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6000000004

第4章

制意释名者。命是形根有生所贵。凡在含灵莫不宝重。故涅槃经佛诫阇王。虽复人畜贵贱有殊。宝命重死无有异也。然则大士为怀仁慈居先。宁容恣己快心夺彼所重。特违慈行故先制之。又声闻脱缚为先故首制淫。菩萨慈济为上故初禁杀。又此十重七众共持故杀戒在初。释名者。报形相续假名为生。违缘逼害名之为杀。具缘成犯者。成犯之缘通别各五。通缘五者。一受菩萨净戒。二住己自性非狂乱等。三非重苦所逼反此无犯。故菩萨地云。一切处无违犯者。谓若彼心增上狂乱。若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净戒律仪。义加二缘。一有忆念。谓转生时若忆先受随作成犯。若不忆念虽作无犯。二无利生缘。若有利生处许行杀等故。前三及二为通缘五。别缘五者。五十九云。若广建立十恶业道自性差别复由五相。何等为五。一事。二想。三欲乐。四烦恼。五方便究竟。事者。一一业道各别决定所依处事。或有情数或非有情数。随其所应十恶业道依之而转。想者有四。谓一于彼非彼想(如律所云。人非人想)。二非于彼彼想(非人人想)。三于彼彼想(人作人想)。四非于彼非彼想(非人非人想)。欲乐者。或有倒想或无倒想。乐所作欲。烦恼者。或贪或嗔或痴。或贪嗔或贪痴或嗔痴。或贪嗔痴一切皆具。方便究竟者。即于所欲作业随起方便。或于尔时或于后时而得究竟。由此五相成于杀生。乃至邪见诸业道中。随其所应当广建立圆满自性。十种差别论文如是。今依彼意释此犯缘。杀中事者。谓有情数众生为事。此有三品。一上品。谓佛圣人。父母师僧害即犯逆并重。下三果人。一云非逆。涅槃经中入中杀故。毕定菩萨同上杀科。一云是逆。下七逆中唯言杀圣人。不云无学。故杀养胎母。一云犯逆。于菩萨过重故。一云唯重。非生本故。二中品。谓人天害唯犯重。三下品。谓下四趣。一云。若害但犯轻垢。非道器故。文云一切有命者。举轻况重耳。声闻戒中亦云乃至蚁子不应夺命。岂即成重。一云成重。文无简故。声闻戒中初虽总说。下则简别。此中不尔。曾无简别。故知是重。想者。论云。若能害者于众生所作众生想。起害生欲。此想即名于彼众生不颠倒。然想有三。一不倒想。谓如人作人想。即第三句于彼彼想。及非人作非人想即第四句非于彼非彼想。二颠倒想。谓人作非人想。即是第一句于彼非彼想。及于非人作人想即第二句非于彼彼想。三疑想。谓人非人疑非人人疑。论虽不说准律应有不倒。二中人人想犯根本。非人非人想无犯。若望非畜亦犯根本。今就非情故说无犯倒想中二俱不犯本。然应分别。初人作非人想本迷不犯。转想亦犯。后非人人想虽不犯本一向有罪。犯方便故。欲乐者论云。依此想故作如是心。我当害生。如是名为杀生。欲乐此则杀思名为欲。张等。漫者随遇悉害。若漫心者随所遇境皆成根本。若克心者心境相称即成根本。若不相称不遂故轻。烦恼者论云。此能害者或贪所弊。或嗔所弊。或痴所弊。或二所弊。或三所弊。而起作心。是名烦恼。方便究竟者。彼由欲乐及染污心。或自或他发起方便加害众生。若害无间彼便命终即此方便。当于尔时说名成就究竟业道。若于后时彼方命终。由此方便彼命终时乃名成就究竟业道。结犯轻重有三。一方便根本相对分别。方便阙缘不遂故轻。根本缘具畅业故重。二就本中随境轻重。随三品境业轻重故。三就一境中。随心轻重随能起心有轻重故。成业亦尔。染不染犯故。误心异。其义可知。学处同异者。此戒大小俱制道俗亦同。然大小乘不全同也。一轻重异。声闻唯人是重。余皆为轻。大士三境俱重。二开遮异。声闻唯遮无开。大士有益便开。菩萨地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诸性罪小分现行。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谓如菩萨见劫盗贼为贪财故欲杀多生。或后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复欲造多无间业。见是事已发心思惟。我若断彼恶众生命当堕地狱。如其不断无间业成当受大苦。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菩萨意乐思惟。于彼众生或以善心或无记心知此事已。为当来故深生惭愧。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如仙誉王害五百婆罗门。即其事也。制心制色亦不同也。就文有三。一标人。即佛子也。未受菩萨戒非此所制故。如声闻戒若比丘例。二叙犯事。若自杀业是。三结罪名。是菩萨波罗夷罪也。叙犯事中又三。一举不应制不得作。二是菩萨下举所应教令常作。三而自恣心下还举不应成犯事也。初不应中又三。初六句明犯事。次四句辨犯成。后乃至一切有命者。古判举轻况重。今谓结犯分齐也。就犯事中初二易了。方便杀者。如倚拨与药等。赞叹杀者。由我赞叹前人死也。见作随喜者。由我随喜前人死也。乃至咒杀者。谓毗陀罗等咒。由诵此咒前人被死。杀事多种。略余取此故云乃至。如堕胎安腹遣使重使等。其类非一。就成犯中。杀业者。于三业中随由一业成杀事也。杀法者。谓杀方法或刀斫或箭射等。杀因者。谓因等起心。杀缘者。谓事想欲乐烦恼方便。如上所说。应事易了。还举不应中。自恣心者。于佛所制无所顾惮。纵自愚情随缘造作。快意杀生者。于内无迷谬。于外无逼切。以了了心行杀生也。结罪名中波罗夷者。此云堕不如意处。亦云他胜处。出家受戒本为制魔。然由犯戒堕在不如之处。故云堕不如处。彼胜我负故云他胜处。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赞叹盗见作随喜乃至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二盗戒

