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相形不如论心。」谚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此言人以心相为上也,故心相有三十六善[一]。夫人尝言意气求官[二],自须如此,一也。为事有刚有柔,二也。慕善近君子,三也。有美食常分惠人,四也。不近小人,五也。常行阴德,每事方便,六也。从小能治家[三],七也。不厌人乞觅,八也。利人克己,九也。不遂恶贪杀,十也。闻事不惊张,十一也。与人期不失信,十二也。不易行改操,十三也。夜卧不便睡着,十四也。马上不回头顾,十五也。夜不令人生憎怒,十六也。不文过饰非,十七也。为人作事周匝,十八也。得人恩力不忘,十九也。自小便有大量,二十也。不毁善害恶[四],二十一也。怜孤济寡急物,二十二也。不助强欺弱,二十三也。不忘故旧之分,二十四也。为事众人用之,二十五也。不多言妄语,二十六也。得人物每生惭愧,二十七也。声美音有序[五],二十八也。当人语次不先起,二十九也。常言人善事,三十也。不嫌恶衣恶食,三十一也。方圆曲直随时,三十二也。闻善行之不倦,三十三也。知人饥渴劳苦,常有以恤之,三十四也。不念旧恶,三十五也。故旧有难,竭力救之,三十六也。已上三十六善皆全者,当位极人臣,寿考令终。或有不全,则祸福相折,以次减杀。具二十者,刺史之位,具十以上,令佐之官[六],具五六者[七],亦须大富。
人之心相外见于目,孟子曰:「知人者莫良于眸子,胸中正则眸子了然,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然」,此其大概也。而其间善恶又更多端,凡外目睮(上音茂下音呼九切)唊嗫者,嫉妒人也。盱睢目室(丁结切)目血(火彼切)者,恶性人也[八]。蒙目蛮(呼间切)矘(他郎切)晃者,憨(呼占切)人也[九]。目占(丁念切)目兼(罄谦切)珉目秦(时斤切)者,淫乱人也。睢盱睒(音闪)烁者,邪人也。弥词(俚人言也)懵目曾者,奸诈人也。应木攵拗目效(故巧切)者崛强人也[一〇]。羊目目工(乌江切)瞳者毒害人也。睛色杂而光浮浅者,心不定,无信人也。睛色光彩溢出者,聪明人也。睛色紫黑而光彩端谛者,好隐遁人也。睛色黄瞻视端直者,慕道术人也。睛多光而不溢不散彻而瞻视端直者,慕道术人也。睛急眨(俱夫切)者,若不嫉妒,即虚妄人也。
又商臣、王敦蜂目,王莽露眼赤睛,梁冀洞睛矘眄,则恶逆之相亦见于目。余昔年尝任汀州掌狱录[一一],见杀母黄曾,其目睛黄小而光跌宕若蜂状[一二],则蜂目之恶逆尤验也。
昔人谓官至三品,不读相书,自识贵人,以其阅多故也。本朝巨公吕文靖、夏文庄、杨大年、马尚书皆有人伦之鉴[一三],故其赏罚未尝妄谬,而任使之际亦多成功。李绩曰:「无福之人,不可与共事[一四]。」斯言信矣。
夏文庄公谪守黄州时,庞颖公为郡掾,文庄识之,异礼优待。而庞尝有疾,以为不起[一五],遂属文庄后事。文庄亲临之[一六],曰:「异日当为贫宰相[一七],亦有年寿,疾非其所忧。」庞诘之曰[一八]:「已为宰相,岂得贫耶?」文庄曰:「但于一等人中为贫耳。」故庞公晚年退老,作诗述其事曰:「田园贫宰相,图史富书生」,为是故也。又文庄守安州[一九],宋莒公兄弟尚皆布衣,文庄亦异待。命作落花诗,莒公一联曰:「汉皋佩解临江失[二〇],金谷楼危到地香。」子京一联曰:「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是岁诏下,兄弟将应举[二一],文庄曰:「咏落花而不言落,大宋君当状元及第[二二]。又风骨秀重,异日作宰相。小宋君非所及,然亦须登严近。」后皆如其言。故文庄在河阳,闻莒公登庸[二三],以别纸贺曰:「所喜者,昔年安陆已识台光。」盖为是也[二四]。
