儿三木合拔都。帅蒙古兵万骑,由西夏掠京兆,出潼关,破嵩、汝等郡,直趋汴梁。至杏花营,大掠河南。回至陕州,适河冰合,遂渡而北。金元帅邪答忽、监军斜烈以北京来降。
〔诸本“邪”作“那”,今从何校改。邪答忽即寅答虎,其以北京来降,事详《元史 木华黎传》。拉施特书“撒木哈把阿秃儿自陕州渡黄河,趋西京。金二将守西京,曰寅答尔,曰罕撒儿撒烈,出城迎降”,与《元史》异。案:此《录》纪此事亦承上文,则自陕州北渡当至西京,无与北京事。或“北”本作“西”,后人改之与?〕
上遣脱脱栾阇儿必
〔《秘史》作“脱仑扯儿必”,又作“脱栾”。〕
帅蒙古、契丹、汉军南征,降真定,破大名,至东平,阻水不克,大掠而还,金人复取之。
〔案:此年事,拉施特书自“张复等守信安”以上系之鸡年,自“上驻鱼儿泺”以下系之犬年。《元史 本纪》则以中间陷中都一事系之乙亥,余略与此《录》同。《元史》是也,何校改从《元史》则又不必。盖此《录》虽用编年体,而于入中都一事则又由行文之便。终言之,未必定有错简。拉氏书与此《录》系年虽异,而次序则同,此其一证。至其系年之殊,则由彼书脱“猴年”字,故申、酉、戌三年事遂递上一年耳。〕
乙亥,金右副元帅七斤以通州降。木华黎攻北京,金元帅寅答虎等以城降。金御史中丞李英等率师援中都,战于霸州,败之。中都留守完颜福兴仰药死,抹捻尽忠弃城走,明安入守之。诏史天倪南征,取平州。木华黎遣史进道攻广宁府,降之。是秋,取城邑凡八百六十有二。
〔案:此节系明人羼入。盖乙亥事,此《录》以行文之便豫叙于甲戌,故此年无事。拉施特书亦无猪年事,其证也。后人取《元史 本纪》补之,不悟与上复重,且称名亦不合也(如秦忠作“抹捻尽忠”)。〕
丙子,锦州帅张鲸以锦州、广宁等郡来降,俄而复叛,自号辽西王,改元大汉。上命木花里以左军讨平之。
〔《元史 本纪》:九年甲戌,锦州张鲸杀其节度使,自立为临海王,遣使来降。十年乙亥,张鲸谋叛伏诛。鲸弟致遂据锦州,僣号汉兴皇帝,改元兴龙。十一年丙子,张致陷兴中府,木华黎讨平之。《元史》以此事分系甲、乙、丙三年,此《录》则因记平锦州事,兼及其缘起耳。何本脱“俄而复叛”以下二十一字,今从《说郛》本、汪本补。〕
丁丑上遣大将速不台拔都以铁裹车轮,征蔑儿乞部,与先遣征西前锋脱忽察儿二千骑合,
〔汪、何二本“二千”作“三千”,今从《说郛》本。〕
至崭河,
〔《秘史》作“垂河”,今吹河也。〕
遇其长,大战,尽灭蔑儿乞还。是岁,吐麻部主带都剌莎儿合
〔汪、何二本“儿合”作“合儿”,今从《说郛》本。《秘史》作“豁里秃马惕官人歹都忽勒莎豁”。〕
既附而叛。上命博罗浑那颜、都鲁伯
〔《秘史》作“朵儿伯朵黑申”。〕
二将讨平之,博罗浑那颜卒于彼。
〔案:遣速不台征蔑儿乞事,《秘史》系于牛儿年,然在灭乃蛮之后,获札木合之前,则所谓“牛年”乃“乙丑”非“丁丑”也。至速不台杀蔑儿乞亡虏忽都等,及平吐麻部,《秘史》虽不著年岁,然皆系于伐金之前,疑此《录》误也。〕
戊寅,封木华黎为国王,率王孤部万骑、
〔诸本“孤”作“狐”,今从何校改。〕
火朱勒部千骑、兀鲁部四千骑、
〔兀鲁,前作“兀鲁吾”〕
忙兀部将木哥汉札千骑、
〔木哥汉札,《秘史》蒙文作“蒙可合勒札”,《元史 太宗纪》作“蒙古寒札”,《畏答儿传》作“忙哥”。〕
弘吉剌部按赤那颜三千骑、
〔前作“斡陈那颜”。《蒙鞑备录》:“按赤那邪见封尚书令,乃成吉思正后之弟,部下亦有骑军十余万。所统之人颇循法,鞑人自言随国王者皆恶,随尚书令者皆善也。”〕
