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7500000094

第94章 《大成礼拜杂志》(之一)(4)

答、凡事言之易。为之难。即如看书。翻书了然。闭书茫然。又如作文。下笔万言。一挥而就。实行一事。甚是艰难。即如规条一事。并不矜奇好异。说出来人人知道。叫人实行。万人中难得一二。凡修持一道。谁无真心。转念即亡。谁无真意。转念即失。如吾今之门人。在此堂内者。亦皆纯熟。亦有发猛勇心者。愿改过自新。实行圣道。维持圣道。保全真种子。迨至或归家。或出外。每日所会之人。所谈者名利。久之遂忘乎圣道。而不知修持。是何故耶。由离道已久。不能自主。耳濡目染。皆是嗜利之徒。非真心忘也。为情欲所忘。非真不好道也。为前生牵连所制。道家曰魔鬼。儒家曰情欲。人要讲修持。谁不知道是好的。一要观其祖德。及前根种子。二要观其历劫冤牵。三要观其坚恒笃信。即六亲之中。亦有善缘恶缘的阻隔。四要视其动心忍性。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孟子云、天降大任一章书之苦楚。能受不能受。倘既讲修持。又半涂而废。不如不讲修持。其罪犹小。知道叛道。罪大恶极。常言不吃斋神不怪。知道叛道。不受奇祸。便受奇穷。故君子有矩之性。必慎其独。要受得千磨百折。人所不为之事。我能为之。则人所不能享之福。我能享之。此乃天道自然也。故吾门劝人为善自新。并不劝人入门修道。而修道二字。并非学神仙。道犹大路。人不行之。叫人由正路而走也。由日用伦常。下学可以上达。无奈今人不知正路。认邪为正。若教他行正路。如绳捆索绑。四体不安。故先教他明善修身。由外入内。其明教修心一条。即内圣之学也。今日修心之道。惟佛老门徒。尚知讲求。而真正修心。即是无自欺。凡事都是一个诚心对人。故明则诚。诚则明。故至诚如神。明教者。即如今日之教。由三教中发出千头万绪。若不明其正与不正。即从而奉之。害莫大焉。明者、要知道何者为正宗。先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建诸天地。质诸鬼神。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即是明教。能明一教。凡事不敢自欺其心。心者性之所居。神之所藏。故曰心性。要有心。方有性。性无心不存。心无性不灵。故曰养心莫善於寡欲。寡欲即是明善修心之法。但非忍性镇心不能也。夫教何以要明。恐入旁门左道。若不明教之邪正。入了异端。即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而教之真假。何以分之。不但无损人利己之事。并无有损人利己之心。即是真教也。明一教。即是明道。故孔子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这就是孔子明教修心之说。不然、教未明而修心。心虽善而教不善。教不善而事即不善。事不善。即祸之所由生也。故修心是炼性之功也。修心之功夫。即要知道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这两句话。即是修心之捷法要诀。其中分出穷理尽性。以至於命。心何以要修。凡人落在后天。心中皆是恶念。故要明教。教者、以圣人为规模。有教无类。方是真教。明此真教。才可修心。修心即是淘汰我之性情。去其情欲之私。将一个血肉之心。修得明明亮亮。如明镜高悬。物来毕照。故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打扫。那怕有尘埃。修去修来。修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是得了真人口诀。明教而后修心者。(问谈录)

问、天地何以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耶。

答、天地本块然一物。以人为心。人不能自主。随气数波荡。以致不仁。自陷於刍狗也。欲尽人道。弥补天地之缺陷。挽回天地之气数。参赞天地之化育。使天地皆仁。莫若克己复礼。位天地以育万物。人本有灵。有灵即能自主。自主者、仁道也。视、听、言、动。有不洽礼。即不仁也。不仁即不自主。不能自主。即随气数波荡。即随气数波荡。即刍狗也。有灵者、尚为刍狗。何况天地万物耶。故佛法渡世。教人出声闻、缘觉、菩萨、三圣。而入佛圣。以天地形骸波流不定。本不仁也。欲脱离不仁苦海。须自仁始。是以圣贤仙佛。莫不以功德为先。有功於世。有德於人。方可以上登天堂。配祀上帝。归极乐世界。故至圣教人。以修身为本。能修其身。乃能安人。盖修身为立命之本。人人修身。即是人道昌明。个个自爱。苦海变为极乐。不仁者尽者仁矣。(刍谈录)

