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1500000013

第13章

毗罗胝其母名也。其人谓道不须求。迳生死劫数。苦尽自得。如转缕丸于高山。缕尽自止。何假求耶。阿耆多翅舍钦婆罗。阿耆多字也。翅舍钦婆罗。粗弊衣名也。其人着弊衣拔发。五热炙身。以苦行为道。谓今身受苦。后身常乐也。迦罗鸠驮迦旃延。姓迦旃延。字迦罗鸠驮。其人应物起见。人问有耶。答言有。人问无耶。答言无。故执诸法。亦有亦无。尼犍陀若提子等。尼犍陀。其出家总名也。如佛法出家名沙门。若提子。母名也。其人谓。罪福苦乐。本有定因。要必须受。非行道所能断也。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此令善。吉。事外道为师。因其出家。现世受其邪法。故堕邪见。后世同其果报。故堕恶道。乃可取食。若不同六师。则见邪正相异。使无等观。故不堪受食。若知六师即是法身。以同六师。即是同法身。便得等观。乃可受食。问。云何六师即是法身。答。四句求六师不得。六师即是实相。得即是法身。故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又同六师。方是不同六师。若不同六师。即是同六师也。所以然者。同六师。则体邪即正故。是正见人。若不同六师。即谓邪正为二。名邪见人。故同六师也。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此第四邪正平等门。既同六师。则入诸邪见。邪见明无道因。不到彼岸。辨无灭果。既入邪见。则不到彼岸。所以作此呵者。或人以邪见正见为二。彼岸与此岸相乖。故今明。入诸邪见。邪正不二。彼此无别。若达不二平等。邪见即是正见。不到彼岸。即是到也。住于八难不得无难。既入邪见。便生八难。不得无难处也。所以作是呵者。善吉自谓离于八难。以得人身。难三恶道及长寿天。生阎浮提。离北郁单越。值于佛世。离佛前佛后。得于正道。离世智辨聪。六根具足。离生盲聋。此则谓难与无难为二。今明。达乎八难。即是无难故。今住于八难。既不见难。亦不见于无难。故云不得无难也。同于烦恼离清净法。入邪见。在八难者。便无结不起。既无结不起。而离清净法。所以作是呵者。善吉自谓。异于烦恼。不离清净法。故今明。烦恼体性。即是实相。若同烦恼。即是同于实相。离清净法。即是不离。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善吉自谓。得无诤定。群生不得。欲以斯定为物福田。此则见自他为二。得不得殊。是故明。善吉之与群生。性常自一。苟为善吉独得。而群生不得乎。故今不得同得。得同不得。得不得不二。自他平等也。无诤三昧。凡有二种。一者内顺实相。二外不违物心。名无诤也。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此明田非田不二。恶道善道。体性无别。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如世造物。所作不异。名为一手。是一手则共为尘劳伴侣。故与魔不异。然魔与实相不异。既与魔一不异。则与实相不异。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此明怨亲平等。毁誉一贯。出入无别。得不得均。若能如是乃可取食。第四章竟。故复结也。时我世尊闻此茫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此第三明不应去而去。重致被呵之由。不识是何言不知是何答者。且据一章释之。如善吉自谓。见佛闻法。净名云。不见佛不闻法。观其言则似逆。详其意则大顺。所以然者。若不见佛。乃是见佛。若有佛可见。则不见佛。而善吉听其言则逆。思其理则不反。故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而日时既至。使舍钵而欲去。生公云。既其有屈。便应输钵。故置之欲出。然善吉与众人。凡有两意一同。诸人识其言。而善吉不识。此一异也。众人被诘生喜。而善吉闻呵便惧。此二异也。五百声闻。悉不能答。斯一同也。问。何故善吉。独招二失。答五百应真。不敢诣净名之室。善吉自谓。深入空理。触言无滞。径造其舍。从彼乞食。是以此章。言切而旨深。故招斯咎也。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此第四重被呵也。惧无答而置钵。即复着于言相。今欲解其此滞。令得取钵。故先言。取钵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净名以幻化。质于善吉。凡有三事。一者听人如化。二者谓诸法如化。三者言说如化。汝既解空第一。应知如化。以化听化。宁有惧哉。不离是相者。言说不离幻相也。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无所惧所以者何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上明文字如化。此辨文字。则是解脱。并不应着也。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此第五明时众得道。就理而言。善吉来去。皆弘道益物。