制意释名者。财为外命。有待所资自除己我莫不爱护。大士为怀应当助生福乐。而变侵损他物润己长贪。违行处深。故次制也。盗犹不与取之名也。窃取名偷。显夺名劫。盗通二也。具缘犯中。不与取事者论云。谓他所摄物。有人准律唯取人物五钱已上方犯重也。一云不尔。文云乃至鬼神有上物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故知异声闻也。想者他物他物想也。倒不倒四句准杀应知。欲乐者谓劫盗欲。烦恼者。谓三种中或单或具。方便究竟者。谓起方便移离本处。结犯轻重准杀应知。学处同异者亦准杀也。菩萨地云。又如菩萨见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恶于诸有情无有慈愍专行逼恼。菩萨见已思择彼恶。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若废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又如菩萨见劫盗贼夺他财物若僧伽物。窣堵波物。取多物已执为己有纵情受用。菩萨见已起怜愍心。于彼有情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逼而夺取勿令受用。如是财故当受长夜无义无利。由此因缘所夺财宝若僧伽物还复僧伽。窣堵波物还窣堵波。若有情物还复有情。又见众主或园林主取僧伽物窣堵波物。言是己有纵情受用。菩萨见已思择彼恶起怜愍心。勿令因此邪受用业。当受长夜无义无利。随力所能废其所主。菩萨如是虽不与取而无违犯生多功德。就文中如前又三。叙犯事中先辨不应犯事有四。第四咒盗成犯四句。后方列。方便盗者如律云。受供比丘语施主云。受汝供养。是阿罗汉等是也。若得供者罪兼二事。谓妄语盗。咒盗者。诵咒令物自来也。无赞喜者。不由赞喜成自业故。鬼神有主物者。谓神庙中物或鬼神即为主。或余为守护主也。劫贼物者。谓官所收劫贼物也。又可劫贼物者。本虽是我物。若劫夺而取即成贼者物也。物无定属随取成其主故。

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三淫戒

分文如前。制意释名。经云。若不断淫尚障梵天。况得菩提。连羁生死不得离者寔由兹矣。故制之令断。荒色名淫亦名非梵行。诸戒虽皆非梵。此染垢过重故偏目也。具缘中。事者三境皆重。又律中唯女三道男二处是重境。余处非重。若准经文。及非道行淫。故知菩萨于非道亦重。又瑜伽论云。欲邪业道事者。谓女所不应行。设所应行。非支非处。非时非量。若不应理。一切男及不男。若于母等。母等所护。名不应行。除产门外所有余分皆名非支。若秽下时。胎圆满时。饮儿乳时。受斋戒时。或有病时。谓所有病匪宜习欲。是名非时。若诸尊重所集会处。或灵庙中。或大众前。或坚鞭地高下不平令不安稳。如是等处说名非处。过量而行名为非量。不依世礼故名非理。若自行欲。若媒合他。此二皆名欲邪行摄。想者。于彼彼想。若准律文。于道道想。于道非道想及疑。皆成重也。欲乐者。谓乐行之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两两交会。结犯轻重者。随境随心。准前可知。学处同异者。大小同制。出家五众正邪俱禁。在家二众制邪开正。菩萨地云。又如菩萨处在居家。见母邑现无系属习淫欲法继心菩萨求非梵行。菩萨见已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随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处令种善根。亦当令其舍不善业。住慈愍心行非梵行。虽习如是秽染之法。而无所犯多生功德。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一切不应行非梵行。文中自淫教人淫者。声闻法中自淫成重。教人非重。大乘法中自他俱重。及非道行淫者。声闻法中女三处男二处行即犯重。非道行者不犯重也。大乘法中道及非道俱犯重也。瑜伽淫业道亦如是说也。余文可知。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四妄语戒

