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2200000022

第22章

戒殺生

殺生之戒。佛家首重之。此非佛家之私言也。葢緣人物之情。所最愛者莫如生。所最苦者莫如死。故惡之最大。罪之最重者。莫如殺。又聞之。天地之大德曰生。則知。人之大惡曰殺生矣。上帝好生。則知上帝所惡在殺生矣。元善之長也。則知。殺生為惡之長矣。仁人心也。則知殺生非人心矣。殺戒可弗重歟。且人既以仁為心。則量包虗空。寧有痿痺之處。機貫終始。寧有歇滅之時。所謂天地萬物為一體者。此心也。此仁也。故儒家聖人。致中和。必極於天地位萬物育。至誠盡性。必極於能盡物之性。非迂也誕也。一體之仁。本如是也。一體之仁既本如是。而聖人之治天下。乃不免於鮮食者何也。則聖人之不得已也。吾甞考之佛經矣。劫初生民。淳朴無偽。故天生地肥及粳米。以資其日用。厥後機心漸長。則地肥及粳米俱弗生。而民乃艱食。繇是饑火所逼。殺機妄動。以強凌弱。以智凌愚。受禽獸而食之。亦猶禽獸之相食而已。然初計在塞其饑餒。卒乃貪其腥味。日甚一日。屠戮肆行。聖人起而哀之。乃立禮以為之防。曰仲春不許破巢毀卵矣。魚不盈尺不鬻矣。祭必以禮。有常供矣。宴必以禮。有常數矣。大夫無故。不殺牛羊矣。士無故。不殺犬豕矣。此豈聖人之本意哉。不能止其所趨。聊以防其所濫。故曰此聖人之不得已也。夫物之與我。形軀雖隔。知覺實同。貪生怖死。與人何異。今乃加彼無窮之極苦。資我一刻之微甘。於情安乎。於理當乎。取彼至切之身命。享我閑泛之人情。於情安乎。於理當乎。殺彼命而冀延我之命。殺彼身而冀養我之身。殺彼父母妻子。而冀保我之父母妻子。於情安乎。於理當乎。即不待反己而推。試思。其生上刀砧。活投湯鑊。恐怖呼號之狀。疾痛怨恨之情。可忍乎。可食乎。如以為可忍可食。則其心已非人心耳。孟子曰。君子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豈姑息之私情哉。至於晚近之世。尤有不忍言者。世風薄惡。競尚浮靡。窮極口腹之欲。羅盡水陸之珍。一飱之饌。至殺生靈數百命。其尤可痛者。居父母之喪。飲酒食肉。宛同吉宴。所殺生命。尤為無數。祇此一節。遠違古聖之禮。近犯 天朝之律。外結怨恨之仇。內滅仁孝之脉。為儒乎。非儒乎。為善乎。非善乎。每有規之者。輙以世俗譏嫌為辭。夫不懼聖制。不懼王法。不懼不仁不孝之實惡。而獨懼世俗之浮議。果何見哉。果何見哉。嗚呼凡愚之民。固宜隨俗而趨。豪傑之士。豈可習而弗察乎。昔黃山谷作頌曰。我肉眾生肉。形殊體不殊。元同一種性。只是隔形軀。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莫教閻老判。自揣看何如。戒殺之意。斯頌盡之矣。至於因果感應之說。理所必然。決難逃避。非獨佛經詳之。史傳載之。即耳目覩聞。昭然不誣。但君子止惡。非為畏罰。為仁。豈為貪報。不過自完其人心而已。高明者幸鑒之。