亦乞剌部孛徒二千骑、札剌儿部及带孙等二千骑,
〔《蒙鞑备录》:“国王弟二人,长曰抹歌,见在成吉思处为护卫,次曰带孙郡王,每随侍焉。”带孙即札剌儿部长,“及”字疑衍。〕
同北京诸部乌叶儿元帅、
〔即吾也而,《元史》有传。〕
秃花元帅
〔即耶律秃花,《元史》有传。〕
所将汉兵,及札剌儿所将契丹兵,
〔诸本“札”作“北”。案:即甲戌年,契丹兵所推为帅之札剌儿也,今订正。〕
南伐金国。
〔何本“南”作“原”,今从《说郛》本、汪本。〕
别遣哲别攻曲出律可汗,至撒里桓地克之。
〔《辽史 天祚纪》:西辽仁宗次子直鲁古在位三十四年时,秋出猎,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袭其位。此正其据西辽时也。撒里桓,《秘史》作“撒里黑昆”,徐星伯谓即今叶尔羌西八百里之色勒库勒是也。〕
先,吐麻部叛,上遣征兵乞儿乞思部。
〔何本无“乞思”二字,今从《说郛》本增。汪本作“乞儿乞儿部”,下“儿”字亦“思”之讹,前作“乞力吉斯”。〕
不从,亦叛去。遂命大太子往讨之,
〔汪、何二本“命”上有“先”字,下无“大”字,今从《说郛》本。〕
以不花为前锋,
〔不花,《秘史》作“不合”,木华黎之弟。〕
追乞儿乞思,
〔诸本无下“乞”字,今订补。〕
至亦马儿河而还。
〔亦马儿河,某氏以为今自乌梁海入俄境之阿穆哈河,屠敬山谓即叶密立河。〕
大太子领兵涉谦河水,顺下,招降之,
〔《元史 地理志 西北地附录》:“谦谦州,谦河经其中。”即《唐书 黠戛斯传》之剑河,今之克穆河也。〕
因克乌思、憾哈纳思、帖良兀、克失的迷、火因亦儿干诸部。
〔汪、何二本“因”作“困”,“乌”作“为”,“儿”作“而”,又无“纳”字,今从《说郛》本增改。《秘史》“乌思”作“兀儿速惕”,“憾哈纳思”作“合卜合纳思”,“帖良兀”作“田列克”,“克失的迷”作“客思的因”。《元史 西北地附录》:“乌思在谦河之北,撼合纳在乌思东。”拉施特书云:“谦河之东有兀儿速惕、帖良古惕、客思的迷三族,居拜喀勒湖西,与斡亦剌惕、吉儿吉思为邻”云云。〕
火因亦儿干,
〔《秘史》作“槐因亦儿坚”,义为林木中百姓。谓以上四部皆林木中百姓,非别有火因亦儿干一部也。
《秘史》大太子征克儿克思及招降林木中百姓事系于兔儿年,远在辛未伐金之前,则此兔儿年乃“丁卯”非“己卯”也。此《录》系于己卯之前一年,疑撰人欲系此事于己卯,而未及厘正也。〕
己卯,上总兵征西域。
〔何本无此八字,今从《说郛》本、汪本增。〕
庚辰,—亡至也儿的石河住夏。秋,进兵,所过城皆克。至斡脱罗儿城,
〔《秘史》作“兀都剌儿”,《元史 本纪》别作“讹答剌”,《地理志》作“兀提剌儿”。耶律文正《西游录》:“苦盏西北五百里有讹打剌城。”〕
上留二太子、三太子攻守,寻克之。
辛巳,上与四太子进攻卜哈儿、薛迷思干等城,皆克之。
〔何本“进”作“追”,今从《说郛》本、汪本。卜哈儿,《秘史》作“不合儿”,《元史》别作“蒲华”,今之布哈尔也。薛迷思干,《秘史》作“薛迷思加”,《元史 太祖纪》别作“寻斯干”,《地理志》作“撒麻耳干”,今名同。〕
大太子又克养吉干、八儿真等城。
〔八儿真,《元史 地理志》作“巴耳赤刊”。〕
夏,上避暑于西域速里坛避暑之地,
〔诸本“里”作“望”,今订正。速里坛下有原注曰:“西域可汗之称也。”何本“称”作“林”,今从《说郛》本、汪本。〕
命忽都忽那颜为前锋。
〔汪、何二本无下“忽”字,从《说郛》本增。〕
