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4300000005

第5章

法語

釋迦文佛以文設教。故文殊師利。以文字三昧輔釋迦文。而用揀擇之權。於楞嚴會上。進退二十五聖。獨選擇觀音當機。無有敢議其私者。觀世音雖彌陀輔佐。亦以聞思修入。近乎文字三昧。故釋迦文佛。亦退三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獨進觀世音。豈非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歟。若文字三昧。不以音聞為體。是猶花不以春為神。豈真花也哉。葢文字根於音聞。音聞根於覺觀。覺觀又根於無覺無觀者。佛意欲一切眾生。因有分別心。入文字三昧。因文字三昧。入音聞之機。因音聞之機。入無覺無觀。無覺無觀既入。則最初有分別心。至此不名有分別。而名無覺無觀矣。夫無覺無觀者。所謂正因佛性也。正因佛性既變而為情。苟不以了因契之。則正因終不能會也。了因雖能契正因。若微緣因熏發之。則了因亦不能終自發也。緣因。即文字三昧之異名也。了因。即音聞之機之異名也。學者苟能觸類而長之。則文殊文字三昧。與觀音音聞三昧。皆不在文殊觀音與釋迦文佛。在我日用而已。故老龐曰。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諧。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柴水即老龐文字三昧也。神通即老龐音聞之機也。惟吾自偶諧。即老龐了因契會正因佛性者也。即此觀之。凡佛弟子。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觀照般若。不通觀照般若。必不能契會實相般若。實相般若。即正因佛性也。觀照般若。即了因佛性也。文字般若。即緣因佛性也。今天下學佛者。必欲排去文字。一超直入如來地。志則高矣。吾恐畵餅不能充饑也。且文字佛語也。觀照佛心也。由佛語而達佛心。此從凡而至聖者也。由佛心而達佛語。則聖人出無量義定。放眉間白毫相光。而為文字之海。使一切眾生。得沾海點。皆得入流亡所。以至空覺極圓。寂滅現前而後已。若然者。即語言文字。如春之花。或者必欲棄花覔春。非愚即狂也。有志於入流亡所者。當深思我釋迦文。以文設教所以然之意。如其明之。即文字語言可也。離文字語言可也。如其未明。即文字與離文字皆不可也。非即非離亦不可也。

師曰。娑婆世界。與十方眾生世界。皆根於空。空復根於心。故經曰。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第眾生膠固於根塵之習。久積成堅。卒不易破。故諸佛菩薩先以空藥。治其堅有之病。世之不知佛菩薩心者。於經論中見其熾然談空。遂謂佛以空為道。牓其門曰空門。殊不知眾生有病若愈。則佛菩薩之空藥亦無所施。空藥既無所施。又以妙藥治其空病。然眾生膠固根塵之習。雖賴空藥而治。空病一生。苟微佛菩薩之妙藥。則空病之害。害尤不細。世以佛門為空門者。豈真知佛心哉。或以曹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之語。橫計於心。便謂我本來無一物。又有何塵埃可染。請自審察。我既本來無一物。人舉手揖我。我隨喜。人以手戟我。我隨怒。現前喜怒又何物乎。如此物不能直下爆破。則礙膺長劫有在。敢謂橫計者本來無一物。即曹溪之本來無一物乎。佛菩薩說法。如良醫用藥。如良將用兵。藥與兵豈有常哉。但察病人與敵人。情之所在何如耳。苟得其所在之情。則藥與兵。如庖丁之解牛矣。故世以佛門為空門。及掠曹溪本來無一物。為自己本來無一物者。皆刀折而牛未解者也。佛菩薩知眾生迷心而有空。迷空而有身心。迷身心而有前塵。前塵即世界之屬。身心即眾生之類。然世界與眾生。離空則無有根。空離覺心則亦無根。故佛菩薩教眾生。始以解空。終以悟心。心悟則空與世界眾生。皆不可得。所謂大覺心者。譬如浮雲相盡。不待舉目而明月在前矣。浮雲則空有之譬。明月乃喻固有之常光耳。或進曰。由塵而達根。由身心而達空。由空而達心。乞師指某甲。只今心在何處。師笑曰。汝若無心。設此問端又是何物。進者罔措。師曰。將心問心。指心不知心。是汝錯。是梅西錯。曰是學人錯。曰汝若果知自錯。則汝行裏坐裏饑裏寒裏。境緣順逆是非裏。能不忘此錯。則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汝有日自知在。不惟眾生國土與虗空。皆在汝心。即大覺心。離汝心亦不可得。進者稽首而退。