以其来故。得说平等无碍之道。破二乘有碍之心。以其去故。因说幻化法门。斥凡夫保执有法。令二百天子。得法眼净。初章则言违理顺。故时众未解。后章则言理并顺。故闻而即悟。故我不任诣彼问疾。此第三结不堪也。佛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此第五次命富楼那。前四大声闻已讫。今次三藏法师。就文二。初命。二辞。什公云。富楼那。是其字也。此言满。弥多罗尼。其母名也。此云知识。合母名为字也。真谛三藏云。所以称满者。其家无儿。祷祀江神。母因夜梦见珍器。盛满珍琦。遂入腹内。明旦向天述之。天云。汝当生儿。智慧满足。因名满也。弥多罗。此云慈行。四章陀论。有慈行品。其母诵之。故名慈行。合言之。名满慈子。十弟子内。法师第一。善解阿毗昙。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此第二辞不堪。就文亦三。标释结。此初标也。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说法。此第二释不堪。为四。一明被呵之由。二明能呵之旨。三明时众蒙利。四满慈受屈。此初文也。什公云。近毗耶离。有园林。林内有水。水名猕猴池。园内有僧房。是毗耶离三精舍之一也。富楼那。于内为新学说法也。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此第二能呵之旨。就文为四。一呵其违欲说法。二呵其违根说法。三重呵违欲说法。四重呵违根。欲谓现在欲乐。根谓过去根原。此初文也。前当入定观此人心者。小乘智有限碍。又不能常定。凡所观察。在定则见。出定不见。又定力深者。见众生根。极八万劫。定力浅者。数身而已。此新学比丘。根在大乘。而为说小法。故谓其入定也。无以秽食置于宝器。秽食是小法。宝器为大机也。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无以琉璃同彼水精。比丘心大。汝须知之。琉璃是玉。水精为贱珍。不应明大心之琉璃。同小乘之水玉。宜善识小大二机之优降也。汝不能知众生根源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之也。此第二呵其莲根原。初句。直呵不知根。无得发起。呵其授小法也。大乘根性人。喻若无疮。说小损大。如伤之也。欲行大道莫示小径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此第三重明不识机欲。菩萨有三事。一求佛道。二度众生。三修万行。大机如欲行大道。小乘法如小径。此为求佛道。设喻也。遍度众生。心如大海。小乘法同牛迹。回大入小。如内也。肇公云。大物当置于大处。曷为回龙象于兔径。注大海于牛迹。此合释二句也。遍修万行。心如日月。起小乘行。心如萤火。明昧既悬。不应等也。富楼那此比丘久发大乘心中忘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导之我观小乘智慧微浅犹如盲人不能分别一切众生根之利钝。此第四重呵不识根原。智慧微浅。小乘智体。不能分别。小乘智用也。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曾于五百佛所殖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第三明得益。就文为四。初入三昧。二得本心。三为说法。四悟不退转。此即二教双益也。二教。谓口意两业。二益浅深不同。此初教也。即时豁然还得本心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此初益也。问。净名入三昧。云何能令比丘知宿命。答。持地论明。菩萨宿命通有六种。一自知宿命。二知他宿命。三令他知己宿命。四令他自知宿命。五令他知他宿命。六令彼所知众生。展转相知。今是第四令他自知也。时维摩诘因为说法。此第二教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此第二益也。我念声闻不观人根不应说法。第四受屈。是故不任诣彼问疾。不堪有三。标释已。今总结也。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此第六命旃延。就文有二。初命。二辞。摩诃为大。迦旃延。是南天竺婆罗门姓。而以本姓为称。别名扇绳。其父早亡。母恋不嫁。如绳系扇。风吹不动。故名扇绳。十弟子内。论议第一。善解修多罗。佛在世时。造昆勒论。十万偈三百二十万言。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此第二辞不堪。就文为三。谓标释结。此初文也。所以者何我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此第二释不堪。就文为三。初明被呵之由。二述能呵之旨。三时众得益。此初文也。略说有二。谓有为无为。此二摄一切法。故名为略。又言略者。佛常略说。有为法。无常苦空无我。无为法。寂灭不动。此二总一切法尽。故言略也。佛但此略说于前。旃延广敷后。五门与三印。有离合不同。开无常印为苦。开无我为空。无为即是寂灭。故五门也。不异三印。但是小乘。以大乘无我。唯在生死。不得云一切法无我。五门则具通小大。