戒溺女

甞聞業海之中。惟殺業為最重。殺業之中。惟殺人為最重。殺人之中。惟父子相殺為最重。殺子之中。惟無罪而殺為最重。今世俗溺女。正所謂殺無罪之子。愆之莫大者也。而世俗恬不知怪。視以為常。不亦異乎。昔孟子謂。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井。皆有[惏-木]惕惻隱之心。非納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直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今舉女而溺之。是愛子不及鄰人之子矣。不特此也。獄中之囚罪本當決。刑官尚展轉於秋冬。以延其須臾之生。今舉女而溺之。是愛子不及罪死之囚矣。不特此也。仁人惻隱之情。無不徧滿。即蠉飛蠕動。尚不忍傷。今舉女而溺之。是愛子不及蠉蠕之微矣。不特此也。凶頑之極。莫尚乎禽獸。然聞猿因哀子而斷腸。虎數回頭而顧子。其愛子之情。豈有擇於男女哉。今舉女而溺之。是愛子不及禽獸之仁矣。為人父母。而所為若此。姑勿論其明有償殺之條。幽有絕嗣之報。但觀其纔離母胎。即拋死所。呼號不及。痛苦無訴。宛轉溪澗之中。路人不敢正視。而為之父母者。果可為乎。不可為乎。嗚呼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以其有不忍人之心也。今忍心至此。曾禽獸之不如。又何以自命於天地之間也。吾甞深求其故。莫能自解。將謂女仕他門。無關於代老承[示*兆]。而溺之歟。獨不曰生男而流蕩四方。其奈之何。將謂省費奩貲。而溺之歟。獨不曰生男而賭嫖傾家。其奈之何。將謂逆料不賢。而溺之歟。獨不曰生男而敗辱家聲。其奈之何。將謂家貧難度。而溺之歟。獨不曰生男而必衣必食。其奈之何。將謂無男多女。而溺之歟。獨不曰受此冥報竟世無男。其奈之何。揆厥所繇。不過習殺為常。仁心澌滅。處流俗之皆同。欺王法之無舉。徒便私家之計。罔畏鬼神之誅耳。用是知。為之女者其冤枉忿恨之情。直當貫日而飛霜。為之父母者。其乖戾不祥之氣。必且遮宇而蔽宙。豈非造莫大之愆。貽無窮之禍哉。觸目傷心。用茲饒舌。冀其力改。相勸回風。倘見他人棄女。曲為區處。全其生命。未必非轉禍成祥之一機也。

勸放生

甞聞之。諸佛眾生一心也。諸佛以眾生之愛。而成其慈。故其慈最大。眾生以諸佛之慈。而封為愛。故其愛最深。最深之愛。靡不愛也。而莫愛於獲己命。最大之慈。靡不慈也。而莫慈於捄眾命。是以古之君子。樂於放生者。良以上體諸佛之大慈。下滿眾生之深愛。為善之大。孰過於是。慨自殺機一啟。慘毒廣行。百計搜羅。千方掩取。或緊閉籠檻之內。或生懸刀俎之間。膽落魂飛。母離子散。口憤憤而誰告。目盻盻而求援。正如擬決之囚。逼近死門。亦如安居之眾。忽遭橫擄。其疾苦之狀。哀怨之情。為何如也。所以諸佛於此苦戒殺生。廣勸放生。捐我不堅之財。贖彼至重之命。或少止一二。或多至萬千。使其易危為安。臨死得活。天高海濶。一任遨遊。日煖風和。同歸熈皡。雖曰最小之施。實為莫大之德矣。即毋論其或為未來諸佛。或是多生父母。但知覺是同。理必難忍。亦無論其或獲報於生前。或受償於沒後。但生機一觸。情自難忘。況當草木之黃落。尚戚然而生悲。見雲霧之陰慘。猶凄然而失樂。驗知。真心必徧滿於十虗。至仁直流貫於萬彙。豈有血氣之屬。反無哀愍之誠哉。唯願常行捄贖。俾仁脉之恒流。廣喻朋儕。使慈風之普被。完滿本來真心。保全自己諸佛。仰贊 皇仁之化。默回殺運之機。是謂為善最樂。莫非太平盛事。請垂隻手。毋攢雙眉。

善友篇

友之誼尚矣。德不孤立。仁必有輔。功難獨運。器非自成。雖據崇高之位。非友則不能安。雖懷琦瑰之資。非友則多自棄。至有父不能得之於子。君不能得之於臣。兄不能得之於弟。夫不能得之於婦者。每發於友之一言。而卒完其美。友之功顧不重歟。然友之名一。友之實殊。有友以情者。有友以利者。有友以道者。友以情友以利。又何貴於友哉。其必友以道乎。友以道則相忘于形迹之表。相契于聲色之先。切磋砥礪。唯道是歸。可以去吾之偏。可以啟吾之蔽。可以補吾之闕。可以成吾之長。易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友誼之不可不重。也明矣。自世風既降。友道日衰。天下之稱友者。利與情而已。或利有時而弗得。情有時而偶乖。則怨尤起。或求之己者。約求之人者備。諱己之所短。忌人之所長。則怨尤起。由是憤憤焉。告於人曰。天下無良友。天下無良友。豈盡友之弗良哉。則取友之道未善也。古之善於取友者。勿盡人之情。勿覬人之利。勿以所長葢人。勿以所短病人。亟亟焉惟善是取。至有抱神明之資。居九五之位。而察及蒭蕘。訪及工瞽。則何莫而非友哉。至於景行前哲。則友不問今古矣。他石攻玉。則友不問善惡矣。廣之至於天法其高。地法其厚。日月法其明。寒暑法其變。羽毛鱗甲。草木金石。罔不有則。罔不可法。豈可謂天下無良友哉余少多狂疾。不能納交於大人君子之門。又以才疎學淺故。大人君子。亦多弗錄於囊中。然卒之于道。不至大有悖戾者。實得於友之功。居多也。茲有所感。乃筆之以諭來者。毋曰天下無良友。則善也。

