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76400000070

第70章

二體性中略就二門。一約三科。二依五聚。前中三蘊法處法界為性。三蘊。謂正語正業正命。是無表戒色蘊所攝。喜覺支。體即受蘊。餘三十七行蘊所攝。三十七法。總以色受三蘊為性。法處法法界少分所攝。以無表色法處法界少分攝故。二依五聚者。一心所三色四不相應五無為。菩提分法。於此五聚。唯二為性。謂心所及色。即四念處乃至八道支中念定精進見及思惟。此三十四以心所為體。正語業命此三。是色聚中無表為性。大小宗同。諸門廣辨。如別行章。

二釋文中。先總標舉能脩觀者。可知。後內身下明所脩觀者。文有七段。謂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就一一中。皆有名體助伴所緣脩習果等。此中不必總具。隨要略顯。或二三四。應知。

初念處中二。前廣說身念處。後知是下略顯餘三。就前觀中。復有三觀。一內身脩身。二外身脩身。三內外身脩身。初內身者。謂自身中五根內處攝故。有情數故。脩身觀者。以分別影像身與本質身相似。循觀於身髮毛爪等三十六物污露不淨。由審觀影像質故。重言身也。勤勇念知者。脩觀之心專精勵故。除世間貪憂者。明觀利益故。智度云。行者此時為多生貪憂故偏除之。謂創棄五欲念本所愛是生貪未得道法。是故生憂。所以除也。又貪者。凡夫多起。著境難捨。受生之本。三毒之初。故煩惱中。偏說除貪憂心。一向貪欲者。起障定最重。禪中先離故。五受中偏說除憂。是故若說除貪。餘結隨遣。若說除憂。諸受隨殄。如破竹破初節。二云觀外身者。謂外五塵外五處攝非有情數故。名為外。餘文如前。三內外身者。謂自身中五根扶根塵是有情數故名內。外處攝故名外。又於他身中所有內色處。約處建立名內。約身建立名外。餘亦同前。二受念處中。內受者。因內身所生受緣眼等處。為境界故。外受者。因外身所生受緣色等處。為境界故。此約他身說故。內外受者。緣自身中外處為境生受故。緣他身中內處為境生受故。心法亦爾。於受心法。脩習脩觀。各隨所應。可知。廣說此義。如雜集第十。何故要有此內外等三種觀者。修此觀人有三類故。一謂一人前後起貪難即不定。且依著內。先說謂計自身為淨。生貪著故。二依他身計淨生著。三計自他俱淨貪著。二約一人次第脩觀。先內。次外。後合觀。三約三類人脩觀各異。謂或有多分貪著自身為淨。二或有多分貪著他身為淨。三或有俱貪為淨故。後三念處中內外之言。並准此釋。二受念處中。自有通別。謂若觀行苦。則通五受。皆是變異行所隨故。若觀苦苦。唯在五識。若觀壞苦。唯在意地。憂稍重故。名之為苦。三心念處中。通於八識。皆無常故。小教六識。四法念處中。五蘊性空。空故無我。名法無我。小宗蘊上假者無生宰故。法之無我名法無我。

第二四正勤中二。先標能脩行者。後未生下正顯行相。行相中四。初二勤斷是止行。後二勤修是作行。就前止行中。初行內二。先標所斷惡法故。云未生諸惡不善法為不生故。後欲生下正顯勤斷行相。謂欲者希望也。生者起也。希望正斷彼惡法故。發起精進行也。後一斷已生惡法。准前可知。後二勤脩中。但正行與正斷為善。餘文可准。有處云四正斷者。勤脩二善斷懈怠故。

第三四神足中。先舉能修行者。後脩行下正顯行相。行相中二。先別辨初一。後脩行精進下通顯餘三。前中云欲定者。欲是此中定助伴能起此定果。從緣以立稱。此即行體故。雜集第十云。神足助伴者。謂欲勤心觀及彼相應心心法等。欲定者謂。猛利樂欲猛利恭敬。方得此定。勤定者。謂常精進。無時蹔間。方證此定。心定者。謂由前生數修定力。令彼種子功能增長。由令心任運於定隨轉變。速能證定。觀定者。謂由聞他教法。內自簡擇。證得定也。斷行者。顯行業用。謂由定行能斷結故。又涅槃名斷。此行是斷之行故。成就神足者。就前欲定。明其所脩習依止厭等者。雜集云。隨其次第。顯四諦境。脩習神足。所以者何。若緣苦體。為惱苦時。於苦境界。必求厭故。名依止厭。若緣愛相苦集。為苦集時。於此境界。必求離故。名依止離。若緣苦滅。為苦滅時。滅時於此境界。必求作證故。名依止寂滅。迴向於捨者。謂由此趣苦滅行勢力。棄捨苦故。是故若緣此境時。於此境界。必求脩習故。名迴向於捨。有處云。四如意足者。所作妙用皆從心故。如欲定既爾。餘三亦然。

