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月二十七日。法云法师迁寂。寿六十三。二宫悲恸。敕给东园秘器。凡百丧事皆从王府。敕葬定林寺侧。立铭志焉(本传)。
梁九月。帝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行清净大舍。群臣祈白三宝。奉表请帝还宫(梁帝本纪)。
庚戌 中大通二年 魏十月立长广王改建明元年十二月尔朱兆害庄帝
魏孝庄帝。既外逼于尔朱荣恒怏怏。又惩河阴之难。密有图荣之意。八月荣与元天穆入朝。帝手刃之。天穆俱死。内外喜噪声满洛阳。百僚入贺。十月汾州刺史尔朱兆闻兄荣死。自汾州帅骑据晋阳。尔朱世隆兆共推大原太守长广王晔即皇帝位。改元建明。十二月兆轻兵倍道兼行扣宫门。执庄帝迁晋阳缢杀之(北史)。
辛亥 中大通三年四月太子统卒 魏 节闵帝恭普泰元年 安定王朗中兴元年
魏二月。广陵王恭好学有志度。关西大行台薛孝通。说尔朱世隆立之。是时世隆镇洛阳。乃以长广王之命禅位于广陵王恭。献文帝之孙。是曰节闵帝。改元普泰。封长广王晔为东海王。高欢起兵讨尔朱兆。以兆弑孝庄也。孙腾说欢曰。今朝廷隔绝。号令无所禀。不权有所立。则众将沮散。欢乃立渤海太守安定王元朗为帝。即位于信都(今真定路冀州也。高欢所生之地也)。改元中兴。以欢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欢以安定王元朗疏远。乃使仆射魏兰根慰谕洛阳。观节闵帝之为人。欲复奉之。兰根以节闵神采高明于后恐难制。因而与高干兄弟乃崔陵共欢废之。欢遂幽节闵帝于崇训佛寺。更立孝庄孙广平王之子平阳王修。是为孝武帝。使安定王元朗作诏策而禅位。欢酖节闵于门下省。葬用殊礼。并害元朗。高欢信都(冀州郡名)人也。初自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刘贲荐之于讨虏大都督尔朱荣。荣擢用之。初葛荣部众流入并颖者二十余万。为契胡陵暴。皆不聊生谋乱不止。尔朱兆患之。问计于高欢。欢曰宜选王腹心使统之。兆遂以其众委欢。欢以兆醉言恐醒而悔之。遂出宣言受委统镇兵。可集汾东受号令。乃建牙阳四川军士素恶兆而乐属欢莫不皆至。及欢之讨兆也。永熙二年。兆奔彰德路韩陵山投林中。杀所乘白马自缢于树。高欢亲临而厚葬之(魏书)。
壬子 梁 中大通四年 魏孝武帝修史曰出帝 永熙元年四月改元
癸丑 中大通五年 永熙二年
梁二月二十六日。帝幸同泰寺。讲金刚经三七日。设道俗无遮大会。三十一万九千六百四十二人(义楚六帖)。
甲寅 中大通六年 西魏永熙三年 帝奔长安 东魏孝静帝 天平元年
魏孝武帝永熙三年正月。中军将军王思政言于武帝曰。高欢之心昭然可知。洛阳非用武之地。宜就宇文泰于长安。帝深然之。乃广征州郡兵。东郡太守裴侠帅所部诣洛阳。王思政问曰。今权臣擅命。王室日卑奈何。侠曰。宇文泰为三军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谓已操戈矛肯授人以柄。虽欲投之恐无异避汤而入火也。思政曰如何而可。侠曰。图欢有立至之忧。西巡有将来之虑。且至关右徐思其宜。七月欢觉其变。引兵渡河。孝武遂帅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直深反)。以五千骑西奔。宇文泰备仪卫迎帝。遂入长安。高欢入洛阳。舍于永宁寺。十月魏丞相欢又奉表于孝武帝曰。陛下若远赐一制许还京洛。臣当师勒文武式清宫禁。若返正无日则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帝亦不答。欢乃集百官耆老。立清河王亶之世子善见为帝。孝文帝之曾孙也。年十一即位于城东北。改元天平。迁都于邺。孝武都长安。与仆射宇文泰有隙。十二月饮酒遇鸩殂。年二十五。泰奉太宰南阳王宝炬即皇帝位(魏书)。
元魏