秋,分遣大太子、三太子率右军攻玉龙杰赤城,
〔诸本“玉”作“王”,今从何校改。《秘史》作“兀笼格赤”。《秘史》攻兀笼格赤者,为拙赤、察阿歹、斡歌歹三人,则此尚脱“二太子”三字。《西游录》:“蒲华之西有大河,西入于海。其西有玉里犍城,梭里檀母后所居,富庶又盛于蒲华。”〕
以军集奏闻,上有旨曰:“军既集,可听三太子节制也。”于是上进兵,过铁门关,命四太子攻也里、泥沙兀儿等城。
〔汪、何二本无“命”字,又城上有“处”字,今从《说郛》本增删。《秘史》“也里”作“亦鲁”,“泥沙兀儿”作“亦薛不儿”。《元史 地理志》作“乃沙不耳”。下作“匿察兀儿”,二城并在阿母河南。〕
上亲克迭儿密城。
〔《元史 地理志》作“忒耳迷”,即唐时怛密国,在今阿母河北。〕
又破班勒纥城,
〔《元史 地理志》作“巴里黑”,即唐时缚喝国,在阿母河南。〕
围守塔里寒寨。
〔汪、何二本“塔”作“哈”,今从《说郛》本。又,诸本无“寒”字,何校据《元史 本纪》增。塔里寒,《元史 地理志》作“塔里干”,《马哥 波罗行记》谓距班勒纥十二日程。〕
冬,四太子又克马鲁察叶可、马卢、昔剌思等城,复进兵。
壬午春,又克徒思、匿察兀儿等城。
〔徒思,《元史 地理志》作“途思”。〕
上以暑气方隆,遣使招四太子速还,因经木剌奚国,
〔刘郁《西使记》作“木乃夷”。〕
大掠之。渡搠搠兰河,
〔何本不重“搠”字,今从《说郛》本、汪本。《元史》同《秘史》作“出黑扯连城”。〕
克野里等城。
〔前作“也里”。〕
上方攻塔里寒寨,朝觐毕,并兵克之。三太子克玉龙杰赤城,大太子还营所。寨破后,二太子、三太子始来相觐。
〔汪、何二本“始”作“姑”,今从《说郛》本。〕
是夏,避暑于塔里寒寨高原。
〔何本“寒”作“河”,今从《说郛》本、汪本。〕
时西域速里坛札兰丁
〔《秘史》作“札剌勒丁莎勒坛”。〕
遁去,遂命哲别为先锋迫之,再遣速不台拔都为继,又遣脱忽察儿殿其后。哲别至蔑里可汗城,
〔蔑里可汗,《秘史》作“罕篾力克”。〕
不犯而过。速不台拔都亦如之。脱忽察儿至,与其外军战。蔑里可汗惧,弃城走。忽都忽那颜闻之,率兵进袭。时蔑里可汗与札阑丁合,就战,
〔《说郛》本“就”作“既”,今从汪、何二本。〕
我不利,遂遣使以闻。上自塔里寒寨率精锐亲击之,追及辛口连河,
〔《说郛》本作“辛自连河”,汪、何二本作“辛自速河”,今从某氏校改正。《秘史》作“申沐涟”,今印度河。〕
获蔑里可汗,屠其众。札阑丁脱身入河,泳水而遁。遂遣八剌那颜
〔《秘史》作“巴剌”。〕
将兵急迫之,不获。因大虏忻都人民之半而还。
〔诸本“忻都”作“折相”,今从何校改正。〕
癸未有,上兵循辛目连河而上,
〔诸本“上”作“止”,今订正。〕
命三太子循河而下,
〔汪、何二本无“下”字,何增“南”字,并改“上”、“止”字为“北”,今从《说郛》本订正。〕
至昔思丹城,
〔汪、何二本“昔”上有“不”字,即上句“下”字之倒误,今从《说郛》本删。《秘史》作“昔思田”。〕
欲攻之,遣使来禀命。上曰:“隆暑将及,宜别遣将攻之。”夏,上避暑于八鲁湾川,
〔《秘史》作“巴鲁安客额儿”,屠敬山口:“在今阿富汗都城喀布尔东北。”〕
候八剌那颜,因讨近敌,悉千之。八剌那颜军至,遂行至可温寨,三太子亦至。上既定西域,置达鲁花赤于各城,监治之。
甲中,旋师住冬,避暑,且止且行。
〔诸本“冬”作“各”,从何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