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儒冠白须招隐避纱帽绿野娱情
诗云:
市城戎马地,决策早居乡。
妻子无多口,琴书只一囊。
桃花秦国远,流水武陵香。
去去休留滞,回头是战场。
此诗乃予未乱之先,避地居乡而作。古语云:“小乱避城,大乱避乡。”予谓无论治乱,总是居乡的好;无论大乱小乱,总是避乡的好。只有将定未定之秋,似乱非乱之际,大寇变为小盗,戎马多似禾车,此等世界,村落便难久居;造物不仁,就要把山中宰相削职为民,发在市井之中去受罪了。
予生半百之年,也曾在深山之中做过十年宰相,所以极谙居乡之乐;如今被戎马盗贼赶入市中,为城狐社鼠所制,所以又极谙市廛之苦。你说这十年宰相,是那个与我做的?不亏别人,倒亏了个善杀居民、惯屠城郭的李闯。被他先声所慑,不怕你不走。到这时候,真个是“富贵逼人来,脱去楚囚冠,披却仙人氅。”初由田社师起家,屡迁至方外司马。未及数年,遂经枚卜,直做到山中宰相而后止。诸公不信,未免说我大言不惭,却不知道是句实话。只是这一种功名,比不得寻常的富贵,彼时不以为显,过后方觉其荣;不像做真官受实禄的人,当场自知显贵,不待去官之后,才知好运之难逢也。如今到了革职之年,方才晓得未乱以前,也曾做过山中的大老。诸公若再不信,但取我乡居避乱之际,信口吟来的诗,略摘几句,略拈几首念一念,不必论其工拙,但看所居者何地,所与者何人,所行者何事,就知道他受用不受用,神仙不神仙,这山中宰相的说话,僭妄不僭妄也。如五言律诗里面,有“田耕新买犊,檐盖旋诛茅。花绕村为县,林周屋是巢’,“绿买田三亩,青赊水一湾。妻孥容我傲,骚酒放春闲”之句。七言律诗里面,有“自酿不沽村市酒,客来旋摘野棚瓜。枯藤架拥诙谐史,乱竹篱编隐逸花”,“栽遍竹梅风冷淡,浇肥蔬蕨饭家常。窗临水曲琴书润,人读花间字句香”之句。此乃即景赋成,不是有因而作。还有《山斋十便》的绝句,更足令人神往。诸公试览一过,只当在二十年前到山人所居之处,枉顾一遭。就说此人虽系凡民,也略带一分仙气,不得竟以尘眼目之也。何以谓之“十便”?请观小序,便知作诗之由。小序云:笠道人避地入山,结茅甫就,有客过而问之曰:“子离群索居,静则静矣,其如取给不便何?”道人曰:“予受山水自然之利,享花鸟殷勤之奉,其便良多,不能悉数。子何云之左也?”客请其目,道人信口答之,不觉成韵。
耕便
山田十亩傍柴关,护绿全凭水一湾。
唱罢午鸡农就食,不劳妇子田间。
课农便
山窗四面总玲珑,绿野青畴一望中。
凭几课农心力尽,何曾妨却读书工!
钓便
不蓑不笠不乘,日坐东轩学钓鳌。
客欲相过常载酒,徐投香饵出轻倏。
灌园便
筑成小圃近方塘,果易生成菜易长。
抱瓮太痴机太巧,从中酌取灌园方。
汲便
古井山厨止隔墙,竹梢一段引流长。
旋烹苦茗供佳客,犹带源头石髓香。
浣濯便
浣尘不用绕溪行,门里潺分外清。
非是幽人偏爱洁,沧浪逼我濯冠缨。
樵便
臧婢秋来总不闲,拾枝扫叶满林间。
抛书往课樵青事,步出柴扉便是山。
防夜便
寒素人家冷落村,只凭沁水护衡门。
抽桥断却黄昏路,山犬高眠古树根。
还有《吟便》、《眺便》二首,因原稿散失,记忆不全,大约说是纯赖天工,不假人力之意。此等福地,虽不敢上希蓬岛,下比桃源;方之辋川、剡溪诸胜境,也不至多让。谁想贼氛一起,践以兵戎,遂使主人避而去之,如掷敝屣,你道可惜不可惜?今日这番僭妄之词,皆由感慨而作,要使方以外的现任司马,山以内的当权宰相,不可不知天爵之荣,反寻乐事于疏水曲肱之外也。
如今说个不到乱世,先想居乡的达者,做一段林泉佳话,麈尾清谈;不但令人耳目一新,还可使人肺肠一收。人人在市井之中,个个有山林之意,才见我作者之功;不像那种言势言利之书,驱天下之人而归于市道也。
