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具妙心者人悟妙心者佛闡妙心者教釋妙教者祖祖言既玄必因門而入妙門雖闢須得要而登既指要之可憑必詳言而始解妙法蓮華經者闡妙心之至教了佛意之玄詮如來說之於八年結集堆之以八里梵冊傳來猶太倉之粒粟童壽翻譯如滄海之一漚然而縮一劫為一日妙在神通藏剎海於一塵玄由至理是則雖粒粟可以為太倉之種一漚可以收滄海之深七佛繹經之師六萬傳心之旨斯言不謬厥義可徵若夫嘗一粟而眾味具存見一漚而瀛渤俱在則惟在吾天台智者大師之具足五舌五眼乃能得之也蓋大師靈山夙聞大蘇妙悟縱無礙辯稱性宣揚依迹本二門開待絕二妙如來大事因緣眾生佛之知見至是殆無餘蘊矣第迹門非遠十妙難通至理雖彰妙心難悟由是荊溪開以十不二門四明指以一念心要噫若如來之與智者可謂破一微塵而出大千經卷荊溪之與四明可謂合大千經卷而歸一微塵則法華玄義迹門十妙十不二門指要鈔者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要門無離文字而說解脫之秘典也惟約為博源略為詳本不有錢塘可度大師孰傳四明法智精義發為詳解十數萬言譬王家椒室相宅朱門非主壺者而莫識其淺深非司閽者而莫啟其階降良遺澤於後崑流芳於末運者也惜其未入大藏散於僧寮徒仰嘉名不獲寓目有四明延慶寺僧傳慧字朗初者詩酒僧也偶於山寺得獲此書雖知井中具寶不解燃炬而觀以之進余用當清供余得之如熱渴之滿飲甘露饑餒之飽飫醍醐冀登梨棗以公同志復以鈔解各行艱於尋繹命弟子正謐會合其文藏之笥中三十年矣茲弟子正識堅誠募梓因緣輻輳大法當行垂老覩茲頗為稱快然而歸功有自慧僧不無緣因即此可以懺生平綺語截舌之愆釋積劫麴蘗灰河之罪因斯冥益重得為僧以實語讚性具之宗慧業裂迷癡之網併將功德普惠四生若自若他俱臻十妙是可酬山僧流通之志與兩弟子錫類之心爾。
時皇明天啟五年歲次乙丑仲冬天台山幽溪沙門傳燈著於四明延慶寺之羅雲堂
十不二門指要鈔科
鈔科分(二)
初釋題(二)
初正釋題(十)二述人號(荊)
二釋文(三)
初總敘立意(四)
初序前文立述作之意(二)
初敘前(二)
初敘教廣(二)
初十玅意(燃)二眾釋意(凡)
二敘觀略(觀)
二立意(二)
初重示大部意(所)二正明今述意(二)
初為成玅解(故)二為成玅行(故)
二例後義彰法理無殊(二)
初例本玅(若)二例四章(況)
三別示玅體令解行俱成(三)
初指玅歸心(若)二示成由行(則)三功成識體(則)
四結示立名使詮旨斯顯(四)
初立門所由(故)二出門名義(何)三各自高深(一)四直彰宗趣(本)
二列門解釋三結攝重示
二列門解釋(二)
初列門對玅(二)
初列門(一)二對玅(是)
二釋門旨趣(十)
初色心不二門(三)
初標(一)二釋(二)
初約諸境明總別(二)
初雙標(且)二雙示(二)
初別(何)二總(既)
二就理事明諦境(二)
初約理事明三諦(二)
初明理事(當)二結成三諦(是)
二會生佛居一念(故)
三結(故)
二內外不二門(三)
初標(二)二釋(二)
初明內外境觀(二)
初標示(凡)二釋相(二)
初明外境觀相(外)二明內境觀相(所)
二明內外融泯(二)
初互融(是)二俱泯(誰)
三結(此)
三修性不二門(三)
初標(三)二釋(二)
初修性雙立(三)
初修性對論(二)
初直明性德(性)二以修對辨(二)
初明相成(性)二明互具(在)
二明逆順相反(二)
初明對逆故二性並存(修)二明因順故二心俱泯(可)
三明離合本同(二)
初約法明離合相異(又)二約喻明修性體同(二)
二修性俱立正示不二(應)
三結(此)
四因果不二門五染淨不二門六依正不二門七自他不二門八三業不二門九權實不二門十受潤不二門
四因果不二門(三)
初標(四)二釋(三)
初就圓理明因果暫存(三)
初明始終理一(眾)二明悟迷事異(二)
初問二答
三明事極理亡(祇)
二依圓解明修證無得(二)
初約法明惑智之體本虗(秪)二約喻明修證之功不立(二)
初明修證功亡(故)二明德障體異(空)
三約圓乘明始終不二(二)
初翻覆對揚明體一(是)二高廣無減明不二(所)
三結(此)
五染淨不二門(三)
初標(五)二釋(二)
初明所顯淨法(二)
初染淨體用理無增減(三)
初法(二)
初明染淨體(若)二明染淨用(法)
二喻(濁)三合(清)
二界如緣起性本圓常(二)
初約性德直示(故)二約修成反顯(故)
二明能顯玅觀(故)
三結(此)
六依正不二門(三)
初標(六)二釋(二)
初明果用由因本具(三)
初示依正不二(二)
初明不二之由(巳)二示不二之相(以)
二明因理本融(二)
初明三位本玅(是)二示一切皆融(但)
三明始終無改(二)
初明情智局徧(然)二明體用常融(二)
初略示(始)二廣示(故)
二明理顯以觀為功(二)
初克彰觀行之功(若)二結示生佛一致(如)
