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1500000020

第20章

一众生空。二诸法空。三空病亦空。用此三门。调心令伏也。初文四句。一将来况本。今既有苦即推苦。苦由于病。病由于身。身由妄想。妄想既不实。身亦不实。身既不实。苦岂实耶。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此第二句。以本况末。前就隔世。推无我。今就即世。推无我。又前就身因。今四大。是身缘故。并无我。唯见四大。不见一主。如其有主。则应有我。而实不尔。故知无主。四大是身本。本既无主。身为其末。岂有我耶。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于我不应生着。此第三句。显出其过。泛论病起有二。一由过去世着我。备生结业。结业果报则现受苦。二由现在着我故心恼。心恼则病增也。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第四句结除我也。什公云。其病本者。所谓我也。僧肇公云。我本者。即上妄想也。因有妄想故。见我及众生。若悟妄想是颠倒。则无我无众生。当起法相。自上以来。重推无我。自此文去。假法破我。虽于空为病。于我为药。故借法除我。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释法想也。五阴诸法。假会成身。起唯诸法共起。灭唯诸法共灭。无别有真宰主其起灭者。既除我想。唯见缘起诸法。故名法想。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前句明唯法。此句辨非人起。以诸法缘合则有。缘散则离。聚散无先期。故法法不相知也。彼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是则大患我应离之。此下第二。次辨法空。前借法以除我。此法于我为药。于空为病。所以除之。非实有法而除法也。颠倒故有法。所以须离。云何高离离我我所。我为其内。自外诸法。皆是我之所有。所有。是对我之法。我既已无。所有岂独立耶。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内者我也。外者一切法也。此即相对为二。谓不念之。行于平等。故称离也。云何平等谓我等涅槃等。我者。穷下之人也。涅槃者。极上之法也。极上穷下。齐之一观。故称平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因背涅槃。故名吾我。以舍吾我。故名涅槃。二法相待。则有名生。既相待有名。则无决定。所以空也。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此第三明空病亦空。自上以来。破有明空。有既不立。空亦无从。谓非空非有。始名正观。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证也。此下第二。次明化他调伏。就文亦三。初明为物受生。二明为物忍苦。三即除物病。无所受者。即是空病亦空故。心不受着空有也。而受诸受者。心虽无所受。而为物受生及生中苦乐等。以为物受生。则具行众行。名为佛法。若未具众行。亦不灭三受。而取二乘涅槃也。设身有苦当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此第二。次明为物忍苦。我有功德智慧之身。既尚苦痛如是。况恶趣众生受苦无量耶。故起于悲。我既因三空自调。亦当调伏一切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将欲寻物病原故。前释断义。菩萨自断我及空等三病。今复须断众生三病。者实无三法可除。但除空谓病耳。如眼病故见空华。但除眼病。无空华法可除。故云不除法也。又一义。不除者。但破众生执性有等病。不除因缘假名法也。故涅槃云。但断取着。不断我见。我见者。即佛性也。此二各有其义。非无两释也。为断病本而教导之。此第三。正明为物断病。前标病本教导二章门。次释二门。此初标也。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此释病本章门也。上说菩萨自寻病本。以理安心。故能处疾不忧。今明为断众生病故。推其病原。然后应其所宜也。标神微动。则心有所嘱。心有所嘱。名为攀缘。攀缘取相。是妄想之始。病之本也。妄想既缘。则美恶以分。美恶既分。则憎爱并炽。所以众结烦于内。万病生于外。其能缘之心。既是妄想。所缘之境。不离三界。所以然者。三界外。是无漏无为。而妄想之心。是有所得故。是有为有漏。故是三界也。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此释教导断病本章门也。病本既是有所得。断病则是无所得。无所得者。心不得一切法也。若心得一切法。则心有所生。心有所生。