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頌濾水觀蟲。以防殺業也。凡於河池溪井取水。或飲或用。須以白碟盛水觀察。無蟲方用。有即以密絹濾之。囊中之蟲。輕翻淨器中。送還本處。或置七日不乾池水中。並須輕手徐放。不得懸棄。令蟲悶絕而死。若不流水。蟲生無恒。故須三時諦觀諦察。佛制出家五眾。行必持囊。若故違者。隨蟲死數。獲罪多少。如義淨三藏云。若行三五里。無囊不去。若知寺不濾水。不合飡飲。渴死長途。足為龜鏡。如來聖教。慈悲為本。性罪之內。殺生最初。是故智人。特宜存護。若將此為輕者。更復何有重哉。設使學通三藏。坐證四禪。鎮想無生。澄心空理。若不護命。依教奉行。終亦不免佛所呵責。十惡初罪。誰代受之。且如見人放生。不過數口。眾共聚看。彈指稱善。寧知房內用水。日殺千生萬生。既知理教不輕。宜應細濾細察。自利利他。善護善思。復有令人耕田種植。規圖小利。不見大尤。水陸俱傷。殺生無數。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如束手泉門。任他分處。故經云。殺生之罪。當墮三途。設得為人。短命多病。嗚呼此苦。誰當受之。脫有能為。善哉甚善。可謂釋迦末法。共結慈念之因。彌勒初成。俱證無生之果。
用水須護淨 淨污勿相觸 一切淨觸物 護淨並須知 出家當淨潔 免招黑業殃 世尊金口言 豈容不信受
此頌明物分淨觸。觸者觸犯也。又污也。飲用之水名淨。洗濯之水名觸。上身所用之物名淨。下身所用之物名觸。不得以污觸淨。若手觸污。須盥已。然後執淨。免招黑業殃者。昔有一比丘精進。為僧執事。常以手拄僧盛食等器。教令取用。死墮餓鬼中。蟲咬身痛。兩手擘胸裂肉。欲取糞食。諸鬼推排。不能得前。餓極欲死。搏喉吹噀。而大呻喚。求僧呪願。方得糞食。昔佛入城。見一人脊背皆黑。而告阿難曰。此人往昔於迦葉佛法中出家。遂以隨宜惡物。襯僧臥具。由彼昔時黑業惡報。墮於地獄。又五百生中。常招黑背。此之二緣。出五百問。及根本部中。餘如護淨經說。自須慎之。
淨手持香華 不應先聞齅 萎華棄淨處 無令足踐踏 爐瓶皆淨拭 椅案悉除塵 經書供養具 不得以口吹 凡為禮誦習 咸應淨盥潄 看經勿談話 如對世尊容
此頌絜敬之法。經是佛語。亦是佛師。一切諸佛。由斯而成正覺。故須恭敬。如對世尊容。如因果經云。觸手請經。當獲廁中蟲報。其餘潔敬。可自知之。
師若出外時 守房勤習誦 回當却迎逆 接持衣鉢等 若喚同行時 低頭隨後去 輕步勿揚塵 足莫踏師影 到處應側侍 教坐乃可坐 有問方隨答 無得擅出言 歸寺為解勞 敷座令消息 日沒淨浣潄 遶塔禮正覺
此頌隨師行住之儀。守房應習誦者。令無掉舉放逸虗度光陰也。低頭隨後者。謂不得左右顧視。看他奇物。而亂念失儀也。無得擅出言者。謂師不問。無得矜誇。擅自出言也。為解勞者。敷座。按摩。問訊等。是也。
夜暗明燈燭 慈心以物覆 護彼諸蟲蛾 自獲善果報 燈有食火蟲 滅慎無口吹 應用物徐隱 活蟲不失儀
此頌護生順法之儀。欲明燈時。應先然佛燈。次然餘處燈。以慈心護生。故用物覆罩。無致傷諸蟲蛾。燈有食火之蟲。恐人口氣損彼。故不聽口吹。應用物剔去燋炷。徐徐隱滅。既無傷生之過。復不失自威儀。是為自利利他也。
