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4300000020

第20章

拈古

凡佛經首。有此。然此字之義。一切人天魔外。皆不能知。唯洞悟自心。於一切佛經通達無礙者。乃知此義也。由此觀之。則此字是一切諸佛綱宗也。苟非佛之真子。決不識此字義。如汾陽黃犢偈。雲岩寶鏡三昧。臨濟三玄三要。與夫四賓主句。皆此字之訓詁也。邇來大人不出。典刑誰舉。此所以佛祖之綱宗。本具在而不知耳。其不知者。果不能知耶。特其不畏生死之苦耳。如其果知生死可畏。唯佛祖典刑是究。則知見漸開。信力漸充。疑情漸破。而佛祖之綱宗。舉著便知矣。既知之。則於一切古德防閑魔外之具。即能舉而行之矣。豈唯知之而已哉。

夫眾生所以不得道者。別無他障。不過未悟現前日用。能分別好惡之心。是前塵影子。認為本來人。此認一錯。則千錯萬錯。淪墜長劫。皆自此起也。故長沙岑曰。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如快性丈夫。窮此識神。為緣境而有耶。為不緣境而有耶。緣境而有。則此識神本自無體。不緣境而有。則此識神境未觸時。本無窠臼。而棱嚴會上佛曰。一切眾生。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棱嚴常住真心。即此本無窠臼者是。棱嚴用字。即此認字。是然棱嚴即龍樹四性。開而為七處。徵窮阿難。而阿難雖經七處窮討其攀緣之心。必無所在。而阿難猶認能推窮者為心。故如來咄曰。此非汝心。前塵相想。佛可謂老婆心徹底矣。然阿難執恡相想。尚不肯舍。至於如來飛光左右。輪掌開合。種種方便。開曉阿難。以為手有開合。見無開合。頭有動靜。見無動靜。此非即客而辨主乎。客譬開合動靜。見譬亭主。燦如黑白。而阿難猶未敢認亭主為主人。確計過客是主翁。是以如來假匿王觀河之見。本無童髦。旁啟阿難。既而阿難至於認見為物。如來以為阿難見精既同於物。則如來見精亦物矣。如來見精既同於物。則阿難可見如來之見矣。故曰。若同見者。名為見吾。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此如來以離物獨立之見。示阿難悟入。而阿難似未承當。故如來又曰。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蓋不見之相。無待而獨立者也。縱如來五眼。且不能窺覿。況阿難乎。故曰。吾見既非是物。汝見亦非是物。此離物之見。非汝而誰。又見若同物。汝既見物。物亦應見汝。果如是。則物我襍亂。并諸世閒不成安立。此如來宛轉。預塞阿難轉計之路。使其情枯智訖。攀緣心歇。則即物無累之見。逈然現前矣。豈阿難果有如許轉計者哉。偈曰。攀緣心歇。見精現前。一肩擔荷。豈有中邊。用處本空。何須離根。根雖不離。用合本源。寄根明發。如來自說。寄非常住。即根解脫。根脫塵離。圓明了知。舉心動念。照鏡頭迷。

娑婆。此言堪忍。蓋此界眾生。於八萬四千煩惱。一一堪忍於心。吝而不肯洗除故也。若大心凡夫。頓了八萬四千煩惱。皆無自性。則八萬四千煩惱。不名煩惱。而名八萬四千三昧矣。於諸三昧。亦能堪忍於心。則名菩薩。不名眾生。如但堪忍煩惱。不能堪忍三昧。則名眾生。不名菩薩也。即此觀之。菩薩眾生。初無常位。苟達煩惱無性。則眾生不異菩薩。於無性中橫起無明。則菩薩不異眾生。古德有言。菩薩眾生。本唯一心。心迷則法法皆迷。心了則法法皆了。了則物我無差。迷則是非橫起。且道如何是了的樣子。於逆境中能作歡喜想。於順境中能作煩惱想。此想成熟。則逆順死生之機。在我而不在造物矣。

夫瑜伽之秘密。與西天初祖教外別傳之秘密。大有不同。而瑜伽之秘密。惟佛與佛乃能知之。若教外別傳之秘密。無論凡小。或因拈花而領悟。或因棒喝而明心。而悟入境界。斷非未悟之人所能測知。故名秘密。予以是知瑜伽之秘密。在佛則顯。在凡則密。惟教外別傳之秘密。在凡則顯。在佛則密。何以故。蓋教外別傳之宗。不惟不拘凡小。即販夫竈婦。一悟其宗。便解橫拈竪弄。大震鼻祖之風。若江陵賣米餅漢。及凌行婆等。所謂教外別傳之秘密。在此等人分上。謂之直顯則可。謂之秘密。則不免惹他鼻笑有分在。故曰。如來禪許師兄會。祖師禪則恐未夢見在。予故曰。瑜伽秘密。在佛則顯。禪宗秘密。在佛則密。此兩種秘密。苟非宗教精深者。決不可鹵莽舉似。有招罪咎。

