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府志十卷明弘治间刊本(天一阁藏存卷一至五。上海图书馆藏存卷六至十)
明卢濬纂修。濬字希哲,浙江天台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中出知黄州府,调南安、邵武。以耿介忤上官去职,著有《古黄遗迹集》《渺粟稿》《黄州集》。隋开皇三年废西阳、齐安、定城诸郡,并废弋亭、北江诸州,改衡州曰黄州,黄州之名所自昉也。府治南安县,十八年改南安曰黄冈,大业初改为永安郡;唐武德三年复为黄州,属淮南道。五代属南唐,后入周,宋属淮南西路,元为黄州路,属河南等处行中书省。明为黄州府,属湖广省,领州一县八。郡有志创始于宋李谔撰《黄州图经》,其后历有纂修,而今传者,则此为古。此书分藏二处,上海古籍出版社影本合为全帙。
黄冈县志二十卷首一卷清乾隆五十四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王正常纂修。正常号方山,泸州人,举人,乾隆五十一年由咸宁知县调任黄冈,在官七年升山西郡丞去。后复莅楚,历守郧、襄二郡,年八十解组归。《黄冈县志》自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县茅瑞征修县志十卷,清康熙十二年知县董元俊又修县志六卷。此志增补乾隆二十年知县刘熤所修县志,而仅增官师、科名、节孝、建署、祥异五门,全书凡二十卷,实大半仍录刘熤旧志原文。按黄冈沿革,自战国楚迁邾国于此,汉置邾县,南宋废,南齐改置齐安,隋改黄冈,为荆州永安郡治。故城在今治西北百二十里,唐徙今治,改郡曰黄州,县仍曰黄冈,为淮南道黄州治,五代因之。宋为淮南西路黄州治,元为河南等处行中书省、黄州路治,明清为黄州府治。
蕲水县志四卷明嘉靖二十六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萧璞纂。璞四川大足县人,选贡,嘉靖二十三年任蕲水县教谕。按此志为璞官蕲水学官时与庠生佘俸、周绍尧、周中、何瑞编成;继嘉靖壬午修旧志,增补二十余年之事。其书编次,卷一图考、建置沿革、星野、邑名、城池、疆域、关梁、形胜、山川、名迹、风俗、物产、户口、田赋、徭役、秩官、公署、铺舍、水利惠政,卷二学校、社学、书院、选举、荐举、恩荫、兵防、秩祀、祠庙、名宦、宦迹、乡贤、人物、孝义、贞节、逸士、侨寓、灾祥、方外,卷三文艺上,卷四文艺下。建置沿革云:“蕲水县隶湖广布政司,为黄州府属县也。春秋战国属楚,汉为江夏郡蕲春县地;刘宋于此建浠水县及永安郡。萧梁又析置蕲水县,隋郡废,以二县属蕲州。唐初改浠水为兰溪,而省蕲水,后又改兰溪为蕲水,复迁今治,宋、元仍旧。明甲辰间仍隶蕲州,洪武己未改属黄州。”叙沿革文简事详。其书卷二,选举附医术一条,独载庞安常一人,安常名时来,安常字焉;宋元祐间人,自号蕲水道人,以医术闻淮、甸间,尝著《伤寒卒病论》及《囗〈月來〉法》。弟子以邑人李百全及歙人张子充最有医名。
蕲水县志二十六卷首一卷清顺治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刘佑修,杨继经纂。佑字云麓,曲周县人,拔贡,顺治十三年任蕲水知县,升泰州知州去。继经字治易,一字傅人,蕲水县人,顺治五年举人,十二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迁刑部员外,殁于京,著有《菊庐快书》《菊庐诗文集》。蕲水沿革,据本志刘佑序谓:“蕲在秦为南郡地,在汉为蕲春邑;隋以后或称浠水,或名兰溪,称名不一。”按《蕲水县志》始于明,以本志所录旧志序考之,正德间知县胡奎创修,弘治间知县程昌重修,嘉靖间知县萧璞三修,万历间知县阎士选四修。此志增纂《阎志》后六十年事,其书于沿革、山水、建置、秩官、选举、风俗、艺文、物产诸门,搜罗甚富,补正《阎志》所缺略讹谬者多矣。
罗田县志八卷清康熙五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张琳修,刘青震纂。琳字昆璧,镶红旗人,生员,康熙五十二年任罗田知县。青震事迹未详。据本志沿革,罗田为汉蕲春县地;梁时始名罗田县,唐废。迄元至元十二年复立,属蕲州路,明洪武九年改属黄州府。考《罗田县志》,明有嘉靖、崇祯二志,久佚。清康熙初蔡容远始为创修,体裁犹未尽备,琳仕罗田复延青震重纂,而成此志。其书志类分为八纲,曰地舆志、曰建置志、曰秩官志、曰政典志、曰选举志、曰人物志、曰艺文志、曰杂志。阅其书纪载,不免冗杂,敷辞空语过多,失之兹蔓。如山水篇,则胪列山脉之原委,水势之循迥,可谓详备矣。而秩官选举,则缺漏者多。其后乾隆间知县姜廷铭又为增补,将原书八类扩成十纲,体例乃备。