姓拓跋氏。其祖本北狄鲜卑(山名)胡人也。秦汉之前。未尝与中国通。魏明帝景初年间。始与之和亲。晋初有拓跋猗庐。出居楼烦。惠帝太安二年乃拓跋禄官之九年也。拓跋居代郡。尝佐刘琨拒石勒。晋封之为代王。世有代北及部落分散经六十余年。至东晋时。秦主符坚伐代拾翼健。健为子实所弑。实亦卒。其孙圭走依独孤部。是曰庐孙。东晋武帝太元元年。庐孙拾翼涉圭魏书云圭即太祖道武皇帝也。出据朔州东三百里筑城邑号恒安。为秦护军故羁属符秦。晋太元八年十一月符坚败于晋。太元十一年春正月。圭乃大会部落宗族于牛川。即代王位。年曰登国元年。徙居定襄之盛乐(定襄乃冀宁路忻州之郡名也。冀域)。务农息民。国人悦之。圭寻改称魏王。丙申晋太元二十一年。圭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改年曰皇始。戊戌年迁都平城(今西京路大同也。郡名云中。单于台白登在焉。冀域)。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岁五祭宗庙。用分至及腊也。十二月圭即皇帝位。改年曰天兴。命朝野皆束发加帽。追尊远祖毛以下二十七人皆为皇帝。始依效古制定郊庙朝飨礼乐。置五经博士。增国子大学生员合三千人。己酉年十月。圭为贺兰氏夫人所生子清河王绍所弑。圭历位二十四年。寿三十九岁。圭长子嗣杀绍而立。明元帝也。泰常八年拔洛阳衮豫皆平。是时天下唯二国。谓之南北朝。柔然寇魏边。魏筑长城。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里。备置戍卒以备柔然。五月明元还平城。十一月殂。在位十五年。寿三十二。太子世祖太武帝焘立。毁残释教在位二十九年。寿三十五。皇孙高宗文成帝浚立。诏复释氏之教尊敬之。在位十三年。寿二十六。长子显祖献文帝弘立。在位五年。逊位于子宏。群臣上尊号曰太上皇帝。总军国大事。高祖孝文帝宏即位。年五岁。在位二十九年。迁都洛阳。去胡衣冠。绝虏语。尊华风。初服衮冕朝飨。定户籍。制五等公服。起明堂辟雍。太和十五年冯太后崩。孝文依古礼服丧三年。太和十六年命群臣议行次。承晋。为水德。太和二十年诏谓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改姓元氏。寿三十三岁。第二子世宗宣武帝恪立。在位十六年。寿三十三。宣武第二子肃宗孝明帝诩立。在位十二年。寿十九。敬宗孝庄帝立。在位三年。寿二十四。节闵帝恭平安定王元朗立。二俱被害。孝武帝修避高欢西奔长安。自是西东分理。
右元魏十二主一百四十九年分曰西东(西三王二十二年禅于周东一王十七年禅于北齐)。
魏译佛经师十九人。出经律论四百十九部凡一千九百余卷。僧至二百万。国家大寺四十七所。三公等寺八百四十所。百姓所造寺院三万一千所(魏书又辩正录)。柔然者夷狄国名。姓郁久间氏。始元魏神元之末。掠骑得一奴。发始齐眉忘本姓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闾。木骨闾者首秃也。木骨闾与郁久间声相近。得以为氏。木骨闾在代猗庐时坐后期当斩。亡匿广汉溪谷间。有众百余人。至其子车鹿会雄健。始有部众。自号柔然。魏太武帝焘。以其无知状类于虫故。改其号蠕蠕(北史)。
乙卯 梁 大同元年 西魏文帝宝炬 大统元年 东魏 天平二年
西魏文帝造般若寺。帝每运慈悲。常行信施。拯溺扶老。供给病僧。口诵法华。身持净戒。丞相宇文泰兴隆释典。讲摩诃衍。命释昙显撰众经要二十二卷。及一百二十门(辩正录)。西魏进丞相泰为安定公。
丙辰 大同二年梁通事舍入刘勰表求出家帝嘉之赐僧洪名目慧地南史 大统二年 天平三年
梁三月。丹阳陶弘景卒。弘景尝诣明州育王佛舍利塔。誓受五戒(本传)。
东魏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督诸将侵建康(北史)。
丁巳 大同三年 大统三年 天平四年
高王观世音经 东魏定州民孙敬德者。事观世音菩萨甚虔。后为贼横引妄伏承罪。夜梦僧教诵救苦观音经。敬德诵之。有司行刑。刀三斫而刀三折。监司具状闻丞相高欢。欢审扣其故。为表请免其死。孙还家所奉观音像项三刀痕。因之称高王经也(感应传)。
戊午 大同四年 帝改造长干寺幸寺设无碍大斋梁纪 大统四年佛寺三万余区僧尼二百万北史 大象元年
己未 大同五年 西魏 大统五年 东魏 兴和元年
西魏沙门道臻。博通经义。文帝尊之为师傅。长安立大中兴寺居臻。为魏国大统。大立科条。由是佛教再兴。帝复起大乘.陟岵二寺。臻入灭。帝哀之废朝。其丧事所资并出天府(北史)。