夫理。性之通也。情。性之塞也。然理與情而屬心統之。故曰心統性情。即此觀之。心乃獨處於性情之間者也。故心悟。則情可化而為理。心迷。則理變而為情矣。若夫心之前者。則謂之性。性能應物。則謂之心。應物而無累。則謂之理。應物而有累者。始謂之情也。故曰。無我而通者理也。有我而塞者情也。而通塞之勢。自然不得不相反者也。如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相近則不遠復之謂也。相遠。則不知復之謂也。不遠復。根於心之悟也。不知復。根於心之迷也。故通塞遠近悟迷。初皆無常者也。心悟。則無塞而不通。心迷。則無近而不遠也。嗚呼。心果何物乎。能使人為聖人。又能使人為眾人。聖人與眾人。亦皆無常者也。顧我善用心。不善用心何如耳。心之為物。不可以內外求。不可以有無測。內求不免計心於身內。外求則不免計心於身外。有求則不免計心於聲色形骸。無求則不免計心於寂滅虗空。如是求悟心者。皆不善求者也。故曰離心意識參。若然者。若攀緣心不歇。則情根終不枯。情根不枯。則心意識終不能離。心意識不能離。則神不凝。神不凝。則不一。不一。則不能獨立。不能獨立。則有外。有外則有待。有待。則物我亢然。故觸不可意事。不免勃然而怒。遇可意事。不覺欣然而喜。喜怒交戰。寤寐無停。要而言之。不過總為心意識搬弄壞了也。故真參學者。寒不知寒。饑不知饑。勞逸相忘。形如枯木。心如死灰。方此之時。知得心意識無坐地處。如是積久。一旦根塵逈脫。常光現前。至此則心之內外有無。非內外有無。皆憑我說雌說黃。皆自然與修多羅合。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是也。古德有云。不是死中發活一番。終是藥汞銀。觸火必飛去矣。又曰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此皆親證實悟之樣子也。年來禪學與道學之徒。初不知心是何物。便潑口談禪。孟浪講學。一涉危疑。便喪膽亡魂。被境風吹壞了。娘生鼻孔。作不得一些主宰。實不如三家村裏。一丁不識不知。但種田博飯吃人也。

龍樹乃九地菩薩。其破四性。則曰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如嗜欲淺而天機深者。一聞而能思。思而能精。精而遺聞。聞遺所脫。所脫則能消。能所既蕩。雖處於境緣順逆之中。應而無累。則多生種子現行。日損一日。損之又損。終至於無損。忽然契同。由是觀之。則前之所謂根塵既消者。與夫忽然契同者。果一耶二耶。一則前不是後。二則舍前無後。而學者不媿推四性之不精。反疑龍樹之偈無驗。譬病重而不耐服藥。見病不去。遂大怒而罵藥無驗也。夫治身病。必以神農為藥師。治心病。亦必以龍樹為藥師。舍神農本草。雖華陀扁鵲不能治身病。而學者欲治心病。不以龍樹破四性之偈治之。欲其病愈亦未之有焉。此偈予初聞而駭。既而疑。因痛思不已。用之境緣順逆之際。多敗績。敗愈多。戰愈力。自是敢戰而[拚-ㄙ+ㄊ]死。予始勝。噫。要知盤中飱。粒粒皆辛苦。若是種田人。聞此必淚墮。後生小子。理惑心浮。不知慚媿。業必不消。病難坐愈。加以聞誨生不受善之心。甘作護短之金湯。嗚呼哀哉。我知龍樹復生。耳提面命。不遭病者之唾罵。無有是處。

夫利刀出匣。光芒耀日。削鐵如泥。凡梓楠松栢經其斫削。必皆成器。此善用刀者也。有等癡人。刀雖快利。惟用割泥。泥無所成器。刀刃日損。此不善用刀者也。譬如眾生心性本妙。不以定慧觀照。惟縱攀緣。奔塵莫返。流浪生死。幻苦愈深。了無出期。此豈善用心者哉。如利根上智。以心性之光。照破根境。兩俱無性。定慧功成。即塵勞而得解脫。即情識而達智光。如是用刀。得非剖金削玉。凡所成器堅完不壞。滿盛甘露徧洒一切。凡沾滴許。熱惱清涼。得無量百千三昧。皆非外來。以心性本有故也。故曰善用其心。八萬四千煩惱。即八萬四千三昧。不善用其心。八萬四千三昧。即八萬四千煩惱。嗟乎刀本無二。善用則無割不成。不善用者。刀日就損。