明朝嘉靖年间,直隶常州府宜兴县,有个在籍的大老,但知姓殷,不曾访得名字。官拜侍讲之职,人都称为“殷太史”。他有个中表弟兄,姓顾,字呆叟,乃虎头公后裔,亦善笔墨,饶有宗风。为人恬澹寡营,生在衣冠阀阅之乡,常带些山林隐逸之气。少年时节,与殷太史同做诸生,最相契密。但遇小考,他的名字常取在殷太史之前,只是不利于场屋。曾对人立誓道:“秀才只可做二十年,科场只好进五六次。若还到强仕之年而不能强仕,就该弃了诸生,改从别业。镊须赴考之事,我断断不为!”不想到三十岁外,髭须就白了几根。有人对他道:“报强仕者至矣,君将奈何?”呆叟应声道:“他为招隐而来,非报强仕也。不可负他盛意,改日就要相从。”果然不多几日,就告了衣巾,把一切时文讲章,与镂营穴孔的笔砚,尽皆烧毁,只留农圃种植之书,与营运资生之具,连写字作画的物料都送与别人,不肯留下一件。
人问他道:“书画之事,与举业全不相关,弃了举业,正好专心书画,为甚么也一齐废了?”呆叟道:“当今之世,技艺不能成名,全要乞灵于纱帽。仕宦作书画,就不必到家,也能见重于世;若叫山人做墨客,就是一桩难事。十分好处,只好看做一分,莫说要换钱财,就赔了纸笔,白送与人,还要讨人的讥刺,不如不作的好。”知事的听了,都道他极见得达。他与朋友相处,不肯讲一句肤言,极喜尽忠告之道。殷太史自作宦以来,终日见面的,不是迎寒送暖之流,就是胁肩诌笑之辈;只有呆叟一人,是此公的畏友。凡有事关名节,迹涉嫌疑,他人所不敢言者,呆叟偏能正色而道之。至于挥麈谈玄,挑灯话古,一发是他剩技,不消说得的了。所以殷太史敬若神明,爱同骨肉,一饮一食,也不肯抛撇他。他的住处,去殷太史颇远,殷太史待他,虽然不比别个,时时枉驾而就之,到底仕宦的脚步,轻贱杀了也比平人贵重几分,十次之中,走去就教一两次,把七八次写帖相邀,也就是折节下交、谦虚不过的了;何况未必尽然,还有脱略形骸、来而不往的时候。况且宜兴城里,不止他一位乡绅,呆叟自废举业以来,所称:同学少年多不贱”者,又不止他一个。朋友人人相拉、个个见招,那里应接得暇?若丢了一处不去,就生出许多怪端,说:“一样的交情,为甚么厚人而薄我?”
呆叟弃了功名不取,丢了诸生不做,原只图得“清闲”二字;谁想不得清闲,倒加上许多忙俗,自家甚以为耻,就要寻块避秦之地。况且他性爱山居,一生厌薄城市,常有“耕云钓月”之想;就在荆溪之南,去城四十余里,结了几间茅屋,买了几亩薄田,自为终老之计。起初并不使人与闻,直待临行之际,方才说出:少不得众人闻之,定有一番援止。暂抑谈锋,以停倦目。
第二回纳谏翁题楼怀益友遭罹客障面避良朋
呆叟选了吉日,将要迁移,方才知会亲友,叫他各出分资,与自己饯别,说:“此番移家,不比寻常迁徒,终此一生优游田野,不复再来尘市。有人在城郭之内,遇见顾呆叟者,当以‘冯妇’呼之!”众人听了,都说:“此举甚是无谓,自古道:‘小乱避城,大乱避乡。’就有兵戈扰攘之事,乡下的百姓,也还要避进城来;何况如今烽火不惊,夜无犬吠,为甚么没原没故,竟要迁徒下乡,还说这等尽头绝路的话?”呆叟道:“正为太平无事,所以要迁徒下乡;若到那犬吠月明、烽烟告急的时节,要去做绿野耕夫,就不能勾了。古人云:‘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我既不趋名,又不趋利,所志不过在温饱。温莫温于自织之衣,饱莫饱于亲种之粟。况我素性不耐烦嚣,只喜高眠静坐;若还住在城中,即使闭门谢客,僵卧绳床,当不得有剥啄之声,搅人幽梦,使你不得高眠;往来之礼,费我应酬,使人不得静坐。希夷山人之睡隐,南郭子綦之坐忘,都亏得不在城市;若在城市,定有人来搅扰,会坐也坐不上几刻,会睡也睡不到论年,怎能勾在枕上游仙与嗒然自丧其隅也?”