则心有所缚。不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若心无所得。则心无所缚。故得离生老病也。所言无所得者。即不得内外二见。名无所得。非别有无所得也。故云内见外见是无所得。内外者。内有妄想。外有诸法。名为内外也。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若不如是已所修治为无惠利。第三合明自行化他调伏。有法譬合。以能如上断自他病本。即是调自他之心。病本既断。则老病死除。以兼断自他故。是菩萨菩提。异二乘也。所以遍言菩提者。菩提以实益为道。若兼断自他。则得于寂观。故能有实益。若不尔者。则于己无利。于物无惠。譬如胜怨乃可为勇。此譬说也。老病死等。是菩萨怨。亦是众生怨。又众生怨。即是菩萨怨。以菩萨观物如子。子怨即父怨也。若不除子怨。父怨亦不除也。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此合譬也。二乘但除自怨。菩萨则有兼济之道也。彼有疾菩萨作是念如我所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此第二。明自行化他调伏。有其得失。就文亦有三。一明自行调伏得失。成上自行。二明化他调伏得失。成上化他。三合明自行化他调伏得失。成上合明自行化他也。所以须得失者。世人相与欲为菩萨自行化他。鄙于二乘。欣乎大道。但学菩萨行。有巧不巧。故成得失。以须明之也。初文但辨其得。略不明失。如我此病非真非有者。叙菩萨自悟也。众生病亦非真非有者。明众生未达也。上论生老死是身病。计我及攀缘。是其心病。此之二病。非真亦非有也。有人言。非真即非真谛。非有即非俗谛。即中道正观也。又言非真者。非是真实。即非性实也。非有者。亦非因缘假有。故双非性假。悟病空也。所以了病空者。若病是实有者。则自他病不可除。以其非真有故。可得除之。以其可除故。悲心即生。弘誓便起。故有兼济之道也。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此第二明化他得失。若能如上。了自病及众生病。非真非有。而起悲者。则唯得不失。但此观未能。见众生爱之而起悲者。名爱见大悲。见即见使。爱谓爱使。此虽悲心。杂以爱见故。宜应舍之也。所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此释上舍离爱见义也。心本清净。无有尘垢。妄想因缘故。横生爱见。故名之为客尘。除此客尘。而起悲也。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也。夫有所见。必有所滞。有所爱。必有所憎。此有极之道。安能致无极之用。若能离此。则法身化生。无在不在。生死无穷。不觉为远。何有爱见之覆。疲厌之劳。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爱见既除。法身既立。则所生无缚。亦能解彼缚也。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不应起缚。此引佛诚言。证于大悲义。劝舍缚也。何谓缚何谓解。前引佛言。今解释缚解。此标二章门也。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此约定慧二门。释缚解章门也。今前就定门。贪着禅味。有二种过失。一彰自行。二彰化他。所以为缚。若为物受生。则彼我蒙利。名巧方便。故称为解。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此就慧门。以释缚义。前标二章。一明慧之缚解。二标方便缚解。慧缚解者。无方便故慧缚也。若有方便。在慧便解也。方便亦然。无慧则方便为缚。有慧则方便解也。何谓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缚。此释慧缚解章门。前释于缚。次释于解。所言慧方便者。此义不同。今依罗什意。观空不证。涉有不着。此之二巧。名为方便。六地已还。未能无碍。当其观空。则无所取着。及其出观。严土化人。则生爱见。故拙于涉动。妙于静观。然观空不取相。虽是方便。而但慧受名。故此文。但取涉有不着。名为方便。问。详什公解意。直是释慧与方便二义不同。未见慧方便缚解之所以。请为通之。答。初门随有起染。名无方便。入空自调。称之为慧。如此行者。不能以空慧。导于涉有。令无所著。故此空慧称之为缚。又不能即三空。而修严土化人二行。故此空慧则称为缚。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此释有方便慧解章门也。什公云。七地已上。得于并观。故能动静不二。名有方便慧解。问。此云何名慧解耶。答。严土化人。随有不着。名方便。入空自调。称之为慧。如此修者。能以空导有。不着故。方便义成。而在慧方解。又能即三空而修二行。故名慧解。