夫光有真妄。真則照萬古而無待。妄則粘六塵而發光。故曰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無有聽質。通塞離而恬變喪。則嗅與嘗。如糞中香。氷中火。合離離而生滅滅覺之與分別。則有名而無實矣。然塵之與根。必相資而有。相資而無。故因境生心。謂之粘妄發光。不因境生而孤明圓照。始謂之無待之光。無待則內外之情空。有待則內外之情封。情空性復。 情生性迷。故物能轉物者。物為入路之資。所以情不煩遣而空也。老龐曰。我見石頭。始得目前萬境俱融。又曰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諧。葢此老以了知為火。燒空根塵。有待廢而無待全。全則無外。無外則更無纖塵。為我障礙者也。曹溪聞客讀金剛經。一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根塵解脫而靈光圓。此謂之見道未明道也。故曰。尊其所知則高明。行其所知則光大。比來學道失宗。見道與明道。多混談而不清。甚且不免認情為性。所以長沙岑大悲哀而說偈曰。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此實為天下認情為性者。頂門針也。夫夫乃男子之稱。有男子之稱。而無男子之實。所謂假男子。而實婦人也。如曹溪初本賣柴貧漢。一聞金剛經。便直下無疑。此真奇男子也。夾山回頭。船子命斷。則子疑父。而父不得不翻船矣。光甫汝既發心持金剛經。於憎愛榮辱交加之際。若不能以曹溪所悟者痛治現行。則有待之情。終難復性。性不復。則三塗一報五千劫。乃光甫所當憂者。光甫勉之(示光甫)。

漢大傅疏廣。上疏乞骸骨。帝賜黃金二十斤。太子贈五十斤。廣歸里中。日令家供具設酒食。請族人故舊賓客相娛樂。歲餘金將盡。廣子孫勸立產業。廣曰。吾豈老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今復增益之。以為贏餘。但教子孫怠惰耳。況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於是族人悅服。又龐德公釋耕於隴上。而妻子耘於前。荊州刺史劉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畆。而不肯受祿。後世何以遺於子孫乎。德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我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嘆息而去。二翁皆世諦之賢者。其所見高明如此。吾曹為出家兒。不乞食自活。而貪人供養。橫受非禮。究其咎之所自。不過圖穿現成衣。吃現成飯耳。夫惡勞好逸。人之常情。衣不天降。飯不地涌。一衣一食。皆必出自勞勤。人勞勤而我安享之。計欲久享。而無患者無有是處。疏仲翁本漢廷老臣。賜金而不敢獨享。與族人共之。即其子孫亦不得有。吾曹既處四民之外。乞食以資殘喘。則外四民其誰為我檀施哉。檀施雖士農工商之不同。然寸絲粒米。皆出於勞勤也。其勞勤而得之。而歡然惠我者。為欲求懺其罪。與增其利益耳。倘我有僧之名。無僧之實。必不能自利利他。他生異世。須改頭換面為畜生身。酬其惠施始得。如閻羅老子。許汝滑稽輭頑。瞞得他過。則天堂地獄。五福六極之說。皆妄語也。如來聖人。豈為此妄語誑眾生耶。且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於此四者之中。果然立得脚跟定。何必避城市居山林乎。此就上一等僧說。葢其佛知見已開。佛悲願已發故也。如此種僧。豈有供養之而不能雪罪與增利益哉。若佛知見雖未大開。悲願雖未大發。但能誦佛之言。稍解其義。依解修行。此種謂之中等僧。如但誦佛言。不能解義。惟恐玷法門。勉強守戒。此種謂之下等僧。此三種僧雖淺深不同。皆非有名無實者。若人恭敬供養。必罪消福長。夫復何疑。外此三者。皆髠民。非僧也。汝向來雖祝髮。而於僧之實。曾反思無愧否。僧實有媿。則外侮之來。實自取之。故老人特舉西漢疏仲翁。東漢龐德公。兼上中下三種僧說以示汝。汝當刳其心。忘其形。痛哭讀二三十過。則後來做好僧從今日始。(示隆東華嚴寺了凡)予讀東坡觀音贊。乃知東坡非迂儒所能彷彿也。東坡以為一身之微。八難萃聚。何異一絲懸九鼎乎。方此之時。身不待忘而自忘。身忘而世獨不忘。無有是處。身世忘。則根與塵齊喪而無偶。根塵無偶。識自成智。智照靈源所忘流入。向所謂火坑刀山猛獸毒藥。一切眾苦。至此皆我入流之師也。故入流不難。了痛不痛為難。果當痛之際。痛究此痛。果生於根耶。外塵則無根。果生於塵耶。外根則無塵。外塵則無根。根乃塵家之根。根豈我有哉。外根則無塵。塵乃根家之塵。與根無二。無二則一。一則無外。無外則無待。至此喚甚麼作痛。若了不徹。覺有絲毫之痛。豈真無待哉。但眾生於此不徹了。便與無待血脉斷絕。無待血脉斷絕。則有待血脉自續矣。有待血脉既續。橫見心外有法。此非眾生以二故。一身受眾苦乎。苦極光回。直照無待。無待則無我。況有物耶。物我忘而照不枯。則靈源妙湛。徧洒焦枯。枯沾甘露槁而秀茂。此非若能真不二。即是觀世音耶。