祭玄沙宗一大師塔

崇禎甲戌閏八月十五日。鼓山白雲峰湧泉寺住持後學比丘某。謹以山蔬巖茗。致祭於古玄沙院宗一大師之塔。而言曰。大道既南。宗燈益熾。雪峯演德嶠之脉。枯木開覺樹之華。唯師首出。實稱再來。白龍江上。棹回萬頃之波。飛鳶嶺頭。踢破大千之界。逆風把柁。收回象骨之毬。出格生機。奪却鼓山之眼。寄去三幅白紙。直要欺聖瞞賢。接得三種病人。盡教成佛作祖。敢保靈雲未徹。走徧四海之脚跟。直折鏡清深譚。束盡諸宗之手段。雷霆千載。輝映十方。某濫入緇流。稍窺剎影。叨主鄰峰之席。如淵如氷。幸瞻白塔之光。若山若斗。松濤鳥韻。長聞法語之恒流。山月江雲。盡覩靈儀之如在。茲掃片石。贓物尚存。特爇瓣香。玄關非邈。伏惟。尚饗。

祭真寂聞谷大師

崇禎丁丑春三月朔旦。住福州鼓山湧泉禪寺稟戒弟子某。謹以瓣香杯茗。致祭於匋山真寂堂上聞谷大師之靈。而言曰。於惟。大師世隆隱德。夙稟靈姿。將降毗藍。門外驚介冑之擁。方離襁褓。額邊瞻窣堵之懸。岐嶷即斷葷茹。齠齔不為兒嬉。早慕真諦。深厭俗塵。既入緇流。遂培慧種。清平菴裏。便究生心之源。屍院林中。忽達歸真之路。儀峯鼓震。奪來不用擬心。五雲門深。直入何須彈指。蒙頭雙徑。笑破虗空講得經。插草苕溪。頓變黃金。渾作地。佛眼同佛心交徹。永明之宗鏡煌煌。妙智兼妙行雙超。幻住之高蹤歷歷。屹末流之砥柱。力挽狂瀾。握當代之金錍。剔開蒙翳。鐵關據險。鷄韻難瞞。犀燭生光。妖形莫遁。眉間挂劒。殺活祇在臨時。舌本含蓮。語默無非這箇。法雲蔭地。合地載而同滋。慧日亘空。盡空含而普耀。每橫寶掌之錫。三屇無諸之鄉。拂開寶善寒雲。宛成佛國。大布閩甌化雨。有竝河傾。寸草悉獲春暉。鼯鼠亦恣海飲。某癡懷腐璞。癖甘繫匏。舌長深苔。安庸羣石之點首。門無半屨。自分一壑以藏身。偶覲慈光。即蒙過譽。爰有寶戒之託。兼參密印之同。類神鼎之垂引慈明。似圓通之力噓大覺。豈意古道而再見今日。遂使駑駘。而備驅後塵。三越王春。未瞻象表。兩承手翰。猶聽獅絃。何鶴林之談遽終。乃蓮邦之緣正熟。深痛梁木之速壞。益嗟大地之無光。鳥韵風聲。總成愁嘆。江雲山月。盡是悲心。既千里而特來。僅杯茗以致奠。特陳缶愫。聊展禴誠。伏惟尚饗。

