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9800000120

第120章 吕范诸儒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2)

《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非谓死者可救而复生,谓生者或不救而死也。夫孝子之丧亲,不能食者三日,其哭不绝声。既疾矣,杖而后起,问而后言,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至不欲生,则思虑所及,虽其大事,有不能周之者,而况于他哉﹖故亲戚、僚友、乡党闻之而往者,不徒吊哭而已,莫不为之致力焉。始则致含襚以周其急,(朋友,襚「亲以进,见《士丧礼》。族人相为又有含,见《文王世子》。三日则共糜粥以扶其羸。(亲始死,三日不举火,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见《问丧》。)每奠则执其礼,(士之丧,朋友奠,见《曾子问》。)将葬则助其事。(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原壤母死,孔子助之沐;见《檀弓》。)见从柩也,少者执绋,长者专进止。(吊非从主人也,四十者执绋,见《杂记》。孔子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食,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此则专进止者也,见《曾子问》。)其掩圹也,壮者待盈坎,老者从反哭。(乡人五十者从反哭,四十者待盈坎,见《杂记》。)袒而赗焉,赗用车马,所知则赗而不奠,兄弟乃奠,奠止用羊,并见《士丧礼》。)不足则赙焉,(知生者赙,赙用布币以助其费,故曰:「不足则赙」,见《士丧礼》。)凡有事则相焉。(司徒敬子丧,孔子相;有若之丧,子游摈;国昭子之母死,问位于子张,并见《檀弓》。)斯可谓能救之矣。故适有丧者之辞,不曰「愿见」而曰「比」虽国君之临,亦曰「寡君承事」;他国之使者,曰:「寡君使某,毋敢视宾客」。(见《少仪》、《檀弓》、《杂记》。)主人见宾,不以尊卑贵贱,莫不拜之,明所以谢之,且自别于常主也。(平日见客,或主人先拜客,或客先拜主人。)宾见主人,无有答其拜者,明所以助之,且自别于常宾也。(见《曲礼》。)自先王之礼坏,后世虽传其名数,而行之者多失其义。丧主之待宾也如常主,丧宾之见主人也如常宾。如常宾,故止于吊哭,而莫敢与其事。如常主,故舍其哀而为衣服饮食以奉之。其甚者,至于损奉终之礼以谢宾之勤,废吊哀之仪以宽主之费。由是则先王之礼意,其可以下而已乎!今欲引之者,虽未能尽得如礼,至于始丧则哭之,有事则奠之,(奠不必更自致礼,惟代主人之献爵是也。)又能以力之所及为营丧具之未具者以应其求,辍子弟仆隶之能干者以助其役,易纸币壶酒之奠以为襚,除供帐馈食之祭以为赗与赙,凡丧家之待己者悉以他辞无受焉,(必以他辞者,免异众嫌。)庶几其可也。

附录

先生少时赡学洽闻,无所不该。一日闻其师说,遂迁素志,而前日之学,博而反约,涣然冰释矣,故比他人功敏而得之尤多。爱讲明井田、兵制,以为治道必由是,悉撰成图籍,皆可推行。

丁比部忧,自始丧至葬祭,一放古仪所得为者。而居丧一节,巨细规矩于《礼》。又推之祭祀、冠昏、饮酒、相见、庆吊之事,皆不混习俗,粲然有文。以相接人,咸安而爱之。

百家谨案:先生,比部蕡之第三子也。既事横渠,卒业于二程。务为实践之学,取古礼绎其义,陈其数,而力行之。横渠叹以为秦俗之化,和叔与有力焉,又叹其勇为不可及也。为宣义郎,会伐西夏,鄜延转运使李稷檄为从事。既出塞,稷馈饷不继,欲还安定取粮,使先生请于经略安抚使种谔。谔素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先生告以稷言,谔曰:「吾将命,安知粮道!万一不继,召稷来,与一囗耳!」先生正色曰:「朝廷出师,去塞未远,遂斩转运使,无君父乎!」谔曰:「君欲以此报稷,先稷受祸矣!」先生怒曰:「吾委身事主,死无所辞。正恐公过耳!」谔意折,乃竟许稷还。是非先生之刚折不挠,正气屈谔,稷难免矣。彼平居高谈性命,临事蓄缩失措,视先生直如豕耳!横渠之叹为勇不可及,信域!