肇論總有四篇。本無則直示無生之體。不遷。即示物外無真。般若無知。則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所以知無知也。不真空。則無物不真。無物不真。物果真有哉。涅槃無名。所以即名本無名也。然四論分門。交相發光。照我日用逆順之衝。愛憎之口。可意則心竅發悅。不可意則毛孔生烟。故曰。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然此障。謂從境生耶。謂從心生耶。若從境生。境本無知。安能生障。若從心生。境若不觸。心非有障。推之於境。境生無理。推之於心。心生無理。心境既皆無理。凡謂從境生障。從心生障。從非心非境生障。此皆情之橫計。非達理之見也。故讀此論者。由讀而誦。由誦而持。持則精。精則入神。入神。則根境若片雪之投紅爐。我欲不化。安可得哉。果能至此。方不負立言之心。授言之慈也。然後本無即不遷。不遷即般若無知。般若無知即不真空。不真空即涅般無名。涅槃無名。即不真空。不真空。即般若無知。般若無知。即物不遷。物不遷。即本無。頭而尾之。尾而頭之。縱亦可。橫亦可。交錯亦可。分條亦可。可不可。不可無不可。夜光在盤。宛轉橫斜。衝突之際。豈可以方隅測哉。但不出盤。我則不疑也。洞微如知此。則異日作吾道金湯。舍子而誰歟。洞微勉之。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此四句。乃是大師悟心之後。消融習氣實效也。前兩句。謂調心之功。貴在血脉不斷。後兩句圓續本脉。有恰恰用心無。恰恰無心用。則不免粘帶故也。蓋妙性獨立。坐斷兩頭。血脉綿然。廓爾虗融。習氣任運而消。真體無心而契。任運而消。習忘而本無功。無心而契。體證而本無得。無功則無修。無得則無寄。無修無寄。口挂東壁。且道說甚麼法。細聽年年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香。此皆大師親曾踐履過來的光景。故其吐辭渾璞。不辭圭角。模寫自受用境界。何其切哉。且道如何是血脉。瞥起。便是傷他。無念。佛即受殺。傷殺之際。血脉斷矣。此箇竅子。須是見地潔淨。保任不虗。觸著自知痛癢(讀永嘉集示眾)。

信心銘曰。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原是一空。此四句只是一句。一句了徹。大事了畢。若人果能了知。能外境而不有我。日月熾然分別之心。即大智也。果能了知。境外能而本無。則目前千差萬別之境。一真獨露也。夫兩段無常。雖真不有。一真隱顯。兩段舒卷。諦了無疑。何貴何賤。用處昭然。生殺萬變。殺則黃金失色。生則瓦礫生光。明暗相參。權屬主張。即言而了。假名曰教。即了通言。假名為宗。宗教如花。春在何處。待汝思量。殘紅滿地。

有人喪妻者。夢其妻求破地獄偈。覺而求之。無有也。問薦福古老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此偈是也。遂舉家持誦。後見亡者。寶衣天冠。縹緲空中。稱謝而去。軾聞之佛印禪師。佛印聞之范堯夫。予讀東坡書破地獄偈語。恨其舌相不甚廣長。吐偈意未盡。嗚呼。此偈豈特破地獄哉。自地獄至餓鬼。餓鬼至畜生。畜生至人。人至修羅。修羅至天。天至聲聞。聲聞至緣覺。緣覺至菩薩。菩薩至佛。是凡是聖。一破無遺矣。或謂地獄餓鬼畜生。破則不疑。至破人天。及界外四聖。恐不當理。對曰。四聖六凡。雖染淨不同。然皆念後事耳。如曹溪問惠明不思善。不思惡。是阿那箇面目。明言下大悟。遂嗣曹溪。能於曹溪句中有箇入頭。方知破地獄偈是斬佛劒。且道劒柄。只今在誰手裏。一念不生沈死水。六根纔動犯波濤。聖凡路斷翻身處。生殺那知在斗稍。

大智發於心。於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此四句偈。事理不成就。即是文殊根本智。普賢差別智。一部華嚴經盡具其中。誦之者。多能生慧。何以故。大智。根本智也。大智發於心。理成就矣。然智既發於心。則心已化而為智。更從何處覓心。若心有可覓。則是心能見心。無有是理。故曰。於心何處尋也。無處尋。即所謂無依也。大智無依。則橫無外。橫無外。則橫無待矣。無待之智。非理不成就乎。理不成就。則不礙事。而事成就。故曰。成就一切義。雖能成就一切義。而無古無今。則事又不成就矣。無古今無所住也。無住故竪無外。竪無外。則竪無待矣。此偈是南安巖嚴尊者。為侍者而作。侍者前生為牛。以馱磚造寺功德。獲報為僧。苦無聞性。誦此偈久。聞性豁然而開。一切經書遂能記憶。故名此偈為智慧偈。以誦之者。多能發慧故也。