又枢密孙公固亦小官时曾谒文庄,文庄许他日当践枢幄,今亦验焉。
杨公大年尤负藻鉴,在翰林日,与章郇公共事,尝言郇公异日必作相,己所不及。又见著作佐郎张士逊[二五],知其有宰器,即荐之,由此大拜。又乡人吴待问尝从公学,公语其徒曰:「汝辈勿轻小吴,小吴异日须登八座,亦有年寿。」后皆如其言。待问即春卿、冲卿父也。
马尚书亮知庐州,见翰林王公洙为小官,马公曰:「子全似宋白,异日官至八座。」由此异待,通判疾之,后罗织王公,遂以罪免,乃曰:「你这回更做宋尚书。」其后王公竟登近侍,及卒,赠尚书。
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取赀者,故春秋单襄公、成肃公之徒,每遇会同,则先观威仪,以省祸福,而前世郭林宗、裴行俭又考器识,以言臧否。然余亦粗知大概,常与富文忠公论之[二六],文忠曰[二七]:「观子之论,多取丰厚,是则屠儿不饦师皆贵矣。」余复思之,大凡相之所先,全在神气与心术,更或丰厚,其福十全。国语曰:「今王远角犀丰盈[二八],而比顽童穷固[二九]」,则丰盈固贤哲相也。
太尉程公戡[三〇]、侍郎掌公禹锡,俱以庚寅三月十日生,程子时,掌午时,二公同年及第。程作枢密副使,晚年帅延安,建节。而掌以工部侍郎致仕,位不逮于程。而二公享寿,修短不差,程以治平三年二月薨,掌以其年三月捐馆。
翰林王公洙、修撰钱公延年俱以丁酉八月丑时生,王十九日,钱二十日。钱以嘉佑二年六月卒[三一],卒时王公已病[三二]。或谓王公起于寒素,早岁蹇剥,庶可以免灾。侍郎掌公曰:「钱虽少年荣进,晚即滞留;王虽早岁奇蹇,晚即迁擢。长短比折,祸福适均。」王公竟不起。
梁少卿吉府、宋郎中咸俱乙未八月二日生[三三],梁申时,宋巳时。梁二十八已为太子中舍[三四]、通判饶州,而宋犹未第,客游鄱阳。有日者妙于星术,宋往叩之,日者曰:「秀才命似本州岛通判,他日官职亦相类,寿则过之。」后皆如其言。王端明素、卢太尉政俱以丁未八月二十四日辰时生,而王出于贵冑,卢起于军伍。王卒于边藩,卢薨于殿帅,事皆略同,亦可怪也。但卢之寿考有过于王,得非以少年微贱耶?张尚书方平、李给事徽之、王秘监端俱以丁未九月二十三日生。张酉时,李卯时,王戌时,迄今皆致政,康强。
刘忱过鸣犊镇,见所由张秀[三五],问其年甲,与忱同辛酉八月二十四日生,刘午时,秀巳时。后秀陕西效用有功,累官至团练使卒。卒之年,忱任利路运使,因出巡乘轿,扑落崖,亦几于死。
龙图刘公烨未第前[三六],娶赵尚书晃之长女,早亡,而赵氏犹有二妹,皆未适人。既而刘公登科,晃已捐馆,夫人复欲妻之,使媒妇通意[三七]。刘公曰:「若是武有之德,则不敢为姻;如言禹别之州,则庶可从命。」盖刘公不欲七姨为匹,意欲九姨议姻故也[三八]。夫人诘之曰:「谚云:薄饼从上揭,刘郎纔及第,岂得便简点人家女?」刘公曰:「非敢有择,但七姨骨相寒薄,非某之对,九姨乃宜匹。」遂娶九姨,后生七子,几、忱皆至大官[三九]。七姨后适关生,竟不第,落泊寒馁,暮年,刘氏养之终身。(
校勘记
[一] 故心相有三十六善 「善」,夏校云:原本作「相」,类说及陈善扪虱新语均作善,从改。
[二] 夫人尝言意气求官 「气」,类说引作「非」。
[三] 从小能治家 「治」,原本无,据稗海本、抄本补。
[四] 不毁善害恶 抄本作「不毁善好害」。
[五] 声美音有序 「音」,抄本作「语」。
[六] 令佐之官 「佐」,抄本作「长」。
[七] 具五六者 「六」,抄本作「七」。
[八] 盱睢目室目血者恶性人也 「盱」,抄本作「盯直庚切)」。
