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1300000012

第12章 般若无知论(5)

服像虽殊妙期不二下 广书也。一道一俗。故云服像殊也。身虽有殊。心期不别也。有本单作其字也。江山虽缅理契则邻者。一南一北。故云江山缅。缅远也。处虽缅远。契理相近也。契谓木契。喻理合也。所以望途致想虚襟有寄者。为心期不二理契相邻。故望途路。常寄怀抱。在于刘公也。君既遂嘉遁之志标越俗之美者。易有遁卦。遁有嘉遁肥遁。今言嘉遁。嘉者善也。遁者隐也。字林云。遁者迁逃也。刘公本有隐心。今得遂志。超越俗人。故称为美。独恬事外欢足方寸者。恬静也。谓真居山在人事之外。心中欢悦。方寸是心也。每一言集何尝不远者。每有聚集言论。皆深远也。古贤诫子书云。昔侍座于先帝时。有三长史。俱来会座。帝谓之曰。为官长者。当清当慎当勤。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及去。帝谓余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唱为本。对曰。慎乃为本。夫清不必有慎慎无不清。犹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也。帝曰。卿举比来慎者为谁。乃举数人。帝曰。卿所举人。亦各其慎。然天下至慎其唯阮嗣宗。每与之言。言及悬远。未尝臧否人物。今用此事也。喻林下雅咏高致悠然者。晋朝嵇康。阮藉。阮咸。山涛。王戎。向秀。刘灵等七人。在于山阳竹林俱隐。不事王侯。高尚其志。今谓刘公如此也。清散未期厚自保爱者。清闲散适无有期限。愿自保养爱护也。愿彼山僧无恙道俗通佳者。于时远法师在山。徒众七百。今言此众也。尔雅云。恙忧也。风俗通。恙病也。易传云。上古患恙虫食其心。凡相问曰。无恙乎。道即僧众。俗谓俗人。于时有雁门周续之豫章雷次宗南阳宗炳及刘公等。同在山隐。今谓此诸俗人也。承远法师胜常以为欣慰者。肇法师年少。远法师老宿。南北乖隔。二国不同。未曾相见。而遥相钦敬。故承胜常而欣喜为慰也。虽未清承然服膺高轨者。远法师是安法师弟子。名高一代。高僧传云。庐山释慧远。承习有宗。天下学士。皆取折中。今肇法师。亦遥挹也。虽未曾清耳禀承。然亦服膺远法师高轨。服膺谓以胸臆服地禀受也。高轨谓高行也。企伫之勤为日久矣者。企望伫待已久也。公以过顺之年下。叹远法师德也。以六十已上老年。神气湛然益严也。养徒幽岩抱一冲谷者。养徒众在幽山中也。抱一者。怀道也。老子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又云。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今借此语为用也。遐迩仰咏者。遐远。迩近也。何美如之者。无美可比也。每亦翘想一隅悬庇霄岸者。云我每向东南隅。翘心想望远法师也。远法师。道德高远。欲似云霄之岸也。亦如云霄。如涯岸也。亦可直指东南云霄之涯岸也。而云庇者。尔雅云。庇荫也。无由写敬致慨良深者。无因由至彼申写敬仰。良深慨叹。良信也。君清对终日下。谓刘公常对远法师。多欢赏也。此大众者。京师什法师徒众也。于时翻译徒众。凡有三千耳。如宜者。如常休宜也。秦主道性自然者。此是后秦主姚兴也。今叹姚兴之道德耳。然道德两字。道经云。要人多式之。不时精辨。释名云。道导也。所以通导万物。说文。德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今谓理之自然为道。人能行即为德。何以明之。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又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谓道也。又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又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谓德也。今先叹秦王道性。然后叹其有德耳。司马彪云。性者人之本。蔡邕劝学云。性者心之本也。天机者。机心也。庄子云。其嗜欲深者天机浅。今言秦王天机深。故超迈凡俗也。城堑三宝下。叹其德也。与三宝作城堑。以弘道为事务也。由使异国胜僧远方而至者。由秦王有德故。异国胜僧等。方从远国来也。灵鹫之风萃乎兹土者。佛在灵鹫山说法。今谓此风萃集于此也。领公远举下。当时有僧。姓支。名法领。往西域归。华严等诸大乘经。今言其远向异国得方等经。与千载下为津梁。梁谓桥梁也。请大乘禅师一人者。佛驮跋陀罗也。此人博学。善解华严。而以禅观为行。于时慧观慧严等向西域。于彼请一大德东归。彼土大德平章。