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齋會
劉宋僧旻。七歲出家。以經義宗海內。號旻法師。脩繕寺宇。造設經像。放生布施。未甞倦廢。或問。和尚所脩功德多矣。不聞建大齋會。恐福事未圓。旻曰。大齋難得盡理。且米菜鹽醋樵水湯炭。踐踏洗炙傷害微蟲。故不為也。如復求寄王宮官府有勢之家。彌難盡意。不如已之。
贊曰。今人作一福事必起齋會。名曰圓滿。乃至掩關僧。半期以後即於關中營營焉。晝夜經畫預辦齋會。無復正念。嗟乎旻師之言。真萬世龜鑑也。
受施隨散
梁慧開。吳郡海鹽人。歷聽藏旻二師經論。講演名世。豫章守謝譿迎請說經。厚加嚫遺。還未達都。分散已盡。晉安守劉業餉錢一萬。即贍寒餒。曾不終日。情性疎率。不事形儀。衣服塵滓。末嘗舉意浣濯。
贊曰。講法而不受嚫遺。是之謂法施。噫。安得人人法施如開公乎。
蟲鳴塵積
梁道超。從靈基寺旻法師學。獨處一房。屏絕賓侶。塵埃滿屋。蟋蟀鳴壁。中書郎張率謂曰。蟲聲聒耳。塵多埋膝。安能對此而無忤耶。答曰。時聞此聲。足代簫管。塵隨風來。我未暇掃。致忤名賓。為愧多矣。率大嘆服。
左溪遁跡
唐玄朗。傅大士六世孫也。常行頭陀。依岩傍澗。號左溪尊者。宴居一室。自以為法界之寬。一鬱多羅四十餘年。一尼師壇終身不易。非尋經典不輕燃一燭。非覲聖容不妄行一步。洗鉢則羣猿爭捧。誦經則眾鳥交翔。刺史王正容屢請入城。師不欲往。竟辭以疾。
贊曰。今人讀永嘉答書。藐視朗師等之僻見。不知永嘉特一時遣著之語。而左溪遺範。正學者今日事也。明眼者審之。
遺錢不顧
隨富。上依益州淨德寺止宿。繫大笠道傍坐。其下讀經。人往來不喚令施。有施者亦不呪願。以路靜故。多載無所獲。人謂曰。城西北人稠施多。奚為在此。答曰。一錢兩錢足支身命。復用多為。陵州刺史趙仲舒者。三代酷吏也。甚無信敬。聞故往試。騎馬過之。佯墮貫錢。富讀經自若。目未曾覩。去遠。舒令人取錢。富亦不顧。舒乃問曰。爾終日所得一錢。貫錢在地見人持去何不止之。曰。非貧道物。何為妄認。舒下馬禮謝。嘆服而去。
不畜衣糧
唐通慧。三十出家。入太白山。不賚粮。取給草果。渴則飲水。息則依樹。坐起禪思。經於五年。因以木打塊。塊破形銷。廓然大悟。晚年一裙一被。所著麻鞋至二十載。布衲重縫。冬夏不易焉。
嚫施不憶
唐靜琳。京兆華原人。道風既播。嚫錫日至。並委諸侍人。口不重問。後欲作福。方恨無財。侍人出之。琳曰都不憶有此也。平生衣破以紙補之。
門不掩閉
唐智則。雍州長安人。性落魄不羈。恒被破衲。裙垂膝上。房僅單床。瓦鉢木匙外無餘物。居一室。門不掩閉。眾號為狂。則嘆曰。道他狂者。不知自狂耳。出家離俗。而為衣食故行住遮障。鎻門緘笥費時亂業。種種聚斂役役不安。此而非狂。更無狂者。
人疑僕從
唐承遠。始學於成都。後住衡山西南岩。人遺之食則食。不遺則茹草木而已。有慕而造者。值於崖谷。羸形垢面躬負薪樵。以為僕從而忽之。不知其為遠也。代宗聞其名。賜所居號般舟道場。世稱蓮社三祖云。
贊曰。茆茨搆而堯堂疑於村舍。衣服惡而禹迹疑於野人。況釋子以鉢衲支身者耶。今時有侈服飾置臧獲。惟恐人之不知。而揚揚過閭里者。亦可以少愧。
荷衣松食
唐大梅常禪師。得馬大師即心即佛之旨。隱深山中。人無知者。鹽官以書招之。辭不赴。附以偈云。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鹿鳥為侶
後周行因。隱居廬山佛手岩。每夜闌一鹿一雉棲遲石屋之側。馴狎如伴侶。殊無疑怖。因平生不畜弟子。有鄰菴僧為之給侍。一日謂曰。捲上簾。吾欲去。簾方就鉤。因下床行數步。屹然立化。
贊曰。多欲之人死且彌切。甚而分香賣履。眷眷不能放下。不獨世諦中人。釋子亦有之。因一生清氣逼人。脫化如遊戲。不亦宜乎。
少欲知足
唐宏覺禪師。誡徒眾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貪世榮。忍饑忍渴。志存無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亦莫拋棄。
誨眾清約
宋慈受深禪師。小參示眾云。忘名利。甘淡薄。世間心輕微。道念自然濃厚。匾擔山和尚一生拾橡栗為食。永嘉大師不喫鋤頭下菜。高僧惠休三十年著一緉鞋。遇軟地則赤脚。汝今種種受用。未饑而食。未寒而衣。未垢而浴。未睡而眠。道眼未明。心漏未盡。如何消得。
衲衣一食
唐慧熈。居惟一身。不畜侍人。日惟一食。不受人施。房地惟一蹤。餘並莓苔。所坐之榻惟於中心。兩頭塵合。如久曠者。衣服敝惡。僅免風寒。冬服破衲。夏則懸置。梁上有聞其名者。就房參謁。迎逆接候。累日方得見焉。
獨守死闕
元高峰妙禪師。在龍鬚九年。縛柴為龕。冬夏一衲。後造天目西岩石洞。營小室如船。榜曰死關。上溜下淖。風雨飄搖。絕給侍。屏服用。不澡身。不薙髮。截甖為鐺。併日一食。宴如也。洞非梯莫登。去梯斷緣。雖弟子罕得瞻視。
贊曰。天懸九霄。壁立萬仞。前有熙公。後有此老。真逈絕塵氛矣。曩余登天目。入張公洞。俯臨千丈岩。訪死關之遺。覩師威容。恍乎在目。自悲生晚不獲親炙。因涕淚久之。
總論
比丘。華言乞士也。清淨自活。名曰乞士。而多求。而多畜。而多事。不亦實叛其名乎。旻師而下諸公。千載至今流風未泯也。聞其風而不興起。尚得為比丘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