时维摩诘来语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此第二明能呵之旨。就文为两。初总呵。二别呵。此初文也。佛了无常。是无生无灭。即是实相。而迦旃延。谓无常是生灭法故。佛以无生灭心说无常。即无生灭心。说实相也。迦旃延。闻生灭法。起生灭心。而说无常。是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在言虽同。其心则异。故迦旃延被呵。佛无咎也。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此第二别释五门。呵旃延之失。即是用大乘心斥小也。无常是名也。二家同辨无常之名。但无常之义。大小乘则异。旃延以生灭。释无常义。净名以无生灭。释无常义。所以然者。佛说无常之名。凡有二义。一者破常。二不着无常故。今离二边。悟入中道。如肇公云。言其无常者。明其无有常。非谓有无常。以无有常故。离外道边。非谓有无常。则离小乘边。斯则破病既周。教圆理足。名为满字。而迦旃延说无常。但得破常。犹有生灭。则住无常。故破病未周。教非圆足。称为半字。今净名。还申佛意。偏对旃延一边。故说不生不灭是无常义。问。不生不灭。是破无常以不。答。佛说无常名。令离常边。复令离生灭边。始是显无常义。旃延虽领无有常。犹谓有生灭。即知一不知二。今欲令其更得进悟。故偏说不生不灭是无常义。非破无常也。问。如毗昙成实等。云生灭是无常。云何言不生不灭是无常。答。此皆旃延被呵之倒。龙树观三相品。破生破灭者。斯净名之流。若言生灭是无常者。则生在其初。灭在其后。初既无灭。则一无为常。若一无为常。则一无非有为。又若一无不灭。则终亦不灭。便是常住。若初有生。即有灭者。则灭害于生。生不得起。以义推之。则生非实有。生非实有。是则无生。既其无生。何有灭。故知不生不灭。是其理实。不应言生灭定是无常义也。问。旃延。何故言生灭是无常义。答。小乘。未明法空故。不得言无常是不生灭也。如成论。有法空。而彼谓无常是空之初门。不得有是于空。故不得说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也。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有漏五阴。受染生死。名为受阴。小乘。以受阴起。则众苦生。为苦义。大乘。通达受阴内外常空。本自无起。谁生苦者。此真苦义也。问。若五阴空。此则无苦。云何是苦义。答。类如上说。佛明无常去常。非谓是无常。佛说苦以除乐。非谓有苦。盖是如来说苦之义意也。旃延但领无乐。称在有苦。故不识佛说苦义。今偏对之。故言本无五阴。是苦之义。不言空即是苦。而空犹有苦。无常亦然。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此句对小乘二藏。一者毗昙人。以内无人为空。而犹在有法。此非究竟空。大乘。则人法并空。始为究竟空义。二者成论明。人法并空。有去而空在。此亦非究竟空义。大乘则空有俱泯。始是究竟空也。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有所得人。破我而住无我。则见我与无我为二。今对斥此病。明我无我不二。法本不然今则不灭是寂灭义。前四句辨生死。今次说涅槃。小乘谓。生死然尽故。有寂灭涅槃。大乘明。生死本不燃。今则不灭。始是寂灭义也。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此第三明时众得悟。若除常而住无常。虽于常得脱。而为无常所缚。若如净名所辨。除常不住无常。萧然无寄。名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第三结不堪。佛告阿那律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此第七次命那律。然三藏明之。应次命波离。但前二已明说法。今次辨神通。相问出也。就文为二。前命。次辞。阿那律者。此云如意。亦称无贪。又名不灭。犹一义耳。八万劫前。曾供养辟支佛。所得善根。于今不灭。故名不灭。果报称心。为如意。师子颊王。有四子。各有二儿。长子名净饭。有二子。大名悉达。小名难陀。斛饭王有二子。大名调达。小名阿难。白饭王有二子。长名那律。小名摩诃男。甘露饭王有二子。长名跋提。次名提沙。师子颊王有女。名甘露味。唯有一子。名尸陀罗。那律即佛之从弟。天眼第一。所以得天眼者。曾一时。佛边听法。睡眠。佛呵之。咄哉云何如螺蚌子。那律惭愧。不眠多日。遂便失眼。问耆婆治之。耆婆云。眠是眼食。久时不眠便饿死。不可复治。那律。因修得天眼。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此第二辞。不堪。就文为三。谓标释结。此初标也。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我即答言仁者吾见此释迦牟尼佛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此第二次释不堪。文开四别。一明被呵之由。二述能呵之旨。三那律受屈。四梵王发心。此初文也。问曰。智度论云。大罗汉。但见二千世界。今云何言三千。答。任常力。即见二千。加功用。见三千也。又天眼力但见二千。愿智之力。则见三千。