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6000000013

第13章

“在明明德”一句,属于知;下句“在亲民”,属于能;三句“在止于至善”,则为知、能合一,大道下手之工夫也。只此三句,已将最上一乘之道,完全包罗无遗。孔门传道,仅此而已,是即一贯之道也。夫“亲民”之“亲”字,即是“亲”字,不必作“新”。古者修身治国,其道一也;“穷则独善”,修大人之道也;“达则兼善”,为圣君之道也。故三教圣人,皆以心为君,以身为民,《道德》、《素书》(素书即孔子之书、《论语》也)皆是此意。所谓“亲民”,即是以“心君”下亲于民身耳。君者,君火,心之神也;民者,民火,身之气也;此外有“相火”,亦谓“臣火”,三焦之火也。修道者,以神配离,为乾,尊也、贵也、大也、上也、君也、夫也、日也、乌也、龙也;以气配坎,为坤,卑也、贱也、小也、下也、民也、妇也、月也、兔也、虎也。“在亲民”者,即以贵下贱,上交下,日合月,龙吸虎,乌求兔,男下女之意,以神合气之道。神为人身之主,本至尊重;气陷在坎,本至卑贱,故用一“亲”字,以见工夫,全在神气相合、心息相依之义。后文之作“新民”,即元气培养日充,如童体新生之时,与此意不同。朱子因后文“新”字,而疑此字亦应作“新”,误矣。此句即修道口诀。“本来大道无多事,只在凝神入气穴。”凝神合气,日日涵养,自然成为明德之大人矣。民火者,命门中之真阳之火也。原是先天之性,与神同体,后天转而为情,乃称“民火”。道书谓“同出异名少人知”,《老子》曰:“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君火一玄也,民火又一玄也。二玄合而众妙生,是之谓“众妙之门”也。古者以道为统,民之有道者,尊之为君。君、民火同出一源,因在后天形身,乃有君民、上下之别。形身以民火为命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为轻,民为贵”(《孟子·尽心下》)等句,皆有亲民之意,“以至于命”之学也。

“在止于至善”一句,为修道下手工夫。“止”即止观之止,“止”字最重要,而“至善”二字,即道之“妙”字。心息相依,即是“至善”。善与恶对待而生,至善则无善无恶,无对待矣。此事最难形容,道家曰“妙”,儒家曰“至善”,佛家曰“不可说”。盖即七情绝、六识空,无心之心,无意之意。《种梅心法》一书,形容此境于不可言说之中,而比较以明之,最为恰当。“止于至善”一语,系言心息神气依合于至善之地,及止念存神于至善之境是也。然地何在?至善是何物?《中庸》曰:“回之为人也,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勿失之。”“一善”亦“至善”意也,得此而服膺勿失。“服膺”二字,较“守”字尤活。膺者,玄膺也;拳拳服膺之处,即至善之地,亦玄牝之门是也。因而心如止水,佛家有“止观”、“双修”之法,儒家谓之“知止”,道家谓“观妙”、“观窍”、“观妙窍”,即知止之意也。“止观双修”之工夫,与“还虚”之工夫无异,《大学》解之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凡此所说,即火候也;至善之地,即玄牝之门,亦即道义之门。道者,空也,无名天地之始,为道;义即气也,浩然之气,集义所生,即至阳之气也。道义之门,即玄阳之义,道书“水中金”,集义所生,即集义所生,所以二者一也。众妙之门,即至善之境(境与地不同,注意)。“在止于至善”,止即止心,止心于至善之境,境即心境也。心止于至善之气象,亦即止心于空之谓。真空中有妙有,而非顽空,即至善之境也。佛说曰:“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即为至善之境之解说。盖一意不散,有一团氤氲之气,凝而不散,而又一念不生,此为至善之境,亦即妙有真空,两不相碍之时也。心到此境,为众妙之门,非初下手时所能,须还虚得到真意时,方能之。一念不生,而又一意不散,既不散,何能不生?盖活子时到窍前,正气不散,心中仍无一物,而混混沌沌,似乎有,似乎不有,在有意无意之间,纯然一团真意,尽知火候,不知其他。活午时到,自能知之,其余则一物不知矣。夫四大皆空,每易落于顽空;若一有意,即知平日而着相。既不着相,又不落空,方有一念不起、一意不散之境况,方为众妙之门,至善之境矣。至善之地,即玄牝之门也。玄阳牝阴,阳为妙有,阴为真空,由真空生妙有,阳极为真空,阴极为妙有,而妙有即真空,皆玄牝之义也。玄者玄妙莫测,牝者空洞无涯,唯空洞无涯,方能生玄妙莫测之造化。白玉蟾云:“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此即药物生玄窍之工夫也。太虚空洞无涯,而不能守,经曰:“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老子》)惟空谷之神,方能不死,谷神即空妙,空中之妙即谷神。在大、小虚空间之中为门,藉此以通虚空。凡是门户,皆为中间之窍,即谷神之门。惟此门可集合六根之门,故曰“天地根”也。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呼吸之气,从口鼻出入,平时其气不易见,至冬天即见气在口也。口鼻二气,一呼一吸,如一天一地,口呼鼻吸,一出一入,而交点即十字路,天地根也。天然玄牝之门,即在此中。心息相依之时,呼吸二气,自然在此相交。《契》曰:“方圆径寸,混而相拘。”言其交在方寸之间也。以至善之境养心,将此心存于玄牝之门,为止于至善。其间可分两层,将心放虚,止于至善之地,知即心境,止即地也,虚其心,止于至善之地,而后方能定。定者,定于一也,一者即“一善”,得之而勿失,乃有静、安、虑、得之火候。自自然然,不用丝毫做作也。