魏府元禪師曰。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吃茶吃飯處。言語相問處。所作所為處。舉心動念。又却不是也。芙蓉毓老行食。龐居士擬接。芙蓉却縮手曰。生心受施。淨名早訶。去此一機還甘否。老龐曰。當時善現豈不作家。芙蓉曰。非關他事。老龐曰。食到口邊。被他奪却。芙蓉乃下食。老龐曰。不消一句。達觀只今問諸善知識。且道芙蓉老龐。雙鏡交光之際。機鋒捷出。又如夜光之珠。橫斜衝突於金盤之中。卒難捉摸。謂其東突。忽復北突。謂其中轉。忽向西行。是舉心動念耶。不舉心動念耶。若謂舉心動念。魏老又道不是佛法。若謂不舉心動念。芙蓉老龐又非土木偶人。有人直下揀別得出。達觀當身為床座供養。伊若揀別不出。饒你芙蓉老龐復生雪屈。也須捺下雲頭。聽達觀處分始得。古人一機一境。有縱有奪。有生有殺。故曰。我與汝同條生。不與汝同條死。且道同死同生作麼生會。咄。雙鏡交光休擬議。法輪大轉食輪中。

東坡贊法偈。以意為根。四句云。法塵是五塵落謝影子。意根所取。非有實境。何以故。蓋明了意識。有初中後三分。初分近前五識。猶屬現量。中分是六識正位。屬比量。後分近七識。屬非量。唯五識所取。為現量。為真境。若六識既非現量。不過五塵之影耳。故曰。法塵以佛為體。佛是覺義。現量所得。在境為真境。故曰法身。永明云。初居圓成現量之中。浮塵未起。此即法身也。後落明了意根之地。外狀潛形。外狀即浮塵。所謂法塵也。昔龐居士見馬祖。頓融前境。前境既融。非法身而何。故偈云風止浪靜也。然法身。離法塵無別有故。又曰。水無別水也。放為江河。用則兼善也。是大乘菩薩之作用。非止自利。兼亦利他。且流通不滯也。滙為沼沚。不用則獨善也。是聲聞小乘之法。止於自利而已。豈有及物之功用乎。風止浪靜。浪即前七箇識也。八識規矩云。淵深七浪境為風是也。

一喚回頭識我不。依稀蘿月又成鈎。千金之子纔流落。漠漠窮途有許愁。天童此頌。凡留心玄學者。或喜其明白現成。本無奇險。或鄙其粘皮帶骨。流墮識情。殊不知劒無利鈍。藥無貴賤聶政專諸用之。立斷君相之命。扁鵲華陀用之。談笑中可以起死回生。苟非其人。雖莫耶善劒。不若鋤钁之利。腐草之効也。於是感而重頌之。頌曰。牛頭南。馬頭北。覿面相逢還不識。鄰寺金剛哭甚哀。東村大姐呌冤屈。若道予此頌。與天童本無差別。然領會天童頌子。則不難領會予頌。吾知趙州復起。妙喜再生。恐亦摸不著在。況其下者乎。若道予之頌子。與天童大別。然天童亦頌此則因緣。予亦頌此則因緣。豈一則因緣。而有兩意耶。諸兄弟。這兩箇頌子。若揀點不知好惡。且謾道會禪也。

自佛教東來。方外高賓。方內勝士。簧鼓其道者。代不乏人。惟東晉潯陽廬山東林遠祖。憂深而慮遠。所見卓然。以為僧而不知其宗。俗而不知其化。則宗化混淆。俱無所主。乃撰在家出家。宗化之所以然。垂諸萬世。使奉法之徒。各知方向。若揭日月於中天。震雷霆於大夢。有目者孰不覩焉。有耳者孰不聞焉。然而近世在家出家者。有至死而不聞其篇目。況其義乎。嗚呼。去佛既久。魔強法弱。邪說橫行。正言蕪沒。予每思至此。不知淚之所從也。姑命奇郎。先錄在家出家論傳。示有志於吾道者究心焉。

老氏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夫芻狗之為物也。其未陳也。錦繡以飾之。音樂以獻之。及其已陳也。或棄之道塗。或充之釜竈而已矣。金剛般若經曰。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又曰。若見眾生有可度者即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以此觀之。則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非不仁也。不仁也者。特無我之異稱耳。聖人豈不知芻狗。束薪為之哉。復以錦繡文之者。以驗其無用而用也。夫無用而用。物無而用不無。物無而用不無。雖天地之大。萬物之眾。未始有物也。知其未始有物。而天地之用不無。萬物之用競足。此非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度生之用常然者。安知不仁之仁。仁大而無外者乎。