祭滕秀實居士

崇禎壬申秋九月望後三日。建安荷山菴比丘某。謹以山茗園蔬。致奠於秀實滕公大居士之靈。而言曰。嗚呼公而果逝也耶。公逝而有不逝者耶。其逝者逝矣。其不逝者。遠在人心。未可得而俱盡也。良以。素封之家。多不樂施與。即樂施與。亦多恃財自矜。好諛悅佞。或逐勢炎凉。隨時上下。雖有施與。而實德則病矣。惟公則異於是。予之納交於公。計已八更裘葛。始自金仙一晤。得瞻芝宇。明年秋。予辭金仙。策杖走三百餘里。徧尋結茅之地。竟不可得。次春始至郡城。寓城南古觀中。公聞之即趨赴。時天大雨。谿漲橋沒。公冒雨褰裳而渡。及見如逢己親。意殊懇懇。嗚呼予何所感於公。乃能傾葢如故若是耶。未幾。予往居荷山。凡菴中所乏。必惟公是需。山剎初立。典籍全缺。公乃出重貲。往秀水。請方冊藏經以歸。及予作弘釋錄及[穴/(爿*臬)]言二書成。公喜甚。亟壽之梓。嗚呼予何所感於公。乃能樂施弗倦若是耶。且予孑然一衲矣。素無名聞。亦無知交為之游揚。兼之性多執古。不妄與人往還。坐是人多不悅。或有竊議而嗤之者。或有數短予於公誘其他向者。公皆若不聞也。嗚呼予何所感於公。乃能貝錦莫移。克恒厥德若是耶。迄今歲之八月。公困於二竪。謂予曰。弟子此病。決不能起。但臨終一著。老師何以教我。予曰。即從今日打點去。將家下事及親與冤。悉皆放下。惟專持一句佛號。若臨終時。得此念不失。便是往生見佛時也。公唯唯。遂一如予言。閱二七日。沐浴更衣。扶出坐正寢。請諸淨土友人。相助念佛。合掌而化。嗚呼予何所感於公。乃能脫重罥於片言。歷生死而弗二若是耶。茲值公三七之辰。予以俗禮。致奠於公。不能為文以廣頌公德。但備述予深銘於心。而不能忘者如此。此必公之獨有深契於衷。非他人可得而喻者。或宿緣有在。即公亦不自知其何以至此也。嗚呼如公者。豈可復得耶。靈如不昧。其來歆斯。

祭張達宇居士

崇禎癸未秋七月朔。住福州鼓山湧泉寺沙門某。謹以靈源之泉。鳳池之茗。致祭於達宇張公大居士之靈。而言曰。人之有生死。猶日之有晝夜。歲之有寒暑也。故生不足以為慶。死不足以為悲。所重在生而能善其生。死而能善其死。則非具大智慧大力量者。不能也。余未脫白時。與公及懷庭沈公。結淨土社。二公皆篤信淨土。而余獨兼帶於禪淨之間。迨余脫白。徧參不能長聚首。然未甞不神交千里也。及余歸閩。公獨延余。居金仙菴者三載。尤見綣戀之情。繼居杭之真寂。聞沈公預自擇日。沐浴更衣。端坐西逝。頂如炙焉。生西之證甚明。余為合掌讚嘆。喜社中之有人也。迨辛巳之秋。歸自金華。寓於三峯。公同沈公之子。皆來會。彼此皤然。非復舊時顏面。及別余執手曰。木末殘陽。光景幾何。彼此老大。恐不復再相見也。彼此皆悵悵而別。今春有興福之役。擬或得一見。未幾而訃音至矣。且聞其臨終坐化。一如沈公。生死之際。超然得力如此。謂非具大智慧大力量者。能然哉。大都沈以沉密勝。公以決烈勝。沉密則其功純。決烈則其功猛。故皆能頓捨穢質。毓神淨邦。善生善死。為聖人之徒也。但思。二公皆先我著鞭。超然遐舉而余獨後死。遲回濁區。良友既達。孤立無與。此則不能忘情於二公也。茲遣僧來奠。鄙不能文。特敘其相與之始末。及欣仰之私情而已。公其鑑之。

三玄考

予三十年前學臨濟。三十年後學曹洞。自從胡亂後。始知法無異味。又因曹洞而得臨濟。近因諸師大起三玄之諍。後學莫知適從。予不忍傍觀。聊出一手。豈曰好辯哉。

臨濟曰。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須具三玄門。一玄中須具三要路。有權有實。有照有用。汝等諸人。作麼生會。

此三玄之始也。既曰一句具三玄。一玄具三要。豈可如古塔主洪覺範之逐句分別乎。有權有實。有照有用。三玄三要。總不出此。

汾陽曰。凡一句語。須具三玄門。每一玄門。須具三要路。有照有用。或先照後用。或先用後照。或照用同時。或照用不同時。先照後用。且要共你商量。先用後照。你也須是箇人始得。照用同時。你作麼生當抵。照用不同時。你又作麼生湊泊。

玄要之旨。又被汾陽開通發揚之。快會取好。昔天台韶國師答彥明之問。以三要。為照要用要照用同時要。失其旨矣。

僧問汾陽。如何是學人著力處。師曰。嘉州打大像。曰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陝府灌鐵牛。曰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曰。西河弄師子。乃曰。若人會得此三句。已辯三玄。更有三要語在。切須薦取。不是等閒。與大眾頌出。曰三玄三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日菊花新。