第四五根中二。初標能脩行者。後脩行下正顯行相。行相中二。先別辨信根一行。後精進下餘四同顯。前中信及根義。後同顯中說依止等。四句義如前說。後同顯中此五脩習者。信謂於諸諦理起忍可行。進謂於諸諦。忍已為覺悟故。起精進行念者。於諸諦發勤脩已起不忘行。定者於諦繫念已起心一境性行。慧者於諸諦。心得定已起簡擇行。果者由此能速發生諦現觀故。名根者。此增上力不久能生見道故。又能脩治煖頂法故。引發忍及世第一法故。即於此身。入順決擇分位故。依止厭等四句同前。

第五五力中。判文釋義。並同根說。而差別者。此能損滅不信等障。勝過前故。雖與五根緣境相似。然義有別。謂不可屈伏故。依止厭等。亦同前說。

第六七覺分中。先舉能脩觀者。後脩行下正顯行相。行相中二。先別辨念覺分一行。後脩行擇法下通說餘六。前中念者。後脩習中與餘六同辨。依止厭等。准前可知。脩習念者。是所依支。由繫念故。令諸善法皆不忘失。擇法者。是自體支。是覺自相故。精進者。是出離支。由此勢力。能到所到處故。喜者。是利益支。由此勢力。身調適故。猗定捨者。是不染汙支。由此不染污故。依此不染汙故。體是不染汙故。由輕安不染汙。能除麤重過故。依止於定。得轉依故。捨是不染汙體。永除貪憂。不染汙位為自性故。脩習四句厭等。准前。果謂見道所斷煩惱永斷。由七覺支是見道自體故。

第七八聖道支中二。先標能脩行者。後脩行正見下正顯行相。行相中二。先別明正見一行。後脩行正思惟下通顯餘七。前中正見者。後與餘七同釋。依止厭等明修習。如前說。後同釋中。正見者。是分別支。如先所證真實簡釋故。正思惟者是誨示他支。如其所證。方便安立。發語言故。正語業命者。是令他信支。如其次第。令他於證理者決定信。有見戒正命清淨性故。所以者何。由正語故。隨自所證。善能問答。論議決擇。由此了知。有見清淨。由正業故。身業進止正行具足。由此了知。有戒清淨。由正命故。如法乞求佛所聽許衣鉢資具。由此了知。有命清淨。正精進者。是煩惱障支。由此永斷一切結故。正念者。是淨隨煩惱障支。由此不忘失正止舉相等。永不容受沈掉等隨煩惱故。正定者。是能淨最勝功德障支。由此引發神通等無量勝功德故。助伴及脩習。如前七覺中說。果謂分別誨示。欲令信煩惱及隨煩惱義勝功德等障淨故。此中所緣境。即此後明四諦實性。由見道後所緣境界。即先所見諸諦實性為體故。上來明護煩惱行了。

二明護小乘行十句中。初一句是總。餘句是別。前中謂菩薩脩此道品。唯為不捨利益眾生。非如二乘為自益而行。別中九句。論攝為四。一始。二益。三希。四行。前三護心。後一護行。前中初一句。始者為起行所依故。以本願為始。二次二句。益者以慈悲益物憐愍心故。三次一句。希者為眾生故。希求佛果故。云思念一切智智故。後行中有五句。一成就莊嚴等者。脩淨土行故。二成就如來等者。脩起佛法行故。三求於上上等者。脩彼地方便無厭足行故。四隨順等者。脩入不退轉地行故。五思惟等者。修教化眾生行故。

第四大段對治脩行增長果分中。論判有六種果。一煩惱染生遠離果。二此菩薩若見業下明業染生遠離果。三佛子此菩薩隨所下明於勝功德中生增上欲心果。四此菩薩知恩下明說法等中說報恩心果。五此菩薩如是下明方便行中發勤精進果。六是菩薩心界下明彼增上欲本心界滿足果。六中初二是離障果後四是成就果。