皖山。永嘉。並得教外別傳之妙。貴在坐斷語言文字。直悟自心。而信心銘。證道歌。則千紅萬紫。如方春之花。果語言文字耶。非語言文字耶。有旁不禁者試道看。雖然花果礙春乎。花如礙春。春則不花可也。知礙而春必花之。則春之癡矣。春而不癡。花果礙春哉。如此則語言文字。與教外別傳。相去幾許。

無從而來。蓬蓬如雷。藉虗能遊。觸物生號。鼓萬物而有聲無形。去來了無其踪。號之曰風。然不免生滅。故非真風也。夫真風者。不藉空而能遊。不觸物而能鳴。本無去來。豈有生滅。靈山拈之頭陀微笑。迦葉呼之阿難應諾。當面蹉過。剎竿倒却。以至鼻祖西來。神光立雪。少室風生。玉樓起粟。欲求安心。心不可得。斷臂胡為。鮮血狼籍。流入曹溪。曹溪為碧。天童頌而無聲。三祖言而無語。信心銘作。虗空蟲蛀。自是真風大扇。智火熾然。無論有心無心。是凡是聖。觸之則燒却面門。背之則凍殺法身。使能言者卷舌。有智者成愚。儒失所以為儒。老失所以為老。何其禍及自家。念一聲佛者。直須漱口三日。此皆真風鼓舞所致也。天童頌曰。一段真風見也麼。綿綿化母理機梭。織成古錦含春象。無奈東君漏泄何。此頌翻騰。家聲有損有益。有雌有雄。化真風而成古錦。騾糞拈來。換人眼珠。好心不得好報。雪裡送炭。反道增寒。達觀道人忍酸不禁。口占一偈。一段真風見也麼。綿綿化母理機梭。織成古錦含春象。無奈東君漏泄何。又有旁不禁者進曰。此是天童頌。老和尚何故白日青天之下。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和尚曰。我也不管他天童不天童。且道老漢鼻孔在甚麼處。道不出。且禮拜吃茶去。再來真風中。雌黃別白未晚。

知三合而有鳴。五合而有聞。則根塵之搆。不待盪洗而後除也。故曰。知之一字。眾妙之門。古之至人。有以眼觀音聲。耳視色相。即遠示近。即塞示通。山壁可以直度。虗空可以遊行。無他道也。其始不過知有待。迷無待而成耳。有待即無待也。既知之矣。復能行之。故有待漸生。無待漸熟。熟則化。化則同。所以能於遠中示近。塞中示通也(拈東坡鐘銘)。

迷性而為情。則油水莫辨。即情而悟性。始知油水不可以同住。同住。水見火則起。油見火則湛然。湛然者。可與火一。一則無敵。所以油不知火。火不知油。油火不相知。而始能相為用。水則與火不一矣。所以見火則起耳。火喻誘情之境。水喻染境之情。油喻了境之智。然外境則情不生。外情則智無地。夫情與智初非兩物。以其被境所轉。名之為情。了境非有。名之為智。是以智情同住。如油共水。情觸境則奔流莫返。智了境則能所無生。故智恒與理一。情恒與理乖。如油恒與火一。水恒與火乖。乖則成敵。敵必有勝負。如水不勝火。則終必負敗而起矣。即此而觀。外境則無理。外情亦無智。學者知此。便會老龐日用事無別。頭頭自偶諧也。老龐初發身於火宅。沈家財於湘水。妻子團圞。共鍛無生。根塵蕭然。轉識成智。生死大事。一生了拔。推其所由。亦不過了達前境無性。根識蒂脫。乘理治情。逆順無閒。動止一如。知得徹。行得到。自然臨臘月三十日。一家大小並應念而化。宜其然矣。如東坡作油水偈。勝妙精絕。非聞道而勇於行者不能也。故有志於了辦生死者。長公之偈。不可不留意焉(拈東坡油水頌)。