第十五礼拜大孝以礼

民国元年五月十六日记

问、前星期先生讲明教修心一条。若是其难。今人讲信教自由。莫非未明教耶。

答、信教自由之说。即因不知明教修心之法。教也者。言有教而无类也。人心情欲不同。教无有不同者。其有不同者。不过教之一端。真教有一无二。故修道之谓教也。明修道之教。方敢言明教也。

问、条规上以礼孝亲。人能以礼孝亲。大孝即在其中耶。

答、以礼孝亲之道。即孔子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礼者实行其道也。故孔子问礼。而不问道。夫孝必先知礼。能知礼然后能曲尽其孝。如父母有不善之心。有不善之行。不可顺之。顺之则不孝。故必以礼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缘父母爱子之心。是天然之礼。人子尽孝。亦是天然之礼。若人子不能以礼孝亲。就是逆天之道。苟知用礼。则皆当矣。凡引亲於道。以礼孝亲。即是以道孝亲。而礼得其全者。即大孝在其中也。如舜以礼孝亲。不在事上论。今之晨昏定省。服劳奉养等事。是以事顺亲也。若亲有不善。几谏不从。仍以事顺之。然后委曲求全。用礼孝之。方可言孝。夫孝子须自保重身体。调养精神。使父母无忧。人必有一付精神。方能办事。故孟武伯问孝。孔子告以父母惟其疾之忧。凡人贪嗔痴爱。不知保养身体者。皆是无礼之事。大不孝即在其中。孝子皆能知礼明礼。实行其礼。故入为孝子。出为忠臣。不以礼孝亲。不但不敢言孝。亦不敢言顺也。顺者、顺亲之心。礼者安亲之心。徒顺而不能安亲心。又何以言孝。孝也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如日月之光。为天地之正气。惟明礼行道之人。事事不悖礼。事事必以礼。以礼修身。即是报父母养育之恩。以礼修心。即是报父母爱子之心。以礼孝亲。即是躬行大道。扬名显亲。又能引亲於道。留名后世。方是孝子贤孙。孔子告曾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又如舜之不告而娶。皆是以礼孝亲也。今之为孝者。只以事孝亲。父母善顺之。父母有不善亦顺之。自以为孝。而不知有时陷亲於不义。大不孝即在其中矣。又孝子要有智有仁有勇。智仁勇之中。即有礼也。故礼也者。人子孝亲用心之大事也。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敬之中即是真礼。夫孝不拘拘在家常奉事已也。古今英雄豪杰。圣贤仙佛。皆是大孝子。如孔子三岁亡父。七岁亡母。而今圣父圣母。留名万世。孔子知礼。故大孝在其中。人能知礼而孝。孝之至也。(问谈录)

问、伦礼会最终之目的何在。

答、中外一家。

问、如何能一家。

答、新旧学合一。

问、新旧合一。斯一家乎。

答、新旧学合一。万教归儒也。

问、万教何能归儒。

答、在三教合源。

问、尝闻三教同源。敢问三教如何合源乎。

答、在慎独。

问、慎独儒家之道也。何云三教合源。

答、慎独者。真儒之实功。三教所同然。君子慎其独。而万物皆备矣。

问、君子慎独。吾信之矣。天下一家。吾不信也。

答、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子不闻留音戏乎。徒闻其语。未见其物。其谁信之。而竟有是物也。子不思照相乎。善绘者百画难肖。瞬息间而纤微毕具。徒闻其语。其谁信之。实见其物。方知不诬也。子不思电灯乎。不火不油。而光明灿烂。徒闻其语。其谁信之。子不思电报乎。顷刻万方。徒闻其语。其谁信之。子不见火车乎。千里之遥。一日而至。徒闻其语。其谁信之。子不见飞艇乎。空中交往。天地如家。徒闻其语。其谁信之。孟子不云乎。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子果行道也。以上帝之心为心。则天下一家。人道之正也。三教合源。非实行大学之道。未易悉其蕴也。(刍谈录)