夜臥莫先師 為師按摩體 教臥乃當去 出房輕閉戶 未至中夜時 由當勤禪誦 臥法如獅王 右脇累兩足 繫念心在明 不可恣情臥 出家貪睡眠 失慧長愚冥
此頌坐臥法。應起在師前。臥在師後。師欲臥時。為師按摩身體。令四大調適。勿生厭心。以乖敬順之本。勤禪誦者。禪謂坐禪。誦謂讀誦經律也。臥法如獅王者。經云。獸王師子。若欲眠時。足足相累。伸尾在後。右脅而臥。比丘初夜。或經行。或坐禪。至中夜時入室。如師子王臥。意係明想。正念正智。恒念起想。於後夜時。速從臥起。或經行。或坐禪。律云。敷時應右敷。頭向衣架。不得以脚向二師長老。不得初夜便唱言虗極而臥。當正思惟業。至中夜乃臥。若仰向者。是阿修羅臥。覆地者。是餓鬼臥。左脇者。是貪欲人臥。比丘應如師子獸王。順身右脇著下。累足合口。舌拄上齶。枕右手。舒左手順身上。不捨念慧。思惟起想。至後夜。當起。正坐思惟己業。失慧長愚冥者。發覺淨心經云。樂睡眠者。多有懶惰。身體沉重。威德薄少。飲食不消。體生瘡皰。增長癡網。智慧羸弱。當趣黑暗。稟質愚癡。多諸煩惱。善法不生。
大小便將來 不得留忍耐 依時即當行 先具淨水土 脫換淨衣履 低頭直視去 至廁須彈指 覺彼內人知 登上徐抽衣 勿觸傍墮地 蹲已復彈指 警諸非人類 不應低頭視 努力而作聲 乃至洟唾壁 持草以畫字 便訖籌物拭 方以水土洗 洗時用左手 無名指揩觸 未淨盥手來 慎無執捉物 牽衣提洗器 悉用其右手 或灰或黃土 浣手二七度 左手先洗七 後七兩手浣 如上所作為 各念呪七徧 歸房三潄口 便利事乃訖 此等清淨行 皆是佛親說 無得生輕誹 自招其苦報 既以信出家 常須順正教 謹心而奉行 自獲勝功德 淨潔修行道 諸天咸敬仰
此頌便利事。言用灰土。不用餘物者。為防傷生。如皂夾茶麩。即傷諸蟲故也。各念呪七遍者。謂登廁時。洗淨時。去穢時。洗手時。如是洗淨之法。備載大律。凡為師者。自當教授。此不繁錄。佛告諸苾蒭。汝等當知。此是常行。恒須在意。如是洗淨。有大利益。令身清潔。諸天敬奉。是故汝等。從今已去。若苾芻。苾芻尼。學戒女。求寂男。求寂女。近事男。近事女。歸依於我。以我為師者。咸應洗淨。若不如法洗淨者。不應繞塔行道。不合禮佛讀經。自不禮他。亦不受禮。不應噉食。不坐僧牀。亦不入眾。由身不淨。不如法故。能令諸天見不生喜。所持呪法。皆無效驗。若作齋供。書經造像。得福寡薄。汝等皆依我言教。無得自欺。作不淨法。懈怠放逸。為下品行。當墮惡道。云云。今時或有洗者。全不依法。反招穢污。得罪彌重。其為師者。不可不慎以教弟子。若自慢法。而欲使弟子恭順。無有是處。
修道不求榮 知足行分衛 自折我慢幢 福利彼檀越 不望施得美 與麤亦不嫌 趣得支身命 行道長法軀 設被他毀辱 歡喜而忍受 慎勿以瞋對 彼此兩自損 唯加於善願 令彼後信長 若得好飲食 當持奉上師 師若不取時 乃可自飡食 噉嚼勿語話 有喚咽已應 食託說伽陀 以報施者恩 沙彌年幼稚 不應獨行乞 師僧無餘濟 乞時當隨師