就前二中。初明離惑障果。於中三。初標得離障之者。次所有身見下正顯行相。後於如是下結其所離。然論於正顯中分五。一從身見至出沒有八法。三句明本。二思惟一句明起。三觀察一句明行。四治等三句明護。五著處一句明過。就初本中。身見是起慢之本。亦是六十二見本故。我知是能知大知是所知大法此是三地中解法慢也。我脩是能脩。復計禪定是我所脩。此是三地正受慢也。於中我人等是人執。蘊界等是法執。出謂三昧起者計有出定。沒謂三昧滅計有入定。又出謂脩起諸禪。沒謂退失禪定。遠法師云出者脩起諸定。沒者定所除滅。二思惟者。明第二起也。謂起不正思惟。欲起定慢也。觀察者。明第三行觀。心行於緣中。於己所得八禪等法。求覓勝相。欲令他知故。治故等三明第四護也。治謂數數觀察故。我所謂起我想故。財物謂受用護持故。著處故者。明第五過也。謂堅執自所得定。心安處諸事故。云著處。此定愛也。後結除斷可知。問何故於此說斷惑耶。

答准成唯識。此是第六識中。俱生身見等及所起過。得第四地出世道品。能除滅故。於此說也。又釋。若約寄位。前地寄世間。此當出世。為分世出世故。此說斷。若依此釋亦得。是分別所起。以仁王經說四地名為須陀洹位故。

第二業染生遠離果中二。先明捨離不可作業。後若見業是順下明脩行可作業。前中。論云所有不可作業。有二種事不應作。一尊敬如來佛不讚歎故。二畏惡名聞生煩惱故。後脩可作事中所有可作有二種事。一見無惡名利隨順菩薩行故。二尊敬如來佛讚歎故。

第三於勝功德中生增上欲心果者。自下明後四種成就果。此即第一文中二。先牒前起後。後如是而行下正顯。前中牒前護小乘處。智慧方便故行此道品等故。此中先標轉起欲樂者。可知次云隨所起等。牒前所脩所為。論云隨所隨所方便智所起脩行者。不捨一切眾生脩行故。如前說。重言隨所者。隨所脩行非一故。脩集於道者。道正體也。及助道分者。一切菩提分法是道支故。後正顯中十心分二。初一是總。餘九為別。總者依前所起三心。正明欲樂心。由前策勤所脩力故。於上功德。見其實利。是故轉起殊勝意樂。令心柔和。求彼上法。(六七二心中有轉字故)論云成潤益心者。以見勝德能潤益故。起深欲心故。云深欲愛敬。今此云潤澤者。意無別也。後九心別者。於總開出故。論云彼潤益心有三相。一柔耎者。謂證法悅心名樂行勝。二調順者。調謂調和。順即隨順。謂定與相應法。更相隨順。無所乖違。名三昧自在。緣此上二行是行體。三利益安樂者。離過對治勝。此是行用。從此心開出下六心。總明離過堪任有用故。下別顯離六過。一無雜染者。此治為食過。或說法中妬心過。二求上上勝法者。此治少欲功德過。不樂布施頭陀等。三求殊勝智慧者。此治少欲知過。不好求勝智故。四救一切世間者。此治懈怠過。不勤作眾生故。五恭敬尊德無違教命者。此治自見取過。於尊教法心不隨順故。六隨所聞法皆善脩行。此治捨為首過。不隨說行故。如說而行。比於聞思為首為勝。今捨為首故。是過也。

第四明說法尊中起報恩心果者。謂前地中。從師聞法故。稱彼師為說法尊。即從前地來。依法脩行。令得成辨。稱彼作意。故名報恩。文中二。先標脩行者。後知恩下正顯。顯中二。初一句總。後九句別。總云知恩者。謂知恩報之心也。別中初知報恩者。謂有恩者。遍行報恩行故。二心極和善。同住安樂者。依同法者。起將護心。謂順說法者意。無所違故。三質直柔耎者。依法行隨順受教反事能忍故。四無稠林行無諂曲者。依受用食。於施主所。自過不覆。不忘說己德故。五無有我慢者。依自勝功德。不起高心故。六善受教誨者。依教正受語故。七得說者意者。依教不顛倒受故。上第三句准論經分為二句。第四句下准論此欠一句云無有諂曲。是故并前七句別中有九句。