第十六礼拜爱国尽忠

民国元年五月二十三日记

问、前闻先生所讲条规一字之中。若有天渊之别。然则入大学之道。不亦难耶。

答、大学之道。及其至也。至神至妙。其实至平至常。人人皆可入其门。孔子十五而入大学。七十而从心不逾矩。似难而实易。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只要有坚有恒。有志者、事竟成。大学之道无他。学而时习。还我天命之性。有何难哉。如条规上修身、修心、孝亲、为人四条。是修身齐家之事。业已讲明。其第五条爱国尽忠。忠字之义。非谓忠於一人。尽忠即以爱国。有国而后家可保。身可修。亡了国即为人之奴隶。还讲什么修身齐家爱国。即如而今革命家之说法。讲同胞。讲团体。人人有忠心爱国。国焉得不强。焉得不富。常言道一人舍死。万夫难当。岳武穆云。文官不要钱。武官不畏死。如此精忠报国。谁敢侮之。故孟子云、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国无忠臣。民无忠心。上下异心。各怀一见。如一盘散沙。而国必亡。国亡而家必亡。家亡而身必灭。若人人忠心义胆。以国为重。即以家以身为重也。不知爱国尽忠。即是奸也。希图一身之荣耀。逢迎其君而已矣。焉知大学之道。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身修而国治矣。故爱国尽忠一条。即大学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也。(问谈录)

问、先生言伦礼为天下之大经。人道之正轨。敢问家之伦为何。

答、曰父子。曰昆弟。曰夫妇。

问、社会之伦为何。

答、曰朋友。曰姻娅。曰乡党。曰长幼。

问、国家之伦为何。

答、曰君臣。曰上下。曰同寅。曰友邦。

问、天下之伦为何。

答、曰天子。曰诸侯。曰大邦、小邦。

问、大道之伦为何。

答、曰师弟。曰道友。曰仁人。

问、先生言伦若经。礼若纬。有伦无礼。若大车无。小车无。此各别之礼也。又言礼为道华。道犹大路。敢问普通实行之礼。可以范围天下国家者为何。

答、本会现在倡行之万教大成礼拜也。

问、何为万教大成礼拜。

答、万教者、上帝之爱子。代天宣化。明大道以渡人也。

问、万教各出其途。普渡十方。分担大道之责也。岂不美乎。何为此万教大成礼拜也。

答、大道之不明也。天生万教以教人。大道之将行也。万教归源以统一。天下皆出於一教。一教而无类矣。无类曰大同。大同者。大道之行也。万教之明也。故曰万教大成礼拜也。实行於交通之世。不亦宜乎。

问、不名万教礼拜。而名大成礼拜者。毋乃孔子之礼拜乎。

答、名万教大成礼拜也可。名孔子礼拜也可。

问、何谓也。

答、大同之世。以儒为宗也。

问、昔者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即此义乎。

答、然、明明德於天下。所以为大成也。

问、然则非孔子不能大同耶。

答、此孔子之所以为大同教主。明明德三字。即性与天道也。

问、大成礼拜。冠之以上帝者。其斯义与。

答、然此三教所以合源也。万教之所以归儒也。天下之所以一家也。

问、昔者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万仞宫墙之比。宗庙百官之喻。有由来矣。

答、此所以为中和至圣万教大成也。(刍谈录)