非佛驮跋陀罗不可。遂共来此。正当什法师来。时至长安。然其意气高迈。禅观深远。谓什法师曰。观君所译。未出人意。因何乃得高名。什法师曰。由吾老朽为众所推。何必德称美谈也。复缘向门徒说云。吾见本国。五舶发来。人或漏泄此语。僧[契-大+石]等以为显异惑众。集僧摈之。禅师曰。吾身若浮萍。去留甚易。但怀抱未申。以为恨耳。于是出蓝田关。南至荆州。庐山远法师遣人迎之。屈入山翻译禅经。从其禀受禅法。乃作解摈书送长安。解其摈事。以为说在同意。非为异人。不是显异惑众。其复遂下宋都。译华严经。今之华严是也。今言其未摈时事耳。三藏法师一人者。弗若多罗也。高僧传云。弗若多罗。出十诵律。三分获二。而多罗卒。昙摩流支续译。言三藏者。是多罗未卒时事也。又此是昙摩流支。何以明之。以文言本末精悉。则是译律已了。故知然也。又此是佛陀耶舍译四分律。何以明之。佛陀耶舍至长安。秦王请其译四分律。然耶舍曰。无本。但诵文而已。始欲遣人书出。秦王疑其遗忘。乃遣耶舍诵户籍药方数万言。明日覆之。不遗一字。遂请诵出律本。令人书之。然后翻译也。毗婆师一人者。昙摩掘多也。道标师舍利弗阿毗昙论序云。弘始九年。昙摩掘多。昙摩耶舍等。命书梵文。至十年寻应合出。但以彼此不相领悟。恐未尽善。至十六年渐闲秦语。令自宣译。然后笔受。什法师。是弘始十一年卒。今作答书。是什法师在世之事。正言出未言翻译。明知是弘始九年事也。什法师于大石寺下。言上诸人共什法师出新经也。法藏渊旷下。渊深旷大。谓经论日多。故云异闻也。夙夜匪懈者。毛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一人谓天子也。匪不也。懈怠也。邕邕肃肃者。邕邕和也。然邕字与壅字义同。是和。书云致之壅熙。亦是和义。尔雅作邕字也。肃谓齐整也。本末精悉若睹初制者。律本具足。欲似佛初制。时问中事发言者。时时问其事。言语奇异也。猥参嘉运者。猥众也。众多也。谓数参预善事耳。自不睹释迦只桓之集下。自谓独自也。独不见只桓盛集为恨。余无所恨也。字林云。自从也。而慨不得与清胜君子同其法集者。谓不得与刘公同此集为恨耳。生上人顷在此下。竺道生也。数年谓过三年已上也。言话者。禹迈反。毛诗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古训云。话言古之善言也。说文云。会合善言也。谓生法师语话之间。常称叹刘公也。中途还南君得与相见者。中途归南。故君得相见也。未更近问惘悒者。近更不得书问。惘惘悒悒也。威道人至得君念佛三昧咏下。似是刘公寄附也。远法师作念佛三昧咏及序。刘公等皆和。今言其事也。捡远法师集。此但有三昧咏序。无三昧咏及和。收集不谨也。序云。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思专则志一不挠。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幽无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此作兴寄既高者。兴谓与喻。寄谓寄意。子夏诗序云。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今言兴即兴也。寄即比也。有本作奥奇非也。辞致清婉者。辞章情雅理致婉媚也。能文之士率称其美者。解文人皆称善也可谓游涉圣门扣玄之唱者。此念佛三昧咏。可谓游涉圣人门户。扣击玄旨之妙唱也。因来何少者。怪因行附来者少耳。什法师以午年出维摩经者。弘始八年属午也。条记诚言者。记诚信之言也。义承有本者。谓承什法师也。来问婉切难为郢人者。婉曲切要难酬答也。郢人者。庄子杂篇徐无鬼章云。庄子送葬。至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以垩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斧成风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无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云。臣尝能斫之。然臣质已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矣。郭象注云。非夫不动之质忘言之对。则虽有至言妙斫。而无所取之。今谓刘公之问。事同匠石。肇公之答。事同郢人。问能而答难也。贫道思不关微兼拙于笔语者。思虑不关涉于幽微。笔语复非巧妙。小雅云。关达也。微无也。且至趣无言下。至理不可说。即不二法门也。如什法师共佛陀耶舍。在秦王座。秦王问实相义。二人相视竟无所答也。云云不已者。云言也。已止也。虽复多言。无所论辨也。聊以狂言者。妄言也。

