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1300000004

第4章

沙门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幼怀淳孝敬养竭诚。恻隐之仁爰及蠢类。其动言立行若践规矩焉。加以志业聪敏克意好学。外国典籍莫不该贯。七曜五行之象。风角云物之占。推步盈缩悉穷其变。兼洞晓医术妙善针[血*豕]。睹色知病投药必济。乃至鸟兽鸣呼闻声知心。尝行见群[燕/鳥]忽谓伴曰。[燕/鳥]云应有送食者。顷之果有致焉。众咸奇之于是隽异之名被于西域。远近邻国咸敬而伟之。高虽在居家而奉戒精峻。讲集法施与时相续。后王薨将嗣国位。乃深惟苦空厌离名器。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综经藏尤精阿毗昙学。讽持禅经略尽其妙。既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以汉桓之初始到东夏。高才悟机敏一闻能达。至止未久大通华言。慨正法微广事宣译。高穷理尽性自识宿缘。多有神迹世莫能量。初高自称先身已经为安息王子。与其国中长者子俱共出家。分卫之时。值施主不称。每辄怼恨。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如此二十余年。乃与同学辞诀云。我当往广州毕宿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吾后。而性多恚怒。命过当受恶形。我若得道必当相度。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大乱。行路逢一年少。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负卿故远相偿。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时意也。遂申颈受刃容无惧色。贼遂杀之。观者填路。莫不骇其奇异。而此神识还为安息王太子。即今时世高身是。高游化中国宣经事毕。值灵帝之末关洛扰乱。乃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行达[邱-丘+共]亭湖庙。此庙旧有灵威。啇旅祈祷乃分风上下各无留滞。尝有乞神竹者。未许辄取。舫即覆没。竹还本处。自是舟人敬惮莫不慑影。高同旅三十余船奉牲请福。神乃降祝曰。船有沙门可更呼上。客咸惊愕请高入庙。神告高曰。吾昔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多嗔怒今为[邱-丘+共]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丰。以嗔恚故堕此神报。今见同学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秽污江湖。当度山西泽中。此身灭后恐堕地狱。吾有绢千疋并杂宝物。可为立法营塔使生善处也。高曰。故来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异众人必惧。高曰。但出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梵语数番赞呗数契。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辞别而去。舟侣扬帆。蟒复出身登山而望众人。举手然后乃灭。倏忽之顷便达豫章。即以庙物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暮有一少年。上船长跪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见。高谓船人曰。向之少年即[邱-丘+共]亭庙神得离恶形矣。于是庙神歇灭无复灵验。