第十七礼拜知行仁智

民国元年六月初一日记

问、第六条知行仁智何谓耶。

答、知者明大学之宗旨。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当今之时。平天下即是统一全球。协和万邦。故知必要行。而智仁二字。由智生出仁。即是天德王道。由仁生出智。谓之内圣外王。智仁二字兼全。勇字自在其中。有此三者。即是知行并进。知行二字。列在德智之上者。由人凡事不求其知。故实行难。真知无有不行。真行无有不知。能知行者。先知智仁勇也。智仁勇三字。在知行上言。即是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云者。必行之谓也。但今人所谓知行。多半是鲁莽从事。轻举妄动。谚云、忙人做不出好事。故加智仁二字。即是真知真行也。凡实行一事。必要有智仁。然后用勇。则无事不成。无智仁而用勇。就是轻浮的举动。故知行仁智之条。小则修身齐家。大则治国平天下。无如当今之世。用智者多。用仁者少。无仁智者多。知行者少。甚者不知不行。即知者皮毛。而行者亦不踏实。故百事无成。仁智二字。即是知天命也。知行者。顺天命而行也。凡事顺天命而行。则时措咸宜。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且不但平一时之天下。并可平万世之天下。即如孔子有仁智而知行。穷则独善。作春秋。删诗书。定礼乐。虽当时未行其道。然时至今日。大道宏开。欲修齐治平。舍孔子其谁宗之。此条内而圣。外而王。乃平治天下之根本也。(问谈录)

问、法律者、所以治国。富国强兵足已。若夫平天下。统一全球。协和万邦。非道德无以致也。

答、法以治国难。礼让为国易。故君子修己以安人。即以礼示之。天下之国家。可得而正也。问、大学之道。首曰在明明德。即以道德平天下耶。

答、道德者、天人合一之学也。故曰道不远人。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必慎其独者。道由人立也。人能弘道。即明明德於天下。统一全球。协和万邦也。(刍谈录)

同类推荐
  • 无量寿观经义记

    无量寿观经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遗论九事

    遗论九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莎车府乡土志

    莎车府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阳真人金阙玉锁诀

    重阳真人金阙玉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送白将军

    重送白将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异国

    异国

    方岭岭作为一个人质,理应不该有除了逃跑和生存之外的念头。兰卡作为一个绑匪,理应不该有除了撕票之外的念头。经历过才知道,很多事不能如愿,很多人不能圆满。不过,学会成长与理解,似乎才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东西。
  •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女是个技术活

    妖女是个技术活

    蓝媚儿无辜的眨了眨眼,自己只是按部就班的修炼而已,怎么就得了“妖女”这个称号?好吧,似乎自己的修炼套路有些不正常。但是,她已经换了修炼方式了呀!怎么?你们还是喊她妖女?好吧,就算是妖女,她也是一个各路修者惧怕又夸赞的妖女!~~~~~~~~~~~~~~~~~~~~~~~~~~~~~~~~~~~~~~~~~~~~~总之,这是一个“妖女”问心证道,傲视天下的故事!~~~~~~~~~~~~~~~~~~~~~~~~~~~~~~~~~~~~~~~~~~~~~新书求包养,留言、推荐、收藏、打赏多多益善,快到碗里来!
  • 心脏病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心脏病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本书对心脏病的症状早有认识和详细记载,对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心脏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和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 我的长情,你的陪伴

    我的长情,你的陪伴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两词用在方晴和陈天的身上再合适不过,然而在陈天的一次不告而别后,方晴每看见这两词就觉得是对她的讽刺。当陈天再一次出现在方晴的面前时,他用他最深的爱慢慢的融化她那早已尘封的心。
  • 边伯贤你是最耀眼的阳光

    边伯贤你是最耀眼的阳光

    伯贤专线:”我爱你。”“可我不爱你。”“边伯贤你到底要怎样才肯放过我?”“别异想天开了。”“原来如此……”“别走!”“你无法阻止我。”“别开玩笑了。”“她是谁?””你管不着。“”真是好笑。“”爱情就是这样的吗?“”你想得太天真。“”你到底要怎样?““你终生只能在我这里度过。”“呵……我就这样被你毁了……”
  • 鹿晗,我的夜空

    鹿晗,我的夜空

    鹿晗“小简,你愿意等我吗?等我能保护你,我就会回来。”李简乐“鹿晗,我一辈子都愿意等,只希望你能好好照顾自己。”鹿晗看着自己深爱了这么多年的女孩“小简,一定要等我,我会用我的能力来守护你,让你一辈子都不受到伤害。”
  • 弘戒法仪

    弘戒法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为你一人戎装一身

    为你一人戎装一身

    这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痴心一片的故事。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深闺公主到舞刀弄枪甚至可以独当千军万马上阵杀敌的女将军,她为了他改变了她的一切,唯一不变的就是她对他的真心,他...真的值得她这样为他付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