汾陽三句。如大火聚。近之不得。背之非火。若能會取三玄。無剩旨矣。然猶云更有三要語在。切須薦取。何也。汾陽不云乎。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日菊花新。若未忘言。難契此旨。

又舉三玄語曰。汝還會三玄底時節麼。直須會取古人意旨。然後自心明去。更得變通自在受用無窮。喚作自受用身佛。不從他教。便識得自家活計。所以南泉曰。王老師。十八上解作活計。僧便問。古人十八上解作活計。未審。作箇什麼活計。師曰。兩隻水牯牛。雙角無攔捲。復云。若要於此明得去。直須得三玄旨趣。始得受用無礙。自家慶快。以暢平生。大丈夫漢。莫教自辜。觸事不通。彼無利濟。與汝一切頌出。頌曰。第一玄。法界廣無邊。森羅及萬象。總在鏡中圓。第二玄。釋尊問阿難。多聞隨事答。應器量方圓。第三玄。直出古皇前。四句百非外。閭氏問豐干。

汾陽云。直須會取古人意旨。然後自心明去。更得變通自在受用無窮。即此觀之。臨濟之全體大用。一三玄盡之矣。有祇作大機大用看者。非是。汾陽三頌。雖分為三。乃是不分而分。分而不分。三頌雖止云第一玄第二玄第三玄。其實首一頌。即明體中玄。第二頌即明句中玄。第三頌即明意中玄。達者詳之。

僧問古塔主曰。三玄三要之名。願為標出。古曰。三玄者。一體中玄。二句中玄。三玄中玄。(有云意中玄)此三玄門。是佛祖正見。學人但隨入得一玄。已具正見。入得諸佛閫奧。

昔臨濟大師。但云。一句須具三玄。一玄須具三要。未聞有體中玄等名目。汾陽頌亦祇云第一玄等。故洪覺範非古塔主妄立。然浮山遠公有云。意中玄者。非意識之意。遠曾親見汾陽。且久依之者。則是三玄之名。其來已久。非古塔主所立也。後來見諸師語錄。率皆承用。如圓悟碧巖集中。亦云三玄者體中玄句中玄意中玄。圓悟既如是釋。則三玄之名。殆未可非也。

古塔主釋汾陽頌曰。三玄三要事難分。總頌三玄也。下三句別列。得意忘言道易親。此玄中玄也。一句明明該萬象。此體中玄也。重陽九日菊花新。此句中玄也。

據汾陽頌。明言玄要難分。但得意而忘言。則一句之中。無所不包。如云重陽九日菊花新一句。三玄三要。皆可冥會。今塔主乃逐句。分釋三玄。則三要又將何分釋乎。

僧問。如何是體中玄。塔主曰。如肇法師云。會萬物為己者。其惟聖人乎。又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又曰。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世間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如此等。方是正見。纔缺纖毫。即成邪見。便有剩法。不了唯心。僧又問。何等語是體中玄。塔主曰。如佛以手指地曰。此處宜建梵剎。天帝釋將一莖草。插其處曰。建梵剎竟。佛乃微笑。水潦被馬祖一踏踏倒。起曰。萬象森羅。百千妙義。祇向一毫頭上。便識得根源去。僧問趙州。如何是學人自己。州曰。山河大地。此等所謂合頭語。直明體中玄。正是潑惡水。自無出身之路。僧進曰。有何言句。明出身之路。塔主曰。如杏山問石室。曾到五臺否。對曰。曾到。曰見文殊否。對曰。見。曰文殊與汝道什麼。對曰。道和尚父母拋在荒草裏。僧問甘泉。維摩以手擲三千大千世界於他方。意旨如何。曰。填滿溝壑。僧曰。一句道盡時如何。曰百雜碎。雲門問僧。甚處來。曰南嶽來。又問。讓和尚為甚入洞庭湖裏。僧無對。雲門代曰。謝和尚降尊就卑。此等語。雖赴來機。亦有出身之路。要且未得脫灑潔淨。更須知有句中玄。