众人听了,都说他是迂谈阔论,个个攀辕,人人卧辙,不肯放他出城。呆叟立定主意,不肯中止。众人又劝他道:“你既不肯住在城中,何不离城数里,在半村半郭之间,寻一个住处?既可避嚣,又使我辈好来亲近。若还太去远了,我们这几个,都是家累重大的人,如何得来就教?”呆叟道:“入山惟恐不深。既想避世,岂肯在人耳目之前?半村半郭的,应酬倒反多似城内,这是断然使不得的。”回了众人,过不上几日,就携家入山。
自他去后,把这些乡绅大老,弄得情兴索然。别个想念他,还不过在口里说说;独有殷太史一位,不但发于声音,亦且形诸梦寐,不但形诸梦寐,又且见之羹墙。只因少了此人,别无诤友,难道没些过失,再没有人规谏他。因想呆叟临别之际,坐在一间楼上,赠他许多药石之言,没有一字一句不切着自家的病痛。所以在既别之后,思其人而不得,因题一匾,名其楼曰“闻过楼”。
呆叟自入山中,遂了闲云野鹤之性,陶然自适,不啻登仙。过了几月,殷太史与一切旧交因少他不得,都写了恳切的书,遣人相接,要他依旧入城。他回札之言,言语甚是决裂。众人知道劝他不回,从此以后,也就不来相强。
一日,县中签派里役,竟把他的名字开做一名柜头,要他入县收粮,管下年监兑之事。差人赍票上门,要他入城去递认状。呆叟甚是惊骇,说:“里中富户甚多,为甚么轮他不着?我有几亩田地,竟点了这样重差?”差人道:“官错吏错,来人不错。你该点不该点,请到县里去说,与我无干。”
呆叟搬到乡间,未及半载,饭稻羹鱼之乐,才享动头,不想就有这般磨劫!况且临行之际,曾对人发下誓言,岂有未及半年,就为冯妇之理!只得与差人商议,宁可行些贿赂,央他转去回官,省得自己破戒。差人道:“闻得满城乡宦都是你至交,只消写字进去,求他发一封书札,就回脱了,何须费甚么钱财!”呆叟素具傲骨,不肯轻易干人,况有说话在先,恐为人所笑,所以甘心费钱,不肯写字。差人道:“既要行贿,不是些小之物,可以干得脱的,极少也费百金,才可以望得幸免。”呆叟一口应承,并无难色,尽其所有,干脱了这个苦差,未免精疲力竭,直到半年之后,方才营运得转。
正想要在屋旁栽竹,池内种鱼,构书屋于住宅之旁,畜蹇驴于黄犊之外,有许多山林经济,要设施布置出来。不想事出非常,变生不测:他所居之处,一向并无盗警,忽然一夜,竟有五七条大汉,明火执仗,打进门来,把一家之人,吓得魂飞胆裂。呆叟看见势头不好,只得同了妻子立过一边,把家中的细软,任凭他席卷而去。既去之后,捡着几件东西,只说是他收拾不尽,遗漏下来的;及至取来一看,却不是自己家中之物,又不知何处劫来的。所值不多,就拿来丢过一边,付之不理。
他经过这番劫掠,就觉得穷困非常,渐渐有些支撑不去;依旧怕人耻笑,不肯去告贷分文。心上思量说:“城中亲友闻之,少不得要捐囊议助,没有见人在患难之中,坐视不顾之理。与其告而后与,何如不求而得?”过不上几日,那些乡绅大老,果然各遣平头,赍书唁慰。书中的意思便关切不过,竟像自己被劫的一般。只是一件可笑:封封俱是空函,并不见一毫礼物,还要赔酒赔食,款洽他的家人。心上思量道:“不料人情恶薄,一至于此!别人悭吝也罢了,殷太史与我是何等的交情,到了此时,也一毛不拔,要把说话当起钱来,总是日远日疏的原故。古人云:‘一日不见黄叔度,鄙吝复生。’此等过失,皆朋友使然,我实不能辞其责也。”写几封勉强塞责的回书,打发来人转去。从此以后,就断了痴想,一味熬穷守困。
又过了半年,虽不能勾快乐如初,却也衣食粗足,没有啼饥呼寒之苦。不想厄运未终,又遇了非常之事。忽有几个差人赍了一纸火票,上门来捉他,说:“某时某日,拿着一伙强盗,他亲口招称,说在乡间打劫,没有歇脚之处,常借顾某家中暂停,虽不叫做窝家,却也曾受过赃物,求老爷拘他来面审。”
呆叟惊诧不已,接过票来一看,恰好所开的赃物,就是那日打劫之际遗失下来的几件东西,就对了妻孥叹口气道:“这等看来,竟是前生的冤孽了!我曾闻得人说:‘清福之难享,更有甚于富贵。’当初有一士人,每到黄昏人静之后,就去焚香告天,求遂他胸中所欲。终日祈祷,久而不衰。忽然一夜,听见半空之中,有人对他讲道:‘上帝悯汝志诚,要降福与汝,但不知所愿者何事?故此命我来询汝。’士人道:‘念臣所愿甚小,不望富贵,但求衣食粗足,得逍遥于山水之间足矣。’空中的人道:‘此上界神仙之乐,汝何可得?若求富贵则可耳。’就我今日之事看来,岂不是富贵可求,清福难享,命里不该做闲人?闲得一年零半载,就弄出三件祸来,一件烈似一件。由此观之,古来所称方外司马、山中宰相其人者,都不是凡胎俗骨。这种眠云漱石的乐处,骑牛策蹇的威风,都要从命里带来;若无夙根,则山水烟霞,皆祸人之具矣!”
说了这些话,就叫妻孥收拾行李,同了差役起身。喜得差来的人役,都肯敬重斯文,既不需索银钱,又不擅加锁钮,竟像奉了主人之命,来邀他赴席的一般,大家相伴而行,还把他逊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