第五發勤精進果中二。先牒前生後。後得不體下正顯。前中二。先結前。後作意下生後。前中二。先別顯三行。後總結三行。前中一忍成就者。於彼尊所脩報恩行成。謂能忍難事成報恩果故。二調柔成就者。是前對治脩行增長。謂彼對治於此成就故。三寂滅心成就者。謂對治脩行增長力。即前二遠離果。為寂滅心。謂前護煩惱對治力也。後總結前三。文願可知。後正顯中十句分二。初得不休息一句是總。餘九句別。總中不休是不可令轉故。別中一離增減過謂非懈怠非躭染精進故。二堅住自我乘故。三廣念利他故。四為無邊眾生作利益願故。五熾然者。論經名猛利。謂勇悍難制故。六比劣無齊與勝齊故。七一切魔煩惱行不能破壞故。八成熟者。攝取故。九有義。一能斷他疑二降伏他言正脩習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一纸浮生梦江湖

    一纸浮生梦江湖

    一梦醒来,风起稻香,她从来不属于这里,也,属于这里,至于她是谁,对她来说,在不在意,也无妨了。
  • 9999个短篇鬼故事

    9999个短篇鬼故事

    9999个短篇鬼故事,以灵异视角揭露世间诡异之事!
  • 都市超宠

    都市超宠

    一个智商无比妖孽的神童,无意间又得到大召唤系统,又将会有怎样的风起云涌呢。。
  • 重生之花痴太毒辣

    重生之花痴太毒辣

    她,一个花痴,一见到帅哥就尖叫,不顾别人感受,哪里有帅哥就追到哪里,有一天在公交站等车,碰上无敌宇宙帅哥总裁,她就决定今生要定他了,故意天天跟他坐同一班车,到他们公司上班,,天天不是缠着他,总裁的日子不好过了,不断有总裁粉丝找她麻烦……说得太多了,请期待吧!!
  • 若梦浮生.

    若梦浮生.

    真爱上一个人,也就终于不再惧怕寂寞,当周遭的热闹归于平静,不要怕从此心空了,只要真爱不变,永远那个人会在寂寞处等你。“愿来生无梦再遇浮生。”看着女子纵身跳下往生崖,白衣飘诀的浮生将那红色衣影收入眼底,转身离去......“梦,你是我信仰,你不在我便不再。”芈珏痛恨那白衣男子,奈何自己始终是黑暗的使者,能做的怕是只有随梦一样的女子去......“纵然我是她,纵然我爱过你,那也是过去了,我如今愿的是无梦无你。”那红衣女子在风中决然抛下一句,凄冷决然......
  • 灵应传

    灵应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志怪事典素乃绫罗色

    志怪事典素乃绫罗色

    在如诗如画一般平静安宁的小镇,年幼的妖狐少女,天然呆的美貌少年,深锁瓷瓶的美人,孤独流连的比翼鸟......各种小小的精怪暗中活动着,在人类所不及处编织营架着奇幻的世界。一个回眸,一个微笑,充满治愈气息的事典如杯中清茶般幽香淡泊。当悠扬的精灵之音响起,一个个小故事便仿佛被授予了魂魄,在时光之尘中翩翩起舞——其实,大家都只是为了得到幸福啊。(即《志怪异事典》)
  • 皇室公主太高冷

    皇室公主太高冷

    她,是天才少女,是皇室公主,是惹不起的存在。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六岁出国留学,十四岁就拿到博士位,YOUKNOW?但是……太完美的她,十八岁还没有男朋友,“你还怎么继承我的家业?!”父皇整天咆哮,最终决定——“听说皇家学院有许多帅哥,你就去选一个回来吧!”纳尼?!又要去读书?!还要选男友?!你当那是菜市场啊!看慕言琉月女扮男装玩转皇家学院,就是不给你女婿!哼~高冷的慕言琉月会在皇家学院有什么样的经历呢?要是再遇上几个美男,会不会擦出火花?
  • 天道子

    天道子

    天道难寻,天道无情!拥有万中无一的天道亲和力竟然果断放弃神秘的修真机会而与世俗“同流合污”且看项天如何混迹红尘
  • 霸世剑道

    霸世剑道

    剑之一道,天地锋锐之最,可破乾坤,可动苍穹!剑在手,法相随,我以手中之剑,照见万古之密,斩碎上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