[九] 蒙目蛮矘晃者憨人也 「目蛮」,原作「瞳」,据稗海本、抄本改。抄本「憨」下有「口贺(啐个切)」。
[一〇]应木攵拗目效者崛强人也 「木攵」,抄本作「澄」。目效,原注故巧切,抄本作效巧切。「崛强」夏校云:原本作「葬罗」,从商本改。
[一一]余昔年尝任汀州掌狱录 「录」,抄本作「掾」。
[一二]其目睛黄小而光跌宕若蜂状 「宕」,原本作「宛」,据抄本改。
[一三]本朝巨公吕文靖夏文庄杨大年马尚书皆有人伦之鉴 「巨」,原作「臣」,据稗海本、唐宋丛书本、古今说部丛书本改。
[一四]不可与共事 抄本「与」下有「之」字。
[一五]以为不起 「以」,诗话总龟卷一七作「意」。
[一六]文庄亲临之 「临」,诗话总龟卷一七作「视」。
[一七]异日当为贫宰相 「当」,原作「管」,据抄本、类苑卷四〇、诗话总龟卷一七改。
[一八]庞诘之曰 「诘」,原作「语」,据抄本及类苑卷四五改。
[一九]又文庄守安州 「安州」,诗话总龟卷三、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安陆」。
[二〇]汉皋佩解临江失 「解」,原作「冷」,据诗话总龟卷三改。
[二一]兄弟将应举 「将」,诗话总龟卷三作「皆」。
[二二]大宋君当状元及第 「当」,诗话总龟卷三、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须」,类苑卷四五作「须作」。
[二三]闻莒公登庸 「闻」,原本无,据类苑卷四五、诗话总龟卷三补。
[二四]盖为是也 诗语总龟卷三、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盖谓是也」。
[二五]又见著作佐郎张士逊 「逊」,原作「进」,据抄本及类苑卷四八改。
[二六]常与富文忠公论之 「富」,原本及稗海本作「苗」,据类苑卷四八改。
[二七]文忠曰 「忠」,原作「公」,据抄本及类苑卷四八改。
[二八]今王远角犀丰盈 「远」,国语郑语作「恶」。
[二九]而比顽童穷固 「比」,国语郑语作「近」。
[三〇]太尉程公戡 「太」,原作「大」,据抄本及类苑卷四九改。「戡」,原本及抄本、稗海本作「勘」,据类苑卷四九、宋史卷二九二程戡传改。
[三一]钱以嘉佑二年六月卒 「二年」,原作「六年」,类苑卷四九作「二年」,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一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王公墓志铭载王洙于嘉佑二年九月卒,钱之卒在王前,知作「六年」必误,今据类苑改。
[三二]卒时王公已病 「卒」,原本无,据类苑卷四九补。
[三三]梁少卿吉府宋郎中咸俱乙未八月二日生 「府」,类苑卷四九作「甫」。「俱」下类苑有「以」字。
[三四]梁二十八已为太子中舍 「太子中舍」,原本「中」下有「书」字,据抄本、类苑卷二九、宋史职官志删。
[三五]见所由张秀 夏校云:疑有讹误。
[三六]龙图刘公烨未第前 「烨」,夏校云:原本作「煜」,从商本改。按类苑卷四九、事文类聚后集卷一三、宋史卷二六二刘烨传均作「烨」。
[三七]使媒妇通意 「妇」,事文类聚后集卷一三作「妁」。
[三八]意欲九姨议姻故也 「姻」,事文类聚后集卷一三作「亲」。
[三九]几忱皆至大官 「几忱」,原本无,抄本有「忱」,无「几」,类苑卷四九作「凡忱」,事文类聚后集卷一三作「几忱」,按宋史刘烨传烨子名几,今从事文类聚后集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