黄安初乘二卷明万历十三年刊本,清康熙四年增刊(北京图书馆藏)
明耿定向纂。定向字在伦,一字楚侗,号天台,黄安县人;按黄安为今红安县,县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后三十年定向与弟定学纂成是编,为邑志之始,故日初乘。书前有湖广督学使上海王圻序,有云:“卷目条理,血脉贯串,颇为得体。”按其书编次,分创划、规建、封域、山川、物产、赋役、牧秩、学校、选举、风俗、景贤、壶懿、文征十三门;又附古迹于山川,体裁简洽。创划,纪邑所由置,始于嘉靖时分黄冈、麻城、黄陂三县地置县;为周时之黄国地也,故曰黄安。规建,纪县城建于嘉靖四十二年,为郡二守袁福所经营,城筑四门。四十四年又建县署,隆庆三年建圣庙学宫。封域,纪隆庆三年郡二守王可大率黄冈令贾应璧,麻城令穆炜,黄陂令熊炜,勘定黄安县界,编户四十里。山川,纪黄安环山,而平原无千亩;山以仙居、先君、天台、双门、王龚为著;川有紫潭河源出沙关,松溪源出鹿皮冲,灄河一出金局关,一出黄陂站。后附古迹,记邑东二里有杏花村,西北四十四里有金局关产黄金,北三十里有圣人湖、双城塔,南八十里有天台石刻。物产,纪谷类、蔬果、禽兽、虫鱼等,而无特产。赋役,据万历间档册登载,较为可靠之资料也。牧秩,有职官表,自建县迄康熙四年止,中无遗缺一人。学校,有师儒表,分教谕、训导二项,分散职官,殊非体例。选举,则仅寥寥数页,惟纪定向之九叔乡荐庆礼。风俗,惟引《隋书》云:“黄俗尚淳质,多俭约。”数语而已。景贤,列吴应封、吴琳、詹同、邹来学等数人,以下则辑录墓志、传纪,与文征门似有混淆。壶懿,即列女传,诸传皆以贞节为重。文征选录洪武初诰勅,及邑人焦竑、耿汝愚等诗文。书后附纪邑一篇,叙建邑事,与创画有重复焉。观此志体裁文辞,尚为简核,而挂漏遗缺甚多,似为未竟之稿,清康熙四年增补本,则增补本亦未完善。
蕲州志八卷传抄明嘉靖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明甘泽纂。泽字仁夫,号贞庵,蕲州人,成化丙午科举人,授苏州吴县训导,升太仓州学正。既又迁镇江府学,官至四川渠县知县,即告归里居。蕲州北周置,隋改为蕲春郡,唐复置为州,治蕲春县。宋曰蕲州蕲春郡,元为蕲州路,省蕲春县入之,明降为州。此志为泽里居时,采唐、宋以来故事辑成,时知州周美为之刻行。其书分门五十,无大纲,叙事各以类聚,不讲编例。其凡例曰:“纂编事迹,贵各从其类;如有土者皆山类,有水者,皆川类。名宦即历官之优,人物即科贡之最,隐逸者即人物之臧修,恩封者即人物所自出,武勋节孝,亦人物所崇重,悉各以类而载之。”按其议例皆为私臆,全无史法;然其采摭故实甚多,以类相从聚者,总为五十门,物以类聚,理所当然耳。而其凡例所谓:有土皆山,有水皆川;但山有胳脉,川有源流,则不可以台阜为山,陂塘为川矣;泾,渭自分,於可强耶。余观宋人所为图经体例,其分门虽多,而排次尽当,如赵抃《成都古今记》,晁公武谓其书摭故实类分百门,皆有条贯也。而泽此志自序称步趋宋人编例,今观其书则与宋人相距远矣。
黄梅县志九卷清顺治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徐昱修,萧蕴枢纂。昱直隶永平县人,拔贡,顺治间黄梅知县。蕴枢孝感县人,举人,黄梅县教谕。按徐昱序谓:“此志告成于顺治庚子,为蕴枢总纂;分校受事者,有黄景恒、张洪纲、沈文珂、王献臣、汪流恒诸人。”其书体例,分表、志、传三纲,中析条目,颇具伦次;文辞亦严正典雅,皆出诸蕴枢手笔。按《黄梅县志》,据光绪《黄梅志》凡例云:“邑志明以前无考,嘉靖朝陈孝廉华平一帙递传,曹副使麟钞稿未梓;万历时署县曾维伦成书六卷,毁于兵。国朝顺治庚子知县徐昱访得残编于邑人吴履学(博),萧蕴枢补苴润色,始有刊本。”则《黄梅志》刻本,实自此志始。黄梅为汉寻阳县地,刘宋时改置永兴县,隋开皇间始更今名,属蕲州。
湖北下荆南道志二十八卷清乾隆五年刊本(南京图书馆藏)