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此释方便缚解章门也。今前释缚门。若是慧之缚解。就六地已还。七地已上。论其缚解。此对就初发心已上及圣位已还。论其缚解。又初对。约二乘。以对菩萨。论其缚解。二乘为缚。菩萨为解。此对。就凡夫。以对菩萨。论其缚解。凡夫为缚。菩萨为解。若然者。则具摄众义。无不尽矣。今先明无慧方便缚者。不能观空断惑。故名无慧。以涉有行善。名有方便。如此修者。以无慧涉有。而为诸使所染。故名方便缚矣。又不能即二行而游三空。故名无慧方便缚也。何谓有慧方便解谓离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回向阿耨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此释有慧方慧解章门也。此明观空除惑。名为有慧。涉有修善。名有方便。如此修者。以有慧故。导有行不着。故名为解。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从上非真非有。讫至此文。劝菩萨依斯文以起观行也。又复观身无常苦空无我是名为慧。明无我是名为慧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无厌惓是名方便。上来一周。约空有明权实二慧。亦是空悲二道。今就五门观。以释慧与方便。既约五门观。以明实慧。则实慧具照空有。如照无常苦。即有慧也。照空无我。谓空慧也。故知实慧具照空有。问。照无常苦。云何是实慧耶。答。此身实是无常。故名为实。又观无常。实能破常倒。故名为实。又此文是大乘四非常故。名为实也。二乘观无常。而厌生惓死。欲入涅槃。名无方便。大士观无常。而能不厌。即善入崄难。故名巧方便也。又复观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设身有疾而不永灭是名方便。此偏就身病。以明权实二慧也。此是。病身。身即为病。既无别体。何得以身为故。用病为新。既悟无新故。则无病与身。便入实慧。故称为慧也。既有此慧。而能与物同病。不取涅槃。故名方便。问。何故就身病不相离。及无新故。明实慧耶。答。以始行之人。厌病着身故。今此身病。既不相离。何故厌病而保着身邪。又令了悟身之与病。相假而有。无实故空。为此因缘。故作是说。文殊师利有疾菩萨应如是调伏其心。第三明两舍观也。此文远结调伏一章也。近结上二慧得失。能悟如斯得失者。为调伏心矣。不住其中亦复不住不调伏心所以者何若住不调伏心是愚人法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是故菩萨不当住于调伏心不调伏心离此二法是菩萨行。自上以来。明于调伏。今明非调不调者。惑者闻调伏之言。便舍不调住调。则心犹未调。若能调不调两舍。心无所依。得正观者。始是调心法也。在于生死不为污行住于涅槃不永灭度是菩萨行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虽过魔行而现降伏众魔是菩萨行虽求一切智无非时求是菩萨行。此文历法。明于正观。为其调伏。或凡圣两忘。或因果俱离。或遍泯而俱游。或二舍而偏用。并易可明也。无非时求者。一切智未成。而中道。取二乘证。谓非时求也。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萨行。正位者。小乘取证之位也。三乘同观无生。慧力弱者。不能自出。慧力弱者。超而不证。虽观十二缘起而入诸邪见是菩萨行。观缘起是断邪见之道。而能反同邪见者。非二乘之所能也。虽摄一切众生而不爱着是菩萨行。摄谓四摄法也。四摄是爱念众生法。今明爱而不着也。虽乐远离而不依身心尽是菩萨行。小离离愦闹。大离离身心尽。菩萨虽乐大离。而不依恃也。虽行三界而不坏法性是菩萨行。三界即法性故。现生三界。而不坏法性。虽行于空而殖众德本是菩萨行。行空欲以除有。而方殖众德本者。即空为有用也。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行无相。欲除取众生相。而方度众生者。以无相无碍相也。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行无作。欲不造生死。而方便。现受身者。无作不碍作也。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无起者。于一切处。毕竟不起心也。而方起一切善行。以无起而无所不起也。虽行六波罗蜜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六度并是无相法也。无相。应无所知。而方遍知众生心行。以无知而无所不知也。虽行六通而不漏尽是菩萨行。大士。观漏即无漏。故能永处生死。与物同漏。岂以漏尽。而异于不漏尽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独家定制:总裁的甜心小娇妻