洞山曰。貪瞋癡。太無知。果賴今朝捉得伊。行即打。空即槌。分付心王仔細推。無量劫來不解脫。問汝三人知不知。神鼎曰。貪瞋癡。實無知。十二時中任從伊。行即往。坐即隨。分付心王無可為。無量劫來元解脫。何須更問知不知。這兩頌。有人愛洞山日用之閒。境緣逆順。鍛鍊自心。鉗鎚猛密。有人愛神鼎真到大休歇處。咳唾掉臂。戲笑譏訶。無非解脫三昧。達觀老漢。現前問汝大眾。汝道洞山鼻孔。神鼎脚根。在甚麼處。汝敢胡亂揣摩。殊不知神鼎不打洞山爐鞴中陶鑄來。安得便恁麼自在。洞山不打神鼎見地上得箇消息。從汝朝即打。暮即槌。敢保貪瞋癡。直待驢年也未調伏在。汝等若揀別得出。許汝會如來禪。若祖師禪猶鄉關萬里。若要會祖師禪。須把洞山神鼎置向腦後。自家面前尋一條轉身路頭始得。故曰。只是舊時行履處。相逢舉著便淆訛。奇男子家。本來鼻孔撩天。脚跟點地。為甚麼如作賊人。常自心虗。偶被人按著。便愁贓物無地藏去。若是良人家男女。從他千搖萬撼。自然不生虗驚。心安如海。為甚麼得如此穩當。葢渠從來不竊他人物故。比來去古轉遠。大人不出。法道凌遲。大可怖畏。無論黑白。或於經論上覔得些知見。葛藤內惹得些臊氣。自謂我已見徹佛祖源底。便乃向無佛處稱尊。有一等瞎公鷄。隨聲晝夜。忽然撞箇本色人。輕輕一拶。便七荒八亂。理會不下。又不能直下生大慚愧。悲泣自訟。反於本色人分上。生大我慢。結死冤讐。只今之世。如此等流。十人之中。到有五雙。老漢所謂作賊人心虗。殊不知此等事。如來謂之一大事因緣。祖師謂之向上事。苟非夙具靈骨。有段英雄氣宇。豈易荷擔。近有一等杜撰禿奴。拍盲居士。以昭昭靈靈日用現成者。領會得。即謂之徹了。何不自家向冷靜處。細細檢點。一上我之貪瞋癡種子。果拔耶。未耶。果貪瞋癡即戒定慧耶。老漢雖不與他共住。然其果肯檢點。決知他心上亦有不安處在。只是被眼前虗名浮利籠罩了。故甘昧心。不肯向人露布醜處。我且問汝一千七百則葛藤。雖是古人殘羹餿飰。如果能則則無疑。還有則把未徹耶。若有則把未徹。且向洞山神鼎頌子裏。尋箇轉身去。為甚麼如此。只為自家面前不解得箇轉身路頭。少不得教汝依門傍戶去。雖然如是。殘羹餿飯。饑者亦可點心。大眾珍重。

華嚴經曰。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直言諸法如幻。學者皆知之。惟言自性如幻。雖久醉於義海者。未始弗疑也。又不知痛癢而不疑者。則疑之者。必非不疑者所能知焉。而洞了自性。已到不疑之地者。此真不疑者也。真不疑者。佛祖尚畏之。況其餘乎。

圓成匪幻。依他無地。依他匪幻。徧計無從。徧計匪幻。依他匪伏。依他匪幻。圓成曷契。余以是知理不成就。則隨緣之用不廢。事不成就。則眾生復性不難也。

予讀端師子。戒壇示沙彌偈。不覺長歎久之。大都土無肥瘦。水無清濁。農人勤勞。真實做去。瘦地亦自有收。漁人耐煩守去。清水亦自得魚。因想海東曉公。來中國求法。夜宿渴甚。顧傍有一泓。掬而飲之。甘涼異常。明日視之。乃髑髏坑也。正噦閒。忽自悟曰。一心不生。萬法無咎。遂還日本。疏華嚴圓覺等經。大行於世。又鳩摩羅什五六歲時。隨母舉佛鉢。竊念曰。我身甚小。佛鉢甚大。不覺失聲下鉢。母問其故。對曰。適我生心。鉢有輕重。一法既爾。萬法皆然。夫復何疑。今之學者。未見知識法師。先自疑曰。此善知識。果能開悟我否。此法師果能教我否。此戒師。果自己持戒清淨否。嗚呼。君子吹毛求善。小人吹毛求疵。而求善之心不若求疵之工。此等器量。做世閒好人尚做不得。況為如來子乎。端師子偈曰。登壇受具戒。第一莫疑師。摘取菓子喫。莫管樹橫枝(拈讀端師子偈)。

吾讀法華經。知得六根清淨者。則眼見三千大千之色。耳聞三千大千之聲。鼻嗅三千大千之香。舌嘗三千大千之味。身覺三千大千之觸。意洞三千大千之法。若掌中見果也。雖然。吾知而未得用者。六根未清淨耳。如一清淨。則現前矣。何疑哉。於戲。此用人誰不有。以見思覆之。塵沙蔽之。故不現前。如見思斷。而塵沙空。心如軒轅之鏡。十方通徹自證之矣。豈待人言之乎。