真西山曰:和叔为人质厚刚正,以圣门事业为己任。所知信而力可及,则身遂行之,不复疑畏,故识者方之季路。

正字吕蓝田先生大临

吕大临,字与叔,和叔之弟。兄弟俱登科,惟先生不应举,以门荫入官,曰:「不敢掩祖宗之德也。」元佑中,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范学士祖禹荐其修身好学,行如古人,可充讲官,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初学于横渠,横渠卒,乃东见二程先生,故深淳近道,而以防检穷索为学。明道语之以识仁,且以「不须防检,不须穷索」开之,先生默识心契,豁如也,作《克己铭》以见意。始,先生于群书博极,能文章,至是涵养益粹,言如不出口,粥粥若无能者。赋诗曰:「学如元凯方成癖,文到相如始类俳。独立孔门无一事,只输颜子得心斋。」伊川赞之曰:「古之学者,唯务养性情,其它则不学。今为文者,专务章句,悦人耳目,非俳优而何!此诗可谓得本矣。」又曰:「和叔任道担当,其风力甚劲。然深潜缜密有所不逮与叔。」又曰:「与叔六月中自缑氏来,燕居中必见其俨然危坐,可谓敦笃矣。」

克己铭

凡厥有生,均气同体;胡为不仁﹖我则有己。立己与物,私为町畦;胜心横生。扰扰不齐。大人存诚,心见帝则;初无骄吝,作我蟊贼。志以为帅,气为卒徒;奉辞于天,孰敢侮予!且战且徕,胜私窒欲;昔焉寇雠,今则臣仆。方其未克,窘我室庐;妇姑勃溪,安取厥余。亦既克之,皇皇四达;洞然八荒,皆在我闼。孰曰天下,不归吾仁;痒疾痛,举切吾身。一日至之,莫非吾事;颜何人哉,睎之则是。

姜定庵曰:朱子评此铭,谓不合以己与物对说,不曾说着本意。今细玩之,「立己与物,私为町畦」,此言未克以前事,似亦无伤。

未发问答

与叔曰:「中者道之所由出。」程子曰:「此语有病。」与叔曰:「论其所同,不容更有二名;别而言之,亦不可混为一事。如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又曰『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则性与道,大本与达道,岂有二乎﹖」程子曰:「中即道也。若谓道出于中,则道在中内,别为一物矣。所谓『论其所同,不容更有二名;别而言之,亦不可混为一事』,此语固无病。若谓性与道,大本与达道,可混而为一,即未安。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循性曰道。性也,命也,道也,各有所当。大本言其体,达道言其用,体用自殊,安得不为二乎﹖」与叔曰:「既云『率性之谓道』,则循性而行莫非道。此非性中别有道也,中即性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由中而出者莫非道,所以言道之所由出也。」程子曰:「『中即性也』,此语极未安。中也者,所以状性之体段。如称天圆地方,遂谓方圆为天地,可乎﹖方圆既不可谓之天地,则万物决非方圆之所出。如中既不可谓之性,则道何从称出于中﹖盖中之为义,自过不及而立名。若只以中为性,则中与性不合。子居对以『中者性之德』,却为近之。」(梓材案:子居,和叔子,传见后。)与叔曰:「不倚之谓中,不杂之谓和。」程子曰:「不倚之谓中,甚善,语犹未莹。不杂之和,未当。」与叔曰:「喜怒哀乐之未发,则赤子之心。当其未发,此心至虚,无所偏倚,故谓之中。以此心应万物之变,无往而非中矣。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此心度物,所以甚于权度之审者,正以至虚无所偏倚故也。有一物存乎其间,则轻重长短皆失其中矣,又安得如权度乎﹖大所由出』也。今细思之,乃命名未当尔。此心之状,可以言中,未可便指此心名之曰中。」程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赤子之心,发而未远于中,若便谓之中,是不识大本也。」与叔曰:「圣人智周万物,赤子全未有知,其心固有不同矣。然推孟子所云,岂非止取纯一无伪,可与圣人同乎﹖非谓无毫发之异也。大临前日所云,亦取诸此而已。今承教,乃云已失大本,茫然不知所向。圣人之学,以中为大本,虽尧、舜相授以天下,亦云『允执厥中』。何所准则而知过不及乎﹖求之此心而已。此心之动,出入无时,何从而守之乎﹖求之于喜怒哀乐未发之际而已。当是时也,此心即赤子之心,此心所发纯是义理,安得不和﹖前日敢指赤子之心为中者,其说如此。来教云:『赤子之心可谓之和,不可谓之中。』大临思之,所谓和者,指已发而言之。今言赤子之心,乃论其未发之际,纯一无伪,无所偏倚,可以言中。若谓已发,恐不可言心。」程子曰:「所云『非谓无毫发之异,』是有异也。有异者,得为大本乎﹖推此一言,余皆可见。」与叔曰:「大临以赤子之心为未发,先生以赤子之心为已发。所谓大本之实,则先生与大临之言未有异也,但解赤子之心一句不同尔。大临初谓赤子之心,止取纯一无伪与圣人同,孟子之义亦然,更不曲折一一较其同异,故指以为言,未尝以已发不同处为大本也。先生谓凡言心者皆指已发为言,然则未发之前谓之无心可乎﹖窃谓未发之前,心体昭昭具在,已发乃心之用也。」程子曰:「所论意虽以已发者为未发,及求诸言,却是认已发者为说。辞之未莹,乃是择之未精。『凡言心者,指已发而言』,此固未当。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惟观其所见何如尔!大抵论愈精微,言愈易差也。」