第八讲

大学工夫中庸性理

火候详明虑安静止

前讲五行之理,天干地支,皆取五行属相,而五行互为终始。在先天五行,属于气化,本有单独性质;后天五行,属于形化,形化则五行之气已全,乃因而成形。故一行之中,兼括五行之用,丹道亦取此理。今就地支纳甲观之,五行实一行,一行即五行也。兹列图如下:

木胎于酉,长生于亥水,《震》内外卦皆为木,木胎于金,所以《震》纳庚,而《巽》纳辛也。金克木,而木即以金为胎,可见克即能生;金生水,水为木之长生,长生者,是为胎矣。

金胎于卯,而长生在巳,火里金莲,即此是也。丁火己土,合而生金,八月十五之日,即金最旺之时也。金绝于寅,而胎于卯,可见金中有木、火、土,而木中有金、水、土也。《乾》金纳甲壬,甲即卯木也;《兑》金纳丁,金生于巳,巳中含有丁火己土故也。

土有辰、戌、丑、未之四者,土为坤艮,而资生万物。殷易《归藏》,《归藏》首《坤》,至周文王之《易》,始道《乾》、《坤》。《连山》首《艮》,知止之义;《归藏》首《坤》,亦取坤成始成终之义,与首《乾》、《坤》无异也。辰丑成始,而戌未成终,惟土无绝,含五行而不殆,为万物之元坤,纳乙癸。乙是木,有生生之气,资生之义,以之癸为天干之终;收藏之义,以之坤纳乙癸。其义盖有取于此也。可见五行循环,无间断时。今就坎、离言之。离火也,火胎于子,长生于寅,旺于午,库于戌,寅内有己土,戌中亦有己土,故离纳己。坎水也,水胎于午,长生于申,旺于子,库于辰,辰土即戊土也,申中亦有戊土,故坎纳戊。离己坎戊,实由此而来。离己,日光也,日中有金乌,即酉金也。酉金胎于卯木,卯木为火之沐浴,木中藏金,而为火之来源,故金乌反居日中,而以卯为沐浴之时;坎戊,月精也,月中有玉兔,即卯木也。卯木胎于酉金,酉金为水之沐浴,金中藏木,而为水之来源,故玉兔居月中,而以酉为沐浴之时。就水、火、木、金四者观之,木胎酉而绝申,水胎午而绝巳,金胎卯而绝寅,水胎子而绝亥,生于此即死于此,于以见循环之理也。惟土无绝,土空也,空能不生不灭。即此可知天干地支,互相关连,子水中有癸水,午火中有丙火,巳火内有丁火,己土亥水中有壬水戊土。地支从天干而生,地支五行藏天干五行,即彼可以见此。纳甲之理,非天干地支合而观之,要不易明其理也。