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郡蛇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世害己少年尚在。高径投其家说昔日偿对之事。并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余报。今当往会稽毕对。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恨前愆。厚相资供随高东游遂达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乱相。打者误着高头。应时殒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勤佛法具说事缘。远近闻知莫不悲叹。明三世之有征也。高以桓帝建和二年戊子至灵帝建宁三年庚戌二十余载。译大乘要慧等经九十五部。并义理明柝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凡在读者等斖斖然而不倦焉。世高本既王种名高外国。所以西方宾旅犹呼安侯至今为号焉。天竺自称书为天书语为天语。音训诡蹇与汉殊异。先后传译多致谬滥。唯高所出为群译之首。安公以为若及面禀不异见圣。列代明德咸赞而思焉。其释道安录。僧祐出三藏记。慧皎高僧传等。止云高译三十九部。费长房录便载一百七十六部。今以房录所载多是别生从大部出。未可以为翻译正数。今随次删之。如后所述 情离有罪经(房云世注伪疑今亦在疑伪录) 八光经 舍利弗问宝女经 舍利弗叹宝女说不思议经(亦直云叹宝女经) 申越长者悔过供佛经(亦云申起长者悔过经申越申起末详何正八光等四经并出大集) 四百三昧名经(出大云经) 摩诃衍精进度中罪报品经(出智度论) 大迦叶遇尼干子经(出长阿含) 阿难惑经(出人本欲生经) 第一四门经 第二四门经 第三四门经 甘露正意经(亦云佛入甘露调意经第一四门等四经出僧祐失译录亦出宝唱录并是大十二门经一部后人分品写出遂成四经) 尊者薄拘罗经(或直云薄拘罗经亦云薄拘罗答异学问经) 婆罗门行经 长者兄弟诣佛经(亦云长者梨师达多兄弟二人往佛所经薄拘罗等三经出中阿含) 五战斗人经 世间强盗布施经 梵天诣婆罗门讲堂经 郁伽居士见佛闻法醒悟经(亦云修伽陀居士佛为说法得性悟经) 水喻经(五战斗等五经并出增一阿含) 佛为婆罗门说四法经 佛为事火婆罗门说悟道经 佛为婆罗门说耕田经(或无田字) 佛为憍慢婆罗门说偈经 佛为频头婆罗门说像类经 佛为阿支罗迦叶说自他作苦经 目连见众生身毛如箭经 阿那律思惟目连神力经 无畏离车白阿难经 商人脱贼难经 世间言美色经 纯陀沙弥经(或作沙门或为淳字) 商人子作佛事经 婆罗门通达经论 外道出家经 婆罗门服白经 精勤四念处经 婆罗门虚伪经 佛为调马聚落主说法经 一切行不恒安住经 婆罗门问世尊将来有几佛经 婆罗门问佛布施得福经 豆遮婆罗门论议出家经 佛化火与(或作大与) 婆罗门出家经 浮水譬喻经(一名恒水流澍经或作流澍) 四吒婆罗门出家得道经 过去弹琴人经 婆罗门解知众术经 独富长者经(亦云独付长者财物无付经亦云长者命终无子付嘱经) 佛为年少婆罗门说知善不善经 佛为那拘罗长者说根熟经(或无罗根熟三字) 禅思满足经(说四法等三十二经并出杂阿含) 禅秘要经(出治禅病秘要法) 前世诤女经 子命过经 迦旃延无常经 审裸形子经(一名佛覆裸形子经) 鳖喻经(前世诤等五经并出生经) 镜面王经(出义足经) 三毒经 数息事经(上二小乘杂抄) 七老婆罗门请为弟子经 孤母丧一子经 斫毒树复生经 求离牢狱经 良时难遇经 昔有二人相爱敬经 慈仁不杀经 摩耶只女人谤佛生身入地狱经 最胜长者受咒愿经(亦直云受咒愿经) 佛神力救长者子经 佛度旃陀罗儿出家经 承事胜己经 调达生身入地狱经 多倒见众生经 长者夜输得非常观经(亦直云得非常观经七老婆罗门等一十五经并出出曜经) 人受身入阴经 人身四百四病经 五阴成败经 地狱罪人众苦经 人病医不能治经(人受身等五经并出修行道地经) 阿练若习禅法经(出坐禅三昧经) 莲华女经(出法句譬喻经) 迦叶诘阿难经(亦名迦叶责阿难双度罗汉喻经) 金色女经(迦叶诘阿难等二经出杂譬喻)