死生回環。愛憎為根。故我無心。則夢中天地人物。不煩遣而自空。空待天地人物而名。我無心時。雖空亦無地也。人為萬物靈。不知此而他知。則靈者昧焉。所以寒暑迭遷。古今代謝。榮榮辱辱。死死生生。皆能劫我也。如靈不昧則偽心空。偽心空。則彼劫我者。豈待我建旗鼓。然後逃哉。人而知此。則千窮萬變。我應之而不勞矣。

夫饑而食。寒而衣。此人之常情也。一旦辟穀而服水。苟非有大於生死者。吾欲求而得之。得之則死生雖烈。而不能禍福於我。如是則水可服也。如食雖辟。水雖服。而情根不枯。忍饑妄想。則服水不若吃飯為愈耳。吾聞服水之源。源於智積菩薩。菩薩以眾生不得道者。昏散累之。服水則饑。饑則不能睡。不能睡。則醒多而睡少也。醒多而睡少。心持半偈。志專神凝。而妄想不生。妄想不生。則身心之執受。終將無地矣。故曰月在上方諸品靜。心持半偈萬緣空。緣空則我無偶。我既無偶。緣豈獨有偶哉。噫。至此則固有常光。寧待生心而現前乎。溈山曰。靈光獨耀。逈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文字根塵也。即此觀之。辟食服水。初若細事。而收功之大。如未見獨者。難與言也(示服水齋)。

佛言。凡三寶之地。辦造飲食供養佛法僧之所。謂之香積厨。故辦造飲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業不淨。則辦食之所。不名香積厨。謂之穢積厨矣。何謂三德。清淨柔軟如法是。何謂六味。淡醎辛酸甘苦是。葢奉佛供僧之食。若不精潔。葷穢不揀。便失清淨德。若不精細甘和。稍有粗澁。便失柔軟德。若不隨時措辦。制造得宜。忽略縱情。兼未供流涎。便失如法德。又三德若無六味調和。亦不成就。葢淡味為諸味之體。醎味其性潤。能滋於肌膚。故味之調者必以鹽為首。辛味其性熱。能暖臟腑之寒。故味之辣者為辛。酸味其性涼。能解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為酸。甘味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甜者為甘。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臟之熱。故味嗇者為苦。汝等即三德六味。諦審觀察。了知德之所以然。與味之所以然之說。加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之心。率領六根四肢。勤勇善巧。辦造飲食奉佛供僧。此人功德。假使以滿虗空七寶。布施無量劫。不生疲厭慳恡之心。與相較量。其功德亦萬不及一。何以故。三德無闕。六味無失。此等飲食。若觸佛鼻。若入僧口。如嗅旃檀。如飲甘露。五內調和。百毛暢悅。身適心安。顯資色力。冥資心力。色力得資則身康徤。心力得資則神無擾。身康徤則進道有資。神無擾則觀智易成。凡飲食不如法。則身多病。心多擾。身心既病且擾。而能精進開悟者。無有是處。即此觀之。修行人之性命。實繫於厨中人之手。故厨中人三德不辨。六味不精。謂之牛頭阿旁。殺人無外。如三德辨。六味精。更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之心。率領六根四肢。如法辦造飲食。奉佛供僧者。謂之大慈悲菩薩。故曰。三千諸佛。皆出在厨中。又為常住慳恡。不尊賢敬貴。當來得餓鬼報。為常住破費。不察來處艱難。當來得貧乏報。又辦造飲食。六根不謹。九竅放肆。四肢不淨。當來得糞蛆臭蟲報。如上所述。皆如來所言。若聞若見。當生慚媿。遵而行之。愚癡必破。般若必開。眾罪必消。萬福必集。現在身心安隱。當來得無上道。登菩薩位。佛言無誑。厨中佛子。當體佛心。出苦有分在(示厨)。