東坡觀世音贊曰。眾生墮八難。身心俱喪失。惟有一念在。能呼觀世音。火坑與刀山。猛獸諸毒藥。眾苦萃於身。呼者常不痛。呼者若自痛。則必不能呼。若其了不痛。安用呼菩薩。眾生以二故。一身受眾苦。若能真不二。即是觀世音。八萬四千人。同時俱赴救。解曰。夫一身之微。八難頓集則難存。而身心俱喪可知矣。然身心俱喪。而能呼觀音者。身耶心耶。是身是心。則難存而身心已喪久矣。非身非心。則知痛而能呼觀世音者。果有痛乎。果無痛乎。有痛則身與心未嘗喪也。無痛則身與心未嘗不喪也。難者當即身心而推其痛。復離身心而推其痛。於即離離即之閒。往返觀察推究。一旦察著痛處。則果有痛果無痛自知。不煩求觀音覔痛所在耳。東坡此贊。妙密超詣。豈魯直少游輩。所能彷彿哉。予觀天童頌洞山病中機緣頌雖妙。然不若此贊。四稜蹋地也。頌曰。放下臭皮袋。拈轉赤肉團。當頭鼻孔正。直下髑髏乾。予曰。髑髏不乾。則鼻孔不正。鼻孔不正。則箭鋒相值之機。自然鈍置不少矣。又解云。自難字至種種觀察。皆比量也。東坡此贊。但於盎生註中。頭一難字。若不忽略。著力觀察。則東坡贊自然有入。直下髑髏乾。即智訖情枯之謂也。活人髑髏。與死人髑髏。初無有異。但活人髑髏。情識未枯。智趣未忘。謂之臭髑髏。死人髑髏。以其情智俱枯。古人謂之金剛髑髏。即法身之謂也。蓋情智既枯。則我忘。我忘則無物非道。故曰。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即神者。體字即比量也。神字即現量也。痛咀嚼之。

韓大伯點雪竇偈曰。一兔橫身當古路。蒼鷹纔見便生擒。後來獵犬無靈性。空向枯樁舊處尋。香巖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今有人以一念不生為佛。喜怒未發為中。此所謂枯樁舊處尋者也。能舉一而反諸。則明暗動靜通塞恬變合離生滅。俱未形時。若不是佛是中。則一精明。分成六和合。翻成外說矣。故有隔壁聞釵釧聲者。曾亦得入。即此言之。則六塵皆韓大伯之古路也。即六塵而不粘六塵者。即韓大伯之兔也。臨濟用其機。而變其名。則曰。諸人赤肉團上。各各有一無位真人。於六根門頭。放大光明。照天照地。自汝諸人不能薦得。如上諸語。皆古德禪老。抖擻屎腸。為黃口禪雛。說老婆禪也。如其本分為人。露一些子不得。何以故。佛祖命根斷故。況熱腦眾生耶。故曰法堂前草深一丈。良不我欺(拈韓大伯點雪竇公案)。

永嘉證道歌有曰。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此兩句歌。賺殺天下人不少。非永嘉之咎也。人自咎耳。故看教與參禪。雖皆是勝事。脫打頭不逢作家。教眼却被義理塞殺。禪心即被野狐涎塗抹了。殊不知。凡尚義理。古人謂之所知愚。凡染野狐涎。古人謂之識解依通。葢尚義理。情終不枯。一不枯。一不涉文字義理問答處。便茫然不知雌黃。如陳摻問雲門曰。教意則不問。如何是教外別傳意。門曰。教外別傳則且置。如何是教意。摻曰。黃卷赤軸。門曰。此是能詮之文。如何是教意。摻曰。口欲談而辭喪。心將緣而慮忘。門曰。口欲談而辭喪。為對有言。心將緣而慮忘。為對妄想。如何是教意。摻茫然不知答。門曰。聞尚書善解法華經是否。摻曰不敢。門曰。經云治生產業。皆順正法。且道今非非想天。幾人退位。摻愈茫然。門訶斥而去。以是摻重發心參禪。請以雲門作用觀之。則永嘉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豈陳尚書獨不解此兩句耶。如果解了。如何見雲門如木偶人相似。葢此公義理窠臼不先踢翻。却被跛足阿師踢翻了。直得無坐地處。此所謂貪觀江上月。失却手中橈。即識解依通。雖稍活潑。初非義理窠臼。可以埋沒得渠。然謂之識解。此是依通之信。非道通之信也。依通之信。說時似悟。觸境必迷。譬如汞銀。觸火不得。一觸火便飛去矣。道通之信則不然。如迦那提婆。以舌辯困外道。外道弟子恨婆困其師。一日婆經行林閒。外弟子以利刃決提婆腹曰。汝以舌困吾師。我以刀困汝。汝復能神乎。提婆春然受之。而且種種安慰教誨之。提婆腸胃委地。弟子驚號而至。提婆誨曰。彼自壞善根耳。與我何預。但悲其忿毒所燒。終必墮苦。我心果不瞋其所害。則其墮苦之苦。終當代受之。更以甘露洗其腸胃。我心方安。噫。婆之照用。豈尚義理之講師。野狐涎之宗。所能較其雌雄者哉。又有所謂講道學者。更不若講師與野狐禪矣。故曰。一盲引眾盲。引得眾盲入火坑。予故曰。永嘉此兩句歌。賺殺天下人不少。雖然。若是作家。此兩句歌。亦是殺人劍。活人劍耳。