清鲁之裕修,靖道谟纂。之裕太湖县人,举人;雍正十一年以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升授湖北布政使,分守下荆南道,兼理水利按察使司佥事。道谟号果园,黄冈县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太史。下荆南道辖襄阳、郧阳、安陆三府,道治于襄阳。下荆南为湖北保障要地,历代设道于此。据本志沿革所载:“自西魏始置山南道于此处,其后唐置山南东道设节度使,领襄、泌、随、邓、均、房、复、郢、金九州;宋置京西南路安抚使于襄阳,亦犹如道也。元置江北河南道于此,属河南行中书省;明置下荆南道,领襄阳、郧阳二府,属湖广省,乾隆二年又以安陆府益之。”按道志此志始创,其书开纂于乾隆三年,越年梓成,襄、郧、安三郡之因革要害物土之宜,始汇叙于一书。其体例,首叙一道事物之大要,次分三郡纪述;总列天文志、舆地志、建设志、食货志、爵秩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八类,凡六十四目。书首列安、襄、郧总图一,次列府州县图凡二十七,又有汉江图等十二;书图皆备,体裁庞大。其书原本,今极罕有,另有嘉庆二十一年补刻本。
兴都志二十四卷明嘉靖二十年修,朱丝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方远宜纂修。远宜修《山东通志》已著录。兴都为今钟祥县地,明睿皇懿亲出就外藩于此,厥号曰兴。武宗(正德)崩无嗣,遗诏迎世宗(嘉靖)于兴邸,嗣皇帝位。嘉靖十年升安陆为承天府,十八年世宗至承天谒显陵,定名兴都。此志纂成于嘉靖二十年,为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顾璘,饬湖广布政使方远宜等纂修。其书重在侈陈山川形势,陵园规制;分典制、郡邑二篇,典制篇,列府邸图三,显陵坟墓图八,分皇言、陵墓、规制、宫邸、城池诸门。郡邑篇,列图十,分开郡、登民、制用、建规、分职、征献、征文、外志、杂志九门,各系子目。此书前为蒲圻张氏无倦斋所藏,考此书当时未有付刻,惟以抄本流传。据归有光撰《震川先生集》卷五《题兴都志后》有云:“《兴都志》工部尚书顾璘奉进,圣旨以体例不合;皇考妣圣迹,有国史实录备,宝藏金匮,有不当赞书者。太仓潘德元为承天府同知,以志抄本见示。云:此志后复进呈,上以手拨去礼部,遂不敢刻行。按志止宜载陵邸殿宇,献王事不当续书;既得旨复不能改,宜见却也。”按此则原无刻本,张氏所藏此书系依抄本传抄也。按此志始见于《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藏书简目》著录为嘉靖二十一年抄本,其后《台湾公藏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为嘉靖二十一年刊本;然据归有光《题兴都志后》与《人文所简目》之著录,《台湾方志联合目录》或著录有误。
潜江县志二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三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刘焕修,朱载震纂。焕陕西清涧县人,监生,康熙二十九年任潜江知县。载震字悔人,潜江县人,选贡,名士朱士尊之子,幼承家学,工文章,由选贡考取正黄旗教习,升四川石泉县知县,尝参修《四川通志》。潜江宋始置县,明始修志,据本志刘焕序云:“潜建县自宋乾德,迄今六百年矣。志之修辑,才三见焉;成化则平城崔广文,万历则邑令潘公伯和,本朝则前令王公黄湄。崔、潘二志其词略,其义简;质胜之弊,难为两贤无讥焉。王公之志,讨论详矣,辞采赡矣。”按崔、潘二志久佚无考,《王志》为知县王又旦(黄湄)创修,书未成而去;继任知县何大观复延朱士尊继纂,成于康熙壬子。及焕仕潜江 又延载震重纂;载震初尝从其父士尊纂辑前志,故此志仍用前志义例。其所叙向祀、学校、科名、职官诸门,较前志尤备。纪田赋亦精详,盖曩时纳粮名色多出,民咸病之,此志则直笔无忌。考清初赋税制度者,极可参鉴焉。查《潜江县志》,康熙壬子志,北京图书馆藏有残本,此志原本全存,久已稀少,光绪五年知县史致谟又为《续志》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