百家谨案:此条即起豫章、延平「看未发以前气象」宗旨。子刘子曰:「夫所谓未发以前气象,即是独中真消息也。」又曰:「一喜怒哀乐耳,自其蕴诸中言,则曰未发;自其见诸外言,则曰已发。盖以表里对待言,不以前后际言也。」又曰:「自喜怒哀乐之存诸中者言,谓之中,不必其未发之前别有气象也,即天道之元享利贞运于于穆者是也。自喜怒哀乐之发于外者言,谓之和,不必其已发之时又有气象也,即天道之元亨利贞呈于化育者是也。惟存发总是一机,故中和浑是一性。推之一动一静,一语一默,莫不皆然。此独体之妙所以即微即显,即隐即见,而慎独之学即中和,即位育。此千圣学脉也。自喜怒哀乐之说不明于后世,而圣学晦矣!」

语录

赤子之心,良心也,天之所以降衷,人之所以受天地之中也。寂然不动,虚明纯一,与天地相似,与神明为一。《传》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其谓此与!此心自正,不待人而后正,而贤者能勿丧,不为物欲之所迁动。如衡之平,不加以物,如鉴之明,不蔽以垢,乃所谓正也。惟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不能夺。如使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一夺其良心,则视听食息从而失守,欲区区修身以正其外,难矣。

百家谨案:先遗献《孟子师说》云:「赤子之心,视听言动与心为一,无有外来搀和,虽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却是知能本然之体。逮其后」世故日深,将习俗之知能换了本然之知能,便失赤子之心。大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过将本然之知能扩充至乎其极,其体仍然不动,故为不失。独夫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知之,有不知,知之量也。以为知之,以为不知,知之体也。人以为事事物物皆须讲求,岂赤子之心所能包括。不知赤子之心是个源头,从源头上讲求事物,则千红万紫总不离根。若失却源头,只在事物讲求,则翦彩作花,终无生意。」此说可谓尽赤子之心矣!百家因思前未发问答中伊川云』赤子之心不可谓中『一语,反不如先生之语无病。盖赤子之心如谷种,满腔生意尽在其中,何尝亏欠。极大人之能事,岂能于此谷种之外添得一物﹖