夫清淨本然。則無方所。云何忽生之後。山河世界列焉。自是則有方所矣。方有東西南北之名。有名則必有實。故西方屬兌。東方屬震。北方屬坎。南方屬離。華嚴善財童子。遍參知識。何故略三方而獨詢南方。得非南方離卦在耶。葢離中虗。虗則明。明則文。故曰離乃文明之象也。夫文字語言。必本於音聲。音聲又本於自心之虗靈。華嚴四十二字。字字包含義理無盡。誠以字本於聲。聲本於心。心乃我固有之虗靈也。且此四十二字。攝四十二位法身大士。因諸大士。皆處南方。故善財不憚百城烟水。境風逆順。誓於百尺竿頭。更進百步者。葢欲歷盡諸大士門庭故也。嗚呼。諸大士門庭豈易歷哉。苟不能以理折情。則死生禍福之關。誠不易破。即首楞嚴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自初信以至等覺。金剛道後。於四十二品無明。重重歷煆。無明煆盡。而妙覺始圓。亦不出以理折情四字。良以理無我。情有我。善造道者。能以無我折有我。則有我日消。而無我日光。光則明。明則虗。虗則靈。靈則通。既通而靈。則我曹求無上道之能事畢矣。故善財餘方不詢。而獨詢南方者。葢離心之譬也。亦心外無法故也。既知心外無法。則目前萬境頓融。萬境融。而謂我獨存者。則此我何異龜之毛。兔之角哉。藏子如薦此。始知問南。非問南也。乃問離也。非問離也。實問心也。噫。心不見心。豈可以心問心耶。悟則勿問。疑則別參○予讀長沙岑禪師偈。始知認識神為佛性。以虗空為家鄉者。不獨近世有之。而季唐時已有之矣。葢此輩。但知日用昭昭靈靈之識神。便為佛性。殊不知唯見性者。識神即佛性也。而未見性者。佛性即識神也。即此觀之。識神與佛性。固非兩物。若未見性。則識神是識神。佛性是佛性。斷不可儱侗而混說也。如混說之。則聖凡不分。悟迷不辨。聖凡不分。而白衣有妄坐龍牀之罪。悟迷不辨。則眾生邪正不明。是故佛祖門中。教有性相。宗有照用。或信性而不信相。終陷斷坑。或信相而不信性。必墮常穽。或信照而不信用。則情根難拔。枉逞口解。故溈山訶仰山曰。寂子汝莫口解。脫或信用而不信照。則狂魔入心。滅裂因果。欺視死生。以為知解。絕無毫釐之用。要在行得一分是一分。徒誇知解。於死生關頭。終靠他一點不得。殊不知徒誇知解而不能行。固是病。若全無知解。而滅裂橫行。則其病更大。故長沙老漢。哀愍是輩而說此偈。偈曰。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蘇子瞻曰。君子與小人之心皆正。君子與小人之腎皆邪。然君子能以理養心。故心行而腎從之。小人不能以理養心。故腎行而心從之。心行而腎從之。此邪從正也。腎行而心從之。此正從邪也。邪從正。則情消而理漸明。正從邪。則理昧而情漸流。情消而理明。則心將復於性也。理昧而情流。則心漸累於物也。心將復於性。則坤復乾有日矣。心漸累於物。則坤終不能復乾矣。葢乾即理也。坤即情也。心之為物。以理養之則終復性。不以理養之。則漸將流於情矣。情如水。故以墜為性。理如火。故以燄為性。墜則必墮於污暗。燄則必升於高明。故污暗是腎之氣分。高明是心之氣分。心常近於理。腎常近於情。惟性也。處於理情之間。苟以正學之水澆灌之。則靈苗日茂。不幸以邪學之水澆灌之。則稊稗日長。靈苗。心之譬也。稊稗。腎之喻也。昔人有言曰。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內陰。從此變成乾徤體。潛藏飛躍盡由心。此詩意謂性變而為情。乾變而為離。坤變而為坎矣。則乾之一陽。陷於坤之二陰。坤之一陰。處乎乾之二陽。離。心之象也。坎。腎之象也。至人知其如此。故窮理盡性。則坎之一陽。可得復而為乾也。離之一陰。亦當還其坤也。予以理觀之。則坎離既濟之說。乾坤反覆之機。本自了然。何必疑滯。而道家者流。或以鉛汞名之。至於龍虎梨棗。嬰兒姹女。種種名之者。不過勸人於此道。苟有志者。自然不厭其名相瑣瑣。困而求之。困近忘。忘則馳求心自歇。馳求心既歇。或於真人謦欬之間。一聞千悟。則知性既可變而為情。情獨不可變而為性乎。情既可變而為性。則凡人而求為真人。亦非分外事也。自是情習漸除。道心愈固。情習既除。則離中之一陰將還坤矣。道心愈固。則坎內之一陽終復乾也。純陰消盡。純陽復全。則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金石可以直度。虗空可以遊行。故曰。從此變成乾徤體。潛藏飛躍盡由心。雖然此雖易知。實難行者也。葢眾生情習純熟。如油入麵。苟非至明至勇者。欲麵之出油。不亦難哉。