    独家定制:总裁的甜心小娇妻

    她夜初九一招之间成为了上流社会的问题少女,与不良混混来往,有照片为证,差点逼死不同父不同母的妹妹,有录音为证。现在更甚,她唯一动过心的男子要订婚了,对象还是她那个不同父不同母的妹妹。一个电话还很是诚意的邀请她参加他们的婚礼,是不是觉得她叶初九的心是铜墙铁壁做的啊!俗话说的好‘输人输气不输阵’这场排场不管真假她叶初九都摆定了。景昊天,30多岁的老男人至今未婚,绝对的黄金单身汉。少年时期就开始参军,从步兵做起一步步升到了少校军籍,风头正盛的时候急流勇退,接手家族事业景氏集团,现在更是财经界有名的大亨。30多年从没离经叛道过的他,在临门一脚选择了她,更是震动了整个上流社会。
  •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本书记载了100多个爱情、亲情和哲理故事,并附点石成金的人生感悟,让人感动,给人激励。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平实、平和的文字,揭示了爱情、婚姻、生活、人生的真谛,以及夫妻之间、情侣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它告诉我们,无论男女,做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要学会放下、活在当下。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保持淡定,就能收获幸福。 当一个人把寂寞当作人生预约的美丽,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寂寞了。
  • tfboys星空之恋

    tfboys星空之恋

    tfboys遇见三位花季少女,他们又会在星空下实现怎样的爱恋你说过你喜欢星空,我会陪你一起我会记得我们在星空下许下的誓言我会记得我们爱始终停留在这一刻
  • TFBOYS之猫女复仇记

    TFBOYS之猫女复仇记

    她是来自一千多年前,有两个好友,她紫曼冷酷无情,她蓝姬腹黑,她粉樱可爱,他们三个是所有人崇拜的明星,他王俊凯冷酷,他易烊千玺腹黑,他王源呆萌可爱,他们遇见又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 那年幸亏遇见你

    那年幸亏遇见你

    我爱你吴荣豪可是接受现实吧我们的放手了,不是我不爱你是我爱不起
  • 完美公主遇到邪魅王子

    完美公主遇到邪魅王子

    她高冷,她美丽,她活泼,她温柔,遇到自己的另一半,会如何决定呢?
  • 我不是女主之第一傀儡师

    我不是女主之第一傀儡师

    我不是女主,我真不是女主!哎...前面那个女猪.....额某人回头:书呆子,还不快点跟上!
  • 元衍

    元衍

    天汉32年,古夏国境内青州突遇万年难遇的鼠患,青兖两地老鼠状若疯狂,攻击所居之地所有活物,民间忧心忡忡,纷纷传言夏王无道,有干天和。夏王震怒,命青州大氏绛伯陵携青州鼎前去镇压。33年,绛伯陵战死于黑山外,一夜之间绛伯氏被灭族,老仆绛庸拼死带着绛伯家最后血脉逃往黑山,此后不知所综……同一年,九黎十三脉的一个年轻人从遥远的十万大山出发前往青州……从此世界因他们而不同。
  • 控神天地

    控神天地

    张磊:我怎么来到这里了?劳资居然重生了我的武力呢?我去了另一个世界……
  • 魔魄天

    魔魄天

    这里是一个魔魄世界,以魔魄为主核心,讲的是一个名叫墨紫铜的女孩,拥有这片大陆上唯一一个魔魄她,开启了一个魔魄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