古明體中玄。所引言句。姑未論其是否。但其意祇是認平常理性。未出格量。豈臨濟體中玄哉。

僧又問。既悟體中玄。凡有言句。事理俱備。何須句中玄。塔主曰。體中玄。臨機須看時節分賓主。又認法身法性。能卷舒萬象。縱奪聖凡。彼此見解所纏。不得脫灑。所以須明句中玄。若明得。謂之透脫一路向上關棙。又謂之本分事祗對。更不答話。僧曰。何等語是句中玄。塔主曰。如比丘問佛說甚法。佛曰。說定法。又問。明日說甚法。佛曰。不定法。曰今日為甚定。明日為甚不定。佛曰。今日定。明日不定。僧問思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思曰。廬陵米作麼價。又僧問趙州。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州曰。鎮州出大蘿蔔頭。又僧問雲門。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譚。門曰。餬餅。如何是向上關棙。門曰。東山西嶺青。又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曰。蔴三斤。若於此等言句中。悟入一句。一切總通。所以體中玄見解。一時淨盡。從此已後。總無佛法知見。便能與人去釘楔。脫籠頭。更不依倚一物。然但脫得知見。見解猶在。於生死不得自在。何以故。為未悟道故。於他分上所有言句。謂之不答話。今世以此為極則。天下大行。祖風歇滅。為有言句在。若要不涉言句。須明玄中玄。

古曰。透向上關棙。無佛法知見是也。又曰。能與人去釘楔。脫籠頭。不依倚一物是也。但曰。脫得知見。見解猶在。且曰。未悟道。既未悟道。則所謂見解。何能透向上關棙乎。自己之釘楔未拔。籠頭未脫。何能為人去釘楔。脫籠頭乎。是知古之所謂句中玄。但是學解之流。說出許多玄言妙句而已。豈臨濟之句中玄哉。

僧問。何等語是玄中玄。塔主曰。如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曰。世尊大慈。開我迷雲。令我得入。又僧問馬祖。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祖曰。我今日無心緒。但問取智藏。僧問藏。藏曰。我今日頭痛。問取海兄。僧問海。海曰。我到這裏却不會。又臨濟問黃蘖。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三問三被打。此等因緣。方便門中。以為玄極。惟悟者方知。若望上祖初宗。即未可也。

古所引因緣。皆是不涉言句者。謂之玄中玄。惟悟者方知。誠如是。則前所引。廬陵米。蔴三斤。雲門餅等。祇是句中玄。未具玄中玄。皆未悟者。所能知也。又如汾陽。所謂嘉州打大像。陝府灌鐵牛。西河弄師子等。亦祇是句中玄。未具玄中玄。皆未悟者。所能知也。其謬甚矣。是知。古之所謂玄中玄。盡屬妄想。豈臨濟之玄中玄哉。

僧曰。三玄須得一時圓備。若見未圓備。有何過。塔主曰。但得體中玄。未了句中玄。此人長有佛法知見。所出言句。一一要會三乘對答。句中須依時節具理事分賓主。方謂之圓。不然。謂之偏枯。此人以不忘知見。故道眼未明。如眼中有金屑。須更悟句中玄乃可也。若但悟句中玄。即透法身。然反為此知見奴使。竝無實行。有僧愛人我。以心外有境。未明體中玄也。雲門臨濟下兒孫。多如此。凡學道人。縱能悟得二種玄門。又須明取玄中玄。方能不坐在脫灑路上。始得平穩。脚踏實地。

既悟體中玄。而曰不忘知見。道眼未明。則此體全妄。未得為玄也。既曰但悟句中玄。即透法身。而猶曰未明體中玄。何也。夫體中玄。正是法身邊事。豈有透法身之人。尚不明法身者乎。是知古所認體中玄。非明法身。句中玄非透法身。總之。妄生擬議而已。大抵三玄。須是一句具三。一時圓備。不可以前後淺深分。一若有缺。則二皆滲漏。亦不得名玄也。至覺範。好論古之失。而不能深明其失。但詆其不合以玄沙三句。判三玄而已。夫玄沙三句。其語具在。彼第一句有云。若知出格之量。則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轉換落落地。言通大道。不坐平常之見。今古所云長有佛法知見等語。正未出格量。坐平常見者也。擬之玄沙第一句。不大逕庭哉。玄沙第二句有云。出生入死。廣利一切。逈脫色欲愛見之境。今古云。為知見奴使。竝無實行。有愛憎人我。擬之玄沙第二句。不大逕庭哉。玄沙第三句有云。大用現前。應化無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今古但云不涉語言。乃取世尊良久。馬祖答離四句。臨濟三次喫棒等證。謂其不涉語言。擬之玄沙第三句。不大逕庭哉。是知古固不識玄沙。而覺範非特不識玄沙。亦竝不識古也。輕呵妄引。覺範之過甚矣。