庵摩勒果者。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冷时手执此果。故即以为喻。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为作相耶无作相耶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此第二述能呵之旨。前定两开。次双结二难。作相无作相。即双定也。作色方圆相而见。名为作相。不作色方圆相。名无作相也。又释。三界果报身。大请诸根。从结业起。名有为有作相。法身异之。谓无为无作相。结两难者。若作方圆相而见。则用外道。以外道亦作方圆而见故也。若不作方圆而见。则无方圆。便是无法。不应有见。世尊我时默然。此第三那律受屈。欲言作相。同外道。欲言无作。复是无为。以不达会通故。失对于当时。受屈于二难。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孰复有真天眼者。此第四时众得益。又有三句。初问。次答。三发心。此初问也。那律天眼第一。既屈净名。自斯已外。孰有真天眼者。维摩诘言有佛世尊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此第二净名答。初总答云有也。次出有真天眼之人。即佛世尊也。下以三门。释真天眼。一常在定内见。异小乘定外见。此显静散无二也。次悉见诸佛国。此明小乘所见近。诸佛所见远。此二异也。不以二相者。能所宛然。而无眼色。谓有不碍无。虽无眼色。而不失能所。所谓无不碍有。有不碍无故。不同外道。无不碍有故。不同无为。正答上二难也。又就眼见。明不二见。宛然而无见。虽无见。而无所不见。名为不二。什公云。不作精粗二相。名为不二。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此第三发心。梵王既闻外道二乘。非真天眼者。唯佛世尊。故舍彼圣凡。发佛心也。故我不任诣彼问疾。此第三结不堪也。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此第八次命波离。就文为二。初命。次辞不堪。优波离。是王舍城贱人。翻为上首。是诸释子剃毛师。后诸释种。诣佛出家。而波离随遂。将列佛所。诸释脱宝衣服玩。及所乘象。悉以与之。波离心念。诸释豪贵如此。尚舍出家。我何为住。以所得物。安置树下。系象着树。作如是言。诸有取者。吾悉施之。遂往佛所。诸释问其来意。波离具答所由。诸释大喜。即便诸佛。屈前度之。此人本我近事。若后出家。我喜轻蔑。屈佛前度。我当敬事。佛即前度。诸释子等。同为作礼。是时大地震动。空内声叹言。诸释子。娇慢山崩。波离出家已后。善解毗尼。以其世世誓愿持律。是故于今。持律第一。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第二辞不堪。就文为三。谓标释结。此初标也。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为其如法解说。此第二释不堪。就文为三。一明被呵之由。二述呵之旨。三明时众得益。就文有二。一明比丘犯罪。二辨波离依法解说。犯律行者。一比丘似犯淫戒。次比丘似犯杀人戒。事别出经。有二比丘。林间修道。一比丘疲劳。仰卧眠熟。忽有女人。以女形置一比丘上。而比丘。不净流出。眠觉始觉。而向同伴述之。彼比丘云。可伺求此女人来也。而彼女忽来。比丘便往逐之。女人怖走。遂堕坑死。此似犯杀。故云犯律行也。诚以为耻者。夫有罪之人。一惧后世受苦。一惧现在所作。不敢问佛者。佛既尊重。而惭愧复深。故不敢问。又佛明见法相。决断罪。则永出清众。故不敢问佛。波离既是持律之上。仍从质所疑也。我即为其如法解说者。此第二波离依律篇聚。定罪轻重。未得为其。详说过之法也。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此第二明能呵之旨。就文为二。一明波离错教。二辨净名善治。比丘见有身心。一封着也。复言有罪可起。心生疑悔。而欲灭之。二封着也。而波离。定其罪相。则封着弥厚。封着弥厚。则罪垢转增。三封着也。今前诫之。故云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此第二明净名善治。就文为三。谓标释结。此初标也。波离有二失。一者不说实相。于理成迂。二不应大机。于缘为曲。今对斯二事。还明两法。一说实相。称乎理实。名直除灭。二应大机故。不机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此第二释善治。有四门。初明罪空。次辨心空。三举况。四广释。夫罪之生。由因缘有。求其实性。不在三处。不在三处。则见罪空。便悟理实。悟理实。则发生正观。正观既生。则烦恼斯灭。烦恼尚灭。罪岂在哉。不在内者。不在我心也。若在我心。不应待外也。不在外者。不在他身也。若在于他。不应由我起也。不在中间者。合自他求罪不得也。又识为内。尘为外。根为中间。而罪不在此三处。又罪因为内。罪缘为外。合内外为中间也。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此第二次辨心空。夫罪由心起。则心是罪根。然心本尚空。罪未宁有。故逆寻其本也。凡有四句。初引佛诚言。心垢故众生垢者。夫心有垢染。