右八光经等八十五部八十五卷。长房等录皆云安高所出。今按隋开皇仁寿二本众经录及新括出别生抄经等。此等并从诸经别生。或非安高所出。不合足为翻译之数。今为实录故总删之 道行经一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见经后记朱士行汉录僧祐录等安公云道行品者般若抄也外国高明者所撰安为之序并注) 般舟三昧经二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见经后记高僧传等二经同时启夹故出日同也旧录云大般舟三昧经或一卷第二出与大集贤护经等同本)

右二部三卷其本并阙

沙门竺佛朔。经后记云。竺佛朔印度人也。识性明敏博综多能。以灵帝光和之初。赍道行等经来适洛阳。转梵为汉。译人时滞虽有失旨。然弃文存质深得经意。月支沙门支谶传语。河南孟福字元士张莲字少安笔受。并见经后记 法镜经二卷(安公云出方等部初出与宝积郁伽长者会等同本或一卷沙门严佛调笔受康僧会注见僧祐录)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亦云断十二因缘经亦直云阿含口解旧录云安侯口解凡有四名同是一本内典中安高安玄俱出口解者误也)

右二部三卷其本并在

优婆塞安玄。安息国人也。志性贞白深闲理致。秉持法戒毫厘弗亏。博诵群经多所通习。汉灵帝时游贾雒阳。有功号骑都尉。性虚静温恭。常以法事为己务。渐练汉言志宣经典。常与沙门讲论道义。世所谓都尉者也。玄以光和四年辛西。与沙门严佛调共出法镜等经。玄口译梵文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述后代。祐云法镜佛调出者。据其共译以说。又称阿含口解世高译者。此乃姓同相滥也(旧录既名安侯口解计亦合是世高出也) 成具光明定意经一卷(或云成具光明三昧经或直云成具光明经第二出见朱士行支敏度僧祐等三录及高僧传) 阿那律八念经一卷(或直云八念经一名禅行敛意经旧录云禅行检意出中阿含经第十八卷异译见旧录) 马有三相经一卷(亦云善马有三相经出杂阿含经第三十三卷异译房云见吴录) 马有八态譬人经一卷(亦直云马有八态经一名马有八弊恶态经出杂阿含经第三十三卷异译房云见吴录) 小道地经一卷(房云见吴录已前见存已后阙) 闻城十二因缘经一卷(第二出与世高译十二因缘经等同本房云见吴录) 大摩耶经一卷(或无大字或二卷初出与摩诃摩耶经同本房云见吴录) 赖吒和罗经一卷(出中阿含经第三十一卷异译房云见吴录安云出方等部者或恐误也) 小本起经二卷(或云修行本起或云宿行本起近加小字耳初出与瑞应本起经等同本见旧录及高僧传) 堕落优婆塞经一卷(或云优披塞房云见吴录)

右一十部一十一卷(小道地上五部五卷见在闻城下五部六卷阙本)

沙门支曜西域人。博达群典妙解幽微。以灵帝中平二年乙丑。于洛阳译成具光明等经十部。长房等录又有首至问佛十四事经(或无佛字)余亲见其本乃是经抄已编别生录内。此删不载 问地狱事经一卷(见朱士行汉录及高僧传)

右一部一卷本阙

沙门康臣(或作臣字未详孰是)西城人。心存游化志在弘宣。以灵帝中平四年丁卯。于洛阳译问地狱经。言直理诣不加润饰濡首菩萨无上清 净分卫经二卷(一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经初出与大般若那伽室利分等同本或一卷见长房录)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初出与宝积大乘方便会等同本或无菩萨字或一卷见长房录) 古维摩诘经二卷(初出见古录及朱士行汉录与唐译无垢称经等同本) 思意经一卷(亦云益意经初出见长房录)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或云内六波罗蜜经亦云内外者见长房录)

右五部八卷(前四部七卷本阙后一部一卷见在)

沙门严佛调(亦云浮调据僧祐录及高僧传合是沙门长房等录云清信士者非也)临淮郡人。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通译经典见重于时。调以灵帝中平五年戊辰。于洛阳译濡首菩萨等经五部。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安公称佛调出经省而不繁全本巧妙焉。又长房等录更有迦叶诘阿难经。亦云佛调所译。余亲见其本乃是诸经之抄。有数条事。随众经录云出杂譬喻。安世高聂承远录内并有此经。录家误也。既是别生抄经。不合为翻译正数。又有沙弥十慧经云。佛调自撰并注序。既非圣言。又阙其本。今并删之 舍利弗摩目揵连游四衢经一卷(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一卷异译见别录) 兴起行经二卷(亦名严诫宿缘经见吴录见题云出杂藏) 梵网经二卷(初出见吴录或三卷) 四谛经一卷(兴平元年出第二译出中阿含第七卷异译与世高出者小异见竺道祖汉录中) 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亦云瑞应本起第二出与过现因果经等同本房云见三藏记然祐三藏记中孟详出中本起非瑞应本起也) 报福经一卷(或云福报见吴录)

右六部九卷(兴起行经上二部三卷见在梵网经下四部六卷阙本)

沙门康孟详。其先康居国人。有慧学之誉。以献帝兴平元年甲戌至建安四年己卯。于洛阳译游四衢等经六部。安公云。孟详所翻弈弈流。便足腾玄趣也 修行本起经二卷(见始兴录第三出与瑞应本起经等同本一名宿行本起)

右一部二卷其本见在

沙门竺大力西域人。情好远游无惮艰险。以献帝建安二年丁丑三月。于洛阳译修行本起经。其经梵本亦是昙果与康孟详。于迦维罗卫国赍来。康孟详度语 中本起经二卷(或云太子中本起经见始兴录经初题云出长阿含)