五行之中,水始而金终,金又生水,终而复始,顺行也。中五为土,五即是一,故水中有金,金中有火,火中有木,木中有水,逆行之造也。顺行者,先天化后天;逆行者,后天返先天。以逆、顺论,先天属阳,后天属阴;以分化论,则五行自有阴阳,一行亦各有阴阳,即《河图》之偶数为阴,奇数为阳也。丹道虽有五行,纯系象言,所用者不过一阴一阳耳,《易》日“一阴一阳之谓道”〔见《易·系辞上》〕是也。其实,阴阳也是设象言理,实即虚空而已,太极而已,前谓之三、五、一是也。

所谓“玄牝”者,玄天也,牝地也;玄阳也,牝阴也,玄有也,牝无也。受天所命,乾金之性为玄;后天之先天,坤土之命为牝。分则为天地乾坤,合则为混沌。玄牝之门,即混沌之门也。当门户之地,乾坤相合,阴阳相交,方成混沌;混沌之地,为混沌之门,亦即玄牝之门也,又可谓之“至善之地”。最初下手,在于知止;知者觉也,中有火候工夫,以清净心,止于其地,方为知止心。此“止”仅是微微一觉,不可着有、无之相。《庄子》日;“游心于淡,合气于漠。”〈见《庄子·应帝王篇》〉淡者,淡泊之乡,而合于虚空。淡字左水右火,以水火处,方可相交,即小虚空合大虚空之处。淡与漠,均为无边无际,应以心游之,以气合之。盖庄子此语,即还虚之理也,亦知止之义也。“至善”之与“淡泊”,其义正同也。《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节,便是“止于至善”之火候工夫,圣门心传之法言,即此而已。此节叙述火候次第周详,修道始终工夫,尽于此数语矣。所谓“知止”即是以良知之神觉,而止于至善焉。良知本自觉中生出,在后天之人,觉一动,便成良知,初无所谓神觉,只有知觉而已。神觉者,不觉之觉,自自然然,不涉于丝毫意思,恍恍惚惚,无分明之心,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至虚至灵,至圆至明,不知其然而然者也;若知觉,则觉动而有知矣。后天之人,识神主事,心中有识力在,故觉不灵,而动即流于知。两者相较,神觉极轻,而知觉稍重;神觉完全出于天籁,知觉夹带智识。入道之初,心未明而性未见,善养善用者,可保持其良知之微觉,不使流于智识界,则已诚矣。倘一如平日猿马,则觉方启,而识已入,求最轻最微之知觉,已不可得,况保持其良知乎!惟习之则近,“炼己”二字,极为吃紧,炼习纯熟,自能免去识力,而还其良知。知止之功,其在此乎!

知止者,止于良知之境也;又以此良知,而止于至善之地也。所谓“止”者,止其心之不流于念,止其知之不流于识,惟此无念、无识之良知,为清净心,即不着于四相,不住于色、声、香、味、触、法之清净心也,亦即“游心于淡”之谓也。以此良知,“合气于漠”,漠者虚空也,至善之地也,玄牝之门也。于此而止其良知,即神气相合也,心息相依也,守中抱一也,炼己还虚也,是之谓下手之功。

《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系辞上》)“游心于淡”,即道也;“合气于漠”,即义也。《孟子》曰:“集义所生,至大至刚,而塞于天地之间。”(《公孙丑上》)“天地之间”,非道耶?“集义所生,非义耶?故道义之门,便是玄牝之门也,“性”者,已见之性也,欲此性存,必存于“道义之门”也。是即由良知而还其神觉之时也。

知止于至善,不过知其所止而已,得圣门之心传而已,火候细微,未之详也。于此而依照心法,下炼己还虚之工夫,及神气相依之时,乃谓之“定”。定者,定于一也,一者至善之地,玄牝之门也;一者,为物不二,生物不测者也;一者太极也,中也,真空也。定于真空之中,是下手之初节工夫,道曰“修定”,佛曰“入定”,皆是也。故曰“知止而后有定”。