此頌自護護他之儀。出家本為自折憍慢。令施得福。故行分衛。少欲知足。食取支命。故不求美。修行道業。以長法身。故不嫌麤。原欲福利於彼。故被辱不瞋。猶加善願。令入菩提。若以瞋對。永失彼信。自違息慈之行。則兩皆俱損矣。增一經云。佛告諸比丘。施主能施四事。能成戒定慧。多所饒益。故諸比丘。應當恭敬慈心于檀越。小恩尚不忘。何況大者。應三業精進。使彼施主福不唐捐。終獲大果。名稱流布。亦如迷者得指路。怖者與無畏。乏者與糧。盲者得眼等。食訖說伽陀者。即是施頌。或誦飯食已訖頌。及所謂布施者頌。準如律教。出家五眾。每于食了之時。皆須誦一兩伽陀。報施者恩。隨于靜處。或坐或立。或可經行。先誦小經。一紙半紙。次誦伽陀。諸以寺舍房宇布施眾僧。造寺之主。及護寺天神。國主百僚。師僧父母。因緣眷屬。及一切眾生。若先亡者。願生西方。見阿彌陀佛。或生兜率。見慈氏如來。脫屣塵勞。悟無生忍。其現存者。願無病長壽。福智莊嚴。願我自身。無諸障惱。常持淨戒。不犯尸羅。于小罪中。心生大懼。于所犯罪。盡皆發露。盡未來際。不失信心。逢善知識。願生中國。離於人難。常存正見。至求解脫。恒與眾生。作不請之友。或生西方。得蒙記莂。即以此福。並施一切。同出有流。證無上果。若於每日不作此念誦發願者。是懈怠人。不消信施。
二師如父母 應以法利育 求寂念師德 過於父母恩 生長我戒身 養吾智慧命 非師之功力 其誰而能之 是故須勤事 尊重如世尊 師名及字號 不應輕稱舉 若他詢問時 云我因事至 乃說師之名 師名為某甲
此頌明知恩重德也。然世間之恩大者。無過父母。出世之恩大者。無過師長。故師有生戒身之恩。養慧命之德。妙因由斯而成。法身因之而立。比於世間恩。功莫大焉。或師有所未聞之法。應以自所聞者。而為說之。并以四事供養。故云應以法利育。法雖佛說。非人莫弘。能弘道者。師也。故云尊重如世尊。大論云。菩薩因師得菩提。云何不敬師。若不敬師。則失大利。如井無繩。水無由得。若依善師。三學增長。如樹大根。枝葉增長。是故佛說敬師如佛。若見師過。或實不實。其心自壞。失法勝利。善師無過。設有過者。不預於我。我從師求般若。故常須尊重。如律所教。弟子以四心看事和尚。一親愛師。二敬順師。三畏難師。四尊重侍養承接。如臣子之事君父。如是展轉相敬尊重瞻視。能令正法久住。若人問師名。應言我今因問至。乃敢說師名。師名上某字。下某字。若問字號。當直云某甲和尚。故云不得輕稱舉。
二師年戒臘 及與本生處 國土州縣名 一切咸應識
此頌二師年臘生處。二師者。和尚。阿闍黎也。外國稱和尚。此翻為力生。謂由師力。生長法身。出功德財。養智慧命也。若梵音。應云鄔波馱耶。此言親教師。謂親從師受教出世法也。阿闍黎。梵音正云。阿遮利耶。此言軌範師。謂能教弟子法則也。年謂生年。歲月日時也。戒臘謂出家受戒年月日也。本生處者。謂生於某國某州某縣也。如是師年戒臘生處。一切皆須知之。故云咸應識。
自所受戒年 月日并時影 一一皆須記 勿使失次第
此頌自得戒年月日時也。時謂此方支干。以一晝夜。分為十二時。時分八刻。影謂佛法中立表量影。以四指之杖。豎於日中。午前則影倒西。午後則影倒東。影滿四指。名一人影。餘一指半指。並須記識。若滿八指。名二人影。猶須分其午前午後。佛法俗法。悉任記之。
如是依教持 自利而利彼 正法日增長 是為真佛子
此頌總結十戒儀軌等法。如是依教持者。謂從初不殺。至後勿使失次第。咸須依教奉持。由信重奉持故。則正法常存。自利利他故。是為真佛弟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