夫世界實有。則終不可碎。微塵實有。則終不可合。今則合微塵而為世界。碎世界而為微塵。卷舒無常。而合碎不昧。無常則多一情盡。不昧則合碎機存。情盡則理有而塗窮。機存則情枯而事顯。是故大地雖堅。觀等輕雲。一身固愛。了如聚沫。形遺則神全。神全則念息。念息則心有而無生。形遺則身虗而有用。無生則靈而無我。有用則無我而靈。夫近取諸身。可謂親矣。遠取諸物。可謂疎矣。故衣食親於房室。房室親於田畆。田畆親於眾有之地。今迦文老人。呼須菩提而問之曰。碎大千世界而為微塵。可為多乎。須菩提聞末知本。以為塵雖有多碎之名。初無多碎之實。葢外世界則無微塵。故以世界觀微塵。塵本無塵。以微塵觀世界。世本無世。嗚呼。世界於我可謂疎矣。一身於我可謂親矣。苟能因疎而悟親。則飲食男女之欲。豈待宰割身心。竭力排遣。然後清淨無累耶。雖然眾生自無始以來。計四大假合之軀。必為我有。計四蘊合輳之心。亦必我有。執著不化。堅如大地。如油入麵。欲其視堅成脆。觀有即無。而天機淺者。固不易也。如徐無鬼一見武侯。便能轉其常情。故使武侯熾然五欲之中。無量熱惱頓化清涼。此非我忘而物遺。神合而形解者。孰能至於此。然不若點疎而悟親。方省傷鋒犯手之喘。即此觀之。天機深淺。則悟有先後。故見過而訟。輸於顏氏。又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顏氏非自知之明。則過亦不易見。非力行之勇。則過亦不易訟。吾與二三子。多生有般若之緣。適有此聚。秋風既高。行色搖搖。此別之後。志各堅牢。自度度人。泛舟驚濤。一呼而上。誰非傑豪。三呼不應。我涕沾袍。念其同體。無損秋毫。背本逐末。伶俜悴憔(示弟子)。

夫知廢則覺全。知立則覺隱。隱則昧。昧則無往而非障也。至於色之障眼。聲之障耳。香臭之障鼻。味之障舌。觸之障身。法之障心。所以根塵汩然。常濁而不清矣。嗚呼。我之靈臺本來空清。以種種障之。自是空者不空。清者不清。空者不空。則於無色處橫謂有色。無觸處橫謂有觸。無身處橫謂有身。無心處橫謂有心。身心備。則死生好惡不召而至焉。此何以故。以知立覺隱故也。夫知也者。已發而昧中者也。覺也者。發而中節。而不昧中者也。昧中則不和。不和則何往而非率情也。情有私而性無我。故率性則何往而非靈。古德曰。無我而靈者性也。既曰無我而靈。所謂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此十二者。果有障乎。果無障乎。有障則有我。有我則不靈。所以根根塵塵。皆成我障。唯見性者。了知性外無心。心外無法。以故種種。凡為我障者。不煩觀空而後空。澄清而後清。所謂本來空清者。如天廓雲布。未始不昭然者也。覺慈來前。吾語汝。若果能覺。則無往而不慈矣。慈則視物之生。即我之生。不覺則我生非物生。物生非我生。抗然兩立。兩立則分別起。分別起。則好惡不期私而私矣。私則謂我生可貴。物生可賤。戕物之心。莫知其然而生焉。此心果慈乎。果不慈乎。汝若知此。則覺自全。知自廢。覺全則無不照。知廢則無不公。公則自然無我。無我而行慈。此所謂覺慈也。覺慈勉之(示覺慈)。

夫眾人之與聖人。初非兩人也。聖人人也。眾人亦人也。然聖人則無往而非率性。眾人則無往而非率情。率性則惺寂雙流。率情則昏散齊騁。惺寂雙流。則根塵空。而不廢能所之用。昏散齊騁。則根塵障而昧一真之體。故我永嘉大師。於無門之中。開此十門。門雖次第。理實一條。譬之珠雖有數。線本一條。故心通理達者。門無不歷。淺深不同。然其究竟不越乎理即也。天台智者大師。有六即之科。一理即。二名字即。三觀行即。四相似即。五分真即。六究竟即。此六即精而明之。則楞嚴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不煩徧探。而其要領在我矣。覺皮來前。吾語汝。汝當諦聽。此集乃永嘉祖師心髓也。始由讀讀而誦。誦而持。持而精。精則一。一則獨立。獨立則物我平等。古今一條矣。嘻。人為萬物之靈。不此精而他精。非愚則狂也。覺皮勉之(示覺皮持永嘉集)。

夫般若有三種。所謂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是也。又此三般若。名三佛性。緣因佛性。了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也。嗟乎。娑婆教體貴在音聞。有音聲然後有文字。有文字然後有緣因佛性。有緣因佛性。然後能熏發我固有之光。固有光開。始能了知正因佛性。在諸佛不加多。在眾生不加少。如是了知。諦印於心。然後於境緣逆順之衝。榮辱交加之際。以此印光。印破諸境。根塵脫而常光現。然後持此常光。普照一切。自利利他。願輪無盡。則菩薩能事畢矣。即此觀之。娑婆界中。苟無文字般若。則觀照般若無有開發。觀照般若既不開發。則將何物了知正因般若。所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千餘言。字字放光。句句日月。又若明燈。日月照不及處。燈能繼焉。是故若人能持金剛般若經者。終必見性。如曹溪六祖。本是賣柴窮漢。一聞金剛般若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即開悟。又正因佛性。如木中之火。了因佛性。如火發而能燒木者。緣因佛性。如鑽燧木。木雖有火。不因鑽燧烟終不生。烟既不生。安能發火。火既不發。將何燒木。木若不燒。終難復土。故木也者。欲升而不能終升之物也。然微土則無木。木因土生。火發而木化。元還於土。此木之終也。噫。性變而為情。猶土生木也。情熏而復性。猶木還土也。覺聲知此。痛持此經至千萬遍。持熟情消。情消雲盡。則性天廓布。豈待覺聲瞠眼。然後始見者哉。覺聲勉之(示覺聲持金剛經)。