则众生受累。众生受累。便是垢累众生。垢义既尔。净义亦然。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第二句明心空也。心若在内。心应不由外境。心若在外。内应无心。既非二处。岂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第三句以本显末也。诸法亦然者。心之与罪。二事既空。万法纷纷。皆由心起。在心既空。故诸法亦尔。不不出于如。心之与罪。谓内法空。诸法亦尔。谓外法空也。内之与外。所以空者。良由不出于如。以如是空之异名。故内外亦尔。又非破拆内外故便空。良由内外本来是如。所以空也。如优波离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此第三举况。凡有三句。一问。二答。三况。声闻初成罗汉。证第九解脱道。尔时唯有净心。无有垢染。今欲以其类众生心。故前定其言也。我言不也。此第二波离正答。明证果之时。唯净无垢也。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第三举况类也。小乘谓。罗汉在观之时。心则无垢。众生未能断惑。心则有垢。故今持二乘之无类凡夫之有也。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此第四广释。上虽明罪空。而惑者生疑。若罪非有。何得大小经律。说众生起罪。故今释云。妄想故见有罪。是故余经明有。今据理实。所以云无。妄想。颠倒。取我。三科异者。横谓分别。名为妄想。无而谓有。翻背理实。称为颠倒。所以颠倒。由根本取我。又妄想是八妄。如地持说。颠倒是三倒。取我是众见根本。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上明罪由妄有。今辨妄有非有。亦是释妄有义。不相待者。此不明无长短等相待。但辨诸法无常。前心不待后心。生竟然后方灭。以诸法不住。亦生即灭也。无住则如幻。不实所以空。诸法唯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上明外法不住。此辨内心妄见。俱明空义。夫以见妄故。则所见不实。是故为空。上二喻。取其速灭。此四喻。喻其妄想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净名善治有三。标释已竟。今总结叹也。行顺律法。故名奉律。此叹行也。其知此者是名善解。知罪实相。名为善解。此叹解也。自有解律而不行。自有行律而不解。故双叹也。问。今明罪空。云何是奉律。答。律名毗尼。此言善治。谓自能治三毒。亦能治于众生。令知罪空。真善治也。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及持律之上不能说我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制其乐说之辨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时二比丘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辨。此第三明时众得益。文有三句。第一比丘双叹。二波离双答。三比丘双益。初双叹者。上智哉。叹净名内智。持律之上而不能说。叹净名外辨。二波离双答。初答外辨。其智慧明达。次答内智。比丘双益者。疑悔即除。谓恶灭也。发心。明善生也。故我不任诣彼问疾。第三总结不堪。佛告罗睺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此第九次命罗睺罗。就文为二。初命。次辞不堪。罗睺者。此言覆障。谓六年在胎。为胎所覆障。因以为名。所以有罗睺者。诸相师。四月八日。来白净饭王言。太子。若今夜不出家。明日七宝自至。为转轮王。父王。夜增其伎乐。菩萨欲心内发。耶输陀罗。其夜有身。净居天。悲而言。菩萨贪着五欲。众生谁度之。内观出家。后成道夜。始生罗睺。所以六年在胎者。智度论云。罗云过去为王。六日饥饿仙人。故招此报。又余经云。由塞鼠穴。受斯果也。罗睺。亦名宫生。悉达出家。而生罗睺。诸释谓非佛子。欲烧杀之。耶输抱子立誓。俱投于火。而化成莲华。诸释云。真宫王也。因以为名。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第二辞不堪。就文为三。谓标释结。此初标也。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毗耶离诸长者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唯罗睺罗汝佛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此第二释不堪。就文为三。一被呵之由。二能呵之旨。三明时众得益。初文为二。一长者子问。二罗云答。舍转轮王位者。佛不出家。当为金轮圣王。王四天下。罗云不出家。当为铁轮王。王一天下。一天下地及虚空。各十由旬鬼神。属之为其给使。罗云。所以出家者。佛成道竟。还至本国。罗云年始六岁。如来明日至。变千比丘。悉如佛形。罗云直往佛所。摩其顶。明日归精舍。敕身子目连度之。初出家后。喜多暴口形诏于人。佛一时约敕。于斯永断。