制意释名者。令人虚解。违真之甚。故制之。违想而说故名妄语。事设是实。若违内心。皆名妄语。具缘中事。谓见闻觉知不见不闻不觉不知。想者。谓于见等或翻彼想。翻想有二事。一想事俱翻。如不见事起不见想而说言见。二翻想不翻事。如不见事起见想而言不见。此二俱成妄语也。欲乐者。谓覆藏想乐说之欲。烦恼者如上。方便究竟者。谓时众及对论者领解结犯。轻重者。若随境论。一云。三品境俱重。一云。唯上中结重。对下境唯轻垢也。随心可知。又若准律。唯说上人法。犯重令既无简别。理应通制学处同异者。大小乘俱制。道俗亦同也。又大乘中有益处开。菩萨地云。又如菩萨为多有情解脱命难囹圄缚难刖手足难劓鼻刵耳[剜-夗+死]眼等难。虽诸菩萨为自命难亦不正知说于妄语。然为救脱彼有情。故知而思择故说妄语。以要言之。菩萨唯观有情义利。自非无义利。自无染心。唯为饶益诸有情故。覆想正知而说异语。说是语时。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释文中余事易解。身心妄语者。身妄语谓由身业表示令人妄解。如由起坐表知是圣等。心妄语者。如说戒时默表清净。虽由二表令他妄解。而所成业语业所摄。故云妄语。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五酤酒戒

制意释名者。酒是开放逸处失诸善法。如论云。除破僧事若醉酒时余逆法可造。三十六失十种过患律论俱示。若唯自饮过失犹轻。若酤而求利损处甚广。故虽非性恶同制为重。酤者贩博之名也。味浓易耽。虽甘而毒故云酒也。具缘中事者。谓酒体成也。论云。宰罗若迷疑邪未陀放逸处。谷所成宰罗若。余果成名迷疑邪。简异未成已坏名未陀也。想者律云。酒酒想。酒非酒疑。酒非酒想。皆结正罪。准彼制。此酤亦应尔。又可律就饮说三句皆犯。若就酤说。心境相应。方可结重。欲乐者。欲以酒与人求利心也。烦恼者。三中随一或具二三。方便究竟者。一云。授与人时便犯。不待前人饮与不饮。一云。待前人饮方犯。结犯轻重者。就境言之。律中与亲里贩卖罪轻。以希利心轻故。义准沽酒亦应然。若与上中境人者。是正所制重也。若下品境。事希故应轻也。七众同犯。大小乘俱制。而重轻异。大士过重。声闻唯犯贩卖戒。即第三篇也。释文可解。

若佛子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六说他罪过戒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美和纯真伴青春

    美和纯真伴青春

    我是本小说的主角,我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不一样的青春,我们我是一个繁华都市长大的孩子,由于一些原因来所以所小县城读书,在这里他们为父母和自己努力,在这里我看到最真诚的笑脸和拥有梦想的执着,他们改变了我,在这里我收获了友情和爱与被爱的权利。我是小说中的女主角--晓雪
  • 玄令

    玄令

    一个山村小子,偶然得到一块神奇令牌后,机缘巧合下,走上了修仙之路,然后在各种危机中取得一线生机,一步一步走上巅峰之路。
  • 二次元黄毛系统

    二次元黄毛系统

    圣杯战争中是谁手持神器,吊打一切?吉尔伽美什!是黄毛!是黄毛!大难面前,是谁能够挺身而出,拯救世界?黑崎一护!漩涡鸣人!是黄毛!是黄毛!是黄毛!女主面前,是谁能够逆袭而上,牛头主角?是黄毛!是黄毛!谁是黄毛?我是黄毛!
  • 空间之世外桃源

    空间之世外桃源

    苏曼曼获得了一个世外桃源空间,让她的世界变了样。
  • 老子是天帝

    老子是天帝

    超级无敌败家子一觉醒来,身边的一切都变了。喝的是琼浆玉液,吃的是蟠桃仙丹,玩的是仙女神姬……要问老子为什么?老子是天帝大人呐!【唯一书友群:545649378】
  • 无敌学渣

    无敌学渣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惊天曜圣

    惊天曜圣

    通天之境,乃是这个世界上修炼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厉害的境界,无数的修士为了到达这个境界,蠢蠢欲动!来自一个小地方燕阳城的少年,从此走近了这些高手的视线之中,打破了已久的平衡,从此,这个世界在也不像以前那样平静了。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 拒神为魔

    拒神为魔

    原本自己只想做一个普通的修仙者,保护自己的家人,见到自己的父母,可是因为自己的善良却毁了自己的目标,既然善良也是一种错,那就化身为魔
  • EXOcp原创文集

    EXOcp原创文集

    勋鹿、灿白、开度、牛绵、鹿白、灿勋、牛鹿、繁星、牛灿、开白、城堡、星辰……66对EXO所有CP的温情浪漫汇集。错过=过错,别让真爱因距离受挫,别让炙热的心因分离而堕落,别让罗曼蒂克的花朵因世态炎凉而枯萎……青春是华丽的圆舞曲,青春我讴歌你的欢欣,青春你一去不复返……愿初心不变,愿花好月圆人长久……致我挚爱的十二位少年,EXO,永远唯12!1,2,3,EXO,WeAreOne!
  • 魔圣崛起

    魔圣崛起

    未来星际的世界.....人类大迁移之后的今天.....一个青年正在缓缓崛起,偶得上古功法却不识字,偶然恢复前世记忆却又丢失,幸运常常伴随,但灾祸也会随之降临,他将如何站立在星际历史上的巅峰?可能会不定时不定期的更新,谢谢我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