夫華嚴之小根。法華之退席。一者以為華嚴攝機未盡。則謂之未暢本懷。一者以為法華之退席。即華嚴之小根也。惡得獨以華嚴為不圓。而法華獨圓乎哉。於是兩家之徒。宗清涼者。遂以法華為未圓。宗天台者。又以華嚴為未圓。吾則紿之曰。果以華嚴為攝機未盡。爾時佛說大經。除諸大菩薩之外。猶有八部等眾。以宿世曾植圓因。故亦得聞毗盧之音。敢問復除異類聞經之外。更有餘眾生不聞華嚴乎。如有之。何獨小根不聞經。遂謂之攝機不盡耶。又以法華之退席為不圓者。敢問除退席之下。尚有餘眾生不聞法華耶。如有之。則華嚴之小根。未必非圓也。聞者無以應。吾復諭之曰。若知之乎。華嚴無小根。則圓能縛矣。法華無退席。則妙能滯矣。惟圓而帶小。妙而帶愚。始見華嚴之圓非圓也。法華之妙非妙也。故曰。證圓覺而住持圓覺者。凡夫也。欲證圓覺。而未及圓覺者。如來也。知此則知天台清涼矣。聞者罔措而退。

華嚴曰。如是自性。如幻如化。如影如像。悉不成就。真如之性本自圓成。不覺而動。隨緣流轉。故理不成就。依他徧計即無自性。故事不成就。事理俱不成就。所以理障事障。皆不煩化而並消。事理障消。聖凡莫測。故本色人拈頭作尾。以尾作頭。而頭尾端整。生殺自在也。

我讀法華經囑累品。不覺涕泗橫流也。何故。法華之妙至妙也。眾生之麤至麤也。以至妙之法。欲至麤之眾生。各各領解。在大菩薩猶難焉。故如來囑其弘法曰。累之者。誠然也。

法華云。開佛知見。其旨本自明白。初無玄妙。若以玄妙求之。則佛知見便不明白了。蓋佛意即眾生日用不知之知。開佛知見。知見既開。則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攀援。無往而非佛知見也。予以是知。眾生於佛知見中。開眾生知見。諸佛於眾生知見中。開佛知見耳。以此觀之。諸佛眾生。元無定體。顧其所開知見何如耳。

無盡意疑音聲可以耳聞。而此菩薩。於一切音聲。以何因緣獨用眼觀耶。佛答無盡意。但言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時。一心稱呼觀世音。觀世音即時觀一切稱呼之音聲。而眾生皆得解脫。無盡意即曉然領解不疑。眾生以耳聞音聲。則物我亢然。故八難交臨。眾苦齊劫。劫我者謂之能。我受其劫謂之所。所以根境搖蕩。業火焚燒。究其所自。以耳為聞聲之地。音聲為耳識之牽引。故曰。境有牽心之業用。苟能以眼觀聲。則根無所待。而境無能待。作是觀時。不惟眾生菩薩窩白盡翻。實乃凡聖路窮。苦樂根拔。然此等作用。非知解邊事。所以遇緣觸境。無分逆順。皆我入路之楷梯也。

阿難以無著名心。有四重過。當因成假時。已說不得。無著。剎那而相續。剎那而相待。至於相待假時。已離不著三重矣。於熾然有待之后。而曰無著。豈非四重過乎。

夫待三合而執有鳴。五合而執有聞。此眾人也。廢三而執無鳴。廢五而執無聞。亦眾人也。惟三五合而不執有。三五廢而不執無者。此非眾人之所知也。予讀東坡法雲寺鐘銘。大悟語言三昧陀羅尼。蓋一切文字語言。皆自心之變也。知其自心之變。則合三而有鳴。合五而有聞。廢三而無鳴。廢五而無聞。譬如畫水成文。成文水也。不成文亦水也。合心也。廢亦心也。既皆是心。豈有心取心乎。心舍心乎。知其如此。可以為詩。可以為歌。可以為賦。可以悲鳴。可以歡呼。文字如花。自心如春。春若礙花。不名為春。花若礙春。不名為花。惟相資而無礙。故即花是春也。花可以即春。塵亦可以即根矣。豈根獨不可以即塵耶。根既可相即。又獨不可以互用之耶。銘曰。耳視目可聽。鳴寂寂時鳴。大圓空中師。獨處高廣座。臥士無所著。人引非引人。二俱無所說。而說無說法。法法雖無盡。問則應曰三。汝應如是聞。不應如是聽。又此數句。共六十字。字若譬花。句即春也。句若譬花。義即春也。義若譬花。理即春也。理若譬花。心即春也。然坡公此作。文嚴義精。苟非識妙者。直以為紙花耳。何春之有。蓋坡翁以為吾所以得悟六根互用之義。六塵皆道之妙。苟微三合之鳴。五合之聞。推至於三五合而無鳴無聞者。終不可得也。故鐘以師名。酬其德也。有師而無座。有座而不高廣何以大。稱大則無外。無外則臥士不可得矣。此舉鐘而略撞。非略之也。實攝之也。故撞有士之名。而無士之實也。如奪情不盡。則至理終不精徹。以人奪師士矣。師士奪而人不奪。猶未臻妙。又繼而奪其人矣。三者互奪。則用存而功忘矣。夫用存則情見自枯。功忘則義路自斷。義路斷而情見枯。得全我性命之微。豈昧三五。而執鳴執聞者之所能也。予初曰。讀東坡鐘銘。而大悟語言三昧陀羅尼者。非綺語也。非妄語也。有能讀予文。而知東坡作銘之意。則予又大圓師之仲弟也(拈東坡鐘銘)。