覺範曰。此方教體。以音聞應機。故明道者。假以語言。發其智用。以言遣言。以理辯理。則妙精圓明。未甞間斷。謂之流注真如。此汾陽所謂。一句明明該萬象者也。得之者神而明之。不死於句下。故其應機而用。皆脫略窠臼。使不滯影迹。謂之有語中無語。此汾陽所謂。重陽九日菊花新者也。三玄之說。本由遣病。故達法者。貴知其意。知意則索爾虗閒。隨緣任運。謂之不遺時。此汾陽所謂。得意忘言道易親者也。

此覺範之所謂三玄也。自此方教體。至一句明明該萬象。明體中玄也。自得之者。至重陽九日菊花新。明句中玄也。自三玄之說。至得意忘言道易親。明意中玄也。昔古塔主。以汾陽頌。分配三玄。大乖汾陽之旨。今覺範亦從而分之何耶。又覺範每呵古塔主。不合妄立體中玄等名目。今亦暗承而用之何耶。且其釋義。前二玄。亦祇是玄沙古塔主之說。惟後一玄不同耳。是知覺範所論。多任一時之快。矛盾若是。人每愛其才。而遂信其說。其遺害可勝道哉。

覺範曰。非特臨濟喜論三玄。石頭所作參同契。備具此旨。甞深觀之。但易玄要之語。為明暗耳。文止四十餘句。而以明暗論者半之。篇首便標曰。靈源明皎潔。枝派暗流注。又開通發揚之曰。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濁句。在暗則必合上中。在明則須明清濁。此體中玄也。至指其宗而示其意。則曰本末須歸宗。尊卑用其語。故下廣敘明暗之句。奕奕聯連不已。此句中玄也。及其辭盡也。則又曰。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虗度。道人日用能不遺時失候。則是真報佛恩。此意中玄也。

以參同之明暗。為玄要。復以三玄。分判參同。大失兩家之旨。文字禪中亦有一篇。與此大同小異。又謂參同即臨濟之句中玄。夫同一參同。亦同一覺範也。所判之不同若此。將何以取信於人乎。吾觀覺範之謬妄。視古塔主。殆似過之。彼一生屢經禍患。跉竮終身。葢有以取之也。豈曰無妄之災乎。

龍潭考

宋景德傳燈。止載天皇悟嗣石頭。而不知同時有二道悟。一嗣馬祖。住荊州城西天王寺。一嗣石頭。住荊州城東天皇寺。歷考唐歸登撰南嶽讓碑。圭峰答裴相國宗趣狀。權德輿撰馬祖塔銘。皆可據。及後達觀頴所引。丘玄素符載二塔銘。載之益詳。此無可疑者。但丘銘中。以龍潭信嗣天王悟。此則不能無疑焉。予甞考雪峰語錄。峰對閩王。自稱得先德山石頭之道。又鼓山晏國師語錄序中亦稱。晏為石頭五葉孫。此二書在五代之際。去龍潭不遠。豈應遽忘其所自哉。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一也。又龍潭信家。居荊州城東天皇巷。以賣餅為業。日以十餅。饋天皇和尚。皇每食畢。甞留一餅曰。吾惠汝以蔭子孫。信一日自念曰。餅是我持去。何以返遺我。其別有旨耶。遂造而問焉。皇曰。是汝持來。復汝何咎。信聞之。頗曉玄旨。因投出家。皇曰。汝昔崇福善。今信吾言。可名崇信。由是服勤左右。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二也。又信一日問天皇曰。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皇曰。自汝到來。吾未甞不指示汝心要。信曰。何處指示。皇曰。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吾為汝受。汝和南時。吾為汝低頭。何處不指示汝心要。師低頭良久。皇曰。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師當下開解。復問。如何保任。皇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又一日問。從上相傳底事如何。皇曰。不是明汝來處不得。信曰。這箇眼目。幾人具得。皇曰。淺草易於長蘆。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三也。今此三段所證。昭彰如是。而丘玄素塔銘中。以龍潭嗣天王。何得獨異。察知。明是後人。妄將崇信。改入天王塔銘中。以為爭端耳。不然。必將前三段所證之文。一筆抹去。而後可以成其說也。又張無盡甞謂。雲門機鋒似臨濟。宜為馬祖之後。此則齊東野人之語也。古來同稟一師。而機鋒各別者多矣。豈必盡同。如雲門法眼。同出雪峰。若雲門當歸馬祖。則法眼又當歸石頭耶。如丹霞投子機鋒。不亞臨濟。杏山與三聖。皆失機於石室。則丹霞投子石室。又當改入馬祖下耶。又如南泉父子。皆馬祖之嗣也。而不用棒喝。溈山父子。皆百丈之嗣也。而不事孤峻。又當改入石頭下耶。且予甞考雪峰全錄。其禪備眾格。波瀾濶大。故其語有時似臨濟。有時似曹洞。其徒如玄沙長慶保福鼓山安國鏡清等皆然。即雲門雖機用獨峻。而實語不十成。機不觸犯。且歷參曹山疎山九峰乾峰。其語具在如三種病二種光等語。則全本乾峰。此尤其顯然者也。豈可謂其同於臨濟。當嗣馬祖下也。無知之徒。固難與辯。高明之士。可考而知。故作是以告天下智者。幸詳察焉。