同类推荐
  • 江西舆地图说

    江西舆地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康平县乡土志

    康平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政善报事类

    为政善报事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窗余稿

    山窗余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妙臂菩萨所问经

    妙臂菩萨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世纪危情

    世纪危情

    2120年的安警官在一次测试中意外回到2015年,一个女孩忽然冲向他并叫他“安风”,安风自认他不认识这个女孩,他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际,女孩却在自己的面前出了意外身亡,安风决定去改变这个因为自己而起的意外,可狄博士的新发明总是出意外让他不能按自己的计划去走,他反复的回到过去,在相处中他一步步不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女孩。
  • 并天

    并天

    当全天下都抨击我的时候,只要还有、哪怕仅有一个人支持着我,就算身败名裂、粉身碎骨,我也会一往无前的走下去,至少在生命停止的时刻,我不会留下遗憾,我的一生曾为梦想努力过。正义也好,邪恶也罢,我的本真从未改变,唯一改变的是我们头顶的那片苍天,那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曾经被我们所敬仰的......天!
  • 遗落世界

    遗落世界

    神魔之战,天地残;万法归尘,独留一脉;神兽凤凰,涅槃重生,其血可生死;桃李树下,琴竹瑟;情之所系,道法自然,终来成神。
  • 为她倾城

    为她倾城

    慕容霏雨,慕容三小姐,江上闻风丧胆的黑白双煞,怡红楼的幕后人,身份重重。她的笑,意味深长,让人疯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这是霏雨生存的要领。手持碧幽,快、狠、准。优柔寡断、温柔腹黑的太子;威武霸气,唯我独尊的世子;谁才是霏雨手中碧幽认定的下辈子。
  • 夜色下的吻

    夜色下的吻

    回国之后去鸳星酒吧玩,鸳星酒吧在办一年一度的舞王,舞后,的活动,汐一时起兴就参加了,谁知道还有礼物,既然是.....................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血染青丝:醉梦世缘

    血染青丝:醉梦世缘

    那一株玉兰树下,她,遗世孤立,一眼便是万年。前世他们不曾珍惜,最终各自婚配,死后不可同穴,而这世,因着那可笑的预言,他便舍弃了那段情丝,深埋心底。她忘了一切,忘了心中那虚无的誓言,忘了那个一袭墨影。牵着乱世的红线围住了天下,当平静打破,天下谁主沉浮,佳人谁人可得?亦或薄命易逝,从此不复相见
  • 生活妙招大全

    生活妙招大全

    衣食住行繁杂琐碎,日常生活的细节更是千头万绪,要想妥帖、周到地处理好这些事,就要花费人很大的精力.甚至让人感觉到有一种力不从心的苦闷。这本家庭生活必备知识读本将从美容、服饰、饮食、医疗、保健、家居、文化用品等各个方面为你科学、详细地介绍现代生活中需要的各种小常识、小经验、小技巧,帮你出妙招轻松化解生活中繁琐的事,让你生活得更舒适、更快乐!
  • 金装武神

    金装武神

    华夏黄金部队叶永生被一场神秘矿动带至风云大陆,夺舍成为崇武世家同名子弟。在这个魂武争雄、神话降临的世界,看他如何凭借聚宝盆武魂,武攀神道、财控天下!生当人杰,死亦鬼雄!横跨生死,超然六道,成就金装武神!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