庚申 大同六年 大统六年 兴和二年 诏邺城旧宫为天平寺
辛酉 大同七年 大统七年 兴和三年 毗目智仙译经于邺郡
壬戌 大同八年 大统八年 兴和四年
癸亥 大同九年梁黄门侍郎顾野王撰玉篇成 大统九年 武定元年
甲子 大同十年 大统十年 武定二年
乙丑 梁 大同十一年 西魏 大统十一年 东魏 武定三年
西魏丞相宇文泰。长安立追远.陟屺.大乘.魏国.安定.中兴六寺。度一千僧。又造天保寺供养玮法师。安州造寿山.梵云二寺。造大福田寺。供养实国师。基所造福田寺。为大可汗大伊尼造突厥寺(辩正录)。
丙寅中大同元年三月。帝幸同泰寺。讲三慧经。夏四月止大赦改元 大统(十一年)武帝(四年) 梁帝自天监中事佛。长斋不听音乐。造光宅同泰等五寺。常供千僧。帝作净业赋。其序云。朕不啖鱼肉。不与嫔侍同处。四十余年矣。既不食众生。无复杀害障。既不御内。无复欲恶障。除此二障意识稍明。乃作净业赋。今略其辞曰。观人生之天性。抱妙气而清静。感物外以动欲。心攀缘而成眚。过常发于外尘。累必由于前境。怀贪心而不厌。纵内意而自骋。耳流连于丝竹。眼转移于五色。香气[酉*孛]起触鼻发识。舌之受味甘口啖食。身之受触以自安怡。细腰纤手弱骨丰肌。附身芳洁触体如脂。狂心迷惑倒悬自欺。如是六尘同障善道。方紫夺朱如风靡草。抱惑而生与之偕老。随逐无明莫非烦恼。由是外清眼境内净心尘。与德相随与道为邻。见净业之可爱。以不杀而为因。离欲恶而自修。故无障于精神。患累已除障碍亦净。如久澄水如新磨镜。外照内像内见众病。既除客尘反还自性。心清若冰志洁如雪。结缚既除忧畏亦灭。与恩爱而长违。顾生死而永别(辩正录)。
丁卯 太清元年 西魏 大统十三年 东魏 武定五年
正月东魏勃海献武王高欢卒。世子澄嗣位。侯景与高氏有隙。叛归西魏。西魏以景为太傅。景又遣丁和奉表归梁。梁帝纳景。以景为太将军封河南王。太清二年(戊辰年也)二月。东魏大将军高澄求通好于梁。由是侯景有疑乃反。梁帝以临贺王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屯丹阳郡。正德密以数十大艘济景。正德守宣阳门。帅众迎景至阙下。正德即皇帝位。改元正平大赦。太清三年(己巳年也)正月。京师城陷。侯景入见武帝。纵兵掠乘舆服御。更以临贺王正德为侍中大司马。五月丙辰梁武皇帝崩。寿八十六岁。侯景秘不发丧。殿外文武皆莫之知。辛巳始发丧。升梓宫太极殿。是日侯景迎太子纲即帝位。六月临贺王正德怨侯景卖己。密书召鄱阳王范使以兵入。景遮得其书。缢杀正德。八月东魏勃海文襄王高澄为膳奴兰京所弑。弟太原公高洋讨贼杀之。十二月始兴太守陈羁先结郡中豪杰讨侯景。郡人侯安都张偲等各率众千余人归之。遣使间道诣江陵。受湘东王绎节度(梁纪)。
戊辰 梁 太清二年 西魏 大统十四年 东魏 武定六年
己巳 太清三年五月帝崩 大统十五年 武定七年
太宗简文皇帝
讳纲。高祖武帝第三子。在位二年。寿四十九岁 大宝(二)。
庚午 大宝元年 大统十六年 北齐高氏受禅 天保元年
北齐
正月东魏进太原公高洋位丞相齐郡王。五月进齐王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侍中张亮等讽帝禅位于齐王洋。帝出云龙门。遣太尉彭城王韶等奉玺绶。齐王即帝位于南郊。改元天保。封魏帝为中山王。十二月鸩之。谥曰魏孝静帝(葬于邺西障北。东魏一主十七年灭)。追谥父王欢高祖神武皇帝(欢姓高氏冀州人也)欢初事尔朱荣。荣弟兆委欢军事。封至勃海王。五十一岁殂。追谥兄澄(神武子)世宗文襄皇帝。显祖文宣皇帝洋(神武次子)。至是受东魏禅。建国曰齐。改元天保。都邺(彰德路古湘州)。在位十年。寿三十一岁。太子殷立。废帝也。寿十七岁。肃宗孝昭帝演(神武第六子也)。以废帝乾明元年改皇建。皇建二年演猎坠马绝肋殂。寿二十七岁。世祖武成帝湛(神武第九子也)立。以皇建二年十月改太宁。在位四年。禅位于太子。自称太上皇(后主大统四年殂年四十二岁)。后主纬(武成长子)在位十三年。播迁青州。周师追擒之。并太后幼主恒送长安。封纬温公。五主合二十八年。
辛未 大宝二年 世尊入灭得一千五百年 大统十七年三月帝殂太子钦立 北齐 天保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