同类推荐
  • Satires of Circumstance

    Satires of Circumst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国故事

    五国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象腋经

    佛说象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Princess of Cleves

    The Princess of Cleves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by Mme. de Lafayette Introduction by Oliver C. ColtThis story was written by Madame de Lafayette and published anonymously in 1662.
热门推荐
  • 废物王爷独宠妃

    废物王爷独宠妃

    她,因为失恋出车祸狗血的魂穿到不知道的年代,成为宰相之女,受尽冷眼和欺负。以公主之名代嫁。他,宝亲王。本是个天之骄子,未来皇储候选人,却遭暗算中毒而不得不装傻。白天装傻迷糊敌人,晚上摇身一变成为门主,运筹帷幄。他和她相遇,故事开始了。
  • 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神女保镖

    超神女保镖

    他本是豪门大少,无意中走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神秘的暗杀,有无情的争斗,也有冷酷到极点的血腥。突如其来的变化,他如何能够适应这近乎蛮荒的变化…
  • Early Australian Voyages

    Early Australian Voyag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耀战神

    火耀战神

    地球秘境的上古武器:黄帝陵(金权杖)、神农架(铁木叉)、伏羲庙(水晶球)、祝融峰(火焰棒)、女娲陵(五彩石)正面主角:祝融(男)得到火焰棒正面配角:金绍(男)得到金权杖辰动(男)得到铁木叉墨沙(男)得到水晶球离尘(女)得到五彩石反面主配角:裂星时间:公元4000年地点:天才学院星际战争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4000年,祝融和他的小伙伴,在焰火晚会上,遇到一件奇怪的事情。从此,各种奇怪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直到,真相揭开,他们必须直面强大的敌人。来自火星的盗火者裂星,带领他的属下,寻找地球秘境,企图争夺上古武器,盗取源火之火。天才少年会胆怯吗?
  • 大婚晚辰,天价小妻子

    大婚晚辰,天价小妻子

    初遇,生活被他搅得一塌糊涂;再遇,人生被他搅得一塌糊涂。阴差阳错相遇的两个人,她撩起他心底的涟漪,他将她视为囊中之物他用一纸婚契锁她一生的承诺。她以为他们已经融入彼此的骨血之中,却不想,生死关头,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另一个女人,而她腹中幼小的生命因此而夭折。于小鱼苦笑,全当是凡尘如梦一场,她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他的牢笼,消失的无影无踪。五年后,再度相遇。她依旧风轻云淡笑颜如花,只是身侧多了一个英俊的男子,以及一个不大的孩子。“皇甫冀,好久不见。”皇甫冀胸中燃起汹涌的火焰,一如当年的霸道:“有男人怎样?有孩子怎样?男人打走,孩子我养!”
  • 傲娇女孩拽校草

    傲娇女孩拽校草

    宠文!甜文!欢迎入坑!!壁咚---他把她抵在墙边,一笑“他是谁,别靠近他,你只能是我的”江易晗傲娇的说“帅哥,我和你不熟吧,你是我的谁?”“不认识?那亲一下不就认识了吗”话音落下,夜希就俯下身子亲吻着江易晗“你流氓!!!”............
  • 苡顾倾城

    苡顾倾城

    五年前,是她,拼了命也要和他在一起,五年后,也是她,再见面却处处躲着他。截然不同的身份,烙入心底的执念。一顾倾城,苡顾倾瀓。
  • 花落时节又逢EXO

    花落时节又逢EXO

    各位亲故这是属于EXO文微虐希望各位喜欢
  • 亚索记事录

    亚索记事录

    我叫亚索,你也可以叫我疾风剑豪。我只是讲我自己的事情。PS:以亚索第一视角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