右一部二卷其本见在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圣光十一世

    圣光十一世

    贪婪的欲望,罪恶的掠夺,第十一代圣光守护神转世背负拯救天下的命运。在命运的驱使下,在家破人亡都悲痛中。他,踏上了成为强者的道路
  • 流苏北落

    流苏北落

    这是一段回忆,也是一段青春,亦或许只是一个梦。
  • 我和我的灵魂

    我和我的灵魂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另外的灵魂,他一直都在你的身体里面。
  • 魂级系统

    魂级系统

    “啊!”陈坤把元青花摔在地上,”不带这样玩人的吧?怎么有机关!难道有夹层不成?“说完,便仔细端详起了元青花。“这气体是?啊~呼!呼!”陈坤醒来时,气体已经消失不见。陈坤感觉自己的意识竟然可以在身体里走路。他来到了一片空白的脑海里。“宿主!”陈坤吓了一跳。发现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系统仆后,瞬间没有了绅士形象······(此处省略陈坤的疯狂状态)“系统,你有什么啊?”“什么都有。”“······““系统,我的积分可以换的东西让我看一看。”随即,陈坤震惊了。“技术,异能,用品?打开个异能给我看看。先搞个透视眼吧。”
  • 月老难当:刁萌小月老

    月老难当:刁萌小月老

    我是天上的月老,掌管人间姻缘。门当户对是我为男女牵红线的准则。经我牵线成为夫妻的有情人,数也数不清,这是我莫大的骄傲。我本以为能得到人间所有人的尊重。谁知道人间的痴男怨女竟……竟合起来将我告上天庭。玉帝大怒,说我不识人间疾苦,整天乱点鸳鸯谱。一道圣旨将我贬下凡间。我只好乖乖的滚下凡间……经历半世情劫,回到天庭,玉帝问我所感所悟,我满怀激动说出了自己的所悟,玉帝听了又下了一道圣旨。我不由的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 查理九世之曾经的背叛,如今的我

    查理九世之曾经的背叛,如今的我

    几年前,他遭遇了背叛。。。几年间,他己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王者。。。几年后,他回来报仇!背叛过他的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我不会让你们死的太痛苦的!
  •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失业三个月,无奈之下当了陪游,怎知竟因此惹上霸道男鬼,让我做它老婆,更从此陷入一桩桩离奇诡异的怪事当中。不见活人的阴森公寓,若即若离的阴森鬼脸,千年古墓下的森森白骨……这一切既是命运,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 浩罗大陆

    浩罗大陆

    无名乞丐,因偷学武功而走上武者一途,在这片大陆之上,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极致高手,究竟有多少爱恨情仇,魔法师,佣兵,剑客,猎人,骑士……神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乞丐的身世,千年的大劫,他,究竟何去何从……
  • 圣夜校园的爱恋

    圣夜校园的爱恋

    四小姐华丽丽地回国了,故事也就翻开了新篇章。先是用另一层身份进入学园,认识四大帅哥、四大校花,却无奈无法与他们说明。再用真身份打理一切,担任学园秘密校长、黑帮帮主。谁知,后来被冤枉、绑架,甚至飞机出事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到底是谁干的呢?直至黑帮被毁到重振,才知道幕后竟是他们。“你若毁我一时,我必毁你一世!”“同一个错误,我才不会傻到再犯一次!”“我仅用一兵一卒,你便可以与世隔绝!”“猫捉老鼠的游戏,我赢定了!”
  •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创业起居注

    一起义旗至发引凡四十八日初,帝自卫尉卿转右骁卫将军,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郡文武官治能不称职者,并委帝黜陟选补焉。河东已来兵马仍令帝征发,讨捕所部盗贼。隋大业十二年,炀帝之幸楼烦时也。帝以太原黎庶,陶唐旧民,奉使安抚,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为天授。所经之处,示以宽仁贤智,归心有如影响。炀帝自楼烦远至雁门,为突厥始毕所围,事甚平城之急。赖太原兵马及帝所征兵声势继进,故得解围,仅而获免。遂向东都,仍幸江都宫。以帝地居外戚,赴难应机,乃诏帝率太原部兵马,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北备边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