眼前世界若果實有。則真如未隨緣時。世界眾生初皆本無。以初本無故。終亦無有。初始與終。既皆無有。必謂現前獨有。此情也。非理也。譬如熱時燄日未出與日沒。皆無此燄必謂是水。計以止渴。此鹿之癡也。鹿若不癡。安肯奔逐。眾生不癡。安肯分別。故法喻同觀。兩頭既無。中間豈有。理如函葢合。現在何分別。分別既不生。光消影亦滅。逆觀分別時。能所夢中雪。開眼日在窗。夢雪不可得。量及所量空。根塵初不惡。此理也。非情也(示開先)。

師曰。自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則眼等與六塵和合。從無始以來。我不能須臾離者也葢開眼與醒中色塵和合。合眼與夢中色塵和合故也。即此觀之。則六根與六塵和合。若醒若夢。塵塵相受。自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無有剎那頃。而不和合者明矣。又眼根與色塵和合之見。謂之有待之見。眼根不與色塵和合之見。謂之無待之見。有待之見。必緣明而有。明滅則不能見。無待之見。則不因明而有。處暗室中。不異白日也。故楞嚴經曰。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 本朝楚石琦禪師。閱楞嚴經至此。遂大悟。根與塵初不相到。但眾生橫計未消。於無明暗中。橫見明暗耳。教中謂之非量。非比量現量也。此橫見以非量用之者。以第六識。不能檢名審實。精義入神。從由塵發知之知。知奔前境。故被好醜所轉。如此知。苟能了好醜明暗之影。因根有相。則明暗之影。亦初本無性。既了明暗之影。初本無性。則由塵發知之知。豈獨有性哉。行者於日用中能作是觀察。以理折情。此方謂之比量也。如是觀察久漸成熟。熟則見思爆落。則行者始入相似位矣。此相似位。在藏通二教。皆是佛位。非菩薩羅漢位也。在圓教但名相似位耳。別教即七住位。行者至此位。則眼可以觀聲。耳可以聞色。鼻舌與身。皆可以互用矣。若然者。則眼耳鼻舌身。五根照境時。若第六識未起。則五根之精。如鏡之光。好醜雖明了。無分別也。此無分別者。謂之現量。故永明曰。初居圓成現量之中。浮塵未起。後落明了意根之地。外狀潛形。浮塵與意根。皆指第六識而言也。又非量者。恣情橫見。不能以理折情之謂。比量者。行者能於緣因佛性之海。檢名審實。實審則義精。義精則理通。理通則情不能昧。我得比擬而用之。至此謂之有心觀察。乘理折情故。以比量目之。比量即無塵智也。無塵智熟。方得相似無心。未得真無心也。此理稍明教觀者。皆能了了。不待老漢雌黃饒舌。雖然如是。老漢此段熱腸。自有大闡提知在。又緣見因明之見。雖謂之有待之見。能以由塵發知。因根有相。互奪而痛觀之。觀之有入。則所不待忘。而所未常有累於見精也。但行者此觀不熟。情屈其理。理不能信。所以智通之信不開。故不能出依通之信。恒被情屈也。如善觀之。則知明暗自相陵奪。本與見精了無交涉。故永嘉曰。一切數句非數句。與我靈覺何交涉。老漢則曰。一切明暗非明暗。與我見精何交涉。於楞嚴會上。佛勅羅睺羅。擊鐘驗常。亦此理也。葢聞精初不因鐘聲生而生。亦不因鐘聲滅而滅。聲塵動靜。自相陵奪。亦與聞精初無交涉也。第慶喜計現前能推窮分別之心。未破於見精。聞精卒不能了了故。佛特勅羅睺羅擊鐘。佛意欲借聲塵動靜起滅。令阿難即動靜起滅處。會無動靜起滅者。如香嚴見溈山時。溈山曰。聞汝一問則能十答。我問汝父母未生前。試道一句看。香嚴屢答。皆不能湊溈山之機。乃乞溈山代答一語。溈山曰。我道得是。我之三昧。與汝有何交涉。於是香嚴盡棄所學。涕泣而行。且曰。我終身作箇長行粥飯僧罷了。及住菴。糞除瓦礫。適聞擊竹聲。則所知頓忘。洞契自心。於是向溈山大展而禮曰。當時和尚。若為我說破。安有今日。嚴有偈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噫。如香嚴者。所謂從緣薦得。永無退失者也。由是而觀。則香嚴之所知。即慶喜能推窮尋逐之心耳。此心即由塵發知之知。此知不忘。則智通之信終不能入。智通之信既不能入。饒汝談玄說妙。辯齊佛祖。不過依通之信而已。又由塵發知之知。乃香嚴未見溈山之時。能所心也。此能所心。雖溈山號稱大善知識。卒不能使其忘之。須待嚴聞擊竹聲。自忘始得。故此事決不可以情求者也。葢情求不出乎根塵妄想。如能了達根塵無性。則由塵之知。亦自可忘也。又香嚴謂之自誠而明。若依教理折情治習。而有所入。謂之自明而誠。昔有祖師問僧曰。隔壁聞釵釧聲。即是破戒。汝作麼持戒。僧曰。好箇入路。此僧得入。與香嚴之入。果同耶。果異耶。同則釵釧聲。不是擊竹聲。異則釵釧聲。固不是擊竹聲。然卒無有二也。行者於此辨得雌雄。則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六和合。復成一精明。揑聚放開。任汝施為。若辨不得。古人有一頌。汝輩再咬嚼去。果然咬嚼得破。再來見老漢未晚也。頌曰。不汝還者復是誰。殘紅留在釣魚磯。日斜風定無人掃。燕子銜將水際飛(示開先)。