同类推荐
  • 佛本行经

    佛本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运庵普岩禅师语录

    运庵普岩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异笔谈

    三异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雷公炮制药性解

    雷公炮制药性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仙灯神话

    仙灯神话

    触碰机关,墓室大门轰然打开,尘埃纷纷洒洒坠落了千年往昔。陈相迈步走入,他不知道这步踏入,改变了命运的轨迹。一盏绿幽幽的莲花宝灯,在墓室崩塌的瞬间,绽放了璀璨的光芒,将陈相环绕。灰飞烟灭后,墓室消失了。
  • 原来我们并非不可遗忘

    原来我们并非不可遗忘

    从前我一无所有,你出现之后,便成了我的所有。你若是火,我宁化为灰烬。如果这是你想要的,我全部奉还给你,原来我们并非不可遗忘。。。。。。
  • 铭神大陆

    铭神大陆

    铭生死,掌轮回。踏破乾坤,看破阴阳。万古长青今犹在,待到它日欲成仙。九转轮回名千古,一招定夺震苍穹。他自穿越而来,异界纵横,横扫洪荒,为师父,上冥界,斩冥皇,结局如何,唯有天命。交流群;475481757
  • 未来的108种可能

    未来的108种可能

    《未来的108种可能》本书以幽默略带调侃的语言描述了未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娱乐等方面的诸多可能性,在看似轻松的文字里不乏作者对现实和未来社会的严肃思考。打造传承于世的大师之作,积聚中国各领域最优秀的学者,多维度、开放式地描绘未来,“把目光投向远方和未来,看看天地交接的那条地平线”
  • 异世不灭战尊

    异世不灭战尊

    主人公陆子瑜,在地球上是一个黑客。在一次入侵对手电脑时,遇上了一种奇异的木马病毒。这种木马病毒居然能直接从电脑飞出来,入侵到他的脑海中,醒来之后已经到了南灵大陆的卢海城。从此开始异世争霸之旅......
  • 秦汉易

    秦汉易

    人心似海,难测难悟......这道理看似简单,却最难参透。秦帝国,汉天下,始皇创下千古帝业,却又在短短的十几年覆灭......一个传说由尧舜传下来的宝藏,一位预言如神的天降奇女,一场群雄并起的英雄逐鹿......帝位国运,成王败寇,情感归宿......一切的一切,天赋异禀、深悟易道的主角是否能够一一看破?ps:本文包含易道玄学,宫斗权谋,历史军事等,但皆为故事本身服务,与正史、易经玄学等本身不完全吻合。
  • 冒牌仙神

    冒牌仙神

    临阵脱逃却正好撞上了敌人的大举进攻,被敌人围攻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却意外跑到了敌人的大本营,出门调戏妹子的时候却惨遭埋伏,假装重伤躲在大后方却遇到敌人偷袭。运气一向很差,到哪都想泡美美。牧然的宗旨是:出门一定带上肉盾,逃跑一定脚上抹油。面对敌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不掉就……更使劲的跑!冒牌仙神:一个被逼修行的主角,一条与众不同的修仙路。
  • 若即不若离

    若即不若离

    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她是某信息学校的系花。本不该相遇,只因一个小小的意外,踢了人家的“汗血宝马”,还给了他250元毛爷爷作为修车费。某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神灭日

    神灭日

    这是美到叫人泫然欲泣的世界,那倾世的怒火、倾世的暴力、倾世的死亡、倾世的妖艳在画师笔熔于一炉,最后呈现出的是倾世的悲哀那远古的时代,高阶而又神秘的智慧生物在大地上咆哮,与妖魔展开战争,然后在时间的碾压下逐渐沉默。然后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们一起,在他们的时代担负起拯救世界的责任。那些溢柔的浮水就要退潮了,露出下面铁牙狰狞的往事那将是,最为黑暗的光明
  • The Ninth Vibration

    The Ninth Vibr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