然能定矣,定片刻间谓之“定”,定一瞬间,亦谓之“定”。定者,可暂而不可久也,可一而不可大也,仍不能得其造化,必由定而进于静焉。静者,身心两净,还虚之火候初功也。较之“定”字,则能久矣。亦能含宏光大,修修有容矣。端拱无为,是谓之“静”;心君泰然,是谓之“静”。忘我、忘人、忘形、忘物,是谓之“静”;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谓之“静”。盖四大不动,则身静;六门不启,则心静;七情不生,则意静;心不动,则神静;身不动,则气静;意不动,则精静。静者,如止水不波,如停镜自明。诀曰:身心清静,神气和合,混混沌沌,窈窈冥冥,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不知己之有身,身之有道,此之谓“虚极静笃”。行功至此时,则一阳将变矣。但初学之一人,由定而静,必由勉强之态,欲求自然神觉,尚不可能。故“虚极静笃”四字,亦难做到。特较初定之际,时间比较长久,心中杂念,当能一时不生。如定时可得一刻钟不起念,静时则可一点钟不起念耳。定时身心不能遽忘,静则行到无其心之境耳,故曰“定而后能静”。

同类推荐
  • 耳書

    耳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韬

    武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Bentham

    Benth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octor Thorne

    Doctor Thor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御制官箴

    御制官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永续赢利

    永续赢利

    本书结合大量的案例,实证了成功企业的永续赢利秘诀,分析了失败企业的败局根源,总结归纳出在目前状况下,企业持续发展、持续获利的22条经营秘诀。
  • 时光亦然

    时光亦然

    十五年前,在机场,小小的她紧紧地拽着他的衣服,大大的眼睛里是恐惧、不知所措,她颤抖的说:“亦然哥哥,你真的不要我了吗?”他温柔的握着她的小手,说:“怎么会呢,我还要娶小光做老婆呢。”他转身离去,她却记住了这句话。十五年后,他带着未婚妻出现在她的面前,她选择逃避,一场意外,她选择永远的忘记曾经的一切的一切。亦然:“她就像我的天使,无意间从我的窗前飞过,我却自私的想要把她纳为己有。”时光:”他就像一个恶魔,拥有一种让我无法抗拒,甚至自愿沉沦的魔力,让我感觉到过温暖,也让我撕心裂肺过。“亦然:”若果有一天,她想要离开我的世界,那么我会毫不留情的折断她的双翅,把她从天堂拽入地狱,陪我一同坠落。“
  • 博弈与心计

    博弈与心计

    “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周围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周围人的反应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人在社会上混,如果没有一丁点心计,遇事既不留心也不琢磨,那麻烦可就大了。在人与人的博弈中,你必须意识到,你的上级、商业对手、亲密的朋友、乃至你未来的伴侣都是聪明而有主见的人,是关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动的和中立的角色。一方面,他们的目标常常与你的目标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当中包含着潜在的合作因素。为了自己,也为了与他人更好地合作,你需要学习一点博弈论的策略思维。”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知识格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知识格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龟兔方程式

    龟兔方程式

    [花雨授权]她只不过不小心多看了他两眼,有必要一上来就问她喜不喜欢龟,介不介意给她点血吗?她是属兔的,怎么可能喜欢奸诈的龟呢?等等,他刚才说叫她给点什么?血……哇,她不会是碰上吸血鬼了吧!
  • 血女邪天

    血女邪天

    强者为尊的世界,只有变强才能站在最高。正如释天言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只有懦弱没有资格在这深如冥狱之地生存下去。血色大陆,谁与她并肩?血腥风云,谁是谁的命运?
  • 凤华无双之锦年

    凤华无双之锦年

    天下人尽说凤王爷的好,唯独她声声咒骂凤王爷、讨厌凤王爷。她只是看不惯众人把凤王爷追捧成神人似的,难道言将军就不好吗?哪想知自己的满腹牢骚竟被“言将军”听到了,不过她也只是在维护言将军啊。咦,为什么“言将军”对她那么温柔、那么好呢?难道“言将军”也喜欢她吗?可正当自己和“言将军”的感情渐入佳境时才发现,眼前的人根本就不是言将军……
  • 三小只与沐羽乐的初恋味道

    三小只与沐羽乐的初恋味道

    三位女主都是韩美英三国的公主,因为一次回国让他们相遇,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尽情阅读本篇小说。
  • 洞玄

    洞玄

    亘古恩怨,弥久长存,人魔死战,古今一决。消失的北凉,神隐的孽族,菩提的再生,如来的归处,苏醒的霸主,争乱的浮世,这一切的变化,究竟源自何处?一柄迷样的剑,一股执着的念。亦正亦邪的天外来客是否甘为人族扫除暗夜,引来光明?还是计在王权,图谋霸业?衍苍穹,破乾坤,一念洞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