同类推荐
  • Andre Cornelis

    Andre Cornel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emocracy An American Novel

    Democracy An American Nov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严纲

    华严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oney and Trade Considered

    Money and Trade Consider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法法

    法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寻剑决

    寻剑决

    千年相别,再见却是生死别离。若是有来生,定当不离不弃。一柄剑,追寻千年,只为寻得一人,完成自己未完成的誓言…
  • 终夜黄泉

    终夜黄泉

    世界上有一种人,拥有着互换生者与死者灵魂的力量,其中诸多限制,不予详细说明。因为某种原因被退学的高中生伶沐舜,在专门流放对人类无用者的飞船上,踏上了去被污染严重的,母星的旅途,然而这艘载客十几年的“游行三角号”上,被人类所遗忘的角落里,却埋藏着一个黑暗的秘密
  • 气临天下

    气临天下

    气的世界,人类不断完善气的使用,创造了“气技”。小家族里的二公子萧战,因身体的缘故,从练气天才滑落为练气废人,同时还遭到青梅竹马的悔婚,心灰意冷的他在后山遇见了等候多时的古枫,开始了他的练气之旅。
  • 末世斗神

    末世斗神

    我是暗黑世界里的斗士,直面一切邪恶势力的挑衅!就让我用奇幻的卡牌来毁灭一个肮脏的旧世界,来开创一个光明的新世界!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记录!末世斗神!
  • 金牌主播:亿万总裁错爱99天

    金牌主播:亿万总裁错爱99天

    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亮。当美丽性感女主播,惹上亿万总裁。某女抓狂:“你敢不敢有新意些,黄金钻石加飞机……有钱就可以任性吗?”“不,美女才可以任性。”某男撇嘴一笑。某女自嘲一笑:“我不会才出狼巢就入虎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某男一副欠抽的样子。“别费劲,你不是我的菜。”某女信誓旦旦地说。“我不介意先试吃后买单……”说着慢慢逼近她……当秀才遇上兵,主播扛上云家大少,有嘴说不清。
  • 商务英语网络900句典

    商务英语网络900句典

    本书分为网络与商务、网际遨游、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安全、网络知识、附录七大部分。每一章的背景知识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出现,让读者对本章内容有清晰的理解。文中提供大量的典型范例,可以快速提高读者对商务网络用语、常见问答的熟悉程度,方便记忆,易于读者掌握运用。
  • 天域太虚

    天域太虚

    本书即《红楼梦后传》讲述林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落发大荒山后,重生、轮回、爱恋、情劫之事。
  • 静陌集

    静陌集

    《静陌集》又名《竟墨迹》!主要写的就是闲暇时,肤浅的墨迹之语!韵脚,平仄,诗词该有的意境,本集可能,也许是根本就不会有!还请各位看客,多多包涵!
  • 网王之缘起不灭

    网王之缘起不灭

    女主魂穿而至,王子请接招。(第一次写同人文,多有不足还请各位看官海涵。)
  • 神魔训练场

    神魔训练场

    一场关于魔神的游戏。无尽的轮回战场,生死的较量。荣誉兑换神鬼秘宝,带回现实的超能。时空交错,战火弥漫,神魔对抗,神魔的竞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