疏云称圣心者冥寂理极同无下 第二章正答问也。文亦有二。前通答。后别答。今初也。以此为怀自可忘言内得下。理既深玄。忘言心内自得。所不论耳。复何足以人情之所异下。何足何得也。据孝经何足犹何能也。人情浅近。至理深远。何得以近情而求远理耶。

疏云谈者谓穷灵极数妙尽冥符下 第二别答前三问。即为三章。今答第一智体有知无知问也。文中有四。第一正答问。第二辨圣心。第三斥谓情。第四诘谬计。虽有四章。通是答问。今初牒其前言也。意谓妙尽冥符不可以定慧为名者。妙尽冥符。此是般若之心。一相不二。何得言其中有定慧二名耶。灵泊独感不可称群数以息者。此是般若之心。无不鉴照。何得言不应群数耶。两言虽殊妙用常一者。妙尽冥符为一言。灵泊独感为一言。一是动也。一是静也。于我见迹则动静有异。于圣本心则动静不二也。

何者夫至人玄心默照下 第二辨圣心也。辨圣心即以释前答也。文中有二。前离辨圣心离释两意。后合辨圣心合释两意。今先辨圣心。然后释妙尽冥符不可以定慧为名也。玄心谓心合玄理也。默照谓潜照幽微也。理极同无。谓见空无之理。即与无同。无同故为极也。既曰为同同无不极者。既与无同。即是极智。无有不极之义也。何有同无之极而有定慧之名者。既与虚无理同。名之为极。何得于此极智。更有定慧两名耶。定慧之名非同外之称耶者。言此两名是同无极智外名。不关极智体也。若称生同内有称非同者。若定慧二名生于同无极智之内者。有此二名。则非同无之智矣。若称生同外称非我也。若定慧两名生于同无智外。此之二名不关于智。我谓智也。又圣心虚微妙绝常境下。释前虚泊独感不可称群数已息也。虚微谓虚无微妙也。常境谓常人境界。圣心不同。故云妙绝也。感无不应会无不通者。有感皆应。故无不应。有会必通。故无不通也。冥机潜运其用不勤者。冥机谓神心。神心潜用。不勤劳也。毛长诗传云。勤劳也。尔雅云。勤病也。何为而息者。应化不息也。

同类推荐
  • 佛说差摩婆帝授记经

    佛说差摩婆帝授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Black Dwarf

    The Black Dwar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虎丘茶经注补

    虎丘茶经注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学考

    古学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摩诃止观义例科

    摩诃止观义例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绝世超神系统

    绝世超神系统

    前世游戏高手炎天穿越至传奇霸业加众多游戏混合的九天大陆!你见过打普通战士掉神级剑圣召唤卡么?你见过手握屠龙刀,脚踩倚天剑的吗?从废材到天才,最后成为一个万人崇敬的飞升者……
  • 凤舞九天:倾城三小姐

    凤舞九天:倾城三小姐

    前世,她翻云覆地,在华夏只手遮天,却不料被最疼爱的妹妹背后插刀、今世她废柴体质,毫无修炼可能。受尽家族白眼,但小瞧她暗夜女王凤傲然的人必会付出代价!
  • 霸道老公请留步

    霸道老公请留步

    临水市,依傍祁江得名,作为中国二线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每天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上演。这个城市的七个年轻人,他们就是行走在人群里的平常人,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转动着临水这个大机器,临水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医生程小诺,拥有着临水各大企业股权的沈墨丹,丹青公司执行总裁沈砚青,实力制药厂药商代表杜若,丹青公司策划部总监夏槿离,当红三栖明星孟非雪,BLANK中国分公司总经理林希佑。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生轨迹却交叠在一起。重逢,分离,相爱,争吵……
  • 竹马压倒窝边草

    竹马压倒窝边草

    肖琛琛与季长安大家认为他们是青梅竹马,亦止于青梅竹马。没办法,你想象的出势同水火的两人恩爱的么。后来的后来,直到季长安把肖琛琛拐回了家。大家才见证季长安的潜伏多年的狼子野心。可他亦用事实证明,只要认定那个人,便要许她一世长安。携手到白头。新书《一世霸宠,国民娇妻入怀来》已发,希望大家多多收藏支持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第七宇宙空间

    第七宇宙空间

    《交界点》番外---一个少年加入了一个神奇的组织。面对这生离死别他该怎样选择……
  • 僧而为魔

    僧而为魔

    世家子弟季辰,因家族反叛牵连九族之祸,被迫进入大明寺。酒肉和尚为让其忘却前仇,便赐其法号“空见”。一次意外令镇魔碑开,魔气合身季辰,便滋生了魔种。魔种已开,佛法难容,魔法无边,回头是岸。涅槃变身,僧而为魔!
  • 无霜传

    无霜传

    道明十五年,苏晚帝康淀因病逝世,幼子康锦依18岁登基,遭长子和二皇子的排挤,大太监徐璋伟密谋造反,天佑元年,摩斯坡狼军入侵苏朝,墨无霜无意之中穿越到了庙城外芦村,躲过一劫后,受到五行老人的恩赐,却被断刀门追杀,五行山宫惨遭屠门,江湖动荡,六大势力,四大隐门重出武林,身怀五行经的墨无霜在不知不觉中搅入这场江湖纷争.....
  • 神医萌徒,神尊别跑

    神医萌徒,神尊别跑

    我叫楚婉汐,一名应届毕业大学生,结果在找工作的路上掉进下水道,淹死了!!!穿越到一个异世找到了我的归属:一个爱你的神尊,一个陪你哭陪你笑的闺蜜,一个宠你上天的师兄,这......还不够吗?【我创建群了呦!你们可以用它催更、评论聊天。群号454243838】
  • 你听好美好安静

    你听好美好安静

    “我的手轻轻划过每一支阳光下的绿草,并踏着你跟后的步伐往前走,照你说的要打开心扉感受这里的一切它才会属于你...”“如今、我想我应该懂得了你究竟留下了什么。”“听...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