三結(此)
七自他不二門(三)
初標(七)
二釋(二)初示感應之體本同(二)
初約法示(三)
初約一性明自他(隨)二約三千明感應(如)三約俱具明道交(眾)
二約喻示(二)
初順喻(不)二反喻(若)
二明觀行之功方顯(二)
初帶喻彰用匪功成(若)二就法明發由觀合(應)
三結(此)
八三業不二門(三)
初標(八)二釋(二)
初明所顯果用(二)
初約對機顯逗會無差(二)
初示三輪不同(於)二明真應復殊(在)
二約稱理明卷舒自在(二)
初融身說(二)二曾三輪(身)
二明能顯觀體(三)
初結指心因(豈)二觀成用顯(百)三染體本玅(故)
三結(此)
九權實不二門(三)
初標(九)二釋(三)
初明等鑒由理融(平)二遍逗由心證(至)三結示歸理一(對)
三結(此)
十受潤不二門(三)
初標(十)二釋(三)
初明權實本圓薰修如幻(二)
初由具可薰(物)二因薰可發(若)
二明生佛一際欣赴不偏(然)三明地雨無殊利益平等(故)
三結(此)
三結文示意(三)
初明十門通貫理體無殊(二)
初約十門明理一(是)二約十玅明理一(如)
二明一念包容觀行可識(三)
初明一念觀境之功(既)二明心法攝成之要(若)三明重述觀行易明(故)
三明得意符文總別無異(首)
十不二門指要鈔科(終)
十不二門
本迹二十重玅
十不二門指要鈔序詳解
宋慈雲懺主 遵式 序
宋武林沙門 可度 詳解
明天台後學 正謐 分會
指要鈔序
【觧】此題上三字是所序之正文序字是能序之通目以別冠通故云指要鈔序指要二字本序自釋鈔者鈔錄為義西資鈔序云夫疏之有記鈔葢後學之曹記錄要義抄寫格言以輔翼其疏防乎傳受之謬誤討尋之忽忘耳(文)序者所以序作者之意爾雅云東西墻謂之序註云所以序別內外也(文)謂見墻別宅舍之淺深觀序知述作之難易又序緒也謂繭之緒也凡繭之抽絲先抽其緒緒盡方見其絲今序在初如絲之緒也(光記)。
【序】東山沙門遵式述
【觧】東山即台之東掖山能仁寺懺主云東掖山者葢予幼歲受經之所時年傳法之地也懺主族姓葉氏台之寧海人其母乞靈於觀音大士夢一美女授以明珠咽之生師七月能從母稱觀音名十八祝髮二十納戒初住寶雲終於天竺與法智同稟學於寶通雲師指要既成乃為述序發明述作之功沙門如常釋述者禮云述者之謂明作者之謂聖今云述者葢謙詞耳語云述而不作。
【序】大教隆夷存乎其人諸祖既往玄化幾息時不可久替必有間世者出焉。
【觧】通敘教法興衰在人通指佛法以為大教玅玄總序云大法東漸籤云通指佛教以為大法(文)此對西土外道此方儒教約內外而分大小隆盛也夷平也文選云道有隆夷(文)即興衰之義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文)存在也謂教法興衰在人得人則興失人則亡禮云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文)諸祖者通指荊溪已前諸祖在世教法盛行諸祖既往則幽玄之化幾近於息滅矣文選云仲氏既往玄化幾息繫辭曰易不可見乾坤或幾乎息矣(文)替廢也間世即名德間生於世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文)以時節不可久廢不遠而復必有間生者出興於世荷負斯道四明塔銘云天欲久其道世必生有人(文)間世者誰故出其人。
【序】四明傳教導師禮公實教門之偉人也。
【觧】別敘傳弘之德四明乃慶元府南面山名有峰最高四穴在上每澄霽望之如戶牗相傳謂之石窗謂四畔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人尊其道故以處名人傳轉也以己之道轉以授人導師者法華云有一導師聰慧明達(文)尊者上字諱知下字諱禮二名不偏諱故稱下字公者尊之稱也偉大也謂奇偉卓絕一家教觀賴師中興故稱偉人此且總歎。
【序】童子受經便能思義天機特發不曰生知之上性者乎。
【觧】童子即太和未散之時幼稚之稱爾雅云人未冠曰童禮云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文)弱冠已前皆名童子尊者七歲屬母喪為報鞠育急於出家從里中大平興國寺洪選為弟子即童時也受經思義雖不見所出尊者之母既夢梵僧遺童子曰此佛子羅睺羅從而有孕初出家時從師受經必能思義懺主與師同門必知其事天機特發者天然之機挺特而發莊子云其嗜欲深其天機淺(文)不曰即豈非之謂語云生而知之者上也今借用以擬本有性德宿習開發義似生知止觀統例云生而知之者葢性德也學而知之者天機深也。
【序】及進具稟學於寶雲通師初預法席厥父夢其跪於師前師執瓶水注於口中其引若泉其受若谷於是乎天台大教圓頓之旨一受即了不俟再聞師謂之曰子於吾言無所不達非助我也逮師始滅公復夢貫師之首擐於左臂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