我心所同然,即天理天德。孟子言『同然』者,恐人有私意蔽之。苟无私意,我心即天心。

万物之生,莫不有气,气也者,神之盛也;莫不有魄,魄也者,鬼之盛也。故人亦鬼神之会尔!鬼神者,周流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虽寂然不动而有感必通,虽无形声而有所谓昭昭不可欺者。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良心所发,莫非道也。在我者,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皆道也;在彼者,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亦道也。在物之分,则有彼我之殊;在性之分,则合乎内外,一体而已。是皆人心所同然,乃吾性之所固有也。

诚者,理之实然,一而不可易者也。

实理不二,则其体无杂;其体不杂,则其行无间;故至诚无息。

自洒扫应对,上达乎天道性命,圣人未尝不竭以教人,但人所造自有浅深,所得亦有大小也。仲尼曰:「吾无隐乎尔!」又曰:『有鄙夫问于我,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然子贡高弟,犹未闻乎性与天道。非圣人之有隐,而人自不能尽尔。如天降时雨,百果草木皆甲坼,其盛衰大小之不齐,膏泽岂私于物哉!

吕博士说(补)

必有事焉而勿正,浩然之气充塞天地,虽难得,而言非虚无也。必有事焉,但正其名而取之,则失之矣。

附录

小程子曰:与叔守横渠说甚固。每横渠无说处皆相从,纔有说了,更不肯回。

田诚伯曰:读吕与叔《中庸解》,想见其人。(补。)

朱子曰:与叔惜乎寿不永。如天假之年,必所见又别。程子称其深潜缜密,资质好,又能涵养。某若只如吕年,亦不见得到此田地了。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夏天夏:星星沉

    夏天夏:星星沉

    她们是有着身价的千金,却要以普通的女孩出现。他们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众学生的酷酷学长。两方人马,相遇。“你好,我的同桌!”某女差点吐血;“我要你只做我的蠢萌动物!”什么,我什么时候成动物了。高冷,逗逼统统都有!看他们如何玩转学校。
  •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她只是一個普通的都市小白领,每天重复着过一样的生活;他是上海市凌越公司的CEO,那些围绕着他的人,只不过是贪图他的地位。有一天,看似平行的两条直线相交了,彼此爱上了...可她深知,他们终究不可能像童话里那般幸福美好,他们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如果这样,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 雌雄双狼之再战江湖

    雌雄双狼之再战江湖

    辽宋之间的战争,江湖梦,恩怨仇,是拔剑,还是袖手旁观。江湖中,各色人马混据一方,“雌雄双狼”逐渐崛起。他们倾心于家仇国恨,暂抑儿女情长,相互扶持,共同经营平凡生活。
  • T星人的传说

    T星人的传说

    本作品为画江湖之不良人的续写,希望大家喜欢,本人会尽量满足大家的。
  • 龙族之中国龙PK西方龙

    龙族之中国龙PK西方龙

    中国龙VS西方龙。作品包含整个中国的影子:历史:子午谷奇谋、抗倭、鸿门宴……地理:江南水乡的秀美、青藏高原的雄奇……文化:易经、中医……文化遗产:长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都江堰、灵渠等。
  • 草庐四兄弟

    草庐四兄弟

    草庐四兄弟(一)主要讲了郁纪、江索、和宣和梁祥四人从小在草庐结义,后江索、和宣、梁祥三人随大哥郁纪出去打天下时,江索、和宣为利背叛了大哥郁纪。后郁纪建立了义国,江索建立了亚国,和宣建立了仲国。
  • 紫笼纱

    紫笼纱

    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你永远不知道,你跟他们有什么差别,可是一旦知道了,你便想成为他们
  • 时空穿越系统

    时空穿越系统

    一个青年的努力成为时空守护者的故事。八神:你确定你让我来镇守拳皇?雅典娜:亲爱的我的圣斗士都将是为守护你而存在。孙悟空:他们都好强,战斗力都快报表了杨峰:我们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 错过的明天

    错过的明天

    不聊很无聊,还要做吃货?你是选择改变,还是选择坚持!明天的路需要自己走!网络,让大家得到了什么?
  • 武神封印之崛起

    武神封印之崛起

    本文,自己以超高水平来写,写的是一